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流体调节器的带有阻尼器的杠杆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4542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用于流体调节器的带有阻尼器的杠杆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总体上涉及一种流体调节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流体调节器的杠杆组件,所述杠杆组件具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减少待与流体调节器的流控制构件操作性联接的杠杆不期望的振荡。



背景技术:

对于通常的气体分布系统,流体压力可根据对系统的要求、气候、供应源、和/或其它因素而改变。然而,配备有诸如熔炉、烤炉等气体设备的大多数终端用户设施要求气体依照预定压力、并且以处于或低于一部分设备的最大容量被输送。流体调节器被用于调节流体(诸如液体或气体)的输出压力以满足供应管线中期望的压力。因此,流体调节器被安装在这些分布系统中以便确保被输送的流体满足终端用户设施的压力和/或容量要求。

图1和图2示出了已知流体调节器10的一个示例。流体调节器10包括调节器本体12,所述调节器本体具有进口14和流控制构件20,所述进口通过流体通路18与出口16联接,所述流控制构件在调节器本体12中安设并且设置成朝着和远离阀座22移位以便控制通过流体通路18的流体流。O形环19在进口配件上组装。致动器24联接至调节器本体12,并且包括诸如隔膜26(其形成压力室27的壁)的压力传感元件,所述压力传感元件与出口16流体连通以便感测出口16处的流体压力。致动杆柄28联接至隔膜26并且设置成响应于出口16处流体压力的改变而随隔膜向上和/或向下运动。杠杆30操作性地联接至流控制构件20和致动器24的每一个以将隔膜26的运动转化成流控制构件20的对应运动以将出口压力维持在预选水平。尤其地,杠杆30操作性地将致动杆柄28与流控制构件20联接并且所述杠杆枢转以将致动杆柄28的竖直运动传递成流控制构件20的水平运动。杠杆30 具有在第一端(例如前端34)和第二端(例如后端40)之间延伸的臂,并且杠杆30通过销32能枢转地联接至调节器本体12。前端34通过第二销36联接至流控制构件20,所述第二销在杠杆30的前端34处的凹口38内能滑动地安设。杠杆30的后端40通过钩形部分42联接至致动杆柄28,所述钩形部分在杠杆30的第二端40处向下地成角度并且钩在致动杆柄28的下端处的鞍部(saddle)44上。弹簧46压靠隔膜26与压力室27相反的顶侧。

最佳如图2中所示,杠杆30大体上具有平板的形式,所述平板具有两个相反的平行侧部。杠杆30的外周由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限定,并且销32横向地延伸穿过杠杆30的两个侧部。销32在与调节器本体12联接的杠杆接收部48的槽47内被可枢转地携载。杠杆接收部48允许杠杆30和/或销32围绕销32的轴线A在杠杆30的与该轴线A垂直的平面内旋转。

再次参照图1,在操作中,当流体从进口14经过阀座22(其在此显示为处于闭合位置)并朝着出口16地流过调节器本体12时,靠近出口16的流体压力也向上地压靠隔膜26。靠近出口16的流体压力以及弹簧46的力一起使得隔膜26响应于出口16处波动的流体压力而向上和/或向下运动。隔膜26的运动相应地使得致动杆柄28和杠杆30的第二端40向上和/或向下运动。当杠杆30的第二端40向上或向下运动时,杠杆30围绕销32枢转,其引起第一端34水平地往复运动,并且藉此将致动杆柄28的竖直运动转化成流控制构件20的水平运动。

杠杆30的定位通常被仔细地校准以使得隔膜26的运动引起流控制构件20朝着阀座22或远离该阀座预定距离地运动。然而,在高加压环境下,进口14处流体压力的快速改变会引起流控制构件20和杠杆30快速地振荡,这会导致通常所称作“阀颤(valve flutter)”的不期望振荡。这种阀颤能导致不期望的效果,诸如流控制构件20和/或流控制构件20、杠杆30以及致动杆柄28之间各种连接件的过度磨损,所有这些会导致准确度的丧失和/或对流体调节器10的失去响应。因此,期望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或消除阀颤的流体调节器。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用于流体调节器的杠杆组件包括阻尼器,所述阻尼器以一定量的力挤压杠杆,所述一定量的力足以减少所述杠杆不期望的枢转而不阻止所述杠杆响应于适于使该杠杆致动的致动器的控制运动而枢转。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用于流体调节器的杠杆组件的杠杆包括凸耳(lobe),所述凸耳从杠杆臂凸伸以接合阻尼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方面,流体调节器包括杠杆、致动器、以及阻尼器,所述杠杆能枢转地联接至调节器本体以将封闭构件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移位,所述致动器联接至所述杠杆以响应于所述调节器本体中的流体压力使所述杠杆旋转,所述阻尼器以一定量的力挤压杠杆,所述一定量的力足以减少所述杠杆不期望的枢转而不阻止所述杠杆响应于所述致动器的控制运动而枢转。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流体调节器的杠杆组件,包括杠杆,其待能枢转地联接至调节器本体,其中所述杠杆围绕第一轴线旋转以将流控制构件在所述阀体中的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移位;以及阻尼器,其待联接至所述调节器本体;其中所述阻尼器以一定量的力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地挤压所述杠杆,所述一定量的力足以减少所述杠杆不期望的枢转而不阻止所述杠杆响应于适于使该杠杆致动的致动器的控制运动而枢转。

