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松垫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69256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松垫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松垫片,其包括:一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拼接以形成所述防松垫片,该防松垫片中心处具有中心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松垫片在实现紧固螺母的前提下,由于采用了分体式设计,与现有技术的连续一片式垫片相比较,其具有更为灵活便捷的安装和拆卸方式,在无需移动减速机和电机的情况下,即可实现防松垫片快速及时的更换。
【专利说明】一种防松垫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紧固件防松元件,尤其涉及一种垫片。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传动机构主要包括电机、联轴器以及减速机,通常电机通过联轴器与减速机进行连接,当电机与联轴器连接时,由于电机的输出轴与联轴器之间采用锥形配合,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例如使用螺母,以确保联轴器的紧固状态从而防止其从电机的输出轴脱出。如图1所示,在电机输出轴的锥形端部设置螺纹段1,并配合螺母2紧固,同时安装垫片3以防止螺母2松动。图2显示了垫片的结构,而图3则显示了垫片的键槽扣发生断裂时的状态。如图2所示,环形垫片3上设有键槽31,键槽扣32设于键槽31处,并沿垫片的轴向方向朝垫片的一面延伸。当减速机和电机运行时,电机及减速机的转动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一定程度的振动,如图3所示,这样的振动会导致键槽扣32发生自垫片键槽31处的断裂脱落,一旦键槽扣断裂脱落就会引起螺母的松动,降低螺母的紧固效果,除了键槽扣的断裂脱落之夕卜,垫片片体的损坏也会降低螺母的紧固度,甚至会导致电机联轴器的损坏,当面临这种情况时就需要及时更换垫片。
[0003]图4显示了减速机机轴与电机输出轴的安装状态。如图4所示,减速机4机轴与电机5输出轴之间的间距X相当小,仅为10mm,而螺母2的厚度则达到25mm,当键槽扣发生断裂需要更换垫片时,由于间距太小而螺母难以取出,此时,需要移动电机5后对于损坏的垫片3进行更换,此外,由于减速机和电机移动安装后还需要调整电机与联轴器减速机轴之间的同轴度以及同心度以确保传动机构的稳定运行,从而整个垫片更换过程需要数个小时,检修效率严重低下,其极大地影响了传动机构的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松垫片,其既保证了螺母锁紧效果,又能够在无需移动减速机和电机的情况下及时快速地实现损坏垫片的更换检修,大大地减少了垫片更换所需的时间,大幅度提升了设备检修效率。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松垫片,其包括一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拼接以形成防松垫片,该防松垫片中心处具有中心孔。
[0006]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防松垫片是通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拼接而成的,因此,当该防松垫片发生损坏时,无需将减速机和电机移开,也无需对移动后重新安装的减速机和电机进行同心度和同轴度的再调整,仅需要将螺母稍微拧松,采用如切割机或是手工锯等切割工具将损坏的防松垫片割除取出,然后将防松垫片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电机输出端的螺纹段处进行拼接,令螺纹段位于防松垫片的中心孔内,最后拧紧螺母并对防松垫片进行锁紧翻边处理,这样即可完成垫片的更换安装。本实用新型的防松垫片在实现紧固防松效果的同时,其更换检修时间大大缩短,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整体环形垫片所需4小时左右的检修时间,它的整个检修过程仅需30分钟左右,这极大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0007]为了防止防松垫片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两者的拼接面处发生相对移动,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防松垫片的第一部分上具有向外延伸的榫,且其第二部分上具有向内凹进的槽,向外延伸的榫与向内凹进的槽相匹配,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该匹配的榫与槽拼接,以形成防松垫片。
[0008]在上述优选技术方案中并不对榫和/或槽的形状及数量的设置进行限制。
[0009]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松垫片中的榫为圆片状榫,且槽的形状与圆片状榫的形状匹配。
[0010]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松垫片中的圆片状榫的圆心与防松垫片的圆心之间的距离为35mm。
[0011 ] 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松垫片的外缘设有一径向向内凹进的键槽,一沿防松垫片的轴向方向延伸的键槽扣与该键槽连接。
[0012]有利地,本实用新型的防松垫片的厚度为1.8mm,以增加垫片的整体强度。
[0013]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防松垫片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各自为一半圆。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采用半圆形设置,便于前期加工制造。
[00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松垫片在实现紧固螺母的前提下,由于采用了分体式设计,与现有技术的连续一片式垫片相比较,其具有更为灵活便捷的安装和拆卸方式,在无需移动减速机和电机的情况下,即可实现防松垫片的快速及时更换。
