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颈轴承、旋转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3773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轴颈轴承、旋转机械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轴颈轴承、旋转机械。

本申请基于在2014年11月28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4-241173而主张优先权,并引用其记载。



背景技术:

作为将旋转机械的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以往实际应用了各种技术。尤其是作为用于从下方支承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的轴颈轴承,广泛采用倾斜垫片轴承。通常,倾斜垫片轴承具有沿着旋转轴的周向排列的多个垫片和从外周侧覆盖这多个垫片的承载环。在旋转轴的外周面与垫片之间设有一定的间隙。通过向该间隙供给润滑油,而旋转轴的外周面与垫片的内周面以被润滑的状态滑动接触。

作为这样的轴颈轴承的具体例,已知有专利文献1记载的倾斜垫片轴颈轴承。该轴颈轴承具有:通过沿着旋转轴的周向排列而将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多个倾斜垫片;及与这些倾斜垫片的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两侧的面相对地设置的一对板。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7960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轴颈轴承在旋转机械的运转状态发生了变化时,可能无法适当地支承旋转轴。例如,在旋转机械产生了振动时,旋转轴自身产生振摆回转振动时,或者涡轮叶片飞散而施加了外部载荷时,在旋转轴上不仅会施加上述的向下载荷,而且也可能会施加向上的载荷。

在产生这样的向上的载荷时,旋转轴朝向上方稍微移动而与上半部承载环接触。然而,在轴颈轴承的上半部未设置积极地供给润滑油的装置。此外,在对于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来适用这样的轴颈轴承的情况下,轴承内部的润滑油因重力而容易滞留于下方。

因此,轴颈轴承的上半部与下半部相比缺乏润滑性能。由此,在位于上半部的倾斜垫片与旋转轴接触时,两者可能会产生损伤。

另一方面,增加润滑油的供给量可能会导致轴承的能量损失的增大。因此,对于不使润滑油的量增减而能够提高润滑性能的轴承的请求不断升高。

本发明考虑到这样的情况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少量的润滑油能够发挥充分的润滑性能的轴颈轴承。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形态,轴颈轴承具备:轴承下半部,从下方能够滑动地支承旋转轴的外周面,所述旋转轴能够绕着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轴承上半部,支承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面的上侧一半;及润滑油供给部,向所述轴承下半部及所述轴承上半部与所述旋转轴之间供给润滑油,所述轴承上半部具有:轴承主体部,与所述旋转轴的上侧一半的外周面隔开间隔地相对;台肩部,从该轴承主体部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而形成与所述旋转轴的滑动面,并沿周向延伸;及引导部,将所述润滑油向所述台肩部的滑动面引导。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由润滑油供给部供给的润滑油伴随着旋转轴的旋转,由设置于轴承上半部的引导部朝向台肩部的滑动面引导。由此,在轴承上半部与旋转轴之间也能够遍布润滑油。