优选地,所述阻尼器包括夹片弹簧,所述夹片弹簧包括:基体;能弹回的第一叉部,其从所述基体向上延伸;以及能弹回的第二叉部,其从所述基体向上延伸;其中所述杠杆的至少一部分于所述能弹回的第一叉部与所述能弹回的第二叉部之间安设;并且其中所述能弹回的第一叉部和能弹回的第二叉部挤靠杠杆该部分的相反两侧部。

优选地,所述杠杆还包括:从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的杠杆臂,其中待操作性联接至封闭构件的第一联接部在所述第一端处安设,并且待操作性联接至致动器的第二联接部在所述第二端处安设;沿着所述第一轴线延伸的枢转部;以及从所述杠杆臂向外凸伸的凸耳,其中所述阻尼器挤压所述凸耳。

优选地,所述凸耳具有待通过所述阻尼器挤压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并且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平行。

优选地,所述凸耳从所述杠杆臂朝着所述夹片弹簧凸伸。

优选地,所述杠杆臂、所述枢转部、以及所述凸耳在与所述第一轴线横向的单一平面中安设。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流体调节器的杠杆组件的杠杆,包括:杠杆臂,其具有在顶部边缘、底部边缘、第一端以及第二端之间延伸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第一联接部,其在所述杠杆臂的第一端处安设以操作性联接至所述流体调节器的流控制构件;第二联接部,其在所述杠杆臂的第二端处安设以操作性联接至用于所述流体调节器的致动器;枢转部,其沿着所述杠杆臂安设以与调节器本体能枢转地联接;以及凸耳,其从所述杠杆臂的底部边缘向下凸伸以接合阻尼器。

优选地,所述凸耳具有待通过所述阻尼器挤压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并且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平行。

优选地,所述凸耳在所述枢转部与所述第二联接部之间安设。

优选地,所述杠杆臂、所述凸耳、以及所述枢转部在单一平面中安设。

优选地,所述枢转部和所述凸耳沿着所述杠杆臂的同一边缘安设。

优选地,所述第一联接部包括位于所述顶部边缘中的细长切口以接收与封闭构件连接的突出块,切口尺寸设置成允许所述突出块沿着所述细长切口滑动,所述枢转部包括孔口,所述孔口穿过从所述底部边缘向下凸伸的偏移部分,所述孔口尺寸设置成接收销,并且所述第二联接部包括杠杆臂的成角度部分以钩住致动杆柄。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流体调节器,包括:调节器本体,其限定从进口延伸至出口的流动路径;流控制构件,其在所述调节器本体中安设并且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能够移位以控制通过所述流动路径的流体流;杠杆,其能枢转地联接至调节器本体,其中所述杠杆围绕第一轴线旋转以将封闭构件在所述打开位置与所述闭合位置之间移位;致动器,其联接至所述杠杆,其中所述致动器使得 所述杠杆响应于所述调节器本体中的流体压力而围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以及阻尼器,其联接至所述调节器本体,其中所述阻尼器以一定量的力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地挤压所述杠杆,所述一定量的力足以减少所述杠杆不期望的枢转而不阻止所述杠杆响应于所述致动器的控制运动而枢转。

优选地,所述阻尼器包括夹片弹簧,所述夹片弹簧包括:基体,其联接至所述调节器本体;能弹回的第一叉部,其从所述基体向上延伸;以及能弹回的第二叉部,其从所述基体向上延伸;其中所述杠杆的至少一部分于所述能弹回的第一叉部与所述能弹回的第二叉部之间安设;并且其中所述能弹回的第一叉部和能弹回的第二叉部挤靠杠杆该部分的相反两侧部。

