枢接结构及应用该枢接结构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57831阅读:98来源:国知局
枢接结构及应用该枢接结构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枢接结构及应用该枢接结构的电子装置。枢接结构,一第一基座、一第二基座、一扭力单元及一连杆。第一基座包括一滑槽及一穿孔。滑槽自一第一端部沿一方向延伸至一第二端部,其中第二端部的宽度较第一端部的宽度窄。穿孔相邻第二端部,配置供第二基座的一转轴枢设其中。扭力单元连结于第二基座的转轴并提供其扭力。连杆枢设于该第二基座,且包括一以可滑动方式设置于滑槽内的凸柱,其中凸柱的宽度大于第二端部的宽度。本发明也公开一种利用上述枢接结构的电子装置。
【专利说明】枢接结构及应用该枢接结构的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的结构零部件,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的枢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电子装置(例如:笔记型电脑)通常包括一荧幕以及一主机,荧幕接收来自设置于主机内系统的显示信号以显示画面。在电子装置使用时,荧幕往往容易受到外力触碰而晃动,因此如何抑制荧幕晃动的位移以及控制荧幕晃动的频率一直都是电子装置设计上的重点之一 O
[0003]一般而言,传统制造商除了在系统端及荧幕端加强结构设计外,也会通过一设置于荧幕与主机连结处的枢接结构,利用其所所产生的扭力减少荧幕晃动。然而,为了有效抑制荧幕的震动或晃动,枢接结构中的铰链的体积必须随之增加以提供更大的扭力,如此将不利于电子装置内部空间上的利用。另外,系统端及荧幕端也必须在结构上进行调整,以相容具有不同规格的铰链,实属不便。因此,一种可以有效抑制晃动的枢接结构即高度被需求。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枢接结构,通过增加枢接结构部分元件之间的摩擦力,加强二个基座之间的稳定度。
[0005]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应用于一电子装置的枢接结构,其包括:一第一基座、一第二基座、一扭力单元及一连杆。第一基座具有一第一侧缘与一相对该第一侧缘的第二侧缘,且包括一滑槽及一穿孔。滑槽自一第一端部实质由该第一侧缘朝向该第二侧缘延伸至一第二端部,穿孔则位于该滑槽的第二端部与该第二侧缘之间。第二基座包括一第一转轴,其中该第一转轴穿过该穿孔并绕该穿孔的中心枢转。扭力单元连结于该第一转轴并提供扭力于该第一转轴。连杆枢设于该第二基座,且包括一以可滑动方式设置于该滑槽内的凸柱,其中该第二端部的宽度较该第一端部的宽度窄,且该凸柱的宽度大于该第二端部的宽度。
[0006]在上述较佳实施例中,该滑槽包括一第一段以及一连结于第一段的第二段。第一段位于该第一端部与一参考点之间,第二段位于该参考点与该第二端部之间,其中该凸柱的宽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一段的宽度,且该凸柱的宽度大于该第二段的宽度。在第二基座相对于第一基座枢转的过程中,为逐渐两者间的摩擦力,滑槽的第一段的宽度自该第一端部朝该参考点的方向上渐减,且滑槽的第二段的宽度自该参考点朝该第二端部的方向上维持相同。通过上述配置,该第一基座绕该第二基座的穿孔的枢转驱动该凸柱自该第一段滑向该第二段,且当该凸柱位于该第二段时,该滑槽受该凸柱的压迫而变形。
[0007]在上述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基座包括一第二转轴,该第二转轴相邻该第一转轴,且该连杆枢设于该第二转轴,其中。该连杆的长度大于该第二转轴与该第一转轴之间的距离。[0008]在上述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基座以及该凸柱至少其中之一者由弹性材料制成,其中该弹性材料包括铝、塑胶。
[0009]本发明也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枢接结构的电子装置,其中电子装置更包括一第一模块与一第二模块。枢接结构的第一基座设置于该第一模块,且枢接结构的该第二基座设置于该第二模块。
[0010]本发明的枢接结构通过一设置于二个基座之间的连杆,增加二个基座相对枢转时彼此之间的摩擦力,以加强抑制震动或晃动的功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枢接结构的示意图;
[0012]图2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枢接结构的元件分解图;
[0013]图3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枢接结构的侧视图,其中第二基座位120于第一位置;
[0014]图4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枢接结构的侧视图,其中第二基座位120于第二位置;
[0015]图5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枢接结构的侧视图,其中第二基座位120于第三位置;
[0016]图6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应用图1的枢接结构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0017]符号说明
[0018]I?电子装置;
[0019]3?第一模块;
[0020]5?第二模块;
[0021]10?枢接结构;
