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796853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变速器设备。

背景技术:
由DE102011108024A1已知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设备,所述变速器设备具有耦联单元,所述耦联单元为了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两个耦联元件而具有摩擦锁合单元和并行于摩擦锁合单元接通的形锁合单元,所述变速器设备具有用于操纵形锁合单元的液压的第一致动器,所述变速器设备具有用于操纵摩擦锁合单元的液压的第二致动器并且具有用于操控第一致动器的换向阀。此外由同类型的CA493060A已知,换向阀具有控制管路连接端,所述控制管路连接端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中在压力技术上与设置用于操纵摩擦锁合单元的第二致动器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特别是在于,改善第一致动器的操控。该任务通过一种按照本发明的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速器设备来解决。本发明的进一步扩展方案由从属权利要求得出。本发明由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设备出发,所述变速器设备具有至少一个耦联单元,所述耦联单元为了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两个耦联元件而具有摩擦锁合单元和并行于摩擦锁合单元接通的形锁合单元,所述变速器设备具有用于操纵形锁合单元的液压和/或气动的第一致动器,所述变速器设备具有用于操纵摩擦锁合单元的液压和/或气动的第二致动器和换向阀,所述换向阀用于操控设置用于操纵形锁合单元的第一致动器。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并行于摩擦锁合单元接通的形锁合单元理解为在力线(动力流)中并行于摩擦锁合单元接通的形锁合单元。耦联元件不仅通过闭合摩擦锁合单元而且通过闭合形锁合单元并且还通过闭合摩擦锁合单元和形锁合单元可与为了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两个耦联元件而具有摩擦锁合单元和并行于摩擦锁合单元接通的形锁合单元的耦联单元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提出,换向阀具有控制管路连接端,所述控制管路连接端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中在压力技术上与设置用于操纵摩擦锁合单元的第二致动器连接。通过将换向阀的控制管路连接端连接至设置用于操纵摩擦锁合单元的第二致动器,设置用于操纵形锁合单元的第一致动器的操控可以与摩擦锁合单元的操纵有关地进行,由此可以实现,形锁合单元在摩擦锁合单元闭合时才被闭合。由此可以阻止,形锁合单元在不同步的状态中被闭合,由此形锁合单元舒适地且磨损少地被闭合。设置用于操纵形锁合单元的第一致动器可以根据设置用于操纵并行接通的摩擦锁合单元的摩擦片操纵压力来操控,由此可以特别简单地提供用于闭合形锁合单元的可靠判据。由此可以可靠地进行形锁合单元的舒适且磨损少的闭合,据此可以改善设置用于操纵形锁合单元的第一致动器的操控。“耦联单元”应特别是不仅理解为离合器而且理解为制动器。“离合器”应特别是理解为如下的单元,所述单元设置用于将两个可转动地设置的耦联元件可选择地不可相对转动地相互连接或者相互分开。“制动器”特别是理解为如下的单元,所述单元设置用于将可转动的耦联元件和固定的耦联元件可选择地不可相对转动地相互连接或者相互分开,所述固定的耦联元件优选持久地不可相对转动地与固定的构件连接或者与所述固定的构件构成为一件式的。固定的构件有利地构成为变速器设备的变速器壳体。“摩擦锁合单元”应特别是理解为如下的单元,所述单元基本上通过摩擦锁合、例如摩擦片式离合器或摩擦片式制动器来建立不可相对转动的连接。“形锁合单元”应特别是理解为如下的单元,所述单元基本上通过形锁合、例如爪式离合器或爪式制动器来建立不可相对转动的连接。摩擦锁合单元和形锁合单元优选按照作用设置在所述两个耦联元件之间。“控制管路连接端”特别是理解为液压或气动运行介质连接端,其设置用于切换换向阀和/或为了将运行介质压力供应至换向阀的控制体积而在压力技术上与控制体积连接。控制体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优选理解为通过换向阀的阀壳体和换向阀的在阀壳体中可动的阀芯的控制面所限制的体积。存在于控制体积中的运行介质压力优选作用到阀芯的限制控制体积的控制面上,由此阀芯在阀壳体中相应加载运行介质压力时移动。“在压力技术上的连接”应特别是理解为在至少两个连接配套件之间的液压或气动连接,其通过在各连接配套件上、中和/或之间至少在流体静力的运行状态下存在至少基本上相等的运行介质压力。“设置”应特别是理解为专门构成、编程、装备、设计和/或布置。按照本发明的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下在压力技术上与设置用于操纵摩擦锁合单元的第二致动器连接的控制管路连接端设置用于,能以摩擦片操纵压力来加载在压力技术上与控制管路连接端连接的控制体积。摩擦片操纵压力作用到限制控制体积的、用于换向阀的阀芯的摩擦片操纵压力的控制面。在本发明的构造形式中提出,所述换向阀具有第二控制管路连接端,所述第二控制管路连接端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下在压力技术上与设置用于操纵形锁合单元的第一致动器连接。由此可以利用设置用于操纵形锁合单元的爪操纵压力和设置用于操纵并行接通的摩擦锁合单元的摩擦片操纵压力来操控换向阀,由此可以优化第一致动器的操控。换向阀的各控制管路连接端优选分别配设给一个控制体积并且设置用于以运行介质压力加载各一个控制体积,其中,各控制体积在压力技术上相互分开。按照本发明的第二控制管路连接端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下在压力技术上与设置用于操纵形锁合单元的第一致动器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管路连接端设置用于,能以爪操纵压力加载在压力技术上与第二控制管路连接端连接的控制体积。爪操纵压力作用于换向阀的阀芯的限制在压力技术上与第二控制管路连接端连接的控制体积的控制面。在本发明的另一种构造形式中,有利的是,所述换向阀具有与两个分别配设给所述控制管路连接端之一的控制面的阀芯,其中,控制面沿同一个方向定向。由此可以在形锁合单元闭合时通过设置用于操纵形锁合单元的爪操纵压力来维持通过设置用于操纵摩擦锁合单元的摩擦片操纵压力所调整的换向阀阀位置,并且摩擦片操纵压力可以例如为了解除在形锁合单元中的齿对齿位置而下降,而换向阀不离开通过摩擦片操纵压力所调整的阀位置。原则上,由此也可以有利地实现,利用爪操纵压力来保持通过摩擦片操纵压力所调整的阀位置,由此可以在闭合形锁合单元之后打开摩擦锁合单元。“配设给控制管路连接端的控制面”应特别是理解为如下的控制面,所述控制面限制控制体积,所述控制体积为了以运行介质压力加载而在压力技术上与控制管路连接端连接,由此优选在控制管路连接端上存在的运行介质压力存在于控制体积中并且因此对控制面产生影响。“沿同一个方向定向的控制面”应特别是理解为,其中一个控制面的面法线和另一控制面的面法线指向同一个方向。沿同一个方向定向的控制面在运行介质压力影响下优选设置用于为了调整换向阀的相同的阀位置的阀芯运动。以运行介质压力加载配设给各沿同一个方向定向的控制面的各控制体积引起阀芯沿同一个方向运动。“面法线”应特别是理解为如下的方向矢量,所述方向矢量垂直于面设置并且指离该面。在本发明的另一种构造形式中,所述换向阀具有至少一个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并且所述阀芯具有配设给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的控制面,所述控制面相对于阀芯的另外的控制面沿相反的方向定向。通过在本发明的该构造形式中附加地设置的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连同配设给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的控制面,所述换向阀的阀芯有利地能以附加的第三控制压力加载,并且阀位置能根据第三控制压力调整。特别是在具有同样通过换向阀操控另一个耦联单元的变速器设备中,在变速器挡位切换时通过能够以第三控制压力加载换向阀的阀芯能够避免对于通过换向阀操控另外的耦联单元的冲突,由此可以实现特别舒适的变速器挡位切换。所述另外的、同样通过换向阀来操控的耦联单元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被称为另外的第二耦联单元。通过能够以第三控制压力加载换向阀的阀芯能够避免对于在变速器挡位由所述耦联单元闭合的实际挡位切换到另外的第二耦联单元闭合的目标挡位中时操控另外的第二耦联单元的冲突。此外,以运行介质压力加载在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上的第三控制面可以支持换向阀,由此弹簧有利地可以按照小的弹簧力设计。相对于另外的控制面沿相反的方向定向的“控制面”应特别是理解为,所述控制面的面法线和所述另外的控制面的面法线沿相反的方向相对指向。沿相反的方向定向的控制面在运行介质压力影响下优选设置用于为了在换向阀的相反的阀位置中进行调整的阀芯运动。