优选地,所述杠杆还包括:杠杆臂,其从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端形成与所述封闭构件操作性联接的第一联接部,并且所述第二端形成与所述致动器操作性联接的第二联接部;枢转部,其沿着所述第一轴线延伸;销,其延伸穿过所述枢转部,其中所述杠杆通过所述销能枢转地联接至调节器阀体;以及凸耳,其从所述杠杆臂向外凸伸,其中所述夹片弹簧挤压所述凸耳。

优选地,所述凸耳具有被所述夹片弹簧挤压的平行的相反两侧部。

优选地,所述凸耳从所述杠杆臂朝着所述夹片弹簧凸伸。

优选地,所述杠杆臂、所述枢转部、以及所述凸耳在与所述第一轴线横向的单一平面中安设。

附加的方面、设置、特征和/或技术效果在详细地阅读附图和详细说明书后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已知流体调节器处于闭合位置的剖视图;

图2为图1的流体调节器的杠杆组件的俯视透视图;

图3为包括本发明杠杆组件的流体调节器处于闭合位置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流体调节器的杠杆组件的俯视透视图;以及

图5为图3的流体调节器的杠杆组件的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描述附图中所示具体示例之前,提供所公开的杠杆、阻尼器、杠杆组件、和/或流体调节器的一些总体方面、设置以及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设置中,用于流体调节器的杠杆组件包括待枢转地联接至调节器本体的杠杆以及待联接至所述调节器本体的阻尼器。所述杠杆可绕第一轴线旋转以将流控制构件在阀体中例如沿着第二轴线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移位。阻尼器优选以一定量的力挤压杠杆,所述一定量的力足以减少所述杠杆不期望的枢转而不阻止所述杠杆响应于适于使该杠杆致动的致动器的控制运动而枢转。

在本发明的一些设置中,流体调节器包括调节器本体、流控制构件、杠杆、致动器、以及阻尼器。所述调节器本体限定从进口延伸至出口的流动路径。所述流控制构件可安设在所述调节器本体中并且可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移位以控制通过所述流动路径的流体流。所述杠杆可枢转地联接至调节器本体以便围绕第一轴线旋转以将所述封闭构件在所述打开位置与所述闭合位置之间例如沿着第二轴线移位。所述致动器可联接至所述杠杆以便使所述杠杆响应于所述调节器本体中的流体压力围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所述阻尼器可联接至所述调节器本体并且设置成以一定量的力优选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地挤压所述杠杆,所述一定量的力足以减少所述杠杆不期望的枢转而不阻止所述杠杆响应于所述致动器的控制运动而枢转。

在本发明的一些设置中,用于流体调节器的杠杆包括杠杆臂、第一联接部、第二联接部、枢转部、以及凸耳。杠杆臂可具有在顶部边缘、底部边缘、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延伸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联接部可于所述杠杆臂的第一端处安设以操作性联接至流体调节器的流控制构件。所述第二联接部可于所述杠杆臂的第二端处安设以操作性联接至用于流体调节器的致动器。所述枢转部可沿着所述杠杆臂安设以与调节器本体能枢转地联接。所述凸耳可从杠杆臂的底部边缘向下凸伸以接合诸如夹片弹簧的阻尼器。所述凸耳设置成接合阻 尼器,诸如通过能移动地夹在所述阻尼器的能弹回的弹簧构件之间而接合。优选地,所述枢转部沿着所述第一轴线延伸。

本文所公开的方面和/或设置的任何之一可进一步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

所述阻尼器可具有摩擦地接合所述杠杆和/或所述凸耳的第一弹簧构件和第二弹簧构件。所述阻尼器可为夹片弹簧的形式或包括夹片弹簧。所述夹片弹簧可包括基体、从所述基体向上延伸的第一弹簧构件、以及从所述基体向上延伸的第二弹簧构件。所述第一弹簧构件和第二弹簧构件可间隔开一距离以便形成间隙,所述间隙足以接收所述杠杆待在所述第一弹簧构件与所述第二弹簧构件之间安设的至少一部分。另外,所述第一弹簧构件和第二弹簧构件可设置成以便挤靠杠杆该部分的相反两侧部,优选以预选的压缩力挤压,以便夹至所述杠杆。所述第一弹簧构件和第二弹簧构件可为相对的第一叉部和第二叉部的形式,所述第一叉部和第二叉部通过基体联接并且夹至所述杠杆。所述第一叉部和第二叉部的其中之一或二者可具有远端,所述远端成型为以便形成用于杠杆臂的缩窄接收部。所述第一叉部和第二叉部可一起从所述基体朝着其中所述第一叉部和第二叉部夹靠所述杠杆臂相反两侧部和/或夹靠凸耳的夹持区域一起倾斜。所述第一叉部和第二叉部的其中之一的或二者的远端可远离所述夹持区域地向外张开,诸如带有弯曲部地和/或以一角度地张开。所述第一叉部和第二叉部的其中之一的或二者的近端可联接至所述基体相反间隔开的边缘。

