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干燥器自润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5635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卧式干燥器自润滑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卧式干燥器自润滑器。



背景技术:

卧式干燥器一般包括料筒和转轮,转轮和料筒之间啮合传动,转轮由电机带动,转轮再带动料筒转动,在转轮和料筒的啮合处,需要涂抹润滑油以减少对啮合处的磨损。如果在转轮上安装与之接触的用于涂抹润滑油的部件,由于两者长时间的接触,用于涂抹润滑油的部件容易磨损,因此需要经常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卧式干燥器自润滑器,解决现有的润滑器磨损后不易更换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卧式干燥器自润滑器,包括连接杆、套筒、润滑模块,连接杆一端与套筒连接,套筒两面开口,内部中空,润滑模块穿过套筒。连接杆一端用于固定,润滑模块穿过套筒与转轮接触,对转轮涂抹润滑油,需要更换润滑模块时,将润滑模块拔出套筒即可。

作为优选,所述的润滑模块为浸泡过润滑油的木块。木块经过润滑油浸泡后,质地会变软,并且可以吸收储存润滑油,可以自动释放润滑油。

作为优选,所述的润滑模块下端面上,中间设置有毛刷,毛刷四周的两侧面和后面设置有吸油条。转轮转动先经过毛刷涂抹润滑油,再经过吸油条将润滑油抹匀,并将多余的润滑油吸收,同时吸油条设置在毛刷四周的两侧面和后面,防止毛刷涂抹润滑油时润滑油到处飞溅。

作为优选,所述的润滑模块内具有自润滑模块上端面到润滑模块下端面的通孔,并且在靠近润滑模块下端面处的开口呈半球状,开口内安装一圆珠,圆珠的直径大于开口处内壁直径,圆珠下端外露于开口;所述的通孔下端面的开口位于毛刷的前面。向通孔内注入润滑油,圆珠与转轮接触,转轮带动圆珠转动,圆珠将通孔内的润滑油带出,对转轮涂抹润滑油,再经过毛刷刷均匀,并由吸油条防止润滑油飞溅。此结构可以存储润滑油,不用经常添加,同时此结构只有在转轮转动的时候才会有润滑油漏出,避免了润滑油到处滴,同时还可以节省润滑油。

作为优选,所述的通孔内放置有浮球,浮球上端连接有标尺。浮球可浮在润滑油上表面,可以通过标尺读数得知通孔内润滑油的含量,避免润滑油不足对机器造成损坏。

作为优选,所述的套筒内壁和润滑模块上设置有相互适配的滚轮和滑轨。更加便于润滑模块在套筒内的安装和取出。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杆和套筒之间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并且在连接处设置有弹簧,弹簧一端与连接杆连接,另一端与套筒连接。转轮转动时会产生振动,如果润滑模块的位置是固定的,容易对润滑模块造成损坏,连接杆和套筒之间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并且在连接处设置有弹簧,弹簧一端与连接杆连接,另一端与套筒连接,当振动传来时,此结构使套筒可以轻微的摆动,以减小振动的影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能产生以下一种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方便对润滑模块进行更换;本实用新型可以自动释放润滑油;本实用新型能将润滑油涂抹均匀并且防止润滑油飞溅;本实用新型能存储润滑油,不用经常添加,只有在转轮转动的时候才会有润滑油漏出,避免了润滑油到处滴,同时还可以节省润滑油;本实用新型可以极大的减小转轮转动时产生的振动对润滑模块的损坏,增加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润滑模块下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润滑模块的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润滑模块设置有通孔的下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浮球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弹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此种卧式干燥器自润滑器的结构,下面结合图例列举1个实施例。

实施例1:

卧式干燥器自润滑器,包括连接杆1、套筒2、润滑模块3,连接杆1一端与套筒2连接,套筒2两面开口,内部中空,润滑模块3穿过套筒2。润滑模块3为浸泡过润滑油的木块。木块经过润滑油浸泡后,质地会变软,并且可以吸收储存润滑油,可以自动释放润滑油。连接杆1一端用于固定,润滑模块3穿过套筒2与转轮接触,对转轮涂抹润滑油,需要更换润滑模块3时,将润滑模块3拔出套筒2即可。