在本发明的另一种构造形式中,所述变速器设备具有电磁阀和第三致动器以用于操控另外的第一耦联单元,其中,所述另外的第一耦联单元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下在压力技术上与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连接,由此设置用于操纵第三耦联单元的运行介质压力可以作为第三控制压力用于调整换向阀。“电磁阀具有致动器以用于操纵耦联单元”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理解为,电磁阀控制致动器并且致动器于是按照控制规定通过电磁阀操纵耦联单元。设置与用于操纵所述另外的第一耦联单元的第三致动器在压力技术上连接的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有利地能实现,通过电磁阀以运行介质压力加载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的可调整性,所述电磁阀为了运行介质压力调整设置在用于操纵变速器设备的所述另外的第一耦联单元的第三致动器中。有利地,由电磁阀调整的运行介质压力这样不仅能利用于操纵所述另外的第一耦联单元,而且附加地也利用于操控形锁合单元。按照本发明,设置用于操纵摩擦锁合单元的摩擦片操纵压力作用到换向阀的阀芯上作为控制压力,设置用于操纵形锁合单元的爪操纵压力作为第二控制压力并且设置用于操纵另外的第一耦联单元的运行介质压力作为第三控制压力。在此,有利的是,按照本发明的换向阀这样构成,使得在换向阀的阀芯上,设置用于操纵另外的第一耦联单元的运行介质压力抵抗设置用于操纵形锁合单元的爪操纵压力和设置用于操纵并行接通的摩擦锁合单元的摩擦片操纵压力。在另一按照本发明的构造形式中,所述换向阀具有至少一个弹簧,所述弹簧的弹簧力沿与配设给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的控制面相同的方向定向。如果在按照本发明的变速器设备中,电磁阀和第三致动器设置用于操纵另外的第一耦联单元,其中,所述另外的第一耦联单元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下在压力技术上与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连接、并且设置用于操纵所述另外的第一耦联单元的运行介质压力和弹簧力抵抗设置用于操纵形锁合单元的爪操纵压力和设置用于操纵并行接通的摩擦锁合单元的摩擦片操纵压力,这样有利地可以将对于变速器设备的其他控制系统的横向影响的程度保持得小,所述横向影响由操控换向阀造成,这针对本发明的实施例更详细地阐述。在本发明的另一种构造形式中,所述另外的第一耦联单元在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和第九前进变速器挡位中闭合,并且所述耦联单元在第八前进变速器挡位、第九前进变速器挡位和后退变速器挡位中闭合。如果在按照本发明的该构造形式中的变速器设备中设有电磁阀和第三致动器以用于操纵另外的第一耦联单元,其中,所述另外的第一耦联单元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下在压力技术上与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连接,并且设置用于操纵所述另外的第一耦联单元的运行介质压力和弹簧力抵抗设置用于操纵形锁合单元的爪操纵压力和设置用于操纵并行接通的摩擦锁合单元的摩擦片操纵压力,那么有利的是,形锁合单元的操控利用按照本发明的换向阀在后退挡位中在控制技术上是简单的。在按照本发明的该构造形式的变速器设备中,在后退挡位中,换向阀的由控制面所限制的、配设给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的控制体积是无压力的。在本发明的另一种构造形式中,变速器设备具有工作压力系统,所述工作压力系统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下在压力技术上与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连接。由此,换向阀可以根据工作压力来切换,由此设置用于操纵形锁合单元的第一致动器可以根据工作压力、摩擦片操纵压力和爪操纵压力来操控。因此按照本发明,设置用于操纵摩擦锁合单元的摩擦片操纵压力作为控制压力、设置用于操纵形锁合单元的爪操纵压力作为第二控制压力并且工作压力作为第三控制压力作用到阀芯上。在此有利地,工作压力抵抗设置用于操纵形锁合单元的爪操纵压力并且抵抗设置用于操纵并行接通的摩擦锁合单元的摩擦片操纵压力。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工作压力系统理解为用于变速器设备的运行介质压力系统,其设置用于操控变速器设备的耦联单元。在此,工作压力系统的工作压力的高度以所需的压力设计尺寸,所述压力在最大的转矩要求的情况下对于使各耦联单元保持闭合是需要。此外提出,换向阀具有至少一个弹簧,所述弹簧的弹簧力沿与阀芯的配设给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的控制面相反的方向定向。特别是,弹簧由此可以支持设置用于操纵摩擦锁合单元的摩擦片操纵压力和/或设置用于操纵形锁合单元的爪操纵压力以用于使阀芯克服工作压力运动,由此可以实现,当摩擦片操纵压力和/或爪操纵压力与工作压力相等时,弹簧将换向阀切换到所选择的阀位置中。控制面和弹簧(所述弹簧的弹簧力在切换方向方面与配设给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的控制面反向)优选设置用于使阀芯沿相反的方向运动。弹簧的弹簧力在切换方向方面与配设给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的控制面反向,所述弹簧和对控制面产生影响的运行介质压力作用来使阀芯运动、优选运动到相反的阀位置中。按照本发明,因此工作压力抵抗设置用于操纵形锁合单元的爪操纵压力、设置用于操纵并行接通的摩擦锁合单元的摩擦片操纵压力以及弹簧力。此外提出,所述变速器设备具有另外的电磁阀和第四致动器以用于操纵另外的第二耦联单元,其中,换向阀具有第一工作管路连接端和第二工作管路连接端,第一致动器与所述第一工作管路连接端连接,第四致动器与所述第二工作管路连接端连接。由此,所述另外的电磁阀不仅可以用于操纵形锁合单元而且可以用于操纵另外的第二耦联单元,由此电磁阀的数量和因此在变速器设备中的复杂性可以保持得低。“工作管路连接端”应特别是理解为液压或气动连接端,其设置用于对变速器设备或者机动车的至少一个构件、特别是变速器设备的耦联单元供应运行介质,优选以便对其进行操控、冷却和/或润滑。在本发明的该构造形式中,换向阀的所调整的阀位置(在所述阀位置中,所述另外的电磁阀与用于操纵形锁合单元的第一致动器连接)可以仅以设置用于操纵形锁合单元的爪操纵压力来维持,从而摩擦片操纵压力、例如为了解除形锁合单元的齿对齿位置可以降低,而换向阀不用离开所调整的阀位置。以此,形锁合单元的齿对齿位置(Zahn-auf-Zahn-Stellung)有利地在本发明的该构造形式中也可以脱开。在本发明的另一种构造形式中,所述变速器设备具有转换阀,所述转换阀设置用于将设置用于与第二致动器连接的控制管路连接端在压力技术上与第一致动器连接。有利地,可以通过设置转换阀来避免在阀芯上设置仅配设给第二控制管路连接端的控制面,由此规定一种结构上简单的且在生产技术上成本有利的而没有分级阀芯的换向阀。原则上,在仅存在设置用于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的控制管路连接端的情况下由此也可以实现,使用爪操纵压力来保持通过摩擦片操纵压力所调整的阀位置,由此摩擦锁合单元在形锁合单元闭合之后可以打开。附图说明其它优点由以下对附图的说明得出。在附图中示出本发明的三个实施例。附图、对附图的说明和权利要求书包含大量组合的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也以符合目的的方式将这些特征视为单个的并且综合成其它有意义的组合。图中:图1示意性地示出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设备,所述变速器设备具有耦联单元,所述耦联单元具有摩擦锁合单元和形锁合单元,图2示出变速器设备的换挡图,图3示出组合的耦联单元,所述耦联单元具有用于操纵形锁合单元的第一致动器和用于操纵摩擦锁合单元的第二致动器,图4示意性地示出致动器的操纵,图5示出致动器的备选地构成的操纵,以及图6示出致动器的操纵的第三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图1部分地示出机动车的变速器设备,所述变速器设备构成机动车传动系的一部分。变速器设备设置用于自动变速器。具有变速器设备的机动车具有未更详细示出的用于驱动机动车的内燃机和未更详细示出的驱动车轮。为了调整出十个变速器挡位V1-V9、R,变速器设备具有变速器齿轮组63a。变速器齿轮组63a在此设置在内燃机与驱动车轮之间的力线中。变速器齿轮组63a具有九个前进变速器挡位V1-V9和一个后退变速器挡位R。前进变速器挡位V1-V9具有相继的传动比。在此,第一前进变速器挡位V1具有最大的传动比并且最后的、在该实施例中第九前进变速器挡位V9具有最小的传动比,其中,传动比由最低至最高前进变速器挡位V1-V9减少。后退变速器挡位R相对于前进变速器挡位V1-V9具有转动方向逆转。变速器齿轮组63a可以与混合动力驱动模块连接,借助于所述混合动力驱动模块可以改变驱动力矩。此外借助于混合动力驱动模块和变速器齿轮组63a可以实现CVT,由此可以至少在部分区域中无级地调整传动比。变速器设备构成为多级变速器设备。此外,变速器设备具有变速器壳体31a,所述变速器壳体位置固定地设置。变速器齿轮组63a设置在变速器壳体31a之内。为了将由内燃机提供的驱动力矩导入到变速器齿轮组63a中,所述变速器设备具有变速器输入轴64a。变速器输入轴64a在由内燃机出发的力线中设置在驱动马达之后和变速器齿轮组63a之前。在变速器输入轴64a上游可以连接未更详细示出的模块,所述模块特别是提供起动功能。作为在上游连接的模块,例如可想到变矩器或者湿起动离合器。