所述枢转部可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穿过所述杠杆延伸的孔口以接收所述杠杆能绕着枢转的销。所述枢转部可包括从所述杠杆臂的底部边缘向下凸伸的偏移部分以使所述杠杆臂从所述枢转轴线偏移。所述偏移部分可安设于所述杠杆的前端处。所述孔口可例如穿过所述偏移部分延伸以提供所期望的机械杠杆优点。所述枢转部可包括沿着所述第一轴线延伸的销。所述销可与所述杠杆分开地形成并且穿过所述孔口地安设。可替代地,所述销可与所述杠杆一体地形成而不形成孔口。所述销可例如以紧密摩擦配合、焊接或单件构造而固定地附接至所述杠杆,以便在选择的操作状况下阻止所述杠杆相对于所 述销的独立运动。

所述凸耳可安设在所述杠杆臂的枢转部与第二端之间,这可提供期望的机械优点和/或实现阻尼器充分地缓冲不期望振荡所需的摩擦压力的量。所述凸耳可从所述杠杆臂的底部边缘朝着所述夹片弹簧向下凸伸。所述凸耳可具有两个平行的相反侧部以通过弹簧构件接合以例如提供贯穿杠杆的整个运动范围恒定的阻尼力。所述凸耳可与所述杠杆和所述枢转部共面。也就是说,杠杆臂、枢转部、以及凸耳可安设在单一平面中,该平面可横向于所述第一轴线。杠杆臂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可彼此平行,并且所述杠杆在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之间可具有单一的厚度。所述凸耳可与所述枢转部和/或所述杠杆臂的第二端间隔开。所述枢转部的偏移部分和所述凸耳可安设在杠杆臂的同一边缘上(诸如沿着底部边缘)或是安设在杠杆臂的不同边缘上。

所述第一联接部可具有细长切口的形式以接收与封闭构件连接的突出块(bit)。所述切口优选地尺寸设置成允许所述突出块例如在杠杆围绕枢转部旋转时沿着细长切口滑动。所述第二联接部可具有杠杆臂在后端处成角度部分的形式以钩住致动杆柄,例如以安设在致动杆柄的鞍部部分之上。然而,所述第一联接部和第二联接部可采用适合分别与流控制构件和致动杆柄联接的其它形式。

现在转回附图的示例性设置,图3至5示出了流体调节器100,其包括根据本发明启示的带有阻尼器104的示例性杠杆组件102。除了杠杆组件102和阻尼器104外,流体调节器100大体上与图1的调节器10类似。因此,相同的附图标记被用于指代流体调节器的相同或大体类似的特征,并且除非有必要为了相对于杠杆组件102和阻尼器104进行理解以外,否则参照其之前的说明而不重复这样的说明。应理解的是杠杆组件102和阻尼器104可用于多种不同类型和样式的流体调节器,并且本发明的启示并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确切的示例性流体调节器100,其仅用于解释的目的。

杠杆组件102包括杠杆106和阻尼器104。杠杆106包括枢转部108,所述枢转部能枢转地联接至调节器本体12以便围绕横向于流体通路18水平延伸的轴线A枢转和/或旋转。在该示例中,枢转部108 包括销110,所述销将杠杆106能枢转地连接至调节器本体12,但是其它枢转联接机构也是可以的。杠杆106的前端112联接至流控制构件20,并且杠杆106的后端114联接至致动杆柄28。致动杆柄28的竖直运动(其由隔膜26响应于出口16处流体压力改变的竖直运动而引起)使得杠杆106围绕轴线A旋转,其接着使得流控制构件20沿着流体通路18纵向轴线的方向向后和/或向前水平地移位,藉此使流控制构件20在与阀座22间隔开的打开位置与可接合阀座22的闭合位置(如图3中所示)之间移位。

