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抗侧滚装置的分体式轴承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3074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抗侧滚装置的分体式轴承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侧滚装置零部件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用于抗侧滚装置的分体式轴承座。



背景技术:

抗侧滚装置被广泛应用于车辆转向架上,用于增强车辆的抗侧滚刚度,抗侧滚装置通过其扭杆提供的反扭矩来减小车辆的侧滚角,参见图1,现有抗侧滚装置的轴承座(c)为整体式,主要安装在扭杆(d)两个端部,轴承座的顶部与转向架固连,安装过程中,需要先将扭杆轴穿到轴承座上,再将轴承座与扭杆轴一起安装到车辆转向架上,这样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针对空间狭小以及轴承座与扭杆轴必须分别安装在车辆转向架上的情况,现有的整体式轴承座无法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抗侧滚装置的分体式轴承座,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抗侧滚装置的分体式轴承座,包括前轴承座(1)与后轴承座(2),前轴承座(1)设有接合面A(11),后轴承座(2)设有与接合面A(11)匹配的接合面B(21),轴承座(1)上设有半轴承腔A(12),后轴承座(2)上设有半轴承腔B(22),前轴承座(1)与后轴承座(2)通过接合面A(11)与接合面B(21)接合构成一个整体的轴承座,半轴承腔A(12)与半轴承腔B(22)通过接合面A(11)与接合面B(21)接合构成一个整体的轴承腔,前轴承座(1)与后轴承座(2)上均设有螺栓安装孔(5),前轴承座(1)与后轴承座(2)接合后,两者的螺栓安装孔沿轴向对齐,接合面A(11)或接合面B(21)上凸设有凸边(3),同时接合面B(21)或接合面A(11)上凹设有供凸边(3)嵌入的凹槽(4),接合面A(11)与接合面B(21)接合的同时,凸边(3)与凹槽(4)嵌合,一方面对前轴承座(1)与后轴承座(2)接合时起定位作用,防止前轴承座(1)与后轴承座(2)发生错位,另一方面防止螺栓安装孔(5)内穿设的螺栓受到剪切力。

进一步的,半轴承腔A(12)与半轴承腔B(22)的轴向两端均设有用于沿轴向方向挡住轴承而防止轴承发生轴向位移的挡边(6)。

优选的,所述前轴承座(1)与后轴承座(2)接合的接合面A(11)和接合面B(21)均与设置在轴承腔内的轴承的轴向线平行。

进一步的,后轴承座(2)上设有通入半轴承腔B(22)内的轴承限位孔(23),轴承限位孔用于供轴承外圈凸设的限位台阶嵌入,防止轴承腔内的轴承发生转动。

进一步的,前轴承座(1)上设有用于卡入转向架安装槽的外部安装台(13)。

进一步的,前轴承座(1)与后轴承座(2)上的螺栓安装孔(5)设置在接合面A(11)及接合面B(21)位置处,且螺栓安装孔(5)沿与接合面A(11)及接合面B(21)垂直的方向设置。

优选的,半轴承腔A(12)与半轴承腔B(22)通过两接合面接合构成的轴承腔内装设的轴承为分体式橡胶轴承,且分体式橡胶轴承的配合面与轴承的轴向线平行。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轴承座安装、拆卸、维护方便,通过在前轴承座(1)与后轴承座(2)的接合面处设置相互嵌合的凸边(3)与凹槽(4),能保护前轴承座(1)与后轴承座(2)之间的安装螺栓不受剪切力。

前轴承座(1)与后轴承座(2)上的半轴承腔轴向两端均设有挡边(6),限制轴承的轴向位移。

后轴承座(2)上设有通入半轴承腔B(22)内的轴承限位孔,轴承限位孔用于供轴承外圈凸设的限位台阶嵌入,防止轴承腔内的轴承发生圆周方向转动。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抗侧滚装置的整体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前轴承座立体结构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后轴承座立体结构示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前轴承座与后轴承座接合示意图(侧视剖面图);

图1中:c-轴承座,d-扭杆;图2~图4中:1-前轴承座,11-接合面A,12-半轴承腔A,13-外部安装台,2-后轴承座,21-接合面B,22-半轴承腔B,23-轴承限位孔,3-凸边,4-凹槽,5-螺栓安装孔,6-挡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见图2~图4的一种用于抗侧滚装置的分体式轴承座,包括前轴承座(1)与后轴承座(2),前轴承座(1)设有接合面A(11),后轴承座(2)设有与接合面A(11)匹配的接合面B(21),轴承座(1)上设有半轴承腔A(12),后轴承座(2)上设有半轴承腔B(22),前轴承座(1)与后轴承座(2)通过接合面A(11)与接合面B(21)接合构成一个整体的轴承座,半轴承腔A(12)与半轴承腔B(22)通过接合面A(11)与接合面B(21)接合构成一个整体的轴承腔,前轴承座(1)与后轴承座(2)上均设有螺栓安装孔(5),前轴承座(1)与后轴承座(2)接合后,两者的螺栓安装孔沿轴向对齐,本实施例中,接合面B(21)上凸设有凸边(3),同时接合面A(11)上凹设有供凸边(3)嵌入的凹槽(4),接合面A(11)与接合面B(21)接合的同时,凸边(3)与凹槽(4)嵌合,本实施例中,凸边(3)设置在接合面B(21)的边缘,凹槽(4)设置在接合面A(11)的边缘。

本实施例中,半轴承腔A(12)与半轴承腔B(22)的轴向两端均设有用于沿轴向方向挡住轴承而防止轴承发生轴向位移的挡边(6)。

本实施例中,前轴承座(1)与后轴承座(2)接合的接合面A(11)和接合面B(21)均与设置在轴承腔内的轴承的轴向线平行。

本实施例中,后轴承座(2)上设有通入半轴承腔B(22)内的轴承限位孔(23),

本实施例中,前轴承座(1)上设有用于卡入转向架安装槽的外部安装台(13)。

本实施例中,前轴承座(1)与后轴承座(2)上的螺栓安装孔(5)为四个,四个螺栓安装孔(5)对称设置在接合面A(11)及接合面B(21)位置处,且螺栓安装孔(5)沿与接合面A(11)及接合面B(21)垂直的方向设置。

本实施例中,轴承腔内装设的轴承为分体式橡胶轴承。

安装时,先将分体式橡胶轴承分别装入前轴承座与后轴承座,然后将扭杆轴装入轴承座,最后通过螺栓安装在车辆转向架安装面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