基本上,设置用于起动的模块也可以集成到变速器齿轮组63a中。为了导出所转化的驱动力矩,变速器设备具有变速器输出轴65a。变速器输出轴65a在由内燃机出发的力线中设置在变速器齿轮组63a之后和驱动车轮之前。在变速器输出轴65a下游可以连接未更详细示出的模块,借助于所述模块,由变速器齿轮组63a导出的驱动力矩可以分配到驱动车轮上、例如行星齿轮传动装置(所述行星齿轮传动装置设置用于在各驱动车轮之间的转速补偿)或者全轮驱动单元上(所述全轮驱动单元将驱动力矩分配到两个不同的驱动轴上)。变速器输入轴64a和变速器输出轴65a基本上可以相互任意地设置。变速器齿轮组63a具有四个行星齿轮级P1a、P2a、P3a、P4a,所述行星齿轮级为了切换变速器挡位V1-V9、R按照作用相互连接。第一行星齿轮级P1a、第二行星齿轮级P2a、第三行星齿轮级P3a和第四行星齿轮级P4a相继地沿着主旋转轴线66a设置。变速器输入轴64a的旋转轴线与主旋转轴线66a叠合。变速器齿轮组63a的所有的行星齿轮级P1a、P2a、P3a、P4a具有单行星齿轮组。标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标明行星齿轮级P1a、P2a、P3a、P4a由内燃机出发的轴向顺序。因而,第一行星齿轮级P1a相对于其它行星齿轮级P2a、P3a、P4a设置在第一轴向位置上,第二行星齿轮级P2a相对于其它行星齿轮级P1a、P3a、P4a设置在第二轴向位置上,第三行星齿轮级P3a相对于其它行星齿轮级P1a、P2a、P4a设置在第三轴向位置上,并且第四行星齿轮级P4a相对于其它行星齿轮级P1a、P2a、P3a设置在第四轴向位置上。以下更详细地描述四个行星齿轮级P1a、P2a、P3a、P4a。所述四个行星齿轮级P1a、P2a、P3a、P4a分别具有一个太阳轮、一个行星齿轮架和一个齿圈。在此,为了简化,“第一至第四行星齿轮架”、“第一至第四太阳轮”和“第一至第四齿圈”应理解为配设给第一至第四行星齿轮级P1a、P2a、P3a、P4a的行星齿轮架或者太阳轮或者齿圈,亦即例如、第一行星齿轮架应理解为第一行星齿轮级P1a的行星齿轮架。第一行星齿轮级P1a设置在输入侧。第一行星齿轮级P1a包括一个第一太阳轮P11a、一个第一齿圈P13a和一个第一行星齿轮架P12a。第一行星齿轮架P12a将第一行星齿轮级P1a的行星齿轮P14a在一个环形轨道上引导。行星齿轮P14a与第一太阳轮P11a并且与第一齿圈P13a啮合。行星齿轮P14a可转动地支承在第一行星齿轮架P12a上。第二行星齿轮级P2a居中地设置在输入侧。第二行星齿轮级P2a包括一个第二太阳轮P21a、一个第二齿圈P23a和一个第二行星齿轮架P22a。第二行星齿轮架P22a将第二行星齿轮级P2a的行星齿轮P24a在一个环形轨道上引导。行星齿轮P24a与第二太阳轮P21a并且与第二齿圈P23a啮合。行星齿轮P24a可转动地支承在第二行星齿轮架P22a上。第三行星齿轮级P3a居中地设置在输出侧。第三行星齿轮级P3a包括一个第三太阳轮P31a、一个第三齿圈P33a和一个第三行星齿轮架P32a。第三行星齿轮架P32a将第三行星齿轮级P3a的行星齿轮P34a在一个环形轨道上引导。行星齿轮P34a与第三太阳轮P31a并且与第三齿圈P33a啮合。行星齿轮P34a可转动地支承在第三行星齿轮架P32a上。第四行星齿轮级P4a设置在输出侧。第四行星齿轮级P4a包括一个第四太阳轮P41a、一个第四齿圈P43a和一个第四行星齿轮架P42a。第四行星齿轮架P42a将第四行星齿轮级P4a的行星齿轮P44a在一个环形轨道上引导。行星齿轮P44a与第四太阳轮P41a并且与第四齿圈P43a啮合。行星齿轮P44a可转动地支承在第四行星齿轮架P42a上。第一齿圈P13a持久地不可相对转动地与第二行星齿轮架P22a连接。第二齿圈P23a持久地不可相对转动地与第三太阳轮P31a并且持久地不可相对转动地与第四太阳轮P41a连接。第三太阳轮P31a和第四太阳轮P41a持久地不可相对转动地相互连接。为了导入由内燃机提供的驱动力矩,第一行星齿轮级P1a和第四行星齿轮级P4a分别构成为输入级。为了将第一行星齿轮级P1a构成为输入级,第一太阳轮P11a持久地不可相对转动地与变速器输入轴64a连接。为了将第四行星齿轮级P4a构成为输入级,第四行星齿轮架P42a持久地不可相对转动地与变速器输入轴64a连接。为了导出由变速器齿轮组63a转化的驱动力矩,第三行星齿轮级P3a和第四行星齿轮级P4a分别构成为输出级。为了将第三行星齿轮级P3a构成为输出级,第三行星齿轮架P32a持久地不可相对转动地与变速器输出轴65a连接。为了将第四行星齿轮级P4a构成为输出级,第四齿圈P43a能不可相对转动地与变速器输出轴65a连接。为了切换变速器挡位V1-V9、R,变速器设备具有六个耦联单元S1a、S2a、S3a、S4a、S5a、S6a。耦联单元S1a、S2a、S3a、S4a、S5a、S6a分别构成为切换单元,所述切换单元设置用于切换变速器挡位V1-V9、R。耦联单元S1a、S2a、S3a、S4a、S5a、S6a设置用于或者可选择地将两个可转动的传动元件不可相对转动地相互连接并且相互分开,或者可选择地将可转动的传动元件不可相对转动地与变速器壳体31a连接或与其分开。传动元件在此是太阳轮P11a、P21a、P31a、P41a,行星齿轮架P12a、P22a、P32a、P42a或者齿圈P13a、P23a、P33a、P43a。三个耦联单元S1a、S3a、S6a分别构成为离合器。这些耦联单元分别具有一个可转动的第一耦联元件S11a、S31a、S61a和一个可转动的第二耦联元件S12a、S32a、S62a。所述三个耦联单元S1a、S3a、S6a分别设置用于将其两个可转动的耦联元件S11a、S12a、S31a、S32a、S61a、S62a不可相对转动地相互连接。三个耦联单元S2a、S4a、S5a分别构成为制动器。这些耦联单元分别具有一个可转动的耦联元件S21a、S41a、S51a和一个固定的、与壳体固定的耦联元件S22a、S42a、S52a。所述耦联单元S2a、S4a、S5a分别设置用于将其可转动的耦联元件S21a、S41a、S51a及其固定的耦联元件S22a、S42a、S52a不可相对转动地相互连接。所述耦联单元分别设置用于将其可转动的耦联元件S21a、S41a、S51a与壳体固定地并且因此不可相对转动地与变速器壳体31a连接。第一耦联单元S1a具有可转动的第一耦联元件S11a和可转动的第二耦联元件S12a。第一耦联单元S1a的可转动的第一耦联元件S11a持久地不可相对转动地与变速器输入轴64a连接。第一耦联单元S1a的可转动的第二耦联元件S12a持久地不可相对转动地与第二耦联单元S2a的可转动的耦联元件S21a连接。此外,第一耦联单元S1a的可转动的第二耦联元件S12a持久地不可相对转动地与第一行星齿轮架P12a连接。第一耦联单元S1a设置用于将第一行星齿轮架P12a不可相对转动地与变速器输入轴64a连接。耦联单元S1a为了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可转动的耦联元件S11a、S12a而仅具有一个摩擦锁合单元38a。耦联单元S1a构成为摩擦片式离合器。摩擦锁合单元38a为了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耦联元件S11a、S12a包括一个摩擦片组。第二耦联单元S2a具有可转动的耦联元件S21a和固定的耦联元件S22a。第二耦联单元S2a的可转动的耦联元件S21a持久地不可相对转动地与第一行星齿轮架P12a连接。此外,第二耦联单元S2a的可转动的耦联元件S21a持久地不可相对转动地与第三耦联单元S3a的可转动的第一耦联元件S31a连接。第二耦联单元S2a的固定的耦联元件S22a持久地不可相对转动地与变速器壳体31a连接。第二耦联单元S2a的固定的耦联元件S22a与变速器壳体31a构成为一件式的。耦联单元S2a设置用于将其可转动的耦联元件S21a和其固定的耦联元件S22a不可相对转动地相互连接。第二耦联单元S2a设置用于将第一行星齿轮架P12a与壳体固定地连接。第三耦联单元S3a具有可转动的第一耦联元件S31a和可转动的第二耦联元件S32a。第三耦联单元S3a的可转动的第一耦联元件S31a持久地不可相对转动地与第一行星齿轮架P12a连接。第三耦联单元S3a的可转动的第二耦联元件S32a持久地不可相对转动地与第二齿圈P23a连接。第三耦联单元S3a的可转动的第二耦联元件S32a此外持久地不可相对转动地与第三太阳轮P31a并且持久地不可相对转动地与第四太阳轮P41a连接。第三耦联单元S3a设置用于将第一行星齿轮架P12a、第二齿圈P23a、第三太阳轮P31a和第四太阳轮P41a不可相对转动地相互连接。耦联单元S3a构成为摩擦片式离合器。所述耦联单元仅具有一个摩擦锁合单元,其为了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耦联元件S31a、S32a具有一个摩擦片组。第四耦联单元S4a具有可转动的耦联元件S41a和固定的耦联元件S42a。第四耦联单元S4a的可转动的耦联元件S41a持久地不可相对转动地与第二太阳轮P21a连接。第四耦联单元S4a的固定的耦联元件S42a持久地不可相对转动地与变速器壳体31a连接。第四耦联单元S4a设置用于将第二太阳轮P21a与壳体固定地连接。耦联单元S4a构成为摩擦片式制动器。所述耦联单元仅具有一个摩擦锁合单元,其为了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耦联元件S41a、S42a具有一个摩擦片组。第五耦联单元S5a具有可转动的耦联元件S51a和固定的耦联元件S52a。第五耦联单元S5a的可转动的耦联元件S51a持久地不可相对转动地与第三齿圈P33a连接。第五耦联单元S5a的固定的耦联元件S52a持久地不可相对转动地与变速器壳体31a连接。第五耦联单元S5a设置用于将第三齿圈P33a与壳体固定地连接。耦联单元S5a构成为摩擦片式制动器。所述耦联单元仅具有一个摩擦锁合单元,其为了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耦联元件S51a、S52a具有一个摩擦片组。第六耦联单元S6a具有可转动的第一耦联元件S61a和可转动的第二耦联元件S62a。第六耦联单元S6a的可转动的第一耦联元件S61a持久地不可相对转动地与第四齿圈P43a连接。