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3844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减振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振器。



背景技术:

在日本jp2005-321020a中公开了一种单筒型减振器,该单筒型减振器包括杆引导件和油封,该杆引导件嵌装于缸体的端部,借助设于内周的衬套支承活塞杆,该油封设在杆引导件的与液室相反的一侧,将活塞杆与缸体之间密封。

在上述减振器中,在杆引导件的靠油封侧的面设有用于收纳油封的密封唇的收纳部。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上述的减振器中,衬套的靠油封侧的端面被设为位于比杆引导件的收纳部的底面低的位置。即,由于杆引导件和衬套,而成为在活塞杆的周围形成有环状槽的状态。

在这样的结构中,收纳部内的污垢容易积存于活塞杆的周围。在此,在活塞杆从缸体退出、减振器伸长时,工作油因粘性阻力被活塞杆拖拽而进入油封的密封唇内。因此想到,在活塞杆的周围积存有污垢的状态下,污垢会连同工作油一起进入油封的密封唇内,密封唇的耐久性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防止污垢积存于活塞杆的周围。

根据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减振器,该减振器包括:缸体,其装入有工作流体;自由活塞,其滑动自如地插入所述缸体,将所述缸体内划分为液室和气室;活塞,其滑动自如地插入所述缸体,将所述液室划分为伸长侧室和压缩侧室;活塞杆,其进退自如地插入所述缸体,与所述活塞连结;杆引导件,其嵌装于所述缸体的靠所述液室侧的端部,借助设于内周的衬套将所述活塞杆支承为滑动自如;以及油封,其设在所述杆引导件的与所述液室相反的一侧,将所述活塞杆与所述缸体之间密封,所述杆引导件具有:收纳部,其设于所述杆引导件的靠所述油封侧的面,用于收纳所述油封的密封唇;以及凹部,其凹设于所述收纳部的底面,以距所述活塞杆的距离为该底面与所述油封的最接近所述活塞杆的径向的平坦部之间的轴线方向上的距离的1/2以上的位置为起点朝向外周侧地形成,所述衬套被设为与所述收纳部的所述底面平齐或者从所述底面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减振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杆引导件的放大图。

图3是表示油封的变形例的图。

图4是表示油封的另一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边参照图1、图2,边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减振器100。

减振器100例如是安装于车辆(未图示)的车身与车轴之间,用于产生阻尼力而抑制车身振动的装置。

如图1所示,减振器100包括:缸体1;活塞2,其为环状,滑动自如地插入缸体1,将缸体1内划分为伸长侧室110和压缩侧室120;以及活塞杆3,其进退自如地插入缸体1,与活塞2连结。伸长侧室110和压缩侧室120是供作为工作流体的工作油装入的液室。

并且,减振器100是单筒型减振器,包括自由活塞4,该自由活塞4滑动自如地插入缸体1,在缸体1内划分出气室130。在自由活塞4的外周设有用于保持气室130的气密性的密封构件4a。

在缸体1的伸长侧室110侧的端部嵌装有杆引导件6,该杆引导件6为环状,借助设于内周的衬套5将活塞杆3支承为滑动自如。

杆引导件6与设于缸体1的内周的挡圈7抵接,其轴线方向上的位置被限定。对于杆引导件6,见后述。

在杆引导件6的与伸长侧室110相反的一侧设有油封8。

如图2所示,油封8具有:基底金属8a,其为环状;密封唇8b,其与活塞杆3滑动接触,防止工作油向外部泄漏;防尘唇8c,其与活塞杆3滑动接触,防止异物进入缸体1内;以及外周密封件8d,其与缸体1的内周抵接,防止工作油向外部泄漏。密封唇8b、防尘唇8c和外周密封件8d这三者与基底金属8a硫化粘接在一起。另外,也可以设为,除油封8之外另外设置防尘密封件、外周密封件,油封8不具有防尘唇8c、外周密封件8d。

杆引导件6和油封8是通过向内侧弯折缸体1的端部的凿紧加工(日文:かしめ加工)而固定于缸体1的。

缸体1的气室130侧的端部利用盖构件(未图示)堵塞。并且,如图1所示,在缸体1的气室130侧的端部设有用于将减振器100安装于车辆的连结构件1a。另外,也可以不设置盖构件,而是通过塑性加工将缸体1的气室130侧的端部堵塞。

