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扭簧摩擦离合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58235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扭簧摩擦离合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扭簧摩擦离合器,由从动轴、壳体、摩擦鼓轮、键、扭簧、杠杆、加压盘、主动轴等组成,接合时,加压盘沿主动轴向左移动,杠杆绕销轴转动,并使连杆向下移动,使扭簧逐层压紧,随着第一圈扭簧的收缩而使整个扭簧收缩,内径减小而箍紧鼓轮,从而实现带动从动轴一起转动;脱开时,扭簧回松与鼓轮分开。本发明结构简单,而且外形尺寸小,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
【专利说明】一种扭簧摩擦离合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机械制造中的一种摩擦耐用的离合器,具体的是一种扭簧摩擦离合器。

【背景技术】
[0002]离合器是动力传递的“开关”,它是一种既能传递动力,又能切断动力的传动机构;离合器连接了两个轴,使两个轴锁定在一起,以同样的速度旋转,或者分离;以往的离合器种类很多,有机械式的、气动式的、液压式的、电磁式的离心式的等,但机械式的在机械行业中应用最多;机械式的离合器又有多种多样,诸如齿式离合器、转键离合器、圆锥摩擦离合器等,他们各有优点,但是存在着工艺性差、噪音大、寿命短等缺陷;扭簧摩擦离合器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外形尺寸小,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扭簧摩擦离合器。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扭簧摩擦离合器,由从动轴、壳体、键、轴承、螺母、摩擦鼓轮、键、扭簧、杠杆、销轴、连杆、开口销、加压盘、主动轴等组成,其特征在于:主动轴上带有外花键,加压盘带有内花键孔,加压盘套装在主动轴上,两者为间隙配合;杠杆右端与加压盘的端面接触,另一端套装在固定在摩擦鼓轮上的销轴上,连杆一端套装在销轴上,另一端与扭簧的小端连接并用开口销销死;扭簧套装在摩擦鼓轮上,扭簧的大端伸入壳体大端的槽体内固定;摩擦鼓轮套装在主动轴上并通过键连接;主动轴的左侧轴端套装有轴承,并通过螺母旋压定位;壳体小端套装在从动轴上并通过键连接,中部通过套装在主动轴上的轴承支撑,大端带有固定扭簧的槽体。
[0005]所述的一种扭簧摩擦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鼓轮用耐磨的冷硬铸铁制成,所述的扭簧采用变截面的结构。
[0006]接合时,加压盘沿主动轴向左移动,杠杆绕销轴转动,并使连杆向下移动,使扭簧逐层压紧,随着第一圈扭簧的收缩而使整个扭簧收缩,内径减小而箍紧摩擦鼓轮,从而实现带动从动轴一起转动;脱开时,扭簧回松与摩擦鼓轮分开。
[0007]摩擦鼓轮用耐磨的冷硬铸铁制成,扭簧采用变截面的结构,可获得变刚度特性,以保持与摩擦鼓轮的压紧力均匀分布。
[0008]本发明的优点:
结构简单,而且外形尺寸小,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参见附图1,本发明所述机构主要由从动轴1、壳体2、键3、轴承4、螺母5、摩擦鼓轮6、键7、扭簧8、杠杆9、销轴10、连杆11、开口销12、加压盘13、主动轴14等组成,其特征在于:主动轴14上带有外花键,加压盘13带有内花键孔,加压盘13套装在主动轴14上,两者为间隙配合;杠杆9右端与加压盘13的端面接触,另一端套装在固定在摩擦鼓轮6上的销轴10上,连杆11 一端套装在销轴10上,另一端与扭簧8的小端连接并用开口销12销死;扭簧8套装在摩擦鼓轮6上,扭簧8的大端伸入壳体2大端的槽体内固定;摩擦鼓轮6套装在主动轴14上并通过键7连接;主动轴14的左侧轴端套装有轴承4,并通过螺母5旋压定位;壳体2小端套装在从动轴I上并通过键3连接,中部通过套装在主动轴14上的轴承4支撑,大端带有固定扭簧8的槽体。
[0011]接合时,加压盘13沿主动轴14向左移动,杠杆9绕销轴10转动,并使连杆11向下移动,使扭簧8逐层压紧,随着第一圈扭簧的收缩而使整个扭簧收缩,内径减小而箍紧摩擦鼓轮6,从而实现带动从动轴I 一起转动;脱开时,扭簧8回松与摩擦鼓轮6分开。
【权利要求】
1.一种扭簧摩擦离合器,由从动轴、壳体、键、轴承、螺母、摩擦鼓轮、键、扭簧、杠杆、销轴、连杆、开口销、加压盘、主动轴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轴上带有外花键,加压盘带有内花键孔,加压盘套装在主动轴上,两者为间隙配合;所述的杠杆右端与加压盘的端面接触,另一端套装在固定在摩擦鼓轮上的销轴上,连杆一端套装在销轴上,另一端与扭簧的小端连接并用开口销销死;所述的扭簧套装在摩擦鼓轮上,扭簧的大端伸入壳体大端的槽体内固定;所述的摩擦鼓轮套装在主动轴上并通过键连接;主动轴的左侧轴端套装有轴承,并通过螺母旋压定位;所述的壳体小端套装在从动轴上并通过键连接,中部通过套装在主动轴上的轴承支撑,大端带有固定扭簧的槽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扭簧摩擦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鼓轮用耐磨的冷硬铸铁制成,所述的扭簧采用变截面的结构。
【文档编号】F16D13/08GK104141706SQ201310173659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12日
【发明者】杨家坤, 杨俊宇 申请人:杨家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