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接紧密的插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1985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接紧密的插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接紧密的插接装置,属于机械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机械连接件,运用于连接软性或硬性管道的连接,由于管道等装置多采用圆形通孔,且其直接一般不变,所以对于如何使其连接紧密并且容易插入成为了研究的方向。

一般为了插入紧密,多采用圆柱形物体插入,但是存在插入时需要用力过多的情况,而且为了紧密性好,使得拔出时不容易,需要用力过多,导致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插接紧密的插接装置,具有插入紧密、插入轻松、不易被拔出和拆卸方便的优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插接紧密的插接装置,包括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的外表面上设有沟槽,沟槽的截面呈圆弧状;

所述沟槽呈螺旋状分布;

所述沟槽上设有若干组紧密件,紧密件包括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第一凸起和第三凸起设在沟槽的一侧槽壁上,第二凸起设在沟槽的另一侧槽壁上;

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形状大小相同;

所述第一凸起的底部与沟槽相连;

所述第一凸起的底部上端位于沟槽的槽壁顶端,第一凸起的底部下端位于沟槽的槽底;

所述第一凸起弯曲设置;

所述第一凸起的尖部向第二凸起的方向设置;

所述第二凸起的尖部向第一凸起的方向设置;

所述第一凸起的尖端与第二凸起相抵;

所述第二凸起的尖端与第一凸起相抵;

所述第三凸起为一球形体的一部分;

所述第三凸起的底部上端位于沟槽的槽壁顶端,第三凸起的底部下端位于沟槽的槽底;

所述第三凸起与第一凸起之间具有间隙,第三凸起与第二凸起相对设置;

所述第二凸起的尖端位于第一凸起和第三凸起之间;

所述第二凸起与第三凸起之间具有间隙。

以下是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所述第二插接部的形状为圆柱体;

所述第二插接部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插接部,另一端依次相连有第三插接部和连接部。

所述第一插接部、第二插接部、第三插接部和连接部为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插接部的形状为圆台状,第一插接部远离第二插接部的一端直径较小。

所述第三插接部的截面呈圆弧形,其截面弧的弧度为100°;

所述第三插接部的最小直径与第一插接部的最小直径相等。

所述连接部的形状为圆柱体;

所述连接部的直径大于第二插接部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及意义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可用于圆柱形孔的插接,其插入紧密,插入轻松,插入时需要的力减少20%以上;直接拔出时需要的力增加50%以上,不易被拔出;反向旋转拔出时需要的力减少30%以上,方便拆卸。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的左视图;

附图3是附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第一插接部,2-第二插接部,3-第三插接部,4-连接部,5-沟槽,6-第一凸起,7-第二凸起,8-第三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一种插接紧密的插接装置,包括第一插接部1、第二插接部2、第三插接部3和连接部4,第一插接部1、第二插接部2、第三插接部3和连接部4依次相连,第一插接部1、第二插接部2、第三插接部3和连接部4为一体成型;

第一插接部1的形状为圆台状,第一插接部1远离第二插接部2的一端直径较小;

第二插接部2的形状为圆柱体;

第三插接部3的截面呈圆弧形,其截面弧的弧度为100°;

第三插接部3的最小直径与第一插接部1的最小直径相等;

连接部4的形状为圆柱体;

连接部4的直径大于第二插接部2的直径;

第二插接部2的外表面上设有沟槽5,沟槽5的截面呈圆弧状;

沟槽5呈螺旋状分布;

沟槽5上设有若干组紧密件,紧密件包括第一凸起6、第二凸起7和第三凸起8,第一凸起6和第三凸起8设在沟槽5的一侧槽壁上,第二凸起7设在沟槽5的另一侧槽壁上;

第一凸起6和第二凸起7的形状大小相同;

第一凸起6的底部与沟槽5相连;

第一凸起6的底部上端位于沟槽5的槽壁顶端,第一凸起6的底部下端位于沟槽5的槽底;

第一凸起6弯曲设置;

第一凸起6的尖部向第二凸起7的方向设置;

第二凸起7的尖部向第一凸起6的方向设置;

第一凸起6的尖端与第二凸起7相抵;

第二凸起7的尖端与第一凸起6相抵;

第三凸起8为一球形体的一部分;

第三凸起8的底部上端位于沟槽5的槽壁顶端,第三凸起8的底部下端位于沟槽5的槽底;

第三凸起8与第一凸起6之间具有间隙,第三凸起8与第二凸起7相对设置;

第二凸起7的尖端位于第一凸起6和第三凸起8之间;

第二凸起7与第三凸起8之间具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装置可用于圆柱形孔的插接,将此装置旋转插入到孔中,其插入紧密,插入轻松,插入时需要的力减少20%以上;直接拔出时需要的力增加50%以上,不易被拔出;反向旋转拔出时需要的力减少30%以上,方便拆卸。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