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减振器以及液力耦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79354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动态减振器以及液力耦合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动态减振器以及液力耦合器。



背景技术:

变矩器从发动机向变速器传递转矩。为了抑制构成该变矩器的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变动,变矩器具备动态减振器。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变矩器具有的动态减振器通过与旋转部件相对旋转的惯性环,抑制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变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第555578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上述动态减振器的惯性环通过挖空圆板状部件的中央部而形成。由于被挖空的该中央部不需要,因此形成动态减振器时的成品率会下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成品率的动态减振器。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动态减振器具备引导部件、至少一个质量体和至少一个弹性部件。引导部件为环状。质量体构成为沿引导部件滚动。弹性部件不能与引导部件相对旋转。弹性部件配置为限制质量体相对于引导部件的相对旋转。

通过在旋转部件上安装根据本发明的动态减振器,能够抑制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变动。即,通过质量体和弹性部件,能够减弱引导部件的旋转速度变动。因此,通过将引导部件直接或间接地安装在旋转部件上,能够减弱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变动。此外,由于该质量体与以往的惯性环不同,不以挖空圆板状部件的中央部的方式构成,因此能够提高成品率。此外,由于质量体沿引导部件滚动,因此能够减小质量体在与引导部件相对旋转时发生的迟滞。

优选质量体是球体。

优选动态减振器还具备连接部件。引导部件具有通过连接部件相互连接的多个引导部。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形成引导部件。

优选至少一个弹性部件具有两个弹性部件。即,优选动态减振器具有两个弹性部件。一个弹性部件在周向上由连接部件的一侧支撑。另一个弹性部件在周向上由连接部件的另一侧支撑。根据该结构,连接部件不仅将引导部连接,而且能够支撑各弹性部件。

优选动态减振器还具备多个弹性单元。各弹性单元具有两个弹性部件和连接部件。各弹性单元在周向上间隔配置。质量体配置在相邻的弹性单元之间。

优选连接部件具有大径部和第一小径部、第二小径部。大径部配置在相邻的引导部之间。第一小径部从大径部的一面突出且与一边的引导部嵌合。第二小径部从大径部的另一面突出且与另一边的引导部嵌合。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将各引导部连接。

优选至少一个质量体具有多个质量体。即,优选动态减振器具有多个质量体。根据该结构,通过调整质量体的个数,能够更适当地减弱旋转速度变动。

优选动态减振器还具备支撑部件。支撑部件被安装在构成液力耦合器的部件上,支撑引导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液力耦合器具备前盖、叶轮、涡轮、锁定装置、输出毂和动态减振器。前盖被输入转矩。叶轮被固定在前盖上。涡轮与叶轮相向。锁定装置配置在前盖和涡轮之间。输出毂输出转矩。动态减振器是上述任一种动态减振器,被安装在涡轮、锁定装置以及输出毂中的任一个上。

根据本发明的动态减振器能够提高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变矩器的截面图。

图2是动态减振器的主视图。

图3是示出引导部件的内部的动态减振器的主视图。

图4是连接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支撑部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动态减振器以及使用它的变矩器(液力耦合器的一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轴向是指动态减振器的旋转轴延伸的方向,周向是指以动态减振器的旋转轴为中心的圆的周向。此外,径向是指以动态减振器的旋转轴为中心的圆的径向。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动态减振器的旋转轴和变矩器的旋转轴o实质上相同。

如图1所示,变矩器100具备前盖2、叶轮3、涡轮4、定子5、输出毂6、锁定装置7以及动态减振器8。此外,虽然图中没有示出,但在图1中,发动机配置在变矩器100的左侧,变速器配置在变矩器100的右侧。

前盖2被输入来自发动机的转矩。详细地,前盖2具备圆板部21和周壁部22。周壁部22从圆板部21的外周端部向变速器侧延伸。

叶轮3被固定在前盖2上。叶轮3具有叶轮壳体31和多个叶轮叶片32。叶轮壳体31被固定在前盖2上。详细地,叶轮壳体31被焊接在前盖2上。叶轮叶片32被安装在叶轮壳体31上。

涡轮4在轴向上与叶轮3相对配置。涡轮4具有涡轮壳体41以及多个涡轮叶片42。涡轮叶片42被安装在涡轮壳体41上。

定子5配置在叶轮3和涡轮4之间,是用于对从涡轮4向叶轮3返回的工作油进行整流的机构。定子5具有定子机座51和定子叶片52。定子机座51通过单向离合器53被固定轴(图示省略)支撑。定子叶片52被安装在定子机座51的外周面。