[0022]110?第一基座;
[0023]111?第一固定部;
[0024]113?第一连结部;
[0025]113a?第一侧缘;
[0026]113b?第二侧缘;
[0027]115 ?穿孔;
[0028]117 ?滑槽;
[0029]117a?第一端部;
[0030]117b?第二端部;
[0031]117c?参考点;
[0032]120?第二基座;
[0033]121?第二固定部;
[0034]123?第二连结部;
[0035]125?第一转轴;
[0036]127?第二转轴;
[0037]130?扭力单元;[0038]150 ?连杆;
[0039]151 ?本体;
[0040]151a、151b ?本体的一端;
[0041]152?连结孔;
[0042]153?止档部;
[0043]155 ?凸柱;
[0044]170、180?固定元件;
[0045]Cl?第一轴心;
[0046]C2?第二轴心;
[0047]C3?第三轴心;
[0048]Dl?凸柱的宽度;
[0049]L1、L2 ?长度;
[0050]SI ?第一段;
[0051]S2 ?第二段;
[0052]Wl?第一端部的宽度;
[0053]W2?第二端部的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54]为了让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示做详细的说明。其中,实施例中的各元件的配置为说明之用,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且实施例中附图标号的部分重复,为了简化说明,并非意指不同实施例之间的关联性。
[0055]参照图1,本发明的枢接结构10包括一第一基座110、一枢设于第一基座110的第二基座120、一扭力单元130、一连杆150及多个固定元件170、180。通过扭力单元130与连杆150的配置,第一基座110与第二基座120于静态时的稳定度得以增加。
[0056]枢接结构10的结构特征详述如下。参照图2,第一基座110包括一第一固定部111及一第一连结部11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11垂直于第一固定部113,以配置用于连结于一电子装置的构件(未图示于图2)。第一连结部113具有一第一侧缘113a与一相对第一侧缘113a的第二侧缘113b,且包括一穿孔115以及一滑槽117。滑槽117自一第一端部117a实质由第一侧缘113a朝向第二侧缘113b的方向延伸至一第二端部117b。穿孔115位于滑槽117的第二端部117b与第二侧缘113b之间。值得注意的是,如图2所示般,滑槽117的第一端部117a的宽度Wl相异于第二端部117b的宽度W2,其中第一端部117a的宽度Wl大于第二端部117b的宽度W2。关于滑槽117的特征将于关于图3的说明当中详述。
[0057]第二基座120包括一第二固定部121及一第二连结部123。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部121垂直于第二固定部123,以配置用于连结于一电子装置的构件(未图示于图2)。第二连结部123包括一第一转轴125以及一相邻第一转轴125的第二转轴127。第一转轴125穿过第一基座110的穿孔117并绕一第一轴心Cl (图1)枢转。
[0058]扭力单元130连结于第一转轴125并提供扭力于第一转轴125。在此实施例中,扭力单元130包括多个垫片组,通过多个垫片组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而限定第二基座120的位置。
[0059]连杆150包括一本体151、一止档部153以及一凸柱155。止档部153相邻本体151的一端151a,且一连结孔152相邻本体151的另一端151b。凸柱155设置于止档部153上,且朝远离本体151的方向向外伸出。连杆150的连结孔152通过固定元件170、180(例如:螺栓与垫片)枢设于第二基座120的第二转轴127上,并绕一第二轴心C2 (图1)枢转。另一方面,连杆150的凸柱155以可滑动方式穿设于滑槽117内,并通过固定元件170、180(例如:螺栓与垫片)加以固定,以绕一第三轴心C3 (图1)枢转。在此实施例中,凸柱155的宽度Dl大于滑槽117的第二端部117b的宽度W2,但小于滑槽117的第一端部117a的宽度Wl0
[0060]详而言之,如图3所示般,滑槽117可示意性地分为二段,其中滑槽117的第一段SI位于滑槽117的第一端部117a与一参考点117c之间,且滑槽117的第二段S2位于参考点117c与滑槽117的第二端部117b之间。凸柱155的宽度Dl小于或等于第一段SI的宽度,且凸柱155的宽度大于第二段S2的宽度。在此实施例中,第一段SI的宽度自第一端部117a朝参考点117c的方向上渐减,且第二段S2的宽度自参考点117c朝第二端部117b的方向上维持相同。但并不限定于此,在另一未附图的实施例中,滑槽的第二段的宽度也可朝第二端部方向上渐减。关于此特征所产生的功效将于下方详述。
[0061]同时参照图3、图4、图5,本实施例的枢接结构10的作动方式说明如下:第二基座120可相对于第一基座110自一第一位置(图3,第一固定座111与第二固定座121之间夹角O度)经由一第二位置(图4,第一固定座111与第二固定座121之间夹角90度)到达一第三位置(图5,第一固定座111与第二固定座121之间夹角130度)。
[0062]如图3所示般,当第二基座120位于第一位置时,凸柱155位于滑槽117的第一段SI,并与滑槽117的第一端部117a维持一距离,未抵靠于第一端部117a。接着,当第二基座120自第一位置枢转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第二基座120的第一转轴125绕第一轴心Cl枢转,且连杆150同时绕第二轴心C2以及第三轴心C3枢转。此时,连杆150的凸柱155自滑槽117的第一段SI先朝向第一端部117移动再朝远离第一端部117的方向滑动而进入滑槽117的第二段S2。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滑槽117的第一段SI的宽度逐渐减少,凸柱155滑动于滑槽117中的阻力渐增。
