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76828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具有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包括输入轴、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倒挡轴、第一行星轮系、第二行星轮系、第一接合器、第二接合器、第一联接器、第二联接器和差速器从动齿轮;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共齿传动,输入轴上空套的第一前进挡齿轮同时与第一输出轴上空套的Ⅰ-Ⅲ挡从动齿轮和第二输出轴上空套的Ⅱ-Ⅳ挡从动齿轮常啮合,输入轴上固设的第二前进挡齿轮同时与第一输出轴上空套的Ⅴ-Ⅶ挡从动齿轮和第二输出轴上空套的Ⅵ-Ⅷ挡从动齿轮常啮合,可有效减少换挡齿轮副的数量、简化变速传动系统的结构;在同一行星轮系中通过使用接合器或联接器可以形成行星差速传动和直接传动两种不同的传动比,使变速器的整体结构更加简洁和紧凑。
【专利说明】具有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用变速器,具体涉及一种应用行星机构双速传动特性的并联行星轮系变速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车辆变速器分为手动变速器(MT)、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电液控制自动变速器(AT),双离合器变速器(DSG)和无级变速器(CVT)。手动变速器通过一个离合器和安装在固定轴系上的多对齿轮副进行手动换挡,不能实现自动变速功能;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是在手动变速器的基础上,加装自动控制装置,控制离合器和选择固定轴系上的齿轮副进行自动换挡,换挡过程中有动力中断现象,换挡平顺性不好;电液控制自动变速器具有一组串联的行星轮系及多个离合器和接合器,可以通过电子控制液压驱动方式进行自动换挡,但结构和控制系统复杂,传动效率低,零部件加工难度大,制造维修成本高;双离合器变速器是在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基础上,加装一个与原有离合器并联的离合器和与之相连的输出轴,可以允许两个不同挡位的齿轮副同时啮合实现挡位预置,通过选择不同离合器的工作状态确定变速器的传动路线,安装自动换挡控制装置可以实现自动换挡,但离合器必须在整体旋转状态下完成结合与分离,油路复杂,故障率高,维护困难;无级变速器通过改变V型传动带在主动锥形圆盘和从动锥形圆盘上的传动半径实现连续的无级调速,但传递扭矩较小,零件加工制造难度大,使用中零部件磨损较大,寿命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增加变速器挡位数量,提高传动效率,同时有效控制变速器结构尺寸,降低零部件加工难度及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结构车辆用变速器。
[0004]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设计方案如下:
[0005]具有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包括输入轴ZR1、第一输出轴Z1、第二输出轴Z2、倒挡轴ZD1、第一行星轮系X1、第二行星轮系X2、第一接合器J1、第二接合器J2、第一联接器LI和第二联接器L2、差速器从动齿轮CZ ;
[0006]所述第一输出轴Zl—侧的端部固定设有1-1II挡从动齿轮Cl,另一侧上固定设有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l ;第二输出轴Z2 —侧的端部固定设有I1-1V挡从动齿轮C2,另一侧上固定设有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倒挡轴ZDl上固定设有第一倒挡轴齿轮CD2和第二倒挡轴齿轮CD3 ;
[0007]所述输入轴ZRl上同时空套设有第一前进挡齿轮CRl和倒挡齿轮⑶I,所述第一前进挡齿轮CRl和倒挡齿轮CDl之间的输入轴ZRl上设有输入轴同步器Tl ;所述第一前进挡齿轮CRl同时与所述1-1II挡从动齿轮Cl和所述I1-1V挡从动齿轮C2常啮合,所述倒挡齿轮CDl和所述第一倒挡轴齿轮CD2常啮合,所述第二倒挡轴齿轮CD3和所述I1-1V挡从动齿轮C2常啮合;
[0008]所述第一行星轮系Xl包括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l、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l和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I;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l空套在第一输出轴Zl上,并固定联接着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l,所述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l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哨合;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l固定联接着第一接合器Jl的一端,第一接合器Jl的另一端固定联接变速器壳体,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l还固定联接着第一联接器LI的一端,第一联接器LI的另一端固定联接着第一输出轴Zl ;所述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l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一行星轮系行星轮,所述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1、两个以上的第一行星轮系行星轮、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l和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l构成第一行星轮系Xl的传动机构;
[0009]所述第二行星轮系X2包括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和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 ;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空套在第二输出轴Z2上,并固定联接着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所述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固定联接着第二接合器J2的一端,第二接合器J2的另一端固定联接变速器壳体;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还固定联接着第二联接器L2的一端,第二联接器L2的另一端固定联接着第二输出轴Z2 ;所述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二行星轮系行星轮,所述行星轮系太阳轮XT2、两个以上的第二行星轮系行星轮、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和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构成第二行星轮系X2的传动机构;
[0010]所述输入轴ZRl的输入端、第一输出轴Zl的输出端和第二输出轴Z2的输出端均位于同一侧;