第六耦联单元S6a的可转动的第二耦联元件S62a持久地不可相对转动地与第三行星齿轮架P32a连接。第六耦联单元S6a的可转动的第二耦联元件S62a此外持久地不可相对转动地与变速器输出轴65a连接。第六耦联单元S6a设置用于将第四齿圈P43a、第三行星齿轮架P32a和变速器输出轴65a不可相对转动地相互连接。耦联单元S6a为了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可转动的耦联元件S61a、S62a仅具有一个摩擦锁合单元37a。耦联单元S6a构成为摩擦片式离合器。摩擦锁合单元37a为了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耦联元件S61a、S62a包括一个摩擦片组。第二耦联单元S2a构成为组合式的(参照图3)。第二耦联单元S2a具有一个摩擦锁合单元13a和一个在力线中并行于摩擦锁合单元13a接通的形锁合单元14a。摩擦锁合单元13a和并行接通的形锁合单元14a分别设置为用于将第二耦联单元S2a的可转动的耦联元件S21a与壳体固定地并且因此不可相对转动地与变速器壳体31a连接。第二耦联单元S2a配设给第一行星齿轮级P1a。第二耦联单元S2a的摩擦锁合单元13a和形锁合单元14a分别按照作用地设置在可转动的耦联元件S21a与变速器壳体31a之间。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摩擦锁合单元13a构成为摩擦片式制动器。所述摩擦锁合单元设置用于将耦联元件S21a、S22a摩擦锁合地相互连接。摩擦锁合单元13a为了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耦联元件S21a、S22a包括一个摩擦片组。摩擦锁合单元13a包括第一摩擦锁合元件32a和第二摩擦锁合元件33a。第一摩擦锁合元件32a持久地不可相对转动地与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可转动的耦联元件S21a连接。第一摩擦锁合元件32a构成为内摩擦片。第二摩擦锁合元件33a持久地不可相对转动地与固定的耦联元件S22a连接。其因此持久地不可相对转动地与变速器壳体31a连接。在此,第二摩擦锁合元件33a相对于固定的耦联元件S22a轴向可移动地设置。第二摩擦锁合元件33a构成为外摩擦片。此外,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摩擦锁合单元13a具有外摩擦片支架和内摩擦片支架,所述外摩擦片支架持久地不可相对转动地与变速器壳体31a连接,所述内摩擦片支架持久地不可相对转动地与可转动的耦联元件S21a连接。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形锁合单元14a构成为爪式制动器。所述形锁合单元设置用于将耦联元件S21a、S22a形锁合地相互连接。形锁合单元14a包括第一形锁合元件34a和第二形锁合元件35a,它们能形锁合地相互连接。第一形锁合元件34a持久地不可相对转动地与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可转动的耦联元件S21a连接。第一形锁合元件34a持久地不可相对转动地与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内摩擦片支架连接。摩擦锁合单元13a的第一摩擦锁合元件32a和形锁合单元14a的第一形锁合元件34a持久地不可相对转动地相互连接。第二形锁合元件35a持久地不可相对转动地与固定的耦联元件S22a连接。因此其持久地不可相对转动地与变速器壳体31a连接。形锁合元件34a、35a沿着轴向操纵方向36a相对于彼此可移动地设置。第二形锁合元件35a沿着操纵方向36a相对于第一形锁合元件34a并且相对于变速器壳体31a轴向可移动地设置。第二形锁合元件35a不可相对转动地、但轴向可移动地与固定的耦联元件S22a并且因此与变速器壳体31a连接。操纵方向36a平行于主旋转轴线66a定向。第一形锁合元件34a和第二形锁合元件35a为了形锁合地连接而分别具有爪齿部,所述爪齿部构成为彼此对应的。爪齿部可以径向地或轴向地设置。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摩擦锁合单元13a和形锁合单元14a分别具有设计力矩。摩擦锁合单元13a的设计力矩和形锁合单元14a的设计力矩是不同的。摩擦锁合单元13a的设计力矩小于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总设计力矩。形锁合单元14a的设计力矩等于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总设计力矩。因此,摩擦锁合单元13a的设计力矩小于形锁合单元14a的设计力矩。形锁合单元14a相对于摩擦锁合单元13a设计用于传递更高的力矩。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摩擦锁合单元13a相对于其它耦联单元S6a、S1a的摩擦锁合单元37a、38a具有最低的摩擦片数量。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形锁合单元14a用作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摩擦锁合单元13a的转矩支持(Drehmomentstütze)。在图2中示出变速器设备的一个换挡图。在所述换挡图中,填充黑色的圆表示在相应的变速器挡位V1-V9、R中闭合的耦联单元S1a、S2a、S3a、S4a、S5、S6a,并且缺少填充黑色的圆表示在相应的变速器挡位中打开的耦联单元。前进变速器挡位V1-V9和后退变速器挡位R通过闭合耦联单元S1a-S6a的形成在图2中的换挡图中示出。本领域技术人员由图2中的换挡图结合图1中的传动图对于每个变速器挡位得知能流。耦联单元S1a在第二前进变速器挡位V2、第三前进变速器挡位V3、第五前进变速器挡位V5和第六前进变速器挡位V6中闭合。耦联单元S2a在第八前进变速器挡位V8、前进变速器挡位V9和后退变速器挡位R中闭合。耦联单元S3a在第一前进变速器挡位V1、第二前进变速器挡位V2、第六前进变速器挡位V6、第七前进变速器挡位V7和第八前进变速器挡位V8中闭合。耦联单元S4a在第一前进变速器挡位V1、第三前进变速器挡位V3、第四前进变速器挡位V4、第五前进变速器挡位V5、第七前进变速器挡位V7、第九前进变速器挡位V9和后退变速器挡位R中闭合。耦联单元S5a在第一前进变速器挡位V1、第二前进变速器挡位V2、第三前进变速器挡位V3、第四前进变速器挡位V4和后退变速器挡位R中闭合。耦联单元S6a在第四前进变速器挡位V4、第五前进变速器挡位V5、第六前进变速器挡位V6、第七前进变速器挡位V7、第八前进变速器挡位V8和第九前进变速器挡位V9中闭合。为了操纵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摩擦锁合单元13a和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形锁合单元14a,变速器设备具有两个相互独立的液压致动器15a、16a。摩擦锁合单元13a和形锁合单元14a相继地操纵,其中,摩擦锁合单元13a在形锁合单元14a之前作用。形锁合单元14a在摩擦锁合单元13a闭合的情况下总是闭合。第一致动器15a受压力控制地操纵组合式耦联单元S2的形锁合单元14a。第一致动器15a设置在变速器壳体31a之内。第一致动器15a构成为缸-活塞单元。所述第一致动器具有一操纵缸39a、一活塞元件40a和一操纵元件41a。活塞元件40a轴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操纵缸39a中。活塞元件40a固定地与操纵元件41a连接。它们相互一件式地实施。活塞元件40a和操纵元件41a固定地与第二形锁合元件35a连接并且轴向可移动地但不可相对转动地与固定的耦联元件S22a并因此与变速器壳体31a连接。操纵缸39a固定地与变速器壳体31a连接。为了形锁合地连接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耦联元件S21a、S22a,第一致动器15a的操纵元件41a运动并且由此第二形锁合元件35a轴向地朝向第一形锁合元件34a,直至形锁合单元14a的相互对应地构成的爪齿部形锁合地相互接合并且耦联元件S21a、S22a形锁合地相互连接。第一致动器15a此外具有一压力腔42a。压力腔42a设置用于闭合形锁合单元14a。第一致动器15a此外具有一另外的腔,在所述另外的腔中设置有一弹簧44a。活塞元件40a将压力腔42a与所述另外的腔在流动技术上相互分开。弹簧44a按照作用地设置在操纵缸39a与活塞元件40a之间。弹簧44a的弹簧力抵抗通过液压运行介质压力能在压力腔42a中产生的力。在压力腔42a中作用的液压运行介质压力构成为爪操纵压力,其设置用于闭合形锁合单元14a。弹簧44a构成为螺旋弹簧。致动器15a的操控设置用于在前进变速器挡位V8、V9和后退变速器挡位R中闭合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形锁合单元14a。第二致动器16a受压力控制地操纵组合式耦联单元S2的摩擦锁合单元13a。第二致动器16a设置在变速器壳体31a之内。第二致动器16a类似于第一致动器15a地构成,因此仅简短地阐述第二致动器16a。第二致动器16a具有一操纵缸45a、一活塞元件46a和一操纵元件47a。为了摩擦锁合地连接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耦联元件S21a、S22a,操纵元件47a轴向压靠向摩擦锁合单元13a的摩擦片组,由此摩擦片组的摩擦片相对于彼此轴向移动,直至这些摩擦片相互贴靠并且耦联元件S21a、S22a摩擦锁合地相互连接。为了闭合摩擦锁合单元13a,第二致动器16a具有一压力腔48a。在此,第二致动器16a具有一弹簧50a。在压力腔48a中作用的液压运行介质压力构成为摩擦片操纵压力,其设置用于闭合摩擦锁合单元13a。