[00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中,由于在第一部分上采用了榫的设置,而在第二部分上设有与之形状相匹配的槽,使得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具有更为牢固的拼接效果O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现有技术中安装有螺母和垫片的电机输出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现有技术中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所示的垫片的键槽扣发生断裂脱落时的状态图。
[0019]图4为现有技术中减速机机轴与电机输出轴的安装状态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松垫片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图4所示的防松垫片在拼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图4所示的防松垫片在俯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图4所示的防松垫片在装配过程中的状态图。
[0024]图9为图4所示的防松垫片在装配完成后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松垫片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0026]图5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松垫片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而图6则显示了上述防松垫片处于拼接状态下的结构。如图5和图6所示,在该种实施方式下的防松垫片包括第一半圆环11和第二半圆环12,在第一半圆环11的一端上具有向外延伸的榫13,该榫设置为圆片状,在其另一端上具有向内凹进的槽14,槽14的横截面呈类圆形状,且在第二半圆环12的两端分别具有与第一半圆环的榫13和槽14形状相匹配的槽14’和榫13’,以实现第一半圆环11与第二半圆环12的匹配咬合,两者拼接形成如图6所示的环状闭合的防松垫片。如图6所示,该防松垫片中心处具有中心孔15,在正常装配状态下,电机输出轴的螺纹端就位于此中心孔15内,在第一半圆环11的外缘设有径向向内的键槽16,且在键槽16处沿防松垫片的轴向方向延伸地设有与键槽16相连接的键槽扣17。
[0027]另外,也可以仅在第一半圆环的一端设置向外延伸的榫或向内凹进的槽,相应地,在第二半圆环的一端设置与之形状相匹配的槽或榫也可以实现第一半圆环与第二半圆环咬合拼接。
[0028]此外,上述防松垫片的厚度设置为1.8mm,以增加键槽扣的强度和圆片状榫的咬合强度。
[0029]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向外延伸的榫设置为圆片状榫,但是,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向外延伸的榫也可以设置为正方形或矩形等其他可以实现相同功能的形状;同时,为了实现更好的牢固拼接效果,也可以并排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向外延伸的榫及与之相形状匹配的槽以实现咬合拼接。
[0030]图7显示了上述防松垫片处于俯视状态下的结构。如图7所示,为了使得螺母在装配状态下能够正好覆盖两个圆片状榫13,13’,将圆片状榫的圆心与防松垫片的圆心之间的距离d设置为35mm。显然地,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下,圆片形榫直径的大小,圆心的定位以及垫片直径的大小都需要根据实际所用螺母的大小进行相应调整。
[0031]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当防松垫片出现损毁或键槽扣发生断裂脱落需要更换时,如图8和图9所示,仅需要将螺母18拧松后,利用切割工具将损坏垫片取出,然后在螺母18拧松状态下,将第一半圆环11和第二半圆环12进行拼接形成防松垫片,使得电机输出轴的螺纹端19位于该垫片的中心孔内,最后拧紧螺母18并将防松垫片翻边锁紧螺母,防松垫片的最终装配状态如图9所示。由于在上述过程中,因为无需移动电机和减速机,所以也就避免了重新安装电机和减速机后所需要进行同心度和同轴度的调整,从而大大减少了更换检修的时间。
[0032]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随之有着许多的类似变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如果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松垫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拼接以形成所述防松垫片,该防松垫片中心处具有中心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松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上具有向外延伸的榫,所述第二部分上具有向内凹进的槽,所述槽与榫匹配,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该匹配的榫与槽拼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松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榫为圆片状榫,所述槽的形状与圆片状榫的形状匹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松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片状榫的圆心与防松垫片的圆心之间的距离为35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松垫片,其特征在于,其外缘设有一径向向内凹进的键槽,一沿防松垫片的轴向方向延伸的键槽扣与该键槽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松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垫片的厚度为1.8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松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各自为一半圆。
【文档编号】F16B39/24GK203463462SQ201320435459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2日
【发明者】顾希成, 邓志豪, 强晓彬 申请人:宝钢新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