在减振器100收缩而活塞杆3进入缸体1时,气室130内的气体被压缩与活塞杆3的进入缸体1的部分的体积相应的量,并且自由活塞4向气室130侧移动。在减振器100伸长而活塞杆3从缸体1退出时,气室130内的气体膨胀与活塞杆3的从缸体1退出的部分的体积相应的量,并且自由活塞4向压缩侧室120侧移动。由此,减振器100工作时的缸体1内的容积变化得到补偿。

在活塞杆3中,用于将减振器100安装于车辆的外螺纹3a形成于活塞杆3的从缸体1延伸出的那一侧的端部,用于与螺母9螺纹结合的外螺纹3b形成于活塞杆3的插入缸体1的那一侧的端部。

活塞2具有使伸长侧室110与压缩侧室120连通的通路2a、2b。在活塞2的伸长侧室110侧配置有具有多个环状的叶片阀的阻尼阀10。并且,在活塞2的压缩侧室120侧配置有具有多个环状的叶片阀的阻尼阀11。活塞2、阻尼阀10和阻尼阀11利用螺母9固定于活塞杆3的端部。

阻尼阀10在减振器100收缩时在伸长侧室110与压缩侧室120的压差的作用下开阀,将通路2a打开,并且对从压缩侧室120经由通路2a向伸长侧室110移动的工作油的流动施加阻力。并且,在减振器100伸长时,将通路2a堵塞。

阻尼阀11在减振器100伸长时开阀,将通路2b打开,并且对从伸长侧室110经由通路2b向压缩侧室120移动的工作油的流动施加阻力。并且,在减振器100收缩时,将通路2b堵塞。

即,阻尼阀10是减振器100收缩时的阻尼力产生要素,阻尼阀11是减振器100伸长时的阻尼力产生要素。

接着,对杆引导件6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杆引导件6具有:收纳部6a,其设于靠油封8侧的面,用于收纳油封8的密封唇8b;以及凹部6c,其设于收纳部6a的底面6b。凹部6c沿着周向设有多个。

收纳部6a内经由设于杆引导件6的与油封8抵接的抵接面的缺口6d以及向缺口6d和伸长侧室110开口的贯通孔6e而与伸长侧室110连通。

凹部6c的活塞杆侧的侧面6g被设为朝向凹部6c的底部6h倾斜。并且,底部6h被设为朝向杆引导件6的外周侧倾斜。如图2所示,底面6b和凹部6c之间的靠活塞杆3侧的角部呈倒圆角形状。

凹部6c以距活塞杆3的距离为距离l的1/2以上(l/2以上)的位置为起点6f朝向杆引导件6的外周侧地形成,该距离l为油封8的与杆引导件6抵接的抵接面、即径向的平坦部8e和底面6b之间的轴线方向上的距离。并且,起点6f被设为位于到距活塞杆3的距离为距离l的位置为止的范围内。另外,如图2所示,起点6f为底面6b与侧面6g的假想交点。

如上述那样,在杆引导件6的内周设有衬套5。衬套5以与底面6b平齐的方式被压入杆引导件6的内周。

接着,对将减振器100构成为上述那样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减振器100内存在有污垢。因此,例如,在衬套5的油封8侧的端面被设为位于比杆引导件6的收纳部6a的底面6b低的位置的情况下,成为在活塞杆3的周围形成有环状槽的状态。在这样的结构中,收纳部6a内的污垢容易积存于活塞杆3的周围。

在活塞杆3从缸体1退出、减振器100伸长时,工作油因粘性阻力被活塞杆拖拽而进入油封8的密封唇8b内。因此,如上述那样,想到在活塞杆3的周围积存有污垢的状态下,污垢会连同工作油一起进入油封8的密封唇8b内,密封唇8b的耐久性降低。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衬套5被设为与收纳部6a的底面6b平齐。由此,污垢不易积存于活塞杆3的周围。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收纳部6a的底面6b设置凹部6c,从而会使收纳部6a内的污垢积极地积存于凹部6c。

在活塞杆3从缸体1退出、减振器100伸长时,在收纳部6a内产生图2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的涡流。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以杆引导件6的底面6b与油封8的平坦部8e之间的距离l为直径而与活塞杆3相切的圆(双点划线)的范围内产生涡流。