此外,通过设置引导部而能够将滞留于轴承下半部侧的润滑油朝向轴承上半部侧供给。由此,不用增加润滑油的供给量,而能够也对轴承上半部进行润滑。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形态,在上述第一形态的轴颈轴承中,也可以是,所述引导部具有:集油壁,设置在所述内周面上,并随着从旋转方向后方侧朝向旋转方向前方侧,而从所述内周面向接近所述台肩部的方向延伸;及倾斜部,设置在所述集油壁的旋转方向后方侧,从所述内周面朝向所述滑动面倾斜延伸。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沿着轴承主体部的内周面流动的润滑油由集油壁朝向台肩部聚集之后,利用倾斜部向台肩部的滑动面上供给。由此,轴承上半部和旋转轴经由滑动面上的润滑油来润滑。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形态,在上述第一形态的轴颈轴承中,也可以是,所述引导部具有:流入孔,形成于旋转方向后方侧的所述台肩部的端面,供所述润滑油流入;供给孔,形成在所述滑动面上,供给所述润滑油;及供油管,将所述流入孔与所述供给孔连通。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从流入孔流入的润滑油经由供油管及供给孔向滑动面上供给。由此,轴承上半部和旋转轴经由滑动面上的润滑油来润滑。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形态,在上述第一至第三形态中任一形态的轴颈轴承中,也可以是,在所述滑动面上形成有引导槽,该引导槽随着朝向所述旋转方向前方侧,而从所述滑动面上的轴线方向两端缘朝向该轴线方向上的中央的区域延伸,并从所述滑动面朝向径向外侧凹陷。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润滑油由引导槽在滑动面上朝向轴线方向的中央的区域引导。由此,能够维持形成在滑动面上的润滑油的油膜的膜厚。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形态,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形态中任一形态的轴颈轴承中,也可以是,所述轴承上半部具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所述台肩部及所述引导部。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多个台肩部及引导部沿周向排列。由此,能够将轴承上半部遍及其周向而在更大范围润滑。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形态,在上述第一至第五形态中任一形态的轴颈轴承中,也可以是,所述轴承上半部具有沿轴线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的多个所述台肩部。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在轴承上半部形成有沿轴线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的多个台肩部。由此,能够更稳定地支承旋转轴。此外,能够降低向各个台肩部施加的载荷,因此能够抑制与历年使用相伴的轴承上半部及轴承下半部的磨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形态,在上述第一至第六形态中任一形态的轴颈轴承中,也可以是,所述润滑油供给部具有在所述旋转轴的周向上设置于所述轴承上半部与所述轴承下半部之间的端部供给装置,所述端部供给装置具备:朝向所述旋转方向前方侧喷出所述润滑油的前方供给部;及朝向所述旋转方向后方侧喷出所述润滑油的后方供给部。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利用前方供给部及后方供给部,能够向轴承上半部及轴承下半部分别充分地供给润滑油。尤其是与仅朝向相对于轴线的径向内侧供给润滑油的情况相比,能够向轴承上半部及轴承下半部更积极地供给润滑油。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形态,在上述第七形态的轴颈轴承中,也可以是,所述前方供给部设置于在所述轴线方向上与所述台肩部对应的区域。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前方供给部设置于在轴线方向上与台肩部对应的区域,因此能够向台肩部直接地供给润滑油。即,能够使充分的量的润滑油遍布台肩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形态,在上述第七或第八形态的轴颈轴承中,也可以是,所述后方供给部设置于在所述轴线方向上与所述轴承下半部对应的区域。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后方供给部设置于在轴线方向上与轴承下半部对应的区域,因此能够向轴承下半部直接供给润滑油。即,能够使充分的量的润滑油遍布轴承下半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形态,在上述第七至第九形态中任一形态的轴颈轴承中,也可以是,所述后方供给部仅设置于在所述轴线方向上与所述台肩部对应的区域。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也能够从旋转方向的前方侧向台肩部供给润滑油。即,能够更充分地使润滑油遍布台肩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形态,旋转机械具备:上述第一至第十形态中任一形态的所述轴颈轴承;由该轴颈轴承支承的所述旋转轴。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能够提供一种通过利用轴颈轴承支承旋转轴而能够稳定地运转的旋转机械。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利用少量的润滑油可发挥充分的润滑性能的轴颈轴承、及具备该轴颈轴承的旋转机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旋转机械的概略图。

图2是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轴颈轴承的从轴线方向观察到的图。

图3是图1的a-a视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轴颈轴承的台肩部及引导部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轴颈轴承的变形例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轴颈轴承的台肩部及引导部的放大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轴颈轴承的台肩部及引导部的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轴颈轴承的从轴线方向观察到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供油喷嘴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供油喷嘴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轴颈轴承10及旋转机械100。

如图1所示,作为旋转机械100的蒸汽涡轮100具有:绕着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轴线o旋转的旋转轴1;在旋转轴1的外周面1a设置的多个叶片2;从外周侧覆盖旋转轴1的壳体3;在壳体3的内周面设置并相对于叶片2沿轴线o方向相互不同地排列的定子4;及支承旋转轴1的多个轴承部5。

经由设于壳体3的蒸汽流入部6而从外部向蒸汽涡轮100供给高温高压的蒸汽。该蒸汽在叶片2与定子4之间划分的蒸汽流路7中流通。在蒸汽流路7中流通的过程中,蒸汽与叶片2碰撞,由此旋转轴1旋转。旋转轴1的旋转能量由未图示的发电机等取出,由此利用于发电等。使旋转轴1旋转之后的蒸汽经由设于壳体3的排气部8而向外部排气。

轴承部5是对旋转轴1的轴线o方向上的两端部进行支承的装置。本实施方式的轴承部5具有1个推力轴承9和2个轴颈轴承10。推力轴承9是对旋转轴1的轴线o方向上的载荷进行支承的装置。另一方面,轴颈轴承10是从与轴线o交叉的方向对旋转轴1进行支承的装置。