输出毂6通过输出轴(图示省略)向变速器侧输出转矩。输出毂6与涡轮4一体地旋转。详细地,涡轮4通过多个铆钉101被固定在输出毂6上。输出毂6具有孔部61。该输出毂6的孔部61与输出轴(图示省略)嵌合。详细地,输出轴与输出毂6的孔部61花键嵌合。

锁定装置7配置在前盖2和涡轮4之间。锁定装置7以从前盖2向输出毂6传递或者切断转矩的方式构成。锁定装置7具备活塞板71、输入板72、外周侧扭簧73、内周侧扭簧74以及输出板75。

活塞板71能够在输出毂6上沿轴向滑动。通过在活塞板71的外周部设置的摩擦材料71a,活塞板71与前盖2摩擦啮合。

从前盖2传递到活塞板71的转矩被传递到输入板72,通过外周侧扭簧73和内周侧扭簧74传递到输出板75。输出板75与输出毂6一体地旋转。

动态减振器8是用于减弱旋转速度变动的装置。动态减振器8例如被安装在涡轮4上。具体地,动态减振器8被安装在涡轮壳体41上。此外,动态减振器8也可以被安装在除涡轮4之外的其他部件上。例如,动态减振器8可以被安装在构成锁定装置7的任一个部件上,也可以被安装在输出毂6上。

图2是从发送机侧观察动态减振器8的主视图,图3是在引导部件81上形成缝隙以使引导部件81的内部可见的主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实际上引导部件81上并没有形成缝隙。

如图2及图3所示,该动态减振器8具备引导部件81、多个弹性部件82和多个质量体83。此外,动态减振器8还具备多个连接部件84和支撑部件85。

引导部件81为环状。此外,引导部件81是筒状的部件,内部具有空间。即,引导部件81将筒状的部件形成为了环状。在该引导部件81的空间内配置有各弹性部件82及各质量体83。

引导部件81具有多个引导部81a。例如,本实施方式的引导部件81具有四个引导部81a。各引导部81a是筒状的部件。此外,各引导部81a是以旋转轴o为中心的圆弧状。将该圆弧状的各引导部81a相互连接,形成环状的引导部件81。相邻的引导部81a通过连接部件84连接。优选引导部件81由钢材形成,更优选由不锈钢钢材或机械结构用碳素钢钢材形成。更具体地,引导部件81由sus304或stkm13a等形成。

连接部件84是用于连接相邻的引导部81a的部件。如图4所示,连接部件84具有大径部84a、第一小径部84b以及第二小径部84c。大径部84a配置在相邻的引导部81a之间。大径部84a被相邻的引导部81a夹着。详细地,大径部84a的外径大于各引导部81a的内径。因此,大径部84a无法在各引导部81a的内部配置。此外,优选大径部84a的外径与引导部81a的外径大致相同。

第一小径部84b从大径部84a的一面向一边的引导部81a内突出。即,第一小径部84b配置在一边的引导部81a内。此外,第一小径部84b与一边的引导部81a嵌合。具体地,通过将第一小径部84b的外径设置为与引导部81a的内径几乎相同,能够使第一小径部84b与引导部81a嵌合。

第二小径部84c从大径部84a的另一面向另一边的引导部81a内突出。即,第二小径部84c与第一小径部84b向相反方向突出。第二小径部84c配置在另一边的引导部81a内。此外,第二小径部84c与另一边的引导部81a嵌合。具体地,通过将第二小径部84c的外径设置为与引导部81a的内径几乎相同,能够使第二小径部84c与引导部81a嵌合。如此,通过第一小径部84b与一边的引导部81a嵌合,第二小径部84c与另一边的引导部81a嵌合,从而使两个引导部81a通过连接部件84连接。

如图3所示,各弹性部件82不能与引导部件81相对旋转。即,各弹性部件82与引导部件81一体地旋转。各弹性部件82配置在引导部件81内。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有八个弹性部件82配置在引导部件81内。此外,各弹性部件82在筒状部件81内伸缩。