第一致动器15a的压力腔42a进而第二致动器16a的压力腔48a在操纵介质供应方面相互独立。第一致动器15a的压力腔42a和第二致动器16a的压力腔48a在压力技术上相互分开。致动器16a的操控设置用于在前进变速器挡位V8、V9和后退变速器挡位R中闭合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摩擦锁合单元13a。为了操纵耦联单元S6a,变速器设备具有一液压的第三致动器21a(参照图4)。第三致动器21a设置在变速器壳体31a之内。第三致动器21a类似于第一致动器15a地构成,因此仅简短地阐述第三致动器21a。第三致动器21a具有一操纵缸、一活塞元件和一操纵元件。为了闭合耦联单元S6a,第三致动器21a具有压力腔51a。在压力腔51a中作用的液压运行介质压力构成为摩擦片操纵压力,其设置用于闭合摩擦锁合单元37a。致动器21a的操控设置用于在前进变速器挡位V4、V5、V6、V7、V8、V9中闭合耦联单元S6a。为了操纵第三耦联单元S1a,变速器设备具有液压的第四致动器26a。第四致动器26a设置在变速器壳体31a之内。第四致动器26a类似于第一致动器15a地构成,因此仅简短地阐述第四致动器26a。第四致动器26a具有一操纵缸、一活塞元件和一操纵元件。为了闭合耦联单元S1a,第四致动器26a具有一压力腔52a。在压力腔52a中作用的液压运行介质压力构成为摩擦片操纵压力,其设置用于闭合摩擦锁合单元38a。致动器26a的操控设置用于在前进变速器挡位V2、V3、V5、V6中闭合耦联单元S1a。原则上,致动器15a、16a、21a、26a也可以构成为气动的。为了调整在第一致动器15a的压力腔42a中的运行介质压力,变速器设备具有第一电磁阀53a。第一电磁阀53a为了给第一致动器15a的压力腔42a供应运行介质而设置用于在压力腔42a中建立运行介质压力。第一电磁阀53a设置用于调整爪操纵压力以用于闭合形锁合单元14a。第一电磁阀53a具有一液压运行介质输出端54a,其在压力技术上能连接至第一致动器15a的压力腔42a。第一电磁阀53a构成为调节电磁阀。为了调整在第二致动器16a的压力腔48a中的运行介质压力,变速器设备具有未示出的第二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为了给第二致动器16a的压力腔48a供应运行介质而设置用于在第二致动器16a的压力腔48a中建立运行介质压力。第二电磁阀设置用于调整摩擦片操纵压力以用于闭合摩擦锁合单元13a。第二电磁阀在压力技术上连接至第二致动器16a的压力腔48a。第二电磁阀对于第二致动器16a构成运行介质压力源。第二电磁阀构成为调节电磁阀。为了调整在第三致动器21a的压力腔51a中的运行介质压力,变速器设备具有未示出的第三电磁阀。第三电磁阀为了给第三致动器21a的压力腔51a供应运行介质而设置用于在第三致动器21a的压力腔51a中建立运行介质压力。第三电磁阀设置用于调整摩擦片操纵压力以用于闭合摩擦锁合单元37a。第三电磁阀在压力技术上连接至第三致动器21a的压力腔51a。第三电磁阀对于第三致动器21a构成运行介质压力源。第三电磁阀构成为调节电磁阀。为了调整在第四致动器26a的压力腔52a中的运行介质压力而使用第一电磁阀53a,所述第一电磁阀也用于调整在第一致动器15a的压力腔42a中的运行介质压力。第一电磁阀53a同样为了在第四致动器26a的压力腔52a中供应运行介质而设置用于在第四致动器26a的压力腔52a中建立运行介质压力。第一电磁阀53a设置用于调整摩擦片操纵压力以用于闭合第三耦联单元S1a的摩擦锁合单元38a。第一电磁阀53a因此设置用于调整在第一致动器15a的压力腔42a中的爪操纵压力和用于调整在第四致动器26a的压力腔52a中的摩擦片操纵压力。第一电磁阀53a在调整运行介质压力方面具有双重作用,第一致动器15a和第四致动器26a可以通过第一电磁阀53a通过所述双重作用供应以运行介质。第一电磁阀53a对于第一致动器15a和对于第四致动器26a构成运行介质压力源。通过双重作用在没有附加的电磁阀的情况下操纵形锁合单元14a。为了操纵形锁合单元14a和所述三个摩擦锁合单元13a、37a、38a,变速器设备仅具有三个电磁阀53a。电磁阀53a因此在前进变速器挡位V2、V3、V5、V6、V8、V9和后退变速器挡位R中调整运行介质压力,其中,运行介质压力在前进变速器挡位V2、V3、V5、V6中构成为摩擦片操纵压力以用于闭合耦联单元S1a并且前进变速器挡位V8、V9以及后退变速器挡位R中构成为爪操纵压力以用于闭合耦联单元S2a。为了控制第一电磁阀53a的双重作用,变速器设备具有一换向阀17a,所述换向阀设置用于操控第一致动器15a和操控第四致动器26a。换向阀17a控制第一致动器15a的压力腔42a的运行介质供应和第四致动器26a的压力腔52a的运行介质供应。所述换向阀设置用于,可选择地将第一致动器15a的压力腔42a和第四致动器26a的压力腔52a在压力技术上与第一电磁阀53a连接。在前进变速器挡位V2、V3、V5、V6中,换向阀17a将设置用于耦联单元S1a的致动器26a与电磁阀53a连接并且在前进变速器挡位V8、V9以及后退变速器挡位R中将设置用于耦联单元S2a的致动器15a与电磁阀53a连接。换向阀17a具有第一液压工作管路连接端28a、第二液压工作管路连接端29a、液压供应管路连接端55a和液压流出连接端56a。第一工作管路连接端28a在压力技术上连接至设置用于操纵形锁合单元14a的第一致动器15a。第一工作管路连接端28a在压力技术上连接至变速器设备的液压工作管路57a,所述工作管路通入到第一致动器15a的压力腔42a中。工作管路57a将第一致动器15a的压力腔42a与换向阀17a的第一工作管路连接端28a在压力技术上相互连接。第二工作管路连接端29a在压力技术上连接至设置用于操纵第三耦联单元S1a的第四致动器26a。第二工作管路连接端29a在压力技术上连接至变速器设备的液压工作管路58a,所述工作管路通入到第四致动器26a的压力腔52a中。工作管路58a将第四致动器26a的压力腔52a与换向阀17a的第二工作管路连接端29a在压力技术上相互连接。工作管路57a、58a在压力技术上相互分开。供应管路连接端55a在压力技术上连接至第一电磁阀53a。供应管路连接端55a在压力技术上连接至变速器设备的液压供应管路59a,所述供应管路在压力技术上连接至第一电磁阀53a。供应管路59a将第一电磁阀53a的运行介质输出端54a与换向阀17a的供应管路连接端55a在压力技术上相互连接。在供应管路59a中并且因此在供应管路连接端55a处至少基本上存在通过第一电磁阀53a调整的运行介质压力。第一电磁阀53a能借助于换向阀17a可选择地连接至第一致动器15a和第四致动器26a并且能与其分开。流出连接端56a通入到无压力的运行介质容器。为了液压操控,换向阀17a具有三个液压控制管路连接端18a、19a、20a。第一控制管路连接端18a设置用于将换向阀17a液压操纵到如下的阀位置中,在所述阀位置中,第一致动器15a在压力技术上连接至第一电磁阀53a。换向阀17a的第一控制管路连接端18a在压力技术上持久地与设置用于操纵摩擦锁合单元13a的第二致动器16a连接。换向阀17a的第一控制管路连接端18a在压力技术上持久地与设置用于操纵摩擦锁合单元13a的第二致动器16a的压力腔48a连接。用于控制管路连接端18a的控制压力提取位置处于填充挡板70a的朝向换向阀17a的一侧。在换向阀17a的第一控制管路连接端18a中在前进变速器挡位V8、V9以及后退变速器挡位R中存在摩擦片操纵压力,所述摩擦片操纵压力设置用于闭合摩擦锁合单元13a。在前进变速器挡位V1、V2、V3、V4、V5、V6、V7中,换向阀17a的第一控制管路连接端18a至少基本上是无压力的。第二控制管路连接端19a设置用于将换向阀17a液压操纵到如下的阀位置中,在所述阀位置中,第一致动器15a在压力技术上连接至第一电磁阀53a。换向阀17a的第二控制管路连接端19a在压力技术上持久地与设置用于操纵形锁合单元14a的第一致动器15a连接。换向阀17a的第二控制管路连接端19a在压力技术上持久地与设置用于操纵形锁合单元14a的第一致动器15a的压力腔42a连接。换向阀17a的第二控制管路连接端19a设置用于维持如下的阀位置,在所述阀位置中,第一致动器15a在压力技术上连接至第一电磁阀53a。在一种状态中,第一致动器15a连接至第一电磁阀53a,在换向阀17a的第二控制管路连接端19a上至少基本上存在由第一电磁阀53a调整的运行介质压力。有利地,在形锁合单元14a的齿对齿位置的脱开过程中在如下时刻通过填充挡板67a降低控制管路连接端19a处的运行介质压力,在所述时刻,第一致动器15a的压力腔42a中的运行介质压力下降,其中,运行介质压力在压力腔42a中的下降通过形锁合单元14a的形锁合元件34a和35a的嵌接和由此引起的致动器15a的操纵元件40a的滑下而引起,不强烈地随着换向阀17a切换到电磁阀53a与耦联单元S1a连接而下降。在换向阀17a的第二控制管路连接端19a处在前进变速器挡位V8、V9以及后退变速器挡位R中存在爪操纵压力,所述爪操纵压力设置用于闭合形锁合单元14a。换向阀17a的第一控制管路连接端18a和第二控制管路连接端19a在压力技术上相互分开。在前进变速器挡位V1、V2、V3、V4、V5、V6、V7中,换向阀17a的第二控制管路连接端19a至少基本上是无压力的。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20a设置用于将换向阀17a液压操纵到如下的阀位置中,在所述阀位置中,第一致动器15a在压力技术上与第一电磁阀53a分开。换向阀17a的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20a在压力技术上持久地与设置用于操纵耦联单元S6a的第三致动器21a连接。换向阀17a的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20a在压力技术上持久地与致动器21a连接,所述致动器设置用于操纵为了前进变速器挡位V4、V5、V6、V7、V8、V9所设置的耦联单元S6a。换向阀17a的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20a在压力技术上持久地与设置用于操纵摩擦锁合单元37a的第三致动器21a的压力腔51a连接。