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差速器、轴承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7139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汽车差速器、轴承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轴承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差速器、轴承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差速器内部,行星轮与差速器壳之间采用球面垫片,随着行星轮转动,会产生磨削铁屑,增加汽车差速器故障,降低差速器整体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汽车差速器、轴承组合结构。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汽车差速器、轴承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差速器壳与行星齿轮的顶端之间夹有推力轴承,推力轴承和行星齿轮共同套在同一根轴上。

推力轴承与差速器壳的接触面为相互对应的球面,推力轴承上的此处接触面为静止面。

差速器壳内设置有两对行星齿轮和一对半轴齿轮,两对行星齿轮呈十字形布置,分别位于y轴和z轴,两对行星齿轮的轴采用十字形轴,半轴齿轮的转轴位于x轴,半轴齿轮与其转轴固定在一起同步转动,一个半轴齿轮通过带动行星齿轮转动,从而传动到另一个半轴齿轮转动。

推力轴承包括座圈、轴圈,以及夹在二者之间的保持架和滚动体,滚动体安装在保持架的空格内。

推力轴承采用推力滚针轴承,即滚动体为滚针,滚针的中心轴位于该轴承的半径方向。

推力轴承的保持架设置有中圈大凹槽、外圈小凹槽和内圈小凹槽,使保持架的轴截面形成W形,中圈大凹槽处设置用于隔开滚动体的空格,外圈小凹槽和内圈小凹槽用于增加强度。

推力轴承的轴圈的两面均为平面,座圈的下表面为平面、上表面设有球面,轴圈镶嵌在行星齿轮顶端的凹槽内。

保持架上用于容纳滚动体的空格,该空格的上端面的开口和下端面的开口分别小于滚动体的直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行星轮与差速器壳之间为球面滚针轴承,代替了原来的差速器行星轮球面垫片。

2、滚针轴承以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避免了差速器壳的早期失效,提高了差速器壳的使用寿命。

3、滚针轴承随行星轮滚动转动,减少磨削铁屑,改善内部润滑环境,降低汽车差速器故障,提升差速器整体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推力轴承示意图,图3为推力轴承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保持架沿圆周方向展开后的局部示意图。

1座圈、2轴圈、3差速器壳、4滚针、5行星齿轮、6推力轴承、7保持架、8球面、9半轴齿轮安装孔、10中圈大凹槽、11外圈小凹槽、12内圈小凹槽、13空格的上端面的开口、14空格的下端面的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

本发明的汽车差速器、轴承组合结构,在差速器壳3与行星齿轮5的顶端之间夹有推力轴承6,推力轴承和行星齿轮共同套在同一根轴上。

推力轴承与差速器壳的接触面为相互对应的球面8,推力轴承上的此处接触面为静止面。

差速器壳内设置有两对行星齿轮和一对半轴齿轮,两对行星齿轮呈十字形布置,分别位于y轴和z轴,两对行星齿轮的轴采用十字形轴,半轴齿轮的转轴位于x轴,半轴齿轮与其转轴固定在一起同步转动,一个半轴齿轮通过带动行星齿轮转动,从而传动到另一个半轴齿轮转动。

推力轴承包括座圈1、轴圈2,以及夹在二者之间的保持架7和滚动体,滚动体安装在保持架的空格内。

推力轴承采用推力滚针轴承,即滚动体为滚针,滚针4的中心轴位于该轴承的半径方向。

推力轴承的保持架设置有中圈大凹槽10、外圈小凹槽11和内圈小凹槽12,使保持架的轴截面形成W形,中圈大凹槽处设置用于隔开滚动体的空格,外圈小凹槽和内圈小凹槽用于增加强度。

推力轴承的轴圈的两面均为平面,座圈的下表面为平面、上表面设有球面,轴圈镶嵌在行星齿轮顶端的凹槽内。

保持架上用于容纳滚动体的空格,该空格的上端面的开口13和下端面的开口14分别小于滚动体的直径。

使用时,一个半轴齿轮作为主动轮,同时带动各个行星齿轮旋转(各个行星齿轮空套在十字轴上,十字轴保持静止),各个行星齿轮再带动另一个半轴齿轮(即被动轮)转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