阻尼器104直接地或者间接地例如经由介于调节器本体12和阻尼器104之间的平台116联接至调节器本体12。在任一情况下,阻尼器104相对于调节器本体12固定在选定位置。阻尼器104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合杠杆106的能弹回的弹簧构件122、124。优选地,能弹回的弹簧构件122、124沿着与轴线A平行的方向以一定量的力摩擦地且滑动地挤压杠杆106,所述一定量的力足以减少或甚至消除杠杆106围绕所述轴线A的不期望的和/或不受控制的枢转和/或振荡,并且允许杠杆106响应于致动器24经由致动杆柄28所期望的控制运动而枢转维持所期望出口压力所必需的量。因而,阻尼器104高效地缓冲了杠杆106诸如由不受控制的振荡、松散的装配和/或阀颤所引起的不期望的枢转运动,这可从而增加整个流体调节器100的有效寿命周期和/或准确度。

最佳如图4和图5中所示,阻尼器104为夹片弹簧的形式,所述夹片弹簧具有基体120、能弹回的左叉部122以及能弹回的右叉部124,所述能弹回的左叉部和能弹回的右叉部形成能弹回的弹簧构件。能弹回的左叉部122从基体120的左边缘向上延伸,并且能弹回的右叉部124从基体120的右边缘向上延伸。能弹回的左叉部122和能弹回的右叉部124间隔开以在它们之间形成间隙126。间隙126优选地略微小于杠杆106在间隙中的那部分的对应宽度W。因而,间隙126接收杠杆106的一部分以使得能弹回的左叉部122和能弹回的右叉部124例如通过夹靠杠杆106的相反两侧部而能弹回地夹至杠杆106。间隙126的尺寸可选择为以便抵靠杠杆106施加预选的夹持、滑动、和/或 摩擦力,以减少杠杆不期望的振荡和运动而不阻止杠杆106响应于致动杆柄28的控制运动所期望的运动。能弹回的左叉部122和能弹回的右叉部124的每一个从基体120向上朝着限定间隙126的夹持区域128向内倾斜。在夹持区域128处,能弹回的叉部122、124然后朝着它们的远端129诸如以一弯曲部或一角度向外张开,藉此形成缩窄的接收部130,所述接收部能够例如在组装流体调节器100期间将杠杆106引导进间隙126中。在该设置中,基体120、能弹回的左叉部122、和能弹回的右叉部124都由单个能弹回的材料(诸如钢)条带形成,所述条带已经诸如通过已知的弯曲技术成型为附图中的形状;然而,夹片弹簧可通过足以提供抵靠杠杆106所期望夹持力的任何方法形成。此外,夹片弹簧的各结构可具有其它形状,只要能弹回的左叉部122和能弹回的右叉部124能够夹持至杠杆106以缓冲杠杆106不期望的振荡即可。而且,阻尼器104不必受限于具有夹片弹簧的形式,而是可采用带有一个或多个能弹回的弹簧构件的其它形式,所述能弹回的弹簧构件类似地适于摩擦地和/或能弹回地接合杠杆106以便缓冲杠杆106不期望的枢转振荡。

杠杆106包括从前端112延伸至后端114的杠杆臂132。杠杆具有左侧部134和右侧部136,所述左侧部和右侧部从顶部边缘138向底部边缘140并且从前端112向后端114地延伸。优选地,左侧部134和右侧部136彼此平行以使得杠杆106具有贯穿整个杠杆106的恒定宽度W。优选地,杠杆106由一块大体水平(平坦)的材料形成。以这种方式,杠杆106能够例如由一块平坦的金属棒料相对容易地切割而成;然而,杠杆106可采用其它形状且不需具有平坦、水平的形状。第一联接部142安设于杠杆臂136的前端112处,并且第二联接部144安设于杠杆臂136的后端114处。第一联接部142为槽的形式,所述槽延伸穿过左侧部134和右侧部136并且从杠杆臂132的顶部边缘138邻近前端112地向下延伸。所述槽尺寸设置为接收与流控制构件20联接的突出块146,以使得当杠杆106围绕轴线A枢转时该突出块146能在所述槽内滑动和/或旋转。第二联接部144为杠杆臂132的后端114的钩形或向下成角度的部分,该部分装配于致动杆柄28的鞍部部分 44之上。然而,第一联接部142和第二联接部144可根据与流控制构件和致动器联接的需要而采用其它形式。