以下,关于该轴颈轴承10进行详细叙述。如图2所示,该轴颈轴承10具备:从下方对旋转轴1的外周面1a进行支承的轴承下半部11;对旋转轴1的外周面1a的上侧一半进行支承的轴承上半部12;向轴承下半部11及轴承上半部12与旋转轴1之间供给润滑油的润滑油供给部13;及从轴线o方向两侧覆盖上述轴承上半部12、轴承下半部11及润滑油供给部13的一对侧板14。

轴承下半部11具有:与旋转轴1的外周面1a接触的多个(2个)轴承衬垫15;从外周侧支承上述轴承衬垫15的承载环下半部16。2个轴承衬垫15分别以旋转轴1的旋转方向r为基准,作为位于旋转方向r的前方侧的前方侧衬垫15a和位于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的后方侧衬垫15b。前方侧衬垫15a和后方侧衬垫15b沿周向隔开间隔地排列。

前方侧衬垫15a和后方侧衬垫15b从轴线o方向观察时呈圆弧状地弯曲而形成,并且从周向观察下形成为矩形板状。前方侧衬垫15a及后方侧衬垫15b的径向内侧的面朝向径向外侧弯曲而形成,由此分别作为衬垫面17。衬垫面17通过与旋转轴1的外周面1a接触而对该外周面1a进行支承。

此外,前方侧衬垫15a及后方侧衬垫15b都在承载环下半部16的内周面上由未图示的支承部支承。支承部以点接触对前方侧衬垫15a及后方侧衬垫15b的径向外侧的面进行支承,由此将它们支承为能够稍微摆动。由此,轴颈轴承10具有所谓倾斜机构。在因振动等而旋转轴1产生了径向的位移的情况下,前方侧衬垫15a及后方侧衬垫15b以轴线o方向为中心而摆动,由此吸收该位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前方侧衬垫15a及后方侧衬垫15b优选由例如白合金(w87)等金属材料形成。

轴承上半部12具有:与旋转轴1的外周面1a隔开间隔地相对的轴承主体部18(承载环上半部18);在承载环上半部18的内周侧设置的引导金属件20。

承载环上半部18是具有与上述的承载环下半部16大致相同的尺寸的圆弧状的构件。在该承载环上半部18的径向内侧固定有引导金属件20。

引导金属件20具有与旋转轴1接触的多个(2个)台肩部21和朝向台肩部21引导润滑油的多个(2个)引导部22。台肩部21沿着承载环下半部16的内周面在周向上延伸,由此从轴线o方向观察时呈半圆弧状。此外,从周向观察时,引导金属件20从承载环上半部18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由此具有大致矩形的截面。

台肩部21的径向上的两面中的径向内侧的面具有与旋转轴1的外周面1a大致对应的径尺寸。由此,台肩部21的径向内侧的面作为与旋转轴1的外周面1a进行滑动接触的滑动面21a。在本实施方式的引导金属件20中,上述那样的台肩部21沿轴线o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2个。即,旋转轴1由2个引导金属件20的各自的滑动面21a支承。

此外,台肩部21的轴线o方向两侧的面沿着与滑动面21a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由此分别作为台肩部内侧面211s、台肩部外侧面212s。

在这样形成的各个台肩部21一体地设置引导润滑油的引导部22。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22设置在台肩部21的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的端部。更详细而言,如图4所示,引导部22具有设置在2个台肩部21彼此之间的集油壁22a和与该集油壁22a相邻地设置的倾斜部22b。

集油壁22a是从上述的台肩部内侧面211s沿着与轴线o交叉的方向倾斜地延伸的壁面。更详细而言,该集油壁22a从等分线l上朝向台肩部内侧面211s延伸,所述等分线l将承载环上半部18的内周面上的2个台肩部21彼此之间的区域沿着轴线o方向进行等分。此外,集油壁22a以随着从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朝向旋转方向前方侧而接近台肩部内侧面211s的方式倾斜地延伸。

这样形成的集油壁22a的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的端缘设为第一端缘23。此外,旋转方向r的前方侧的端缘设为第二端缘24。第一端缘23位于上述的等分线l上。第二端缘24与台肩部内侧面211s连接。集油壁22a的旋转方向上的两面中的面向旋转方向r的前方侧的面设为集油壁前方面25。同样,面向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的面设为集油壁后方面26。