在换向阀17a的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20a上至少基本上存在第三致动器21a的压力腔51a中所存在的运行介质压力。换向阀17a的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20a在前进变速器挡位V4、V5、V6、V7、V8、V9中至少基本上存在摩擦片操纵压力,所述摩擦片操纵压力设置用于闭合摩擦锁合单元37a。换向阀17a的第一控制管路连接端18a、第二控制管路连接端19a和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20a分别在压力技术上相互分开。在前进变速器挡位V1、V2、V3以及后退变速器挡位R中,换向阀17a的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20a至少基本上是无压力的。为了液压操纵,换向阀17a具有第一控制体积、第二控制体积和第三控制体积。第一控制管路连接端18a配设给第一控制体积,第二控制管路连接端19a配设给第二控制体积并且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20a配设给第三控制体积。第一控制体积能通过第一控制管路连接端18a供应以运行介质。在第一控制体积中至少基本上存在第二致动器16a的压力腔48a中所存在的运行介质压力。在第一控制体积中在前进变速器挡位V8、V9以及后退变速器挡位R中至少基本上存在摩擦片操纵压力,所述摩擦片操纵压力设置用于闭合摩擦锁合单元13a。第二控制体积能通过第二控制管路连接端19a供应以运行介质。在第二控制体积中至少基本上存在第一致动器15a的压力腔42a中所存在的运行介质压力。在第二控制体积中在前进变速器挡位V8、V9以及后退变速器挡位R中至少基本上存在爪操纵压力,所述爪操纵压力设置用于闭合形锁合单元14a。第三控制体积能通过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20a供应以运行介质。在第三控制体积中至少基本上存在第三致动器16a的压力腔51a中所存在的运行介质压力。在第三控制体积中在前进变速器挡位V4、V5、V6、V7、V8、V9中至少基本上存在摩擦片操纵压力,所述摩擦片操纵压力设置用于闭合摩擦锁合单元37a。换向阀17a的各控制体积分别在压力技术上相互分开。为了在压力技术上连接各控制管路连接端18a、19a、20a,变速器设备具有三个控制管路60a、61a、62a。第一控制管路60a将第一控制管路连接端18a和第二致动器16a在压力技术上相互连接。第一控制管路60a给换向阀17a的第一控制体积从第二致动器16a的压力腔48a供应以运行介质。第二控制管路61a将第二控制管路连接端19a和第一致动器15a在压力技术上相互连接。第二控制管路61a给换向阀17a的第二控制体积供应以通过第一电磁阀53a提供的运行介质。第二控制管路61a在压力技术上将换向阀17a的第二控制体积与工作管路57a连接,所述工作管路将第一工作管路连接端28a与第一致动器15a连接。第三控制管路62a将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20a和第三致动器21a在压力技术上相互连接。第三控制管路62a给换向阀17a的第三控制体积从第三致动器21a的压力腔51a供应以运行介质。第一控制管路连接端18a和第二控制管路连接端19a设置用于将换向阀17a沿相同的方向操纵。所述第一控制管路连接端和第二控制管路连接端设置用于调整出换向阀17a的同一个阀位置。在第一控制体积中存在的力和在第二控制体积中存在的力设置用于调整出换向阀17a的相同的阀位置。第一控制体积和第二控制体积分别通过控制面来限制,所述控制面朝向同一个阀位置起作用。配设给第一控制管路连接端18a的第一控制面、亦即限制第一控制体积的控制面和配设给第二控制管路连接端19a的第二控制面、亦即限制第二控制体积的控制面沿同一个方向定向。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20a相对于第一控制管路连接端18a和第二控制管路连接端19a设置用于沿相反的方向操纵换向阀17a。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20a相对于控制管路连接端18a、19a设置用于调整出换向阀17a的相反的阀位置。在第三控制体积中所存在的力相对于在第一控制体积所存在的力并且相对于在第二控制体积中所存在的力设置用于调整出换向阀17a的相反的阀位置。在第三控制体积中所存在的力抵抗在第一控制体积中所存在的力和在第二控制体积中所存在的力。第三控制体积通过第三控制面来限制,所述第三控制面相对于限制第一控制体积的第一控制面并且相对于限制第二控制体积的第二控制面作用到相反的阀位置中。配设给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20a的第三控制面、亦即限制第三控制体积的控制面相对于配设给第一控制管路连接端18a的第一控制面并且相对于配设给第二控制管路连接端19a的第二控制面相反地定向。设置用于闭合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摩擦片操纵压力、设置用于闭合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爪操纵压力和设置用于闭合耦联单元S6a的摩擦片操纵压力分别作为控制压力作用到换向阀17a中,其中,设置用于闭合耦联单元S6a的摩擦片操纵压力抵抗设置用于闭合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摩擦片操纵压力和设置用于闭合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爪操纵压力。换向阀17a此外具有一弹簧24a,所述弹簧在操纵技术上与第一控制管路连接端18a和第二控制管路连接端19a反向并且与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20a同向。弹簧24a抵抗在第一控制体积中所存在的力和在第二控制体积中所存在的力。弹簧24a沿在第三控制体积中所存在的力的方向作用。弹簧24a设置用于通过在第一控制体积中所存在的力预紧。所述弹簧通过设置用于闭合摩擦锁合单元13a的摩擦片操纵压力预紧。弹簧24a设置用于通过在第二控制体积中所存在的力保持预紧。弹簧24a具有如下的弹簧力,所述弹簧力在切换方向方面与第三控制面同向。弹簧24a的弹簧力在切换方向方面与第一控制面和第二控制面反向。弹簧24a的弹簧力和设置用于耦联单元S6a的摩擦片操纵压力抵抗设置用于闭合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摩擦片操纵压力和设置用于闭合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爪操纵压力。弹簧24a构成为螺旋弹簧。换向阀17a构成为两位四通换向阀。换向阀17a构成为控制阀。其具有一阀芯,换向阀17a的各控制体积中的运行介质压力对所述阀芯产生影响。换向阀17a的阀芯具有多个控制面。在第一致动器15a的压力腔42a中所存在的运行介质压力和在第二致动器16a的压力腔48a中所存在的运行介质压力沿同一个运动方向对换向阀17a的阀芯产生影响。在第三致动器21a的压力腔51a中所存在的运行介质压力和弹簧24a的弹簧力沿同一个运动方向对换向阀17a的阀芯产生影响。在此,在第一致动器15a的压力腔42a中所存在的运行介质压力和在第二致动器16a的压力腔48a中所存在的运行介质压力抵抗在第三致动器21a的压力腔51a中所存在的运行介质压力和弹簧24a的弹簧力。设置用于闭合摩擦锁合单元13a的摩擦片操纵压力和设置用于闭合形锁合单元14a的爪操纵压力对阀芯产生影响以用于调整出如下的阀位置,在所述阀位置中,第一致动器15a在压力技术上与第一电磁阀53a连接。设置用于闭合摩擦锁合单元37a的摩擦片操纵压力和弹簧24a的弹簧力对阀芯产生影响以用于调整出如下的阀位置,在所述阀位置中第一致动器15a在压力技术上与第一电磁阀53a分开。弹簧24a的弹簧力和设置用于闭合耦联单元S6a的摩擦片操纵压力逆着设置用于闭合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摩擦片操纵压力并且逆着设置用于闭合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爪操纵压力作用到换向阀17a的阀芯上。为了调整出所定义的时间特性和/或对相应的运行介质压力的所定义的响应,变速器设备具有多个填充喷嘴(Befülldüse)67a、68a、69a、70a。填充喷嘴67a在流动技术上设置在致动器15a的压力腔42a与换向阀17a之间。填充喷嘴67a设置在工作管路57a中。填充喷嘴68a在流动技术上设置在致动器26a的压力腔52a与换向阀17a之间。填充喷嘴68a设置在工作管路58a中。填充喷嘴69a在流动技术上设置在致动器26a的压力腔51a与换向阀17a之间。填充喷嘴70a在流动技术上设置在致动器16a的压力腔48a与换向阀17a之间。填充喷嘴67a、68a、69a、70a分别构成为填充挡板。原则上可以放弃所述填充喷嘴67a、68a、69a、70a中的至少一个。换向阀17a具有第一阀位置和第二阀位置,在所述第一阀位置中其第二工作管路连接端29a连接至供应管路连接端55a,在所述第二阀位置其第一工作管路连接端28a连接至供应管路连接端55a。在换向阀17a的第一阀位置中,其第二工作管路连接端29a与其供应管路连接端55a连接,并且其第一工作管路连接端28a与其流出连接端56a连接。在换向阀17a的第二阀位置中,其第一工作管路连接端28a与其供应管路连接端55a连接,并且其第二工作管路连接端29a与其流出连接端56a连接。在换向阀17a的第一阀位置中,第一电磁阀53a在压力技术上与设置用于操纵耦联单元S1a的致动器26a连接。在换向阀17a的第二阀位置中,第一电磁阀53a在压力技术上与设置用于操纵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形锁合单元14a的致动器15a连接。