[0011]所述第一行星轮系Xl位于第一输出轴Zl的输出侧,所述第二行星轮系X2位于第二输出轴Z2的输出侧;
[0012]上述变速器实现四速及倒挡变速。
[0013]具有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包括输入轴ZR1、第一输出轴Z1、第二输出轴Z2、倒挡轴ZD1、第一行星轮系X1、第二行星轮系X2、第一接合器J1、第二接合器J2、第一联接器LI和第二联接器L2、差速器从动齿轮CZ ;
[0014]所述第一输出轴Zl的一侧空套设有1-1II挡从动齿轮Cl和V - νπ挡从动齿轮C3,且1-1II挡从动齿轮Cl和V - Vn挡从动齿轮C3之间的第一输出轴Zl上设有第一输出轴同步器Τ2,第一输出轴Zl的另一侧上固定设有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l ;
[0015]所述第二输出轴Ζ2的一侧空套设有I1-1V挡从动齿轮C2和V1- VDI挡从动齿轮C4,且I1-1V挡从动齿轮C2和V1- VDI挡从动齿轮C4之间的第二输出轴Ζ2上设有第二输出轴同步器Τ3,第二输出轴Ζ2的另一侧上固定设有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ΧΤ2 ;
[0016]所述倒挡轴ZDl上固定设有第一倒挡轴齿轮⑶2和第二倒挡轴齿轮⑶3 ;
[0017]所述输入轴ZRl上同时固定设有第二前进挡齿轮CR2、空套设有第一前进挡齿轮CRl和倒挡齿轮⑶I,所述第一前进挡齿轮CRl和倒挡齿轮⑶I之间的输入轴ZRl上设有输入轴同步器Tl ;所述第一前进挡齿轮CRl同时与所述1-1II挡从动齿轮Cl、所述I1-1V挡从动齿轮C2常啮合;所述第二前进挡齿轮CR2同时与所述V - VII挡从动齿轮C3、所述V1- VDI挡从动齿轮C4常啮合,所述倒挡齿轮CDl与所述第一倒挡轴齿轮CD2常啮合,所述第二倒挡轴齿轮CD3与所述I1-1V挡从动齿轮C2常啮合;
[0018]所述第一行星轮系Xl包括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l和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I;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l空套在第一输出轴Zl上,并固定联接着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l,所述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l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哨合;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l固定联接着第一接合器Jl的一端,第一接合器Jl的另一端固定联接变速器壳体,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l还固定联接着第一联接器LI的一端,第一联接器LI的另一端固定联接着第一输出轴Zl ;所述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l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一行星轮系行星轮,所述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1、两个以上的第一行星轮系行星轮、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l和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l构成第一行星轮系Xl的传动机构;
[0019]所述第二行星轮系X2包括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和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 ;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空套在第二输出轴Z2上,并固定联接着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所述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固定联接着第二接合器J2的一端,第二接合器J2的另一端固定联接变速器壳体;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还固定联接着第二联接器L2的一端,第二联接器L2的另一端固定联接着第二输出轴Z2 ;所述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二行星轮系行星轮,所述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两个以上的第二行星轮系行星轮、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和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构成第二行星轮系X2的传动机构;
[0020]所述输入轴ZRl的输入端、第一输出轴Zl的输出端和第二输出轴Z2的输出端均位于同一侧;
[0021]所述第一行星轮系Xl位于第一输出轴Zl的输出侧,所述第二行星轮系X2位于第二输出轴Z2的输出侧;
[0022]上述变速器实现八速及倒挡变速。
[00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0024]1.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变速器,采用了共齿传动(参见图1、图7),输入轴ZRl上空套的第一前进挡齿轮CRl同时与第一输出轴Zl上空套的1-1II挡从动齿轮Cl和第二输出轴Z2上空套的I1-1V挡从动齿轮C2常啮合,输入轴ZRl上固设的第二前进挡齿轮CR2同时与第一输出轴Zl上空套的V - VII挡从动齿轮C3和第二输出轴Ζ2上空套的V1- VDI挡从动齿轮C4常啮合,可有效减少换挡齿轮副的数量、简化变速传动系统的结构;在同一行星轮系中通过使用接合器或联接器可以形成行星差速传动和直接传动两种不同的传动比,所实现的双速传动具有很大的现实工程应用价值,使变速器的整体结构更加简洁和紧凑;
[0025]2.本实用新型使用接合器或联接器中断或结合动力传动,通过接合器、联接器、同步器与两个行星轮系Χ1、Χ2的组合,可以在第一输出轴Zl、第二输出轴Ζ2中选择输出动力的传递路线;根据驾驶员的操作意图,可以通过控制各个同步器的位置进行换入挡位的预置(预先挂挡)、通过控制各个接合器、联接器的状态实现传动路线的转换,能够有效避免换挡过程中的动力中断从而实现平顺换挡;
[0026]3.本实用新型采用普通的NGW型三元件行星轮系与定轴式变速传动轮系的组合结构,工作状态稳定可靠,工艺性好,制造成本低;
[0027]4.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变速器,在图1的基础上每增加一排齿轮(三个齿轮),可以增加4挡转速,对于挡位数量较多的变速器在结构尺寸控制方面的优势更为显著;
[0028]5.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安装自动换挡控制装置可以实现自动变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实用新型四速变速结构示意图。[0030]图2为本实用新型四速变速结构I挡运转状态图。
[0031]图3为本实用新型四速变速结构II挡运转状态图。
[0032]图4为本实用新型四速变速结构III挡运转状态图。
[0033]图5为本实用新型四速变速结构IV挡运转状态图。
[0034]图6为本实用新型四速变速结构倒挡状态图。
[0035]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八速变速结构示意图。