在集油壁后方面26设有倾斜部22b。如图4所示,倾斜部22b是从集油壁22a的第一端缘23的径向外侧朝向台肩部21的滑动面21a延伸的面。换言之,从与轴线o方向交叉的方向观察时,倾斜部22b以与轴线o成一定的角度的方式倾斜地延伸。此外,从相对于轴线o的径向观察时,倾斜部22b呈大致三角形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轴线o方向排列的2个台肩部21分别设有各1个上述的引导部22。更详细而言,这2个引导部22以等分线l为基准而在轴线o方向上呈线对称。此外,在2个引导部22中,各自的集油壁22a的第一端缘23彼此在等分线l上一体地连接,由此形成棱线部30。即,从周向观察时,2个引导部22从棱线部30朝向2个台肩部内侧面211s延伸,由此呈大致v字状。

此外,再次参照图2,在轴颈轴承10上沿周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4个)润滑油供给部13。更详细而言,润滑油供给部13具有:在前方侧衬垫15a设置的第一供油喷嘴13a;在后方侧衬垫15b设置的第二供油喷嘴13b及第三供油喷嘴13c;及在轴承上半部12设置的第四供油喷嘴13d。

第一供油喷嘴13a设置在前方侧衬垫15a的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的端部。第二供油喷嘴13b及第三供油喷嘴13c分别设置在后方侧衬垫15b的旋转方向的两端部。第四供油喷嘴13d在轴承上半部12的旋转方向r的前方侧的端部的附近,与第三供油喷嘴13c隔开间隔地设置。

第一供油喷嘴13a、第二供油喷嘴13b、第三供油喷嘴13c都将承载环下半部16的外周面与前方侧衬垫15a及后方侧衬垫15b的衬垫面17连通。第四供油喷嘴13d将承载环上半部18的外周面与引导金属件20的内周面连通。从外部向这些供油喷嘴(润滑油供给部13)供给润滑油。由此,将润滑油向旋转轴1的外周面1a供给。

接下来,说明轴颈轴承10的动作。如上所述,轴颈轴承10是对于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1进行支承的结构,因此,由于重力而润滑油处于滞留在下方的倾向。滞留在下方的润滑油伴随着旋转轴1的旋转而朝向与旋转轴1的旋转方向r相同的方向,并在轴承下半部11(前方侧衬垫15a、后方侧衬垫15b)与旋转轴的外周面1a之间的区域流动。不久,润滑油伴随旋转轴1的旋转,经过了轴承下半部11的旋转方向r前方侧的端部之后,到达轴承上半部12(引导金属件20)的旋转方向r后方侧的端部。

在此,在引导金属件20(台肩部21)的旋转方向r后方侧的端部设有引导部22。从旋转方向r后方侧流通来的润滑油被各个引导部22的集油壁22a彼此相接的棱线部30分成2个流动。同时,利用与集油壁22a相接而设置的各个倾斜部22b,将润滑油朝向台肩部21的滑动面21a上引导。更具体而言,倾斜部22b将棱线部30与滑动面21a倾斜地连接。由此,伴随着旋转轴1的旋转,润滑油在倾斜部22b从倾斜方向的下方朝向上方流动之后,到达滑动面21a上。到达了滑动面21a上的润滑油利用旋转轴1的旋转,在滑动面21a上朝向旋转方向r前方侧流动。由此,能够使润滑油在滑动面21a上的周向上遍布。

如以上说明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轴颈轴承10,伴随着旋转轴1的旋转,引导部22将润滑油朝向台肩部21的滑动面21a引导。由此,能够使润滑油也遍布在轴承上半部12与旋转轴1之间。

此外,通过设置引导部22而能够将滞留在轴承下半部11侧的润滑油朝向轴承上半部12侧积极地供给。由此,不用增加润滑油的供给量而能够对轴承上半部12进行润滑。换言之,能够利用少量的润滑油发挥充分的润滑性能。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引导部22仅通过对引导金属件20实施加工就可以实现。即,在对轴承上半部12进行润滑时,不用追加设置其他的装置或构件就可以实现。