在前进变速器挡位V1、V2、V3、V4、V5、V6、V7中,换向阀17a切换为其第一阀位置。在前进变速器挡位V8、V9以及后退变速器挡位R中,换向阀17a切换为其第二阀位置。当作用到阀芯上的、通过设置用于闭合耦联单元S6a的摩擦片操纵压力所造成的力与弹簧24a作用到阀芯上的弹簧力的总和大于作用到阀芯上的、通过设置用于闭合耦联单元S2a的摩擦片操纵压力所造成的力与作用到阀芯上的通过设置用于闭合耦联单元S2a的爪操纵压力所造成的力的总和时,换向阀17a切换为其第一阀位置。当作用到阀芯上的、通过设置用于闭合耦联单元S6a的摩擦片操纵压力所造成的力与弹簧24a的作用到阀芯上的弹簧力的总和小于作用到阀芯上的、通过设置用于闭合耦联单元S2a的摩擦片操纵压力所造成的力与作用到阀芯上的通过设置用于闭合耦联单元S2a的爪操纵压力所造成的力的总和时,换向阀17a切换为其第二阀位置。在图4中示出换向阀17a在第一阀位置中。换向阀17a的第一阀位置构成为基本位置/缺省位置,所述基本位置在压力腔42a、48a、51a的无压力的状态中自动地出现。为此,换向阀17a具有弹簧24a。弹簧24a在前进变速器挡位V1、V2、V3自动地调整出第一阀位置。在其第一阀位置中,换向阀17a将第一电磁阀53a与第四致动器26a连接,由此第四致动器26a的压力腔52a可以加载通过第一电磁阀53a调整出的运行介质压力以用于闭合耦联单元S1a。在其第二阀位置中,换向阀17a将第一电磁阀53a与第一致动器15a连接,由此第一致动器15a的压力腔42a可以加载通过第一电磁阀53a调整出的运行介质压力以用于闭合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形锁合单元14a。换向阀17a的第二阀位置构成为切换位置,受压力控制地调整出所述切换位置。为了将换向阀17a切换到第二阀位置中,借助于第二电磁阀提高在压力腔48a中的运行介质压力,直至在换向阀17a的第一控制体积中的通过运行介质压力所造成的力超过弹簧24a的弹簧力和通过运行介质压力在第三控制体积中所造成的力。在第一控制体积中的通过设置用于闭合摩擦锁合单元13a的摩擦片操纵压力所造成的力大于弹簧24a的弹簧力与在第三控制体积中的设置用于闭合摩擦锁合单元37a的摩擦片操纵压力所造成的力的总和时,换向阀17a切换到第二阀位置中。由此换向阀17a将第一致动器15a与第一电磁阀53a在压力技术上相互连接,由此可以闭合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形锁合单元14a。如果在闭合形锁合单元14a的情况下在形锁合元件34a、35a之间存在齿对齿位置,则通过降低在压力腔48a中的摩擦片操纵压力来调整出在摩擦锁合单元13a的摩擦锁合元件32a、33a之间的滑动状态(Schlupfzustand),由此解除齿对齿位置。在压力腔48a中的摩擦片操纵压力在此这样降低,从而在第一控制体积中的力与在第二控制体积中的力的总和大于在第三控制体积中的力与弹簧力的总和,由此保持形锁合单元14a的闭合的状态。为了重新打开形锁合单元14a,首先通过电磁阀53a建立压力。然后此后,为了释放电磁阀53a并且为了与切换元件S1a连接而切换换向阀的位置。为此,在第二致动器16a的压力腔48a中的运行介质压力下降和/或在第三致动器21a的压力腔51a中的运行介质压力提高,直至弹簧24a的弹簧力与通过第三控制体积中的运行介质压力所造成的力的总和超过通过第一控制体积中的运行介质压力所造成的力与通过第二控制体积中的运行介质压力所造成的力的总和。换向阀17a的切换也可以在压力腔48a中压力恒定的情况下仅通过提高压力腔51a中的压力而进行。在第三控制体积中的力与弹簧力的总和大于第一控制体积中的力与第二控制体积中的力的总和时,换向阀17a切换到其第一阀位置中。由此可以借助于第一电磁阀53a重新闭合第三耦联单元S1a。为了闭合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形锁合单元14a,通过在第二致动器16a的压力腔48a中的运行介质压力所造成的、作用到阀芯上的力必须大于弹簧24a的弹簧力与通过第三致动器21a的压力腔51a中的运行介质压力所造成的、作用到阀芯上的力的总和,由此换向阀17a切换到其第二阀位置中。此外,第一电磁阀53必须提供运行介质压力,通过所述运行介质压力闭合形锁合单元14a。在前进变速器挡位V1、V2、V3、V4、V5、V6、V7中,设置用于闭合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摩擦片操纵压力为零,由此在前进变速器挡位V1、V2、V3中弹簧24a的弹簧力并且在前进变速器挡位V4、V5、V6、V7中设置用于闭合耦联单元S6a的摩擦片操纵压力使换向阀17a的阀芯运动到第一阀位置中。在前进变速器挡位V8、V9中,通过设置用于闭合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摩擦片操纵压力而造成的作用到阀芯上的力大于作用到阀芯上的弹簧24a的弹簧力与通过设置用于闭合耦联单元S6a的摩擦片操纵压力而造成的作用到阀芯上的力的总和,由此设置用于闭合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摩擦片操纵压力使换向阀17a的阀芯运动到第二阀位置中。在前进变速器挡位V8、V9中,设置用于闭合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摩擦片操纵压力使阀芯克服设置用于闭合耦联单元S6a的摩擦片操纵压力并且克服弹簧24a的弹簧力运动。在后退变速器挡位中,通过设置用于闭合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摩擦片操纵压力而造成地作用到阀芯上的力大于作用到阀芯上的弹簧24a的弹簧力,由此设置用于闭合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摩擦片操纵压力使换向阀17a的阀芯运动到第二阀位置中。在后退变速器挡位R中,设置用于闭合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摩擦片操纵压力仅须使阀芯克服弹簧24a的弹簧力运动,因为设置用于闭合耦联单元S6a的摩擦片操纵压力在后退变速器挡位R中为零。如果设置用于闭合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摩擦片操纵压力在所切换的前进变速器挡位V8、V9以及后退变速器挡位R中下降、特别是为了解除在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形锁合单元14a中的齿对齿位置,设置用于闭合组合式耦联单元S2a的爪操纵压力与下降至低于用于摩擦锁合单元13a的摩擦片的保持压力的压力水平的摩擦片操纵压力的总和将换向阀17a的阀芯保持在第二阀位置中,因为这些作用到阀芯上的力的总和大于相反地作用到阀芯上的弹簧24a的弹簧力与由设置用于闭合耦联单元S6a的摩擦片操纵压力所造成的力的总和。本发明的在图4中示出的实施例能有利地示出在爪齿部的机械负载小的情况下形锁合单元14a的齿对齿位置的脱开。爪齿部在齿对齿位置脱开的情况下的机械负载可以以在图4中所示的实施例而保持得小,因为爪操纵压力仅须大于耦联单元S6a的操纵压力与弹簧24a的弹簧力的总和。此外,通过设置两个控制面、即第一控制面和第二控制面,它们分别配设给第一控制管路连接端19a和第二控制管路连接端20a,在本发明的图4中示出的实施例中而可能的是,在解除齿对齿位置时在换向阀17a上得到剩余操纵压力、例如并行接通的摩擦锁合单元13a的回位弹簧的压力水平,所述剩余操纵压力连同爪操纵压力在齿对齿位置脱开的情况下保持换向阀17a的阀位置。在齿对齿位置脱开的情况下的爪操纵压力因此可以选择得低。爪操纵压力有利地小于变速器设备的工作压力。在后退变速器挡位R中有利地不以操纵压力加载第三致动器,从而在后退变速器挡位R中在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20a上不存在压力。爪操纵压力将一轴向力施加到爪齿部上。施加到爪齿部上的轴向力越高,爪齿部在爪齿部的齿对齿位置的脱开过程中的磨损就越大。此外,由于为了脱开爪齿部的齿对齿位置而所需的爪操纵压力相对低,填充喷嘴67a的直径可以构成为相对较大,由此在本发明的图4中示出的实施例中,填充喷嘴67a的直径设计成在形锁合单元14a的分离过程中不具有延迟效果,从而有利地使得形锁合单元14a的自发的(spontan)分离成为可能。在图5和6中示出本发明的另两个实施例。以下的说明基本上限制于在各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其中,在相同标记的构件、特别是关于具有相同附图标记的构件原则上也可以参照其它实施例、特别是在图1至4中的实施例的附图和/或各附图和/或说明。为了区分各实施例,在图1至4中的实施例的附图标记中的字母a由在图5和6中的实施例的附图标记中的字母b和c来代替。图5部分地示出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的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设备。变速器设备包括组合式耦联单元S2b,所述组合式耦联单元为了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两个耦联元件而具有摩擦锁合单元13b和并行于摩擦锁合单元13b接通的形锁合单元14b、用于操纵形锁合单元14b的液压的第一致动器15b、用于操纵摩擦锁合单元13b的液压的第二致动器16b和设置用于操控第一致动器15b的换向阀17b,所述换向阀具有第一控制管路连接端18b、第二控制管路连接端19b和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20b。第一控制管路连接端18b在压力技术上与第二致动器16b连接,并且第二控制管路连接端19b在压力技术上与第一致动器15b连接。