[0036]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八速变速结构I挡运转状态图。
[0037]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八速变速结构II挡运转状态图。
[0038]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八速变速结构III挡运转状态图。
[0039]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八速变速结构IV挡运转状态图。
[0040]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八速变速结构V挡运转状态图。
[0041]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八速变速结构VI挡运转状态图。
[0042]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八速变速结构VII挡运转状态图。
[0043]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八速变速结构珊挡运转状态图。
[0044]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八速变速结构倒挡状态图。
[0045]上图中代号:输入轴ZR1、第一输出轴Ζ1、第二输出轴Ζ2、倒挡轴ZD1、第一行星轮系X1、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1、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ΧΤ1、第二行星轮系Χ2、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ΧΤ2、第一前进挡齿轮CRl、第二前进挡齿轮CR2、1-1II挡从动齿轮Cl、I1-1V挡从动齿轮C2、V - Vn挡从动齿轮C3、V1-珊挡从动齿轮C4、倒挡齿轮⑶1、第一倒挡轴齿轮⑶2、第二倒挡轴齿轮⑶3、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1、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差速器从动齿轮CZ、输入轴同步器Tl、第一输出轴同步器T2、第二输出轴同步器T3、第一接合器J1、第二接合器J2、第一联接器L1、第二联接器L2。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0047]实施例1
[0048]参见图1,具有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包括输入轴ZR1、第一输出轴Z1、第二输出轴Z2、倒挡轴ZD1、第一行星轮系X1、第二行星轮系X2、第一接合器J1、第二接合器J2、第一联接器LI和第二联接器L2、差速器从动齿轮CZ ;
[0049]所述第一输出轴Zl—侧的端部固定设有1-1II挡从动齿轮Cl,另一侧上固定设有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l ;第二输出轴Z2 —侧的端部固定设有I1-1V挡从动齿轮C2,另一侧上固定设有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倒挡轴ZDl上固定设有第一倒挡轴齿轮CD2和第二倒挡轴齿轮CD3 ;
[0050]所述输入轴ZRl上同时空套设有第一前进挡齿轮CRl和倒挡齿轮⑶I,所述第一前进挡齿轮CRl和倒挡齿轮CDl之间的输入轴ZRl上设有输入轴同步器Tl ;所述第一前进挡齿轮CRl同时与所述1-1II挡从动齿轮Cl和所述I1-1V挡从动齿轮C2常啮合,所述倒挡齿轮CDl和所述第一倒挡轴齿轮CD2常啮合,所述第二倒挡轴齿轮CD3和所述I1-1V挡从动齿轮C2常啮合;[0051]所述第一行星轮系Xl包括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l和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I;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l空套在第一输出轴Zl上,并固定联接着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l,所述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l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哨合;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l固定联接着第一接合器Jl的一端,第一接合器Jl的另一端固定联接变速器壳体,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l还固定联接着第一联接器LI的一端,第一联接器LI的另一端固定联接着第一输出轴Zl ;所述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l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一行星轮系行星轮,所述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1、两个以上的第一行星轮系行星轮、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l和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l构成第一行星轮系Xl的传动机构;
[0052]所述第二行星轮系X2包括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和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 ;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空套在第二输出轴Z2上,并固定联接着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所述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固定联接着第二接合器J2的一端,第二接合器J2的另一端固定联接变速器壳体;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还固定联接着第二联接器L2的一端,第二联接器L2的另一端固定联接着第二输出轴Z2 ;所述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二行星轮系行星轮,所述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两个以上的第二行星轮系行星轮、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和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构成第二行星轮系X2的传动机构;
[0053]所述输入轴ZRl的输入端、第一输出轴Zl的输出端和第二输出轴Z2的输出端均位于同一侧;
[0054]所述第一行星轮系Xl位于第一输出轴Zl的输出侧,所述第二行星轮系X2位于第二输出轴Z2的输出侧。
[0055]上述变速器实现四速及倒挡变速,具体各挡变速状态说明如下:
[0056]参见图1,图中所示为变速器处于空挡状态;输入轴同步器Tl处于中间位置,第一接合器J1、第二接合器J2、第一联接器L1、第二联接器L2全部处于分离状态。
[0057]参见图2,图中所示为变速器处于I挡状态;空挡切换到I挡起步时,输入轴同步器Tl移动到左侧位置,第一接合器Jl接合形成I挡传动完成车辆起步;第二接合器J2、第一联接器L1、第二联接器L2处于分离状态;