此外,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在轴承上半部12形成有沿轴线o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的多个(2个)台肩部21。由此,能够降低向各个台肩部21施加的载荷,因此能够稳定地支承旋转轴1,并能够抑制与历年使用相伴的轴承上半部12(引导金属件20)及轴承下半部11(轴承衬垫15)的磨损。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引导部22设置在引导金属件20的旋转方向r后方侧的端部的例子。然而,引导部22的设置的位置及个数没有限定于此。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也可以沿引导金属件20的周向隔开间隔地设置多个引导部22。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对轴承上半部12的周向上的更广的范围进行润滑。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标注同一标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轴颈轴承101中,引导部221具备:供润滑油流入的流入孔41;供给润滑油的供给孔42;将上述流入孔41与供给孔42连通的供油管43。

在各个台肩部21的旋转方向r后方侧的端部分别设有板状的连接部44,该板状的连接部44从彼此相对的一对台肩部内侧面211s延伸至等分线l。各个连接部44在等分线l上连接。此外,这些连接部44的径向上的尺寸设定得与台肩部21的径向上的尺寸大致相同。

连接部44的旋转方向r后方侧的端面设为连接部端面44a。在该连接部端面44a形成有朝向旋转方向r后方侧开口的流入孔41。另一方面,在台肩部21的滑动面21a上形成有朝向径向内侧开口的供给孔42。上述流入孔41与供给孔42由供油管43连通。供油管43是从流入孔41至供给孔42具有同样的内径尺寸的截面观察圆形的管路。

根据这样的结构,从旋转方向r后方侧经由流入孔41流入的润滑油经由供油管43及供给孔42向滑动面21a上供给。由此,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轴承上半部12和旋转轴1可以经由滑动面21a上的润滑油来润滑。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供油管43具有圆形截面,其内径尺寸在供油管43的延伸长度整体上一样。然而,供油管43的形态没有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随着从流入孔41侧朝向供给孔42侧而内径尺寸逐渐减少。根据这样的结构,随着从流入孔41朝向供给孔42而向润滑油施加的压力增加,由此能够提高到达供给孔42的润滑油的流速。通过流速的增加,能够使润滑油到达台肩部21的周向上的更广的区域。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轴颈轴承102除了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说明的引导部22之外,还具有在台肩部21的滑动面21a上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的多个引导槽45。

更具体而言,引导槽45具有一对凹槽45a,所述一对凹槽45a以从轴线o方向上的台肩部21的两端缘朝向轴线o方向上的台肩部21的中央而逐渐接近的方式延伸。各个凹槽45a随着从旋转方向r后方侧朝向前方侧,而从轴线o方向上的台肩部21的端缘朝向中央倾斜地延伸。由此,一对凹槽45a在从相对于轴线o的径向观察时呈大致v字状。此外,在凹槽45a的底部(径向外侧的面)与台肩部21的径向外侧的面之间形成有充分的尺寸富余。换言之,凹槽45a凹陷成沿径向未贯通台肩部21的程度。

根据这样的结构,被供给到滑动面21a上的润滑油由引导槽45在滑动面21a上朝向轴线o方向上的中央的区域引导。由此,能够维持形成在滑动面21a上的润滑油的油膜的膜厚。

另一方面,在未形成这样的引导槽45的情况下,润滑油伴随着旋转轴1的旋转而从台肩部21的轴线o方向两侧朝向外方离散。因此,在从引导部22向旋转方向r前方侧分离的位置处,可能无法向滑动面21a上供给充分的量的润滑油。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滑动面21a上形成上述那样的引导槽45,能够减少这样的可能性。换言之,即使在从引导部22向旋转方向r前方侧分离的位置,也能够遍布充分的量的润滑油。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引导槽45由相互独立的一对凹槽45a构成的例子。然而,引导槽45的形态没有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将这一对凹槽45a彼此在旋转方向r前方侧的端部相互连接而形成作为1个连续的槽。

此外,各个凹槽45a也可以构成为从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至前方侧而轴线o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变化。

另外,引导槽45的径向上的尺寸(深度)也可以设定为随着从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朝向前方侧而逐渐减少。

此外,该引导槽45也可以适用于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轴颈轴承101。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8至图10,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在标注了同一标号的基础上,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轴颈轴承10中,润滑油供给部13除了具备4个供油喷嘴(第一供油喷嘴13a、第二供油喷嘴13b、第三供油喷嘴13c、第四供油喷嘴13d)之外,还具备第五供油喷嘴13e(端部供给装置)。

第五供油喷嘴13e设置在周向上的轴承下半部11与轴承上半部12之间。更具体而言,第五供油喷嘴13e设置在前方侧衬垫15a的旋转方向r上的前方侧的端部。该第五供油喷嘴13e也与其他的供油喷嘴同样,将从外部供给的润滑油朝向旋转轴1喷出。

