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电动尾门齿轮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0406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汽车电动尾门齿轮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箱结构,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电动尾门齿轮箱。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需求也随着提高,传动汽车尾箱渐渐被电动尾箱取代,为保证使用者的安全以及车体的保养,电动尾箱开关时动作需要平稳,现在汽车电动尾箱设有齿轮箱,能够减缓电动尾箱开关时的动作。现有的汽车电动尾箱齿轮箱主要采用多级直齿轮行星减速机构,直齿轮啮合系数较小,运作稳定性低,且运行噪声较大,会影响齿轮箱的运作,还会降低使用者使用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电动尾箱齿轮箱,该齿轮箱有减速效果,运行时噪声小。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汽车电动尾门齿轮箱,包括齿轮箱和电机,电机一端设有电机输出端,电机输出端连接齿轮箱底部的输入端,齿轮箱底部设有内斜齿壳,内斜齿壳内设有一级行星斜齿轮组、一级行星架,内斜齿壳顶部连接内直齿壳,内直齿壳内设有二级行星直齿轮组、二级行星架和输出轴承。

一级行星斜齿轮组包括电机斜齿轮和一级行星斜齿轮,电机斜齿轮和一级行星斜齿轮为塑胶注塑件,一级行星架一面设有一级行星输入端,一级行星架另一面设有一级行星输出轴,二级行星直齿轮组包括二级太阳直齿轮和二级行星直齿轮,二级行星架一面设有二级行星支撑轴,二级行星架另一面设有二级行星输出轴。

电机斜齿轮固定于电机输出端,一级行星斜齿轮固定于一级行星支撑轴,二级太阳直齿轮固定于一级行星输出轴,二级行星直齿轮固定于二级行星支撑轴,输出轴承固定于内直齿壳。

进一步的,一级行星斜齿轮设有三个,一级行星支撑轴也设有三个。

进一步的,二级行星直齿轮设有四个,二级行星支撑轴也设有四个。

进一步的,电机的顶部与齿轮箱底部的输入端通过电机端盖连接,电机端盖围绕电机输出端设置。

进一步的,一级行星架靠近二级行星架的一面设有垫片,垫片轴心处中空,垫片位于一级行星架与二级行星直齿轮组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汽车电动尾门齿轮箱,在传动的时候能够实现受力均匀,避免总是某个齿轮受力,显著提高了齿轮的使用寿命,一级齿轮采用斜齿轮传动,啮合度高、运行平稳、承载能力大、噪声小,齿轮箱采用斜齿轮与直齿轮结合,不但结构简单,还提高了齿轮箱整体的性能,成本也相对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位于一级行星斜齿轮组处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位于二级行星直齿轮组处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为:齿轮箱10、一级行星斜齿轮组20、电机斜齿轮201、一级行星斜齿轮202、一级行星架21、一级行星支撑轴211、一级行星输出轴212、内斜齿壳22、二级行星直齿轮组30、二级太阳直齿轮301、二级行星直齿轮302、二级行星架31、二级行星支撑轴311、二级行星输出轴312、内直齿壳32、输出轴承33、垫片34、电机40、电机输出端41、电机端盖42。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4:

一种用于汽车电动尾门齿轮箱,包括齿轮箱10和电机40,电机40一端设有电机输出端41,电机输出端41连接齿轮箱10底部的输入端,齿轮箱10底部设有内斜齿壳22,内斜齿壳22内设有一级行星斜齿轮组20、一级行星架21,内斜齿壳22顶部连接内直齿壳32,内直齿壳32内设有二级行星直齿轮组30、二级行星架31和输出轴承33。电机输出端41连接两级行星齿轮,一级齿轮设置为斜齿,啮合度高的斜齿大大减低了电机40旋转时产生的噪声,同时从动力传出后斜齿马上对扭矩进行调整,所以经过斜齿传出的扭矩已经更平稳、噪声更低,再通过二级齿轮传出,二级齿轮设置为直齿,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将直齿轮与斜齿轮结合应用到齿轮箱10中,使整体的扭转更稳定、噪声更小。

一级行星斜齿轮组20包括电机斜齿轮201和一级行星斜齿轮202,电机斜齿轮201、一级行星斜齿轮202、内斜齿壳22的齿纹相互匹配,电机斜齿轮201和一级行星斜齿轮202为塑胶注塑件,塑料材质的齿轮的韧性更强,同时还可以减低噪声的产生,一级行星架21一面设有一级行星输入端211,一级行星架21另一面设有一级行星输出轴212;二级行星直齿轮组30包括二级太阳直齿轮301和二级行星直齿轮302,二级太阳直齿轮301、二级行星直齿轮302、内直齿壳32的齿纹相互匹配,二级行星架31一面设有二级行星支撑轴311,二级行星架31另一面设有二级行星输出轴312。

电机斜齿轮201固定于电机输出端41,一级行星斜齿轮202固定于一级行星支撑轴211,二级太阳直齿轮301固定于一级行星输出轴212,二级行星直齿轮302固定于二级行星支撑轴311,输出轴承33固定于内直齿壳32。

电机40启动时,电机输出端41连接电机斜齿轮201,并带动电机斜齿轮201转动,电机斜齿轮201带动一级行星斜齿轮202转动,一级行星斜齿轮202绕自身轴心转动同时在内斜齿壳22内还绕电机斜齿轮201转动,一级行星斜齿轮202通过与一级行星支撑轴211固定连接带动一级行星架21转动,一级行星输出轴212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二级太阳直齿轮301转动,二级太阳直齿轮301带动二级行星直齿轮302转动,二级行星直齿轮302绕自身轴心转动同时在内直齿壳32内还绕二级太阳直齿轮301转动,二级行星直齿轮302通过与二级行星支撑轴311固定连接带动二级行星架31转动,二级行星输出轴312通过与其固定连接的输出轴承33将扭转力输出。

一级行星斜齿轮202设有三个,一级行星支撑轴211也设有三个,电机斜齿轮201带动三个一级行星斜齿轮202转动,通过三个一级行星斜齿轮202的转动带动三个一级行星支撑轴211转动,从而传动压力分摊了每个一级行星斜齿轮202上,显著延长了一级行星斜齿轮202的使用寿命;二级行星直齿轮302设有四个,二级行星支撑轴311也设有四个,四个二级行星直齿轮302带动四个二级行星支撑轴311转动,减少了每个二级行星直齿轮302的传动压力,进而显著提高了二级行星直齿轮302的耐用性能。

电机40的顶部与齿轮箱10底部的输入端通过电机端盖42连接,电机端盖42围绕电机输出端41设置,电机端盖42的设置巩固了电机40与齿轮箱10的连接,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对电机输出端41的保护;一级行星架21靠近二级行星架31的一面设有垫片34,垫片34轴心处中空,垫片34位于一级行星架21与二级行星直齿轮组30之间,用于隔离第一行星斜齿轮组20与第二行星直齿轮组30,减少二者相互间有不必要的影响,一级行星输出轴212穿过垫片34与二级太阳直齿轮301固定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