[0058]I挡运转时,输入轴ZRl输入发动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Tl处于左侧位置使输入轴ZRl与第一前进挡齿轮CRl联接,因第一前进挡齿轮CRl与1-1II挡从动齿轮Cl处于常哨合状态,动力由输入轴ZRl传递给第一输出轴Zl,第一输出轴Zl带动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l旋转,第一接合器Jl处于接合状态使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l与变速器壳体形成固定联接,故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l与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l之间形成减速传动并将动力传递到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1,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l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带动差速器旋转并驱动车辆以I挡行驶;在第一输出轴Zl传递I挡动力时,第二接合器J2、第一联接器L1、第二联接器L2都处于分离状态,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不受约束,故此时第二输出轴Z2不传递动力。
[0059]参见图3,图中所示为变速器处于II挡状态;汽车以I挡运转起步后,随着车速增力口,需要由I挡换入II挡时,输入轴同步器Tl处于左侧位置,在换挡瞬间,第一接合器Jl分离,第二接合器J2接合,使变速器完成换挡进入II挡工作状态;
[0060]II挡运转时,输入轴ZRl输入发动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Tl处于左侧位置使输入轴ZRl与第一前进挡齿轮CRl联接,因第一前进挡齿轮CRl与I1-1V挡从动齿轮C2处于常啮合状态,动力由输入轴ZRl传递给第二输出轴Z2,第二输出轴Z2带动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旋转,第二接合器J2处于接合状态,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与变速器壳体形成固定联接,故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与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之间形成减速传动并将动力传递到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带动差速器旋转并驱动车辆以II挡行驶;在第二输出轴Z2传递II挡动力时,第一接合器Jl、第一联接器LI和第二联接器L2都处于分离状态,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l不受约束,故此时第一输出轴Zl不传递动力。
[0061]参见图4,图中所示为变速器处于III挡状态;II挡切换至III挡时,输入轴同步器Tl处于左侧位置,在换挡瞬间,第二接合器J2分离,第一联接器LI结合,使变速器完成换挡进入III挡工作状态;
[0062]III挡运转时,输入轴ZRl输入发动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Tl处于左侧位置使输入轴ZRl与第一前进挡齿轮CRl联接,因第一前进挡齿轮CRl与1-1II挡从动齿轮Cl处于常哨合状态,动力由输入轴ZRl传递给第一输出轴Zl,第一输出轴Zl带动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l旋转,第一联接器LI处于结合状态,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l和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l形成固定联接从而实现直接传动并将动力传递到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l,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l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带动差速器旋转并驱动车辆以III挡行驶;在第一输出轴Zl传递III挡动力时,第一接合器J1、第二接合器J2和第二联接器L2处于分离状态,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不受约束,故第二输出轴Z2不传递动力。
[0063]参见图5,图中所示为变速器处于IV挡状态JII挡切换至IV挡时,输入轴同步器Tl处于左侧位置,在换挡瞬间,第一联接器LI分离,第二联接器L2结合,使变速器完成换挡进入IV挡工作状态;
[0064]IV挡运转时,输入轴ZRl输入发动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Tl处于左侧位置使输入轴ZRl与第一前进挡齿轮CRl联接,因第一前进挡齿轮CRl与I1-1V挡从动齿轮C2处于常啮合状态,动力由输入轴ZRl传递给第二输出轴Z2,第二输出轴Z2带动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旋转,第二联接器L2处于结合状态,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和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形成固定联接从而实现直接传动并将动力传递到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2,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带动差速器旋转并驱动车辆以IV挡行驶;在第二输出轴Z2传递IV挡动力时,第一接合器J1、第二接合器J2和第一联接器LI处于分离状态,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l不受约束,故第一输出轴Zl不传递动力。
[0065]参见图6,图中所示为变速器处于倒挡状态;倒挡时,输入轴同步器Tl移动到右侧位置,第二接合器J2接合形成倒挡传动;
[0066]倒挡运转时,输入轴ZRl输入发动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Tl处于右侧位置使倒挡齿轮CDl与入轴ZRl联接,因倒挡齿轮CDl与倒挡轴ZDl上的第一倒挡齿轮CD2处于常啮合状态,动力由输入轴ZRl传递给倒挡轴ZD1,倒挡轴ZDl上的第二倒挡齿轮CD3与第二输出轴Z2上的I1-1V挡从动齿轮C2处于常啮合状态,从而带动第二输出轴Z2旋转,第二接合器J2处于接合状态,故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与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之间形成减速传动并将动力传递到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从而带动差速器旋转并驱动车辆反向行驶;在第二输出轴Z2传递倒挡动力时,第一接合器J1、第一联接器LI和第二联接器L2处于分离状态,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l不受约束,故第一输出轴Zl不传递动力。
[0067]实施例2
[0068]参见图7,具有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包括输入轴ZR1、第一输出轴Z1、第二输出轴Z2、倒挡轴ZD1、第一行星轮系X1、第二行星轮系X2、第一接合器J1、第二接合器J2、第一联接器LI和第二联接器L2、差速器从动齿轮CZ ;