如图9所示,第五供油喷嘴13e具有:在轴线o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设置的导入部131e;及从该导入部131e朝向轴线o方向的两侧延伸的一对棒状的喷射部132e。

导入部131e与设置于外部的包括罐、泵等的润滑油的供给源(未图示)连接。流入到导入部131e的润滑油在导入部131e内被向轴线o方向两侧分开,向一对喷射部132e内引导。

在喷射部132e的朝向旋转方向r的两侧的面上沿轴线o方向排列有多个喷射孔133e,所述多个喷射孔133e用于将在内部流通的润滑油喷出。多个喷射孔133e中的朝向旋转方向r的前方侧开口的喷射孔133e设为前方供给部133f。前方供给部133f在轴线o方向上仅设置在远离导入部131e的一侧。更详细而言,前方供给部133f设置于在轴线o方向上与上述的台肩部21对应的区域。更具体而言,前方供给部133f设置于在轴线o方向上与台肩部21相同的位置。即,在一对台肩部21、21和由这些台肩部21、21从轴线o方向两侧包围的倾斜部22b中,前方供给部133f能够仅朝向台肩部21直接地喷出润滑油。

多个喷射孔133e中的朝向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开口的喷射孔133e设为后方供给部133g。后方供给部133g设置于喷射部132e的轴线o方向上的整体。换言之,后方供给部133g设置于在轴线o方向上与轴承下半部11(前方侧衬垫15a)对应的区域。由此,后方供给部133g能够朝向从第五供油喷嘴13e观察时位于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的前方侧衬垫15a喷出润滑油。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利用前方供给部133f及后方供给部133g能够分别对于轴承上半部12及轴承下半部11充分地供给润滑油。尤其是与仅朝向相对于轴线o的径向内侧供给润滑油的情况相比,对于轴承上半部12及轴承下半部11能够更积极地供给润滑油。

此外,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前方供给部133f设置于在轴线o方向上与台肩部21对应的区域,因此能够向台肩部21直接供给润滑油。即,能够使充分的量的润滑油遍布台肩部21。

此外,由于后方供给部133g设置于在轴线o方向上与轴承下半部11对应的区域,因此能够向轴承下半部11直接供给润滑油。即,能够使充分的量的润滑油遍布轴承下半部1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后方供给部133g在喷射部132e的轴线o方向上的整体设置的例子。然而,后方供给部133g的形态没有限定为上述情况,例如图10所示,也可以设置于在轴线o方向上与台肩部21对应的区域。即,这种情况的后方供给部133g能够朝向从第五供油喷嘴13e观察时位于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的前方侧衬垫15a喷出润滑油。

根据这样的结构,也可以从旋转方向r的前方侧向台肩部21供给润滑油。即,能够更充分地使润滑油遍布台肩部21。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叙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但是具体的结构并不局限于该实施方式,也包括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

工业实用性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提供一种以少量的润滑油可发挥充分的润滑性能的轴颈轴承。此外,能够提供一种通过利用这样的轴颈轴承来支承旋转轴从而能稳定地运转的旋转机械。

标号说明

1…旋转轴

1a…旋转轴的外周面

2…叶片

3…壳体

4…定子

5…轴承部

6…蒸汽流入部

7…蒸汽流路

8…排气部

9…推力轴承

10…轴颈轴承

11…轴承下半部

12…轴承上半部

13…润滑油供给部

13a…第一供油喷嘴

13b…第二供油喷嘴

13c…第三供油喷嘴

13d…第四供油喷嘴

13e…第五供油喷嘴

14…侧板

15…轴承衬垫

15a…前方侧衬垫

15b…后方侧衬垫

16…承载环下半部

17…衬垫面

18…轴承主体部

19…承载环上半部

20…引导金属件

21…台肩部

22…引导部

21a…滑动面

21s…台肩部侧面

22a…集油壁

22b…倾斜部

23…第一端缘

24…第二端缘

25…集油壁前方面

26…集油壁后方面

30…棱线部

41…流入孔

42…供给孔

43…供油管

44…连接部

44a…连接部端面

45…引导槽

45a…凹槽

100…旋转机械(蒸汽涡轮)

101、102…轴颈轴承

131e…导入部

132e…喷射部

133e…喷射孔

133f…前方供给部

133g…后方供给部

221…引导部

l…等分线

o…轴线

r…旋转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