图1、图2示出了此种卧式干燥器自润滑器的结构,下面结合图例列举1个实施例。

实施例2:

卧式干燥器自润滑器,包括连接杆1、套筒2、润滑模块3,连接杆1一端与套筒2连接,套筒2两面开口,内部中空,润滑模块3穿过套筒2。润滑模块3为浸泡过润滑油的木块。木块经过润滑油浸泡后,质地会变软,并且可以吸收储存润滑油,可以自动释放润滑油。润滑模块3下端面上,中间设置有毛刷4,毛刷4四周的两侧面和后面设置有吸油条5。转轮转动先经过毛刷4涂抹润滑油,再经过吸油条5将润滑油抹匀,并将多余的润滑油吸收,同时吸油条5设置在毛刷4四周的两侧面和后面,防止毛刷4涂抹润滑油时润滑油到处飞溅。连接杆1一端用于固定,润滑模块3穿过套筒2与转轮接触,对转轮涂抹润滑油,需要更换润滑模块3时,将润滑模块3拔出套筒2即可。

图1、图3、图4示出了此种卧式干燥器自润滑器的结构,下面结合图例列举2个实施例。

实施例3:

卧式干燥器自润滑器,包括连接杆1、套筒2、润滑模块3,连接杆1一端与套筒2连接,套筒2两面开口,内部中空,润滑模块3穿过套筒2。连接杆1一端用于固定,润滑模块3穿过套筒2与转轮接触,对转轮涂抹润滑油,需要更换润滑模块3时,将润滑模块3拔出套筒2即可。润滑模块3下端面上,中间设置有毛刷4,毛刷4四周的两侧面和后面设置有吸油条5。润滑模块3内具有自润滑模块3上端面到润滑模块3下端面的通孔7,并且在靠近润滑模块3下端面处的开口呈半球状,开口内安装一圆珠6,圆珠6的直径大于开口处内壁直径,圆珠6下端外露于开口;所述的通孔7下端面的开口位于毛刷4的前面。向通孔7内注入润滑油,圆珠6与转轮接触,转轮带动圆珠6转动,圆珠6将通孔7内的润滑油带出,对转轮涂抹润滑油,再经过毛刷4刷均匀,并由吸油条5防止润滑油飞溅,同时将多余的润滑油吸附。此结构可以存储润滑油,不用经常添加,同时此结构只有在转轮转动的时候才会有润滑油漏出,避免了润滑油到处滴,同时还可以节省润滑油。

实施例4:

卧式干燥器自润滑器,包括连接杆1、套筒2、润滑模块3,连接杆1一端与套筒2连接,套筒2两面开口,内部中空,润滑模块3穿过套筒2,套筒2内壁和润滑模块3上设置有相互适配的滚轮和滑轨。连接杆1一端用于固定,润滑模块3穿过套筒2与转轮接触,对转轮涂抹润滑油,需要更换润滑模块3时,将润滑模块3拔出套筒2即可。润滑模块3下端面上,中间设置有毛刷4,毛刷4四周的两侧面和后面设置有吸油条5。润滑模块3内具有自润滑模块3上端面到润滑模块3下端面的通孔7,并且在靠近润滑模块3下端面处的开口呈半球状,开口内安装一圆珠6,圆珠6的直径大于开口处内壁直径,圆珠6下端外露于开口;所述的通孔7下端面的开口位于毛刷4的前面。向通孔7内注入润滑油,圆珠6与转轮接触,转轮带动圆珠6转动,圆珠6将通孔7内的润滑油带出,对转轮涂抹润滑油,再经过毛刷4刷均匀,并由吸油条5防止润滑油飞溅。此结构可以存储润滑油,不用经常添加,同时此结构只有在转轮转动的时候才会有润滑油漏出,避免了润滑油到处滴,同时还可以节省润滑油。