此外,换向阀17b具有第一工作管路连接端28b和第二工作管路连接端29b,所述第一工作管路连接端与组合式耦联单元S2b的第一致动器15b连接,所述第二工作管路连接端与用于操纵另一个耦联单元1b的第四致动器26b连接。换向阀17b此外具有一弹簧25b。为了给第一致动器15b和第四致动器26b供应运行介质,变速器设备具有第一电磁阀53b。换向阀17b控制第一电磁阀53b的双重作用。变速器设备此外具有一工作压力系统23b,在所述工作压力系统中存在工作压力。与在前的实施例相区别地,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20b持久地在压力技术上与工作压力系统23b连接。在换向阀17b的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20b上至少基本上存在工作压力,因此在换向阀17b的第三控制体积中存在工作压力。工作压力抵抗存在于第一控制管路连接端18b上的运行介质压力和存在于第二控制管路连接端19b上的运行介质压力。设置用于闭合组合式耦联单元S2b的摩擦片操纵压力、设置用于闭合组合式耦联单元S2b的爪操纵压力和工作压力分别作为换向阀17b中的控制压力起作用,其中,工作压力抵抗设置用于闭合组合式耦联单元S2b的摩擦片操纵压力和设置用于闭合组合式耦联单元S2b的爪操纵压力。工作压力对换向阀17b的阀芯产生影响以用于调整出如下的阀位置,在所述阀位置中,第一致动器15b在压力技术上与第一电磁阀53b分开。与在前的实施例另外相区别地,弹簧25b在操纵技术上与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20b反向并且与第一控制管路连接端18b以及第二控制管路连接端19b同向。弹簧25b逆着在换向阀17b的第三控制体积中所存在的力对阀芯产生影响。弹簧25b沿在换向阀17b的第一控制体积中所存在的力的方向以及沿在换向阀17b的第二控制体积中所存在的力的方向对阀芯产生影响。弹簧25b设置用于通过第三控制体积中所存在的力预紧。所述弹簧通过工作压力预紧。弹簧25b对换向阀17b的阀芯产生影响以用于调整出如下的阀位置,在所述阀位置中,第一致动器15b在压力技术上与第一电磁阀53b连接。弹簧25b具有一弹簧力,所述弹簧力在切换方向方面与第三控制面反向。弹簧25b的弹簧力在切换方向方面与换向阀17b的第一控制面并且与换向阀17b的第二控制面同向。弹簧25b的弹簧力连同设置用于闭合组合式耦联单元S2b的摩擦片操纵压力和设置用于闭合组合式耦联单元S2b的爪操纵压力抵抗工作压力。此外,通过第一电磁阀53b调整出的在第一致动器15b的压力腔42b中的爪操纵压力与工作压力不同于在前的实施例而至少基本上是相等的。此外,通过第二电磁阀调整出的在第二致动器16b的压力腔48b中的摩擦片操纵压力与工作压力不同于在前的实施例地而至少基本上是相等的。换向阀17b具有第一阀位置和第二阀位置,在所述第一阀位置中,其第一工作管路连接端28b连接至其供应管路连接端55b,在所述第二阀位置中,其第二工作管路连接端29b连接至供应管路连接端55b。在换向阀17b的第一阀位置中,其第一工作管路连接端28b与其供应管路连接端55b连接,并且其第二工作管路连接端29b与其流出连接端56b连接。在换向阀17b的第二阀位置中,其第二工作管路连接端29b与其供应管路连接端55b连接,并且其第一工作管路连接端28b与其流出连接端56b连接。在换向阀17b的第一阀位置中,第一电磁阀53b在压力技术上与第一致动器15b连接,由此第一致动器15b的压力腔42a可以加载通过第一电磁阀53b调整出的爪操纵压力以用于闭合形锁合单元14b。在换向阀17b的第二阀位置中,第一电磁阀53b在压力技术上与第四致动器26b连接,由此第四致动器26b的压力腔52b可以加载通过第一电磁阀53b调整出的摩擦片操纵压力以用于闭合耦联单元S1b。在图5中示出换向阀17b在第一阀位置中。换向阀17b的第一阀位置在工作压力系统23b无压力的情况下自动地出现。为此,换向阀17b具有弹簧25b。在存在工作压力且压力腔42b、48b中无压力的情况下,换向阀17b切换于其第二阀位置中。因为工作压力和设置用于闭合摩擦锁合单元13b的在压力腔48b中的摩擦片操纵压力至少基本上是相等的,所以当在压力腔48b中存在摩擦片操纵压力时,换向阀17b基于弹簧25b切换至其第一阀位置。为了将换向阀17b由第二阀位置出发切换到第一阀位置中,借助于第二电磁阀,在第二致动器16b的压力腔48a中调整出设置用于闭合摩擦锁合单元13b的摩擦片操纵压力。当在压力腔48b中调整出设置用于闭合摩擦锁合单元13b的摩擦片操纵压力时,弹簧25b调整为第一阀位置。为了重新打开形锁合单元14a,首先通过电磁阀53b进行压力降低。此外才改变换向阀17b的位置,从而通过电磁阀53b可以重新操控切换元件27b。当通过在压力腔48b中的摩擦片操纵压力作用在换向阀上的力连同弹簧力小于通过工作压力作用在换向阀上的力时,控制阀然后才改变其切换位置。这通过如下方式达到,即,将工作压力操控得比在压力腔48b中的摩擦片操纵压力更高。在前进变速器挡位V1、V2、V3、V4、V5、V6、V7中,设置用于闭合组合式耦联单元S2b的摩擦片操纵压力为零,由此工作压力使换向阀17b的阀芯运动到第二阀位置中,因为作用到阀芯上的通过工作压力造成的力大于弹簧24b的弹簧力。在前进变速器挡位V1、V2、V3、V4、V5、V6、V7中,工作压力仅须克服弹簧24b的弹簧力使阀芯运动。在前进变速器挡位V8、V9以及后退变速器挡位R中,作用到阀芯上的、通过设置用于闭合组合式耦联单元S2b的摩擦片操纵压力所造成的力与作用到阀芯上的通过工作压力造成的力相等,由此弹簧24b的弹簧力使换向阀17b的阀芯运动到第一阀位置中。为了调整出所定义的时间特性和/或对相应的运行介质压力的所定义的响应,在图5中所示的变速器设备至少具有填充喷嘴67b。填充喷嘴67b在流动技术上设置在致动器15b的压力腔42b与换向阀17b之间。图6部分地示出在第三实施例中的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设备。变速器设备包括:组合式耦联单元S2c,所述组合式耦联单元为了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两个耦联元件而具有摩擦锁合单元13c和并行于摩擦锁合单元13c接通的形锁合单元14c;用于操纵形锁合单元14c的液压的第一致动器15c、用于操纵摩擦锁合单元13c的液压的第二致动器16c和设置用于操控第一致动器15c的换向阀17c。此外,换向阀17c具有第一工作管路连接端28c和第二工作管路连接端29c,所述第一工作管路连接端与组合式耦联单元S2c的第一致动器15c连接,所述第二工作管路连接端29c与用于操纵另外的第二耦联单元S1c的第四致动器26c连接。换向阀17c此外具有一弹簧25c。为了给第一致动器15c和第四致动器26c供应运行介质,变速器设备具有第一电磁阀53c。换向阀17c控制第一电磁阀53c的双重作用。变速器设备此外具有一工作压力系统23c。此外,通过第一电磁阀53c调整出的在第一致动器15c的压力腔42c中的爪操纵压力和通过第二电磁阀调整出的在第二致动器16c的压力腔48c中的摩擦片操纵压力等于在工作压力系统23c中的工作压力。与在前的实施例相区别地,换向阀17b仅具有两个控制管路连接端18c、20c并且因此仅具有两个控制体积。第一控制管路连接端18c在压力技术上能与第一致动器15c和第二致动器16c连接。为了与压力有关地将第一控制管路连接端18c与第一致动器15c或者与第二致动器16c相连接,变速器设备具有一转换阀30c。当在第一致动器15c的压力腔42c中的爪操纵压力大于在第二致动器16c的压力腔48c中的摩擦片操纵压力时,转换阀30c将第一控制管路连接端18c与第一致动器15c连接。当在压力腔48c中的摩擦片操纵压力大于在压力腔42c中的爪操纵压力时,转换阀30c将第一控制管路连接端18c与第二致动器16c连接。转换阀30c构成为球转换阀。另外的控制管路连接端20c持久地在压力技术上与工作压力系统23c连接。工作压力和在第一控制管路连接端18c上的运行介质压力彼此相对地作用到换向阀17c的阀芯上。阀芯的配设给第一控制管路连接端18c的控制面和阀芯的配设给另外的控制管路连接端20c的控制面彼此相反地定向。弹簧25c的弹簧力与第三控制管路连接端20c反向并且与第一控制管路连接端18c同向。弹簧25c逆着在换向阀17c的第三控制体积中所存在的力对阀芯产生影响。为了调整出所定义的时间特性和/或对相应的运行介质压力的所定义的响应,在图6中所示的变速器设备至少具有填充喷嘴67c。填充喷嘴67c在流动技术上设置在致动器15c的压力腔42c与换向阀17c之间。附图标记列表13摩擦锁合单元14形锁合单元15致动器16致动器17换向阀18控制管路连接端19控制管路连接端20控制管路连接端21致动器23工作压力系统24弹簧25弹簧26致动器28工作管路连接端29工作管路连接端30转换阀31变速器壳体32摩擦锁合元件33摩擦锁合元件34形锁合元件35形锁合元件36操纵方向37摩擦锁合单元38摩擦锁合单元39操纵缸40活塞元件41操纵元件42压力腔44弹簧45操纵缸46活塞元件47操纵元件48压力腔50弹簧51压力腔52压力腔53电磁阀54运行介质输出端55供应管路连接端56流出连接端57工作管路58工作管路59供应管路60控制管路61控制管路62控制管路63变速器齿轮组64变速器输入轴65变速器输出轴66主旋转轴线67填充喷嘴68填充喷嘴69填充喷嘴70填充喷嘴P1行星齿轮级P11太阳轮P12行星齿轮架P13齿圈P14行星齿轮P2行星齿轮级P21太阳轮P22行星齿轮架P23齿圈P24行星齿轮P3行星齿轮级P31太阳轮P32行星齿轮架P33齿圈P34行星齿轮P4行星齿轮级P41太阳轮P42行星齿轮架P43齿圈P44行星齿轮S1耦联单元S11耦联元件S12耦联元件S2耦联单元S21耦联元件S22耦联元件S3耦联单元S31耦联元件S32耦联元件S4耦联单元S41耦联元件S42耦联元件S5耦联单元S51耦联元件S52耦联元件S6耦联单元S61耦联元件S62耦联元件V1前进变速器挡位V2前进变速器挡位V3前进变速器挡位V4前进变速器挡位V5前进变速器挡位V6前进变速器挡位V7前进变速器挡位V8前进变速器挡位V9前进变速器挡位R后退变速器挡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