[0063]接着,当第二基座120自第二位置枢转至第三位置的过程中,第二基座120的第一转轴125绕第一轴心Cl枢转,且连杆150同时绕第二轴心C2以及第三轴心C3枢转。此时,连杆150的凸柱155进入滑槽117的第二段S2并且挤压滑槽117的第二段S2的内壁。为了使凸柱155顺利进入滑槽117的第二段S2且紧配合于滑槽117,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基座110以及凸柱115至少其中之一者由弹性材料(例如:铝、塑胶)制成。当凸柱155进入滑槽117的第二段S2后,凸柱155与滑槽117至少其中之一者产生弹性变形。
[0064]是以,在凸柱155进入滑槽117的第二段S2后,若第二基座120停止于第二位置与第三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时,第二基座120皆可通过凸柱155与滑槽117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以及扭力单元130 (图2)所产生的阻力而抵消第二基座120因震动或晃动而产生的外力,进而固定第二基座120于一固定位置。
[0065]值得注意的是,如图5所示般,第二轴心C2与第三轴心C3的间距L2(连杆150与第二转轴127的连结处和连杆150与滑槽117的连结处的间距),大于第一轴心Cl与第二轴心C2之间的间距LI(第一转轴125与第二转轴127之间的间距)。通过此配置,凸柱155与滑槽117之间的摩擦力将可因力矩加乘而被放大,使第二基座120与第一基座110之间的稳定度得以进一步增加。
[0066]参照图6,本发明的一应用上述枢接结构10的电子装置I包括一第一模块3以及一第二模块5。在一不范实施例中,电子装置I为一可携式电脑,第一模块3包括键盘及运作装置(未图示于图6),且第二模块5包括一显示装置(未图示于图6)。枢接结构10的第一基座110连结于第一模块3,且枢接结构10的第二基座120连结于第二模块5。通过枢接结构10的结构特征,第一模块3与第二模块5之间夹角大于90度时,第二模块5不易受外力影响而产生震动或晃动,进而增加使用者(观看者)的舒适性。
[0067]虽然已结合以上较佳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枢接结构,包括: 第一基座,具有第一侧缘与相对该第一侧缘的第二侧缘,且包括: 滑槽,自一第一端部实质由该第一侧缘朝向该第二侧缘的方向延伸至一第二端部,其中该第二端部的宽度较该第一端部的宽度窄;以及穿孔,位于该滑槽的第二端部与该第二侧缘之间; 第二基座,包括第一转轴,其中该第一转轴穿过该穿孔并绕该穿孔的中心枢转; 扭力单元,连结于该第一转轴并提供扭力于该第一转轴;以及连杆,枢设于该第二基座,且包括一以可滑动方式设置于该滑槽内的凸柱,其中该凸柱的宽度大于该第二端部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接结构,其中该滑槽包括: 第一段,位于该第一端部与一参考点之间,其中该凸柱的宽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一段的览度;以及 第二段,位于该参考点与该第二端部之间,其中该凸柱的宽度大于该第二段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接结构,其中该第一段的宽度自该第一端部朝该参考点的方向上渐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接结构,其中该第二段的宽度自该参考点朝该第二端部的方向上维持相同。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接结构,其中该第一基座绕该第二基座的穿孔的枢转驱动该凸柱自该第一段滑向该第二段,且当该凸柱位于该第二段时,该滑槽或该凸柱至少其中之一者产生弹性变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枢接结构,其中该第二基座还包括第二转轴,该第二转轴相邻该第一转轴,且该连杆枢设于该第二转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枢接结构,其中该连杆与第二转轴的连结处和该连杆与该滑槽的连结处之间的间距,大于该第二转轴与该第一转轴之间的间距。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接结构,其中该第一基座以及该凸柱至少其中之一者由弹性材料制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枢接结构,其中该弹性材料包括铝、塑胶。
10.一种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接结构的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其中该第一基座连结于该第一模块,且该第二基座连结于该第二模块。
【文档编号】F16C11/12GK104006067SQ201310077343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6日
【发明者】范清隆 申请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