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轴承自动注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7777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动机
技术领域
,确切地说,它是一种电动机轴承自动注油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机是油田抽油机的主要电力拖动设备,电动机的故障主要分为电气故障和机械故障,如果发生了机械故障,轻则引起电动机气隙不均匀,使电动机运行时产生异声,造成电能损耗,重则造成定转子铁芯相互摩擦,产生高温而烧毁绕组,引起电气故障。电动机机械故障主要表现在轴承失效、损坏。滚动轴承既有滚动摩擦也有滑动摩擦,滑动摩擦是由于滚动轴承在表面曲线上的偏差和负载下轴承的变形造成的,随着速度和负载的增加,滚动轴承的滑动摩擦力会增大。轴承的干摩擦磨损是不可逆的,当磨损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造成轴承的损坏。为了减少摩擦,降低温升和噪声,防止轴承被锈蚀,应该及时补充合适的润滑脂,使轴承始终保持良好的润滑状态。现有技术中,由于不能及时发现电动机轴承缺油,造成电动机损坏的事故时有发生。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将现有电动机的润滑模式作了根本的改变,其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日常免维护、轴承使用寿命长、电动机维护成本低的电动机轴承自动注油装置。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电动机轴承自动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电机的定子上面安装润滑油盒,自动注油泵安装在润滑油盒上,自动注油泵后面有抽油管与润滑油盒相连,前端盖和后端盖上分别设有第一注油道和第一注油道,第一注油道和第二注油道的前端开孔设置在前后轴承的上面,前注油管和后注油管分别将自动注油泵与前端盖和后端盖上的第一注油道和第二注油道连接成注油通道。自动注油泵用微电脑控制器控制出油量。所述电机包括密封圈、轴承外盖、前轴承、轴承内盖、接线盒、过载保护器、定子、转子、风扇、风扇罩、后轴承和输出轴,转子安装在定子内,前端盖和后端盖分别扣装在定子的两端,输出轴从前端盖和后端盖穿出,前轴承和后轴承安装在转子的两端,轴承外盖和轴承内盖扣装在轴承的两侧,轴承外盖内圈上设有密封圈,输出轴后面装有风扇,风扇罩安装在后端盖上,带有过载保护器的接线盒安装在定子的前面。本发明从根本上改变了现有电动机的润滑方式,它温度适应范围广,可以在零下40℃低温环境下正常工作;采用微电脑控制,拨码开关按月设定注油时间,自动注油,每天所需的润滑剂注入量准确均匀,并可避免润滑剂溢出污染或断油;微电脑由干电池供电,安全可靠,并设有立即启动功能,没有启动延时时间。它不仅实现了电机轴承润滑的全自动管理,而且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还可大量节省设备的维修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和电动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发中的润滑油盒9可以用防锈材料制作,容积在475ml左右即可,前注油管6和后注油管13可以铜等金属材料制作,带有微电脑控制器的自动注油泵8为现有技术,可以在市场上购得,微电脑控制器和自动注油泵的型号分别为:250cc和125cc,可由干电池供电。微电脑控制器已是成熟的技术,根据发明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实现.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控制进油量,甚至,靠自重给油不需要控制装置也可。前端盖5和后端盖14上的注油道19和20,可在现有技术上通过机械加工获得,也可在端盖铸造时形成,推荐铸造时形成,润滑油盒9安装在定子外壳11上,带有微电脑控制器的自动注油泵8安装在润滑油盒9上,自动注油泵8后面有抽油管与润滑油盒9相连,安装时应防止抽油管和润滑油盒9之间产生渗漏,前端盖5和后端盖14上的注油道19和20,前端开口应设置在前后轴承3和17的上面,前后注油管6和13与前后端盖5和14的连接处也应作防渗处理,工作时润滑油盒9中的润滑油经油泵注入到轴承腔里。因油田多地处寒冷地区,冬天温度最低可达零下20℃,夏天可达35℃。为适应冷热气候变化,本发明以采用二硫化钼锂基润滑脂为最佳。注入润滑脂到轴承腔内的量,应根据其结构与工作条件而定,一般按转速确定注入量,见下表轴承转速r/min>30001500~3000<1500充油量占轴承腔的比例1/31/22/3微电脑控制器上设有拨码开关,用拨码开关即可按月、按时设定注油时间和注油量,实现全自动、均匀、准时、准确为轴承注入润滑油。本发明中的电动机属现有技术,所以本发明即可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也可在电动机生产时加装。本发明不仅适合安装在油田抽油机上,也可安装在其他用途的电动机上。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