[0069]所述第一输出轴Zl的一侧空套设有1-1II挡从动齿轮Cl和V - νπ挡从动齿轮C3,且1-1II挡从动齿轮Cl和V - Vn挡从动齿轮C3之间的第一输出轴Zl上设有第一输出轴同步器Τ2,第一输出轴Zl的另一侧上固定设有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l ;
[0070]所述第二输出轴Ζ2的一侧空套设有I1-1V挡从动齿轮C2和V1- VDI挡从动齿轮C4,且I1-1V挡从动齿轮C2和V1- VDI挡从动齿轮C4之间的第二输出轴Ζ2上设有第二输出轴同步器Τ3,第二输出轴Ζ2的另一侧上固定设有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ΧΤ2 ;
[0071]所述倒挡轴ZDl上固定设有第一倒挡轴齿轮⑶2和第二倒挡轴齿轮⑶3 ;
[0072]所述输入轴ZRl上同时固定设有第二前进挡齿轮CR2、空套设有第一前进挡齿轮CRl和倒挡齿轮⑶I,所述第一前进挡齿轮CRl和倒挡齿轮⑶I之间的输入轴ZRl上设有输入轴同步器Tl ;所述第一前进挡齿轮CRl同时与所述1-1II挡从动齿轮Cl、所述I1-1V挡从动齿轮C2常啮合;所述第二前进挡齿轮CR2同时与所述V - VII挡从动齿轮C3、所述V1- VDI挡从动齿轮C4常啮合,所述倒挡齿轮CDl与所述第一倒挡轴齿轮CD2常啮合,所述第二倒挡轴齿轮CD3与所述I1-1V挡从动齿轮C2常啮合;
[0073]所述第一行星轮系Xl包括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l和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I;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l空套在第一输出轴Zl上,并固定联接着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l,所述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l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哨合;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l固定联接着第一接合器Jl的一端,第一接合器Jl的另一端固定联接变速器壳体,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l还固定联接着第一联接器LI的一端,第一联接器LI的另一端固定联接着第一输出轴Zl ;所述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l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一行星轮系行星轮,所述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ΧΤ1、两个以上的第一行星轮系行星轮、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l和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l构成第一行星轮系Xl的传动机构;
[0074]所述第二行星轮系Χ2包括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和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ΧΤ2 ;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空套在第二输出轴Ζ2上,并固定联接着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所述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固定联接着第二接合器J2的一端,第二接合器J2的另一端固定联接变速器壳体;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还固定联接着第二联接器L2的一端,第二联接器L2的另一端固定联接着第二输出轴Ζ2 ;所述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二行星轮系行星轮,所述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ΧΤ2、两个以上的第二行星轮系行星轮、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和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构成第二行星轮系Χ2的传动机构;
[0075]所述输入轴ZRl的输入端、第一输出轴Zl的输出端和第二输出轴Ζ2的输出端均位于同一侧;
[0076]所述第一行星轮系Xl位于第一输出轴Zl的输出侧,所述第二行星轮系Χ2位于第二输出轴Ζ2的输出侧。[0077]上述变速器实现八速及倒挡变速,具体各挡变速状态说明如下:
[0078]参见图7,图中所示为变速器处于空挡状态;空挡时,输入轴同步器Tl、第一输出轴同步器T2、第二输出轴同步器T3全部处于中间位置,第一接合器J1、第二接合器J2、第一联接器L1、第二联接器L2全部处于分离状态。
[0079]参见图8,图中所示为变速器处于I挡状态;空挡切换到I挡起步时,输入轴同步器Tl移动到左侧位置,第一输出轴同步器T2移动到右侧位置,第一接合器Jl接合形成I挡传动完成车辆起步;
[0080]I挡运转时,输入轴ZRl输入发动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Tl处于左侧位置使第一前进挡齿轮CRl与输入轴ZRl联接,第一输出轴同步器T2处于右侧位置使1-1II挡从动齿轮Cl与第一输出轴Zl联接,因第一前进挡齿轮CRl与1-1II挡从动齿轮Cl处于常啮合状态,动力由输入轴ZRl传递给第一输出轴Zl,第一输出轴Zl带动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l旋转,第一接合器Jl处于接合状态使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l与变速器壳体形成固定联接,故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l与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l之间形成减速传动并将动力传递到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1,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l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带动差速器旋转并驱动车辆以I挡行驶;在第一输出轴Zl传递I挡动力时,第二输出轴同步器T3处于中间位置,第二接合器J2、第一联接器L1、第二联接器L2处于分离状态,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不受约束,故此时第二输出轴Z2不传递动力。
[0081]参见图9,图中所示为变速器处于II挡状态;汽车以I挡运转起步后,随着车速增力口,需要由I挡切换为II挡时,输入轴同步器Tl处于左侧位置,第二输出轴同步器T3移动到右侧位置,在换挡瞬间,第一接合器Jl分离,第二接合器J2接合形成II挡传动从而完成换挡;之后,第一输出轴同步器T2移动到中间位置;
