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杆头连接结构的活塞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5603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基于杆头连接结构的活塞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程技术类,特别是一种基于杆头连接结构的活塞杆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活塞杆与杆头之间的连接结构存在不稳固等缺陷,导致在高强度工作的时候,易产生杆头从活塞杆上松动、脱落的问题,给生产带来隐患和事故,故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基于杆头连接结构的活塞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由杆体、中间筒、尾筒、尾筒螺纹、中间槽、杆体螺纹、杆头、杆环、锁筒、锁筒螺纹、泄压槽、中间孔、锲入杆、连接筒、连接筒螺纹、空区构成,其中,所述杆体上端的外壁上设有杆体螺纹;

所述中间筒垂直设于杆体的上面的中部,所述中间筒的中部设有环形的中间槽;

所述尾筒垂直设于中间筒的上端,所述尾筒的外壁上设有尾筒螺纹;

所述杆环设于杆头的上端,所述连接筒设于杆头的下端,所述连接筒的内壁上设有连接筒螺纹,所述连接筒螺纹的下方留有一段宽度为6mm-7mm空区;

所述锁筒嵌入杆头下面的中部,所述泄压槽为L形,所述泄压槽设于杆头的内部,所述泄压槽的一端与锁筒的上端连通,另一端与杆头的外壁连通;

所述连接筒的四侧上分别设有一个中间孔,四个中间孔内分别穿过一根锲入杆;

所述杆体与连接筒之间,通过杆体螺纹和连接筒螺纹相咬合连接;

所述尾筒与锁筒之间,通过尾筒螺纹和锁筒螺纹相咬合连接。

优选的,当连接筒拧入杆体上时,所述中间孔与中间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锲入杆的尾端可锲入中间槽内。

优选的,所述连接筒的直径与杆头的底面直径相同,所述连接筒的长度大于杆体螺纹、中间筒的长度之和,所述连接筒的直径大于杆体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尾筒的长度小于锁筒的长度,所述尾筒的直径小于锁筒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尾筒的直径为连接筒直径的二分之一,所述中间筒的直径为连接筒直径的三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锲入杆的长度为连接筒的直径的二分之一。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过程:

首先,将尾筒与锁筒对齐,再将尾筒拧入与锁筒内,通过尾筒螺纹与锁筒螺纹相互咬合,使尾筒与锁筒相连接;同时,将连接筒拧入杆体,通过杆体螺纹和连接筒螺纹相咬合,就可使连接筒与杆体相连接。

其次,将四根锲入杆分别穿过四个中间孔,并将锲入杆的尾端锲入中间槽内。

最后,先将连接筒的空区与杆体之间形成的缝隙填充、焊接、打磨并抛光,再将锲入杆与中间孔之间的缝隙填充、焊接,除去多余部分再打磨、抛光,最后将泄压槽填充、焊接,并打磨、抛光。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首先通过杆体螺纹和连接筒螺纹相咬合,使杆体与连接筒连接;同时,通过尾筒螺纹和锁筒螺纹相咬合,使尾筒与锁筒连接;最后再将四根锲入杆的尾端分别锲入中间槽内。通过此三种连接结构及方式,使杆头和杆体之间稳固地连接,防止了松动、脱落问题的产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以下各图中相同部分标号一致)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杆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杆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杆体,2.中间筒,3.尾筒,4.尾筒螺纹,5.中间槽,6.杆体螺纹,7.杆头,8.杆环,9.锁筒,10.锁筒螺纹,11.泄压槽,12.中间孔,13.锲入杆,14.连接筒,15.连接筒螺纹,16.空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杆体、中间筒、尾筒、尾筒螺纹、中间槽、杆体螺纹、杆头、杆环、锁筒、锁筒螺纹、泄压槽、中间孔、锲入杆、连接筒及连接筒螺纹构成。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杆体上端的外壁上设有杆体螺纹。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中间筒垂直设于杆体的上面的中部,所述中间筒的中部设有环形的中间槽。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尾筒垂直设于中间筒的上端,所述尾筒的外壁上设有尾筒螺纹。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杆环设于杆头的上端,所述连接筒设于杆头的下端,所述连接筒的内壁上设有连接筒螺纹,所述连接筒螺纹的下方留有一段宽度为6mm-7mm空区。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锁筒嵌入杆头下面的中部,所述泄压槽为L形,所述泄压槽设于杆头的内部,所述泄压槽的一端与锁筒的上端连通,另一端与杆头的外壁连通。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连接筒的四侧上分别设有一个中间孔,四个中间孔内分别穿过一根锲入杆。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杆体与连接筒之间,通过杆体螺纹和连接筒螺纹相咬合连接。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尾筒与锁筒之间,通过尾筒螺纹和锁筒螺纹相咬合连接。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当连接筒拧入杆体上时,所述中间孔与中间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锲入杆的尾端可锲入中间槽内。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连接筒的直径与杆头的底面直径相同,所述连接筒的长度大于杆体螺纹、中间筒的长度之和,所述连接筒的直径大于杆体的直径。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尾筒的长度小于锁筒的长度,所述尾筒的直径小于锁筒的直径。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尾筒的直径为连接筒直径的二分之一,所述中间筒的直径为连接筒直径的三分之一。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锲入杆的长度为连接筒的直径的二分之一。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的基于杆头连接结构的活塞杆的组装、生产过程为:首先,将尾筒与锁筒对齐,再将尾筒拧入与锁筒内,通过尾筒螺纹与锁筒螺纹相互咬合,使尾筒与锁筒相连接;同时,将连接筒拧入杆体,通过杆体螺纹和连接筒螺纹相咬合,就可使连接筒与杆体相连接。

其次,将四根锲入杆分别穿过四个中间孔,并将锲入杆的尾端锲入中间槽内。

最后,先将连接筒的空区与杆体之间形成的缝隙填充、焊接、打磨并抛光,再将锲入杆与中间孔之间的缝隙填充、焊接,除去多余部分再打磨、抛光,最后将泄压槽填充、焊接,并打磨、抛光。

本实用新型首先通过杆体螺纹和连接筒螺纹相咬合,使杆体与连接筒连接;同时,通过尾筒螺纹和锁筒螺纹相咬合,使尾筒与锁筒连接;最后再将四根锲入杆的尾端分别锲入中间槽内。通过此三种连接结构及方式,使杆头和杆体之间稳固地连接,防止了松动、脱落问题的产生。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