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扭转减振器的纯电动动力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6290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有扭转减振器的纯电动动力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动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含有扭转减振器的纯电动动力系统。



背景技术:

环保与节能是二十一世纪全世界面对的重要问题,中国政府也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国策和鼓励发展小排量节能型汽车的产业发展政策,电动汽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市场应用较多的纯电动驱动系统,主要结构为:驱动电机与变速器直接固连,结合部分的扭转刚度较大,共振应力较大,动力系统在转矩负荷下工作时的扭振与噪音较大,换挡过程中产生的冲击较大,换挡力较大,严重影响整车的平顺性及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含有扭转减振器的纯电动动力系统,能够改善整个动力系统产生的扭转振动、冲击,消减动力系统产生的噪音。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含有扭转减振器的纯电动动力系统,包括:

一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飞轮盘;

一扭转减振器,所述扭转减振器与所述飞轮盘固定相连;

一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所述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与所述扭转减振器相连;

所述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与驱动电机之间通过连接壳体固定相连,所述扭转减振器设于所述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与驱动电机之间的连接壳体内,所述连接壳体由内层减振钢板和外层减振钢板构成,并且所述内层减振钢板和外层减振钢板之间形成一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隔音阻尼板。

进一步的,所述扭转减振器包括第一固定盘和第二固定盘,所述第一固定盘上设有与飞轮盘上的螺孔相通的过孔,所述第一固定盘的中部设有圆形开口,所述第二固定盘包括轮毂及轮盘,所述轮毂的横截面与圆形开口相适配,所述轮毂伸入到圆形开口内,所述第一固定盘上开设有弹簧放置槽,所述轮盘上设有挡片,所述弹簧放置槽内设有弹簧,所述挡片伸入弹簧放置槽内,所述弹簧的一端抵在弹簧放置槽的一侧,另一端抵在挡片上,所述轮毂的内侧周向设有用于与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连接的花键槽。

进一步的,所述轮盘上开设有螺栓孔,所述第一固定盘上设有环形孔,螺栓穿过所述螺栓孔与环形孔并与螺母配合固定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放置槽、挡片及弹簧为多个,以扭转减振器的中线为圆心均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纯电动动力系统在整个动力传递过程中,扭转减振器能够改善整个动力系统产生的扭转振动、冲击,消减动力系统产生的噪音;设置连接壳体,进一步降低动力系统的噪音,提高驾驶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含有扭转减振器的纯电动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扭转减振器的主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扭转减振器的半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壳体的截面图。

图中所示:

1-驱动电机;2-输出轴;3-飞轮盘;4-空腔;5-扭转减振器;51-第一固定盘;511-圆形开口;512-过孔;513-弹簧放置槽;5121-弹簧;52-第二固定盘;521-轮毂;5211-花键槽;522-轮盘;5221-螺栓孔;6-输入轴;7-连接壳体;71-内层减振钢板;72-外层减振钢板;8-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9-隔音阻尼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含有扭转减振器的纯电动动力系统,包括:一驱动电机1,所述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2固定连接有飞轮盘3;一扭转减振器5,所述扭转减振器5与所述飞轮盘3固定相连;一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8,所述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8的输入轴6与所述扭转减振器5相连;所述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8与驱动电机1之间通过连接壳体7固定相连,所述扭转减振器5设于所述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8与驱动电机1之间的连接壳体7内,所述连接壳体7由内层减振钢板71和外层减振钢板72构成,并且所述内层减振钢板71和外层减振钢板72之间形成一空腔4,所述空腔4内设有隔音阻尼板9。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所述扭转减振器包括第一固定盘51和第二固定盘52,所述第一固定盘51上设有与飞轮盘3上的螺孔相通的过孔512,所述第一固定盘51的中部设有圆形开口511,所述第二固定盘52包括轮毂521及轮盘522,所述轮毂521的横截面与圆形开口511相适配,所述轮毂521伸入到圆形开口511内,所述第一固定盘51上开设有弹簧放置槽513,所述轮盘522上设有挡片(图中未示出),所述弹簧放置槽513内设有弹簧5121,所述挡片伸入弹簧放置槽513内,所述弹簧5121的一端抵在弹簧放置槽513的一侧,另一端抵在挡片上,所述轮盘522上开设有螺栓孔5221,所述第一固定盘51上设有环形孔(图中未示出),螺栓穿过所述螺栓孔5221与环形孔并与螺母配合固定相连。所述轮毂521的内侧周向设有用于与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8的输入轴6连接的花键槽5211。

为了达到更好的扭转减振效果,所述弹簧放置槽513、挡片及弹簧5121设置多个,并以扭转减振器的中线为圆心均布。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在具体使用时,先将第一固定盘51与第二固定盘52互相固定,具体的,首先将弹簧5121放置在弹簧放置槽513内,之后将第二固定盘52盖住第一固定盘51,第二固定盘52的轮盘522伸入圆形开口511内,这时挡片伸入弹簧放置槽513内,弹簧5121的一端抵在弹簧放置槽513的一侧,另一端抵在挡片上,将螺栓穿过螺栓孔5221及环形孔并通过螺母固定,固定后,螺栓可在环形槽内移动,第一固定盘51与第二固定盘52可相对旋转。

将第一固定盘51与第二固定盘52固定成扭转减震器后,再将第一固定盘51固定在电动机的飞轮盘3上,固定方式通过螺栓固定且固定位置与发动机的飞轮盘3上的螺孔一致,不需在飞轮盘3上另外打孔。

通过扭转减震器,能将驱动电机与之间的连接转变成柔性连接,避免了载荷冲击,有效的保证了整个纯电动动力系统的寿命,进一步的提升了整个新能源汽车的寿命,飞轮盘3在转动时会带动第一固定盘51转动,第一固定盘51的转动推动位于弹簧放置槽513内的弹簧5121被压缩,通过弹簧5121的缓冲作用,使转动扭矩被缓慢的传递至第二固定盘52,第二固定盘52通过花键槽5211与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8的输入轴6连接并将扭矩传递至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8,实现了力的有效传递。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