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圆管定位安装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套管居中固定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以往的立管穿楼板套管很少采用居中固定的技术,一般情况下是在封堵过程,通过尺子测量套管到立管外壁的距离是否一样,进而居中固定。传统的套管居中固定方法虽然对套管居中固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多次测量浪费时间;且在实际封堵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固定措施,套管是可以晃动的,最终导致同轴度不够。一旦套管封堵完成,产生的偏差将很难再进行修正,而只能拆掉重新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居中定位套管并将其固定的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套管居中固定的装置,包括手柄和通过手柄上的交汇处铰接的两旋转杆,所述交汇处设有夹持卡位,所述交汇处介于手柄两端部间,两所述旋转杆上也设有夹持卡位,两所述旋转杆沿手柄中心轴线左右对称展开相同角度,两所述旋转杆上的夹持卡位距交汇处等距。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手柄和两旋转杆的中间均设有滑槽。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夹持卡位包括竖直安装在滑槽上的两根可沿滑槽移动的螺栓及对应的螺母。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各滑槽上都标有刻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套管居中固定的装置通过手柄和两旋转杆及三组夹持卡位能产生六个限位点,使得该装置能够迅速地同轴定位双圆管;通过手柄和夹持卡位承托套管,从而抵消了封堵过程中产生的晃动,能够稳定双圆管同轴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安装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套管居中固定的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本套管居中固定的装置安装环境包括安装好的立管4和套在立管4外面的待安装的套管3。套管居中固定的装置包括手柄5和通过手柄5上的交汇处8铰接的两旋转杆6;交汇处8处设置有夹持卡位2,两旋转杆6上也设有夹持卡位2;夹持卡位2包括两组螺栓螺母,两者形成类似U形槽的结构,两螺栓分别可以在滑槽7上单独滑动,可以反向移动后夹紧套管3的外壁;两旋转杆6分别可以绕交汇处8独立旋转,上述三者组装后结构像Y形支架。所述手柄5和两旋转杆6都预制有滑槽7,所述滑槽7用于安装夹持卡位2。如图2所示,其中手柄5上交汇处8的一根螺栓组主要用于定位固定两旋转杆6,并通过两旋转杆6端部带动其移动;另一根自由活动,用于与对应螺栓配合夹紧套管3的横截面圆环。所述滑槽7上还具有刻度9,便于记录不同安装条件下夹持卡位2对应的刻度值。
正确安装使用后的套管居中固定的装置如图1所示,两旋转杆6沿手柄5中心轴线左右对称展开相同角度,两所述旋转杆6上的夹持卡位2距交汇处8等距。通过握住手柄5操作,手柄5一端和两旋转杆6内侧边接触立管4,同时手柄5和两旋转杆6上的三组夹持卡位2卡住套在立管4外面套管3的外壁。放置Y形支架到相应位置,通过早已确定的三个限位点1和三个夹持卡位2能够迅速地居中定位套管3,其几何原理是三点确定一个平面,且三点确定一个圆心;该装置同时承托套管3,近而抵消了封堵过程产生的晃动,使安装后立管4和套管3同轴度得到保证。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两旋转杆6通常保证端部固定在交汇处8,由交汇处8调节其位置、角度关系。这样,两旋转杆6显得对称、美观,特别是刻度9能够非常直观地展示对比数值。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实际施工过程中其操作方法包括:
a)先根据样板,通过滑槽7调整立管4和套管3之间的限位点1和夹持卡位2的刻度值;
b)然后使用时直接调整夹持卡位2刻度值
c)像U形槽的夹持卡位2扣在套管3的外壁,调整手柄5和两旋转杆6的限位点1接触立管4;
d)通过两螺栓紧靠,使夹持卡位2紧固住套管3的外壁。
当然,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