[0082]II挡运转时,输入轴ZRl输入发动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Tl处于左侧位置,使第一前进挡齿轮CRl与输入轴ZRl联接,第二输出轴同步器T3处于右侧位置使I1-1V挡从动齿轮C2联接第二输出轴Z2,因第一前进挡齿轮CRl与I1-1V挡从动齿轮C2处于常啮合状态,动力由输入轴ZRl传递给第二输出轴Z2,第二输出轴Z2带动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旋转,第二接合器J2处于接合状态,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与变速器壳体形成固定联接,故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与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之间形成减速传动并将动力传递到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带动差速器旋转并驱动车辆以II挡行驶;在第二输出轴Z2传递II挡动力时,第一接合器Jl、第一联接器LI和第二联接器L2都处于分离状态,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l不受约束,故此时第一输出轴Zl不传递动力。
[0083]参见图10,图中所示为变速器处于III挡状态;II挡切换至III挡时,输入轴同步器Tl处于左侧位置,第一输出轴同步器T2移动到右侧位置,在换挡瞬间,第二接合器J2分离,第一联接器LI结合,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l与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l形成固定联接,使第一行星轮系Xl形成III挡传动从而完成换挡过程;之后,第二输出轴同步器T3移动到中间位置;
[0084]III挡运转时,输入轴ZRl输入发动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Tl处于左侧位置,使第一前进挡齿轮CRl与输入轴ZRl联接,第一输出轴同步器T2处于右侧位置使1-1II挡从动齿轮Cl联接第一输出轴Zl,因第一前进挡齿轮CRl与1-1II挡从动齿轮Cl处于常啮合状态,动力由输入轴ZRl传递给第一输出轴Zl,第一输出轴Zl带动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l旋转,第一联接器LI处于结合状态,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l与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l形成固定联接从而实现直接传动并将动力传递到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1,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l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带动差速器旋转并驱动车辆以III挡行驶;在第一输出轴Zl传递III挡动力时,第一接合器Jl、第二接合器J2和第二联接器L2处于分离状态,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不受约束,故第二输出轴Z2不传递动力。
[0085]参见图11,图中所示为变速器处于IV挡状态;III挡切换至IV挡时,输入轴同步器Tl处于左侧位置,第二输出轴同步器T3移动到右侧位置,在换挡瞬间,第一联接器LI分离,第二联接器L2结合,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与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形成固定联接,使第二行星轮系X2形成IV挡传动从而完成换挡过程;之后,第一输出轴同步器T2移动到中间位置;
[0086]IV挡运转时,输入轴ZRl输入发动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Tl处于左侧位置,使第一前进挡齿轮CRl与输入轴ZRl联接,第二输出轴同步器T3处于右侧位置使I1-1V挡从动齿轮C2与第二输出轴Z2联接,因第一前进挡齿轮CRl与I1-1V挡从动齿轮C2处于常啮合状态,动力由输入轴ZRl传递给第二输出轴Z2,第二输出轴Z2带动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旋转,第二联接器L2处于结合状态,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和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形成固定联接从而实现直接传动并将动力传递到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带动差速器旋转并驱动车辆以IV挡行驶;在第二输出轴Z2传递IV挡动力时,第一接合器J1、第二接合器J2和第一联接器LI处于分离状态,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l不受约束,故第一输出轴Zl不传递动力。
[0087]参见图12,图中所示为变速器处于V挡状态;IV挡切换至V挡时,第一输出轴同步器T2移动到左侧位置,在换挡瞬间,第二联接器L2分离,第一接合器Jl结合,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l与变速器壳体形成固定联接从而形成IV挡传动完成换挡;之后,输入轴同步器Tl移动到中间位置,第二输出轴同步器T3移动到中间位置;
[0088]V挡运转时,输入轴ZRl输入发动机动力,固设于输入轴ZRl上的第二前进挡齿轮CR2随同旋转,第一输出轴同步器T2处于左侧位置使V - VII挡从动齿轮C3与第一输出轴Zl联接,因第二前进挡齿轮CR2与V - VII挡从动齿轮C3处于常啮合状态,动力由输入轴ZRl传递给第一输出轴Zl,第一输出轴Zl带动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l旋转,第一接合器Jl处于结合状态,使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l与变速器壳体形成固定联接,故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l与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l之间形成减速传动并将动力传递到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l,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l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带动差速器旋转并驱动车辆以V挡行驶;在第一输出轴Zl传递V挡动力时,第一联接器L1、第二接合器J2和第二联接器L2处于分离状态,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不受约束,故第二输出轴Ζ2不传递动力。
[0089]参见图13,图中所示为变速器处于VI挡状态;V挡切换至VI挡时,输入轴同步器Tl处于中间位置,第二输出轴同步器Τ3移动到左侧位置,在换挡瞬间,第一接合器Jl分离,第二接合器J2结合,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与变速器壳体形成固定联接从而形成VI挡传动完成换挡;之后,第一输出轴同步器Τ2移动到中间位置;
[0090]VI挡运转时,输入轴ZRl输入发动机动力,固设于输入轴ZRl上的第二前进挡齿轮CR2随同旋转,第二输出轴同步器Τ3处于左侧位置使V1- VDI挡从动齿轮C4与第二输出轴Z2联接,因第二前进挡齿轮CR2与V1- VDI挡从动齿轮C4处于常啮合状态,动力由输入轴ZRl传递给第二输出轴Z2,第二输出轴Z2带动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旋转,第二接合器J2处于结合状态,使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与变速器壳体形成固定联接,故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与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之间形成减速传动并将动力传递到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带动差速器旋转并驱动车辆以VI挡行驶;在第二输出轴Z2传递VI挡动力时,第一接合器J1、第一联接器LI和第二联接器L2处于分离状态,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l不受约束,故第一输出轴Zl不传递动力。