各弹性部件82限制各质量体83相对于引导部件81相对旋转。详细地,各弹性部件82限制各质量体83在周向上相对于引导部件81相对移动。即,各质量体83被限制为只能相对于引导部件81相对旋转各弹性部件82伸缩的量。此外,相对旋转是指以旋转轴o为中心的相对旋转。各弹性部件82例如是螺旋弹簧。各弹性部件82在引导部件81内沿周向延伸。各弹性部件82例如以被压缩的状态配置在引导部件81内。

各弹性部件82在周向上互相有间隔地进行设置。详细地,在两个弹性部件82之间配置有连接部件84。此外,一个弹性部件82在周向上由连接部件84的一侧支撑,另一个弹性部件82在周向上由连接部件84的另一侧支撑。详细地,一个弹性部件82与第一小径部84b抵接,另一个弹性部件82与第二小径部84c抵接。通过该连接部件84,各弹性部件82不能与引导部件81相对旋转。具有这两个弹性部件82和连接部件84的弹性单元80,在周向上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弹性单元80互相有间隔地进行配置。

各质量体83配置在引导部件81内。各质量体83以沿引导部件81滚动的方式构成。详细地,各质量体83以在引导部件81内滚动的方式构成。具体地,各质量体83是球体,更具体地,是钢球。各质量体83通过沿引导部件81滚动,与引导部件81相对旋转。即,各质量体83通过沿引导部件81滚动,相对于引导部件81在周向上相对移动。如此,各质量体83能够自转,并且也能够以旋转轴o为中心公转。此外,如上所述,通过各弹性部件82,各质量体83相对于引导部件81的相对旋转被限制。因此,各质量体83只能相对于引导部件81相对旋转各弹性部件82伸缩的量。此外,各质量体83与引导部件81相对旋转时,各质量体83没有必要一直沿引导部件81滚动,例如,各质量体83也可以在引导部件81中滑动。

各质量体83配置在各弹性部件82之间。详细地,各质量体83配置在相邻的弹性单元80之间。更详细地,各质量体83配置在与一个弹性单元80的第一小径部84b抵接的弹性部件82、和与另一个弹性单元80的第二小径部84c抵接的弹性部件82之间。即,在周向上,按连接部件84、弹性部件82、各质量体83、弹性部件82的顺序配置。优选各质量体83在各弹性部件82之间无间隙地进行配置。即,各质量体83与质量体83或弹性部件82接触。

如图1所示,支撑部件85被安装在构成变矩器100的部件上。具体地,支撑部件85被安装在涡轮壳体41上。支撑部件85支撑引导部件81。支撑部件85大致为环状,内周端部被安装在涡轮壳体41上。

如图5所示,支撑部件85具有主体部85a和多个支撑部85b。主体部85a为环状,主体部85a的内周端部被安装在涡轮壳体41上。例如,主体部85a通过焊接等安装在涡轮壳体41上。

各支撑部85b从主体部85a的外周端向径向外侧突出。各支撑部85b在周向上间隔配置。优选各支撑部85b等间隔地配置。各支撑部85b的一面是沿着引导部件81的形状的形状。该各支撑部85b的一面与引导部件81接合。

根据以上说明的动态减振器8,能够减弱涡轮4的旋转速度变动。即,通过各质量体83及各弹性部件82,能够减弱引导部件81的旋转速度变动,进而能够减弱涡轮4的旋转速度变动。此外,由于该质量体83与以往的惯性环不同,不以挖空圆板状部件的中央部的方式构成,因此能够提高成品率。此外,由于质量体83沿引导部件81滚动,因此能够减小各质量体83与引导部件81相对旋转时发生的迟滞。

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前提下,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支撑部件85将引导部件81安装在涡轮壳体41上,但也可以不通过支撑部件85,而直接将引导部件81安装在涡轮壳体41上。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质量体83是球体,但各质量体83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各质量体83只要是能够沿引导部件81滚动的形状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圆柱形。

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引导部件81为筒状,但引导部件81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引导部件81只要是能够引导各质量体83在周向上滚动的形状即可。例如,引导部件81能够是具有外周壁部和内周壁部的结构,外周壁部配置在各质量体83的径向外侧,内周壁部配置在各质量体83的径向内侧。

符号说明

2前盖

3叶轮

4涡轮

6输出毂

7锁定装置

8动态减振器

81引导部件

81a引导部

82弹性部件

83质量体

84连接部件

84a大径部

84b第一小径部

84c第二小径部

85支撑部件

100变矩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