图1、图4、图5示出了此种卧式干燥器自润滑器的结构,下面结合图例列举1个实施例。

实施例5:

卧式干燥器自润滑器,包括连接杆1、套筒2、润滑模块3,连接杆1一端与套筒2连接,套筒2两面开口,内部中空,润滑模块3穿过套筒2,套筒2内壁和润滑模块3上设置有相互适配的滚轮和滑轨。连接杆1一端用于固定,润滑模块3穿过套筒2与转轮接触,对转轮涂抹润滑油,需要更换润滑模块3时,将润滑模块3拔出套筒2即可。润滑模块3下端面上,中间设置有毛刷4,毛刷4四周的两侧面和后面设置有吸油条5。润滑模块3内具有自润滑模块3上端面到润滑模块3下端面的通孔7,并且在靠近润滑模块3下端面处的开口呈半球状,开口内安装一圆珠6,圆珠6的直径大于开口处内壁直径,圆珠6下端外露于开口;所述的通孔7下端面的开口位于毛刷4的前面。向通孔7内注入润滑油,圆珠6与转轮接触,转轮带动圆珠6转动,圆珠6将通孔7内的润滑油带出,对转轮涂抹润滑油,再经过毛刷4刷均匀,并由吸油条5防止润滑油飞溅。此结构可以存储润滑油,不用经常添加,同时此结构只有在转轮转动的时候才会有润滑油漏出,避免了润滑油到处滴,同时还可以节省润滑油。通孔7内放置有浮球8,浮球8上端连接有标尺9。浮球8可浮在润滑油上表面,可以通过标尺9读数得知通孔7内润滑油的含量,避免润滑油不足对机器造成损坏。

图4、图5、图6示出了此种卧式干燥器自润滑器的结构,下面结合图例列举1个实施例。

最优实施例:

卧式干燥器自润滑器,包括连接杆1、套筒2、润滑模块3,连接杆1一端和套筒2之间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并且在连接处设置有弹簧10,弹簧10一端与连接杆1连接,另一端与套筒2连接。转轮转动时会产生振动,如果润滑模块3的位置是固定的,容易对润滑模块3造成损坏,连接杆1和套筒2之间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并且在连接处设置有弹簧10,弹簧10一端与连接杆1连接,另一端与套筒2连接,当振动传来时,此结构使套筒2可以轻微的摆动,以减小振动的影响。套筒2两面开口,内部中空,润滑模块3穿过套筒2,套筒2内壁和润滑模块3上设置有相互适配的滚轮和滑轨。连接杆1一端用于固定,润滑模块3穿过套筒2与转轮接触,对转轮涂抹润滑油,需要更换润滑模块3时,将润滑模块3拔出套筒2即可。润滑模块3下端面上,中间设置有毛刷4,毛刷4四周的两侧面和后面设置有吸油条5。润滑模块3内具有自润滑模块3上端面到润滑模块3下端面的通孔7,并且在靠近润滑模块3下端面处的开口呈半球状,开口内安装一圆珠6,圆珠6的直径大于开口处内壁直径,圆珠6下端外露于开口;所述的通孔7下端面的开口位于毛刷4的前面。向通孔7内注入润滑油,圆珠6与转轮接触,转轮带动圆珠6转动,圆珠6将通孔7内的润滑油带出,对转轮涂抹润滑油,再经过毛刷4刷均匀,并由吸油条5防止润滑油飞溅。此结构可以存储润滑油,不用经常添加,同时此结构只有在转轮转动的时候才会有润滑油漏出,避免了润滑油到处滴,同时还可以节省润滑油。通孔7内放置有浮球8,浮球8上端连接有标尺9。浮球8可浮在润滑油上表面,可以通过标尺9读数得知通孔7内润滑油的含量,避免润滑油不足对机器造成损坏。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多个解释性实施例,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结构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意一实施例描述一个结构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结构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