[0091]参见图14,图中所示为变速器处于νπ挡状态;VI挡切换至Vn挡时,输入轴同步器Tl处于中间位置,第一输出轴同步器Τ2移动到左侧位置,在换挡瞬间,第二接合器J2分离,第一联接器LI结合,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l与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l形成固定联接从而形成VII挡传动完成换挡;之后,第二输出轴同步器Τ3移动到中间位置;
[0092]VII挡运转时,输入轴ZRl输入发动机动力,固设于输入轴ZRl上的第二前进挡齿轮CR2随同旋转,第一输出轴同步器Τ2处于左侧位置使V - VII挡从动齿轮C3与第一输出轴Zl联接,因第二前进挡齿轮CR2与V - VII挡从动齿轮C3处于常啮合状态,动力由输入轴ZRl传递给第一输出轴Ζ1,第一联接器LI结合,使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l与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l形成固定联接从而实现直接传动并将动力传递到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l,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l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带动差速器旋转并驱动车辆以νπ挡行驶;在第一输出轴Zl传递YD挡动力时,第一联接器L1、第二接合器J2和第二联接器L2处于分离状态,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不受约束,故第二输出轴Ζ2不传递动力。
[0093]参见图15,图中所示为变速器处于VDI挡状态;ΥΠ挡切换至VDI挡时,输入轴同步器Tl处于中间位置,第二输出轴同步器Τ3移动到左侧位置,在换挡瞬间,第一联接器LI分离,第二联接器L2结合,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与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形成固定联接从而形成珊挡传动完成换挡;之后,第一输出轴同步器Τ2移动到中间位置;
[0094]VDI挡运转时,输入轴ZRl输入发动机动力,固设于输入轴ZRl上的第二前进挡齿轮CR2随同旋转,第二输出轴同步器Τ3处于左侧位置使V1-VDI挡从动齿轮C4与第二输出轴Ζ2联接,因第二前进挡齿轮CR2与V1-珊挡从动齿轮C4处于常啮合状态,动力由输入轴ZRl传递给第二输出轴Ζ2,第二联接器L2结合,使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ΧΤ2与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形成固定联接从而实现直接传动并将动力传递到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带动差速器旋转并驱动车辆以VII挡行驶;在第二输出轴Ζ2传递VDI挡动力时,第一接合器J1、第一联接器LI和第二接合器J2处于分离状态,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l不受约束,故第一输出轴Zl不传递动力。
[0095]参见图16,图中所示为变速器处于倒挡状态;倒挡时,输入轴同步器Tl移动到右侧位置,第二输出轴同步器Τ3移动到右侧位置,第二接合器J2接合形成倒挡传动;
[0096]倒挡运转时,输入轴ZRl输入发动机动力,倒挡齿轮⑶I通过输入轴同步器Tl与输入轴ZRl联接,因倒挡齿轮CDl与倒挡轴ZDl上的第一倒挡齿轮CD2处于常啮合状态,动力由输入轴ZRl传递给倒挡轴ZD1,倒挡轴ZDl上的第二倒挡齿轮⑶3与第二输出轴Ζ2上的I1-1V挡从动齿轮C2处于常啮合状态,I1-1V挡从动齿轮C2通过第二输出轴同步器Τ3与第二输出轴Ζ2联接,从而带动第二输出轴Ζ2旋转,第二接合器J2处于接合状态,故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ΧΤ2与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之间形成减速传动并将动力传递到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从而带动差速器旋转并驱动车辆反向行驶;在第二输出轴Z2传递倒挡动力时,第一接合器J1、第一联接器LI和第二联接器L2处于分离状态,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l不受约束,故第一输出轴Zl不传递动力。
【权利要求】
1.具有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ZR1)、第一输出轴(Z1)、第二输出轴(Z2)、倒挡轴(ZD1)、第一行星轮系(XI)、第二行星轮系(X2)、第一接合器(J1)、第二接合器(J2)、第一联接器(LI)和第二联接器(L2)、差速器从动齿轮(CZ); 所述第一输出轴(Zl)—侧的端部固定设有1-1II挡从动齿轮(Cl),另一侧上固定设有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1);第二输出轴(Z2)—侧的端部固定设有I1-1V挡从动齿轮(C2),另一侧上固定设有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倒挡轴(ZDl)上固定设有第一倒挡轴齿轮(⑶2)和第二倒挡轴齿轮(⑶3); 所述输入轴(ZRl)上同时空套设有第一前进挡齿轮(CRl)和倒挡齿轮(⑶I ),所述第一前进挡齿轮(CRl)和倒挡齿轮(⑶I)之间的输入轴(ZRl)上设有输入轴同步器(Tl);所述第一前进挡齿轮(CRl)同时与所述1-1II挡从动齿轮(Cl)和所述I1-1V挡从动齿轮(C2)常啮合,所述倒挡齿轮(CDl)和所述第一倒挡轴齿轮(CD2)常啮合,所述第二倒挡轴齿轮(CD3)和所述I1-1V挡从动齿轮(C2)常啮合; 所述第一行星轮系(Xl)包括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l)和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l);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l)空套在第一输出轴(Zl)上,并固定联接着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1),所述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l)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哨合;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l)固定联接着第一接合器(Jl)的一端,第一接合器(Jl)的另一端固定联接变速器壳体,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l)还固定联接着第一联接器(LI)的一端,第一联接器(LI)的另一端固定联接着第一输出轴(Zl);所述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l)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一行星轮系行星轮,所述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1)、两个以上的第一行星轮系行星轮、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l)和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l)构成第一行星轮系(Xl)的传动机构; 