在比涡流的中心靠活塞杆3侧,工作油从杆引导件6侧朝向油封8侧流动。并且,在比涡流的中心靠减振器100的外周侧的一侧,工作油从油封8侧朝向杆引导件6侧流动。

因此,若如上述那样将凹部6c的活塞杆3侧的起点6f形成在从距活塞杆3的距离为距离l的1/2的位置到距活塞杆3的距离为距离l的位置的范围内,则工作油朝向凹部6c流动。此时,混入工作油并朝向凹部6c流动的污垢由于重力作用而容易向凹部6c下落。因而,能够使污垢积极地积存于凹部6c,能够将收纳部6a内的污垢与活塞杆3隔离开。

另外,在将凹部6c的活塞杆3侧的起点6f形成在比距活塞杆3的距离为距离l的1/2的位置靠活塞杆3侧的情况下,工作油以从凹部6c卷起污垢的方式流动,因此难以使污垢积存于凹部6c。

另外,在将凹部6c的活塞杆3侧的起点6f设于距活塞杆3的距离为距离l以上的位置的情况下,难以得到因涡流而工作油朝向凹部6c流动所带来的效果。但是,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落在凹部6c的污垢被涡流卷起。因而,能够使污垢积存于凹部6c,能够将收纳部6a内的污垢与活塞杆3隔离开。

如以上所述,采用本实施方式,衬套5被设为与收纳部6a的底面6b平齐,因此污垢不易积存于活塞杆3的周围。并且,将凹部6c的活塞杆3侧的起点6f形成在从距活塞杆3的距离为距离l的1/2的位置到距活塞杆3的距离为距离l的位置的范围内,因此能够使收纳部6a内的污垢积极地积存于凹部6c。因而,能够防止污垢积存于活塞杆3的周围,能够防止在减振器100伸长时污垢进入密封唇8b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杆引导件6的底面6b和凹部6c之间的靠活塞杆3侧的角部为倒圆角形状,从而起点6f周边的污垢容易落在凹部6c。

并且,将凹部6c的靠活塞杆3侧的侧面6g设为朝向底部6h倾斜,从而落在凹部6c的污垢会以远离活塞杆3的方式迅速地向底部6h移动。

并且,将凹部6c的底部6h设为朝向减振器100的外周侧倾斜,从而使污垢积存于离活塞杆3更远的位置。

另外,油封具有各种各样的形状。例如,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油封8相比,在图3所示的油封12的情况下,密封唇12b向杆引导件6侧较大地突出。

在该情况下,在与油封12的平坦部12e、密封唇12b以及杆引导件6的收纳部6a的底面6b相切的圆(双点划线)的范围内产生涡流。

因而,在该情况下,通过将凹部6c的活塞杆3侧的起点6f形成在到如下这样的圆的靠杆引导件6的外周侧的径向最外侧的位置为止的范围内且是比该圆的中心靠外周侧的位置,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该圆与油封12的平坦部12e、密封唇12b以及杆引导件6的收纳部6a的底面6b相切。

另外,例如,在图4所示的油封13的情况下,在密封唇13b形成有端面13i,该端面13i为径向上的平坦部。

在该情况下,在以杆引导件6的收纳部6c的底面6b与密封唇13b的端面13i之间的距离l为直径而与活塞杆3相切的圆(双点划线)的范围内产生涡流。

因而,在该情况下,通过将凹部6c的活塞杆3侧的起点6f形成在距活塞杆3的距离为收纳部6a的底面6b与密封唇13b的端面13i之间的轴线方向上的距离l的1/2以上的位置,能够防止落在凹部6c的污垢被涡流卷起。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示出了本发明的应用例的一部分,其宗旨并不在于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定为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例。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衬套5被设为与收纳部6a的底面6b平齐,但也可以从底面6b突出地设置。在该情况下,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污垢不易积存于活塞杆3的周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杆引导件6的凹部6c沿着周向设有多个,但也可以是凹部6c为一个。并且,也可以设置环状的槽作为凹部6c。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杆引导件6的底面6b和凹部6c之间的靠活塞杆3侧的角部为倒圆角形状,但也可以如图3所示那样为45度倒角形状。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采用倒圆角形状的情况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工作油作为工作液,但也可以使用水等其他液体。

本申请基于2014年12月26日向日本专利局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4-264210主张优先权,通过参照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编入本说明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