杠杆106还包括延伸进阻尼器104的间隙126中的凸耳150。在该设置中,凸耳150形成一凸起,所述凸起从杠杆臂132的底部边缘140向下延伸并且在枢转部108与第二联接部144之间隔开地安设。然而,凸耳150可采用设置成被夹在阻尼器104的能弹回的弹簧构件之间的间隙126内的其它形状和/或形式。如最佳在图3中所示的,凸耳150具有如下高度,该高度的尺寸设置成在流控制构件20的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贯穿杠杆106整个运动范围地被保持夹在夹片弹簧的叉部122与124之间。因而,凸耳150允许阻尼器104在所有时候保持与杠杆106接合,藉此使得阻尼器104能够贯穿杠杆106整个运动范围地缓冲杠杆106的运动。优选地,凸耳150具有平行的左侧部和右侧部,所述左侧部和右侧部通过相应的能弹回的左叉部122和能弹回的右叉部124接合以使得阻尼器104对杠杆106的夹持力贯穿杠杆106运动范围地保持恒定。然而,凸耳150的表面可被不同地成型(例如通过具有缩窄的或弯曲的侧部而非平行的侧部)以使得阻尼器104的夹持力相对于沿着杠杆106运动范围的不同位置而变化。在一些设置中,杠杆臂132可不由如上所述具有恒定宽度W的一块平坦材料形成,在该情况下,凸耳150可以是杠杆106的贯穿杠杆106的整个运动范围安设在叉部122和124之间空隙126中的仅仅那部分。以这种方式,不同形状的杠杆能被修改为包括凸耳150,以接合阻尼器104并且提供恒定的挤压和/或夹持力以缓冲杠杆而不改变杠杆剩余部分的基本形状和/或结构。此外,尽管凸耳150显示为在杠杆臂132的底部边缘140上,在其它设置中,凸耳150可在沿着杠杆106(诸如沿着顶部边缘138)的其它位置在顶部边缘138与底部边缘140之间地安设,和/或取决于阻尼器104在调节器本体12中的位置和/或期望的机械杠杆优点而安设在前端112或后端114处。

枢转部108包括销110,所述销延伸穿过孔口152,所述孔口穿过杠杆臂132的沿着底部边缘140靠近前端112的偏移部分154。尤其地,偏移部分154从杠杆臂132向下偏移以使得孔口152从第一联接 部142向下且向后地偏移从而后端114的竖直运动转化为前端112处的水平运动。销110优选地具有非常紧密的摩擦配合或否则例如通过焊接或其它固定的联接措施固定地配合在孔口152内,以便阻止杠杆臂132以旋转运动或侧向运动而相对于销110单独地运动。在一些设置中,销110可诸如通过铸造或机加工而与杠杆臂132一体地形成,在该情况下,孔口152由于没有必要可被省去。然而,枢转部108不必受限于具体设置,并且可采用能够将杠杆106与调节器本体12能枢转连接的其它设置方式。在当前的示例中,偏移部分154与凸耳150间隔开,并且凸耳150与第二联接部144间隔开,以使得凸耳150安设在枢转部108与后端114之间并且与枢转部和后端间隔开。然而,顶部边缘138和底部边缘140的确切形状和轮廓可根据需要修改以配合流控制构件20、调节器本体12以及致动杆柄28的具体设置,只要阻尼器104能够如之前解释地能够滑动地且夹持接合杠杆106的一部分以便缓冲不期望的振荡即可。

阻尼器104可通过任何适合的机构与调节器本体12固定地联接。在附图的示例中,形式为夹片弹簧的阻尼器104通过一个或多个紧固件156(诸如螺钉或铆钉)联接至平台116。然而,阻尼器104可利用其它机构联接至调节器本体,诸如通过焊接、粘接或是形成为调节器本体12的一体部件而联接。

本文描述的例如包括杠杆106和阻尼器104的杠杆组件可有助于延长流体调节器100的有效寿命和/或改善其准确度。此外,带有凸耳150的杠杆可允许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杠杆容易地适用于阻尼器104而不必大体上重新构造杠杆的形状。附加的技术效果和/或益处也可通过如本文所公开的带有阻尼器的杠杆组件实现。

该详细的说明被仅作为示例解释而并不描述每个可能的实施例,因为如果不是没可能的话描述每个可能的实施例会是不切实际的。人们可使用当前技术或是在本申请申请日之后发展的技术来实施多种替代的实施例。因而,虽然具体的示例性形式在本文中示出和描述,应理解的是本文所公开的各种方面、设置和/或特征中的任一可以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参照本发明启示而理解的方式与本文所公开的其它方 面、设置和/或特征的其中之一或多个相结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