所述第二行星轮系(X2)包括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和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空套在第二输出轴(Z2)上,并固定联接着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所述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固定联接着第二接合器(J2)的一端,第二接合器(J2)的另一端固定联接变速器壳体;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还固定联接着第二联接器(L2)的一端,第二联接器(L2)的另一端固定联接着第二输出轴(Z2);所述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二行星轮系行星轮,所述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两个以上的第二行星轮系行星轮、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和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构成第二行星轮系(X2)的传动机构; 所述输入轴(ZRl)的输入端、第一输出轴(Zl)的输出端和第二输出轴(Z2)的输出端均位于同一侧; 所述第一行星轮系(Xl)位于第一输出轴(Zl)的输出侧,所述第二行星轮系(X2)位于第二输出轴(Z2)的输出侧; 上述变速器实现四速及倒挡变速。
2.具有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ZR1)、第一输出轴(Z1)、第二输出轴(Z2)、倒挡轴(ZD1)、第一行星轮系(XI)、第二行星轮系(X2)、第一接合器(J1)、第二接合器(J2)、第一联接器(LI)和第二联接器(L2)、差速器从动齿轮(CZ); 所述第一输出轴(Zl)的一侧空套设有1-1II挡从动齿轮(Cl)和V -νπ挡从动齿轮(C3),且1-1II挡从动齿轮(Cl)和V -νπ挡从动齿轮(C3)之间的第一输出轴(Zl)上设有第一输出轴同步器(Τ2),第一输出轴(Zl)的另一侧上固定设有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l);所述第二输出轴(Ζ2)的一侧空套设有I1-1V挡从动齿轮(C2)和V1-VDI挡从动齿轮(C4),且I1-1V挡从动齿轮(C2)和V1- VDI挡从动齿轮(C4)之间的第二输出轴(Ζ2)上设有第二输出轴同步器(Τ3),第二输出轴(Ζ2)的另一侧上固定设有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ΧΤ2);所述倒挡轴(ZDl)上固定设有第一倒挡轴齿轮(CD2)和第二倒挡轴齿轮(CD3); 所述输入轴(ZRl)上同时固定设有第二前进挡齿轮(CR2)、空套设有第一前进挡齿轮(CRl)和倒挡齿轮(⑶I ),所述第一前进挡齿轮(CRl)和倒挡齿轮(⑶I)之间的输入轴(ZRl)上设有输入轴同步器(Tl);所述第一前进挡齿轮(CRl)同时与所述1-1II挡从动齿轮(Cl)、所述I1-1V挡从动齿轮(C2)常啮合;所述第二前进挡齿轮(CR2)同时与所述V - VII挡从动齿轮(C3)、所述V1-珊挡从动齿轮(C4)常啮合,所述倒挡齿轮CDl与所述第一倒挡轴齿轮(⑶2)常啮合,所述第二倒挡轴齿轮(⑶3)与所述I1-1V挡从动齿轮(C2)常啮合; 所述第一行星轮系(X l)包括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l)和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l);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l)空套在第一输出轴(Zl)上,并固定联接着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1),所述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l)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哨合;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l)固定联接着第一接合器(Jl)的一端,第一接合器(Jl)的另一端固定联接变速器壳体,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l)还固定联接着第一联接器(LI)的一端,第一联接器(LI)的另一端固定联接着第一输出轴(Zl);所述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l)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一行星轮系行星轮,所述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ΧΤ1)、两个以上的第一行星轮系行星轮、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l)和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l)构成第一行星轮系(Xl)的传动机构; 所述第二行星轮系(Χ2)包括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和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ΧΤ2);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空套在第二输出轴(Ζ2)上,并固定联接着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所述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固定联接着第二接合器(J2)的一端,第二接合器(J2)的另一端固定联接变速器壳体;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还固定联接着第二联接器(L2)的一端,第二联接器(L2)的另一端固定联接着第二输出轴(Z2);所述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二行星轮系行星轮,所述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ΧΤ2)、两个以上的第二行星轮系行星轮、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和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构成第二行星轮系(Χ2)的传动机构; 所述输入轴(ZRl)的输入端、第一输出轴(Zl)的输出端和第二输出轴(Ζ2)的输出端均位于同一侧; 所述第一行星轮系(Xl)位于第一输出轴(Zl)的输出侧,所述第二行星轮系(Χ2)位于第二输出轴(Ζ2)的输出侧; 上述变速器实现八速及倒挡变速。
【文档编号】F16H3/58GK203488646SQ201320630988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4日
【发明者】汪韶杰, 孙保群, 李余格, 夏鹏飞, 胡健, 朱文峰, 王阳洋, 盛楠 申请人: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大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