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式制冷压缩机组机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82194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式制冷压缩机组机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商用空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卸式制冷压缩机组机架。



背景技术:

制冷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核心和心脏。压缩机引的能力和特征决定了制冷系统的能力和特征。某种意义上,制冷系统的设计与匹配就是将压缩机的能力体现出来。因此,世界各国制冷行业无不在制冷压缩机的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不断出现。压缩机的技术和性能水平日新月异。压缩机的种类很多,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制冷压缩机可以分为定排量压缩机和变排量压缩机。

制冷压缩机组机架,其作用是将制冷压缩机、冷凝器、储液器、分离器等相关功能性配件进行摆放定位,以保证装置安全高效地运行。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制冷压缩机组机架采用焊接方式固定不能拆卸,给产品运输、维修带来不便。

因此,针对上述现象,在专利cn201028246y中就提到了一种压缩制冷机组通用安装底座,包括外框、横梁,所述横梁上下两面交错设有通孔,所述横梁与外框为一体的或通过连接紧固件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在压缩制冷机组通用安装底座的横梁上下两面交错设有通孔,安装压缩制冷机组的各个组成设备时,可以根据安装定位的需要,选择其中较为合适的一面作为安装面,可以在横梁长度方向任一点进行自由定位。外框侧边设有通孔,横梁的端面设腰形孔,横梁与外框的连接固定也较为方便。使压缩制冷机组安装底座具有通用性,适合各种类型的压缩制冷机组的安装固定,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上述结构中,虽然解决了制冷压缩机组机架采用焊接方式固定不能拆卸的问题,但是对于横梁与外框在采用连接紧固件进行连接时,采用的在横梁以及外框上开孔,再通过螺栓连接固定的方式。这样的结构形式,在外框采用由四根直边构件通过螺栓等连接固定件连接固定而成时,外框的本身就会存在着高度差,而对于横梁与外框在进行连接时,要将横梁的两端伸入外框内,这样就会使得外框与横梁之间都存在着高度差,不平整,在安装制冷压缩机、冷凝器、储液器、分离器等相关功能性配件时,要注意避开这些高度差,不太方便,而且有可能会出现配件磕伤的现象,另外也影响到整体的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方便、有利于实现机架表面平整的可拆卸式制冷压缩机组机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拆卸式制冷压缩机组机架,其创新点在于:所述机架为一由若干横梁与纵梁通过螺栓连接而成的框架式结构,且横梁与纵梁均为横截面呈u形状的构件,限定位于构件的中间的板为腹板,位于两侧的板为翼缘,其中,相邻的横梁与纵梁之间通过可拆卸式结构连接固定,所述可拆卸式结构为:在横梁或纵梁中的任一构件的腹板的端部具有一向外延伸的l形连接板,该连接板与横梁或纵梁中的另一构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从而实现相邻的横梁与纵梁之间的固定。

进一步的,位于最外侧的一对横梁与最外侧的一对纵梁共同形成外框架,其中,构成外框架的横梁为外横梁,构成外框架的纵梁为外纵梁,其余的横梁与纵梁为内横梁、内纵梁。

进一步的,所述外横梁与外纵梁采用外包式结构,其结构为:连接板的端部延伸至外横梁或外纵梁的外壁处,从而外横梁或外纵梁的外壁贴合连接板的内壁,通过螺栓由外向内依次穿过连接板、外横梁或外纵梁后利用螺母锁紧实现外横梁与外纵梁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厚度与外横梁或外纵梁的外壁的厚度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外横梁与外纵梁采用内包式结构,其结构为:连接板端部延伸至外横梁或外纵梁的内壁处,从而外横梁或外纵梁的内壁贴合连接板的外壁,通过螺栓由外向内依次穿过外横梁或外纵梁、连接板后利用螺母锁紧实现外横梁与外纵梁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厚度与外横梁或外纵梁的内壁的厚度一致。

进一步的,限定内横梁的两端与外纵梁连接,相邻的内横梁之间连接内纵梁,所述内横梁与内纵梁的腹板的两端分别具有一向外延伸的l形连接板,使得内横梁、内纵梁整体呈c形结构,所述内横梁的两个连接板分别嵌入两端连接的外纵梁的内壁中,内纵梁的两个连接板分别嵌入两端连接的内横梁的内壁中。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厚度与外纵梁、内横梁的内壁的厚度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横梁或纵梁上开有若干沿着横梁或纵梁的长轴方向分布的螺栓连接孔。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本发明中,对于构成机架的横梁与纵梁在进行连接时,通过在横梁与纵梁的两端增加延伸的l形连接板,无需横梁与纵梁之间直接插接固定,而是采用连接板插入横梁或纵梁内的方式实现连接,非常的方便,而且这样的连接方式可将横梁与纵梁的厚度做的一样大,只需要改变连接板的厚度即可,为实现机架整体表面的平整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外横梁与外纵梁之间的连接,可采用外包式与内包式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采用外包式结构时,连接板覆盖了外横梁与外纵梁的连接缝,使得两者的连接更加的稳固;而采用内包式结构时,外横梁或外纵梁与内横梁、内纵梁的结构形态一致,适合批量化生产。

在本发明中,通过对连接板的厚度进行控制,对于外包式框架中的外横梁或外纵梁的连接板的厚度设计为与外横梁或外纵梁的外壁的厚度一致,而对于其他结构形态下的外横梁、外纵梁、内横梁、内纵梁上的连接板的厚度则设计为与外横梁或外纵梁的内壁的厚度一致,采用这样的设计,从而可在确保外横梁、外纵梁、内横梁、内纵梁连接稳固的基础上,实现了机架整体的平面度一致,方便了后续各个配件的安装,也使得机架的整体更加的美观。

通过在横梁或纵梁上开设若干的螺栓连接孔,从而可根据需要安装的配件的位置的不同来调节横梁与纵梁之间的位置关系,非常的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制冷压缩机组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可拆卸式制冷压缩机组机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可拆卸式制冷压缩机组机架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5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中可拆卸式制冷压缩机组机架的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中u形构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u形构件的侧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中外横梁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外横梁的侧视图。

图11为本发明中外横梁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发明中内横梁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内横梁的侧视图。

图14为本发明中内横梁的俯视图。

图15为本发明中内纵梁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中内纵梁的侧视图。

图17为本发明中内纵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所示的一种可拆卸式制冷压缩机组机架,在机架1的上端安装有制冷压缩机、冷凝器、储液器、分离器等相关功能性配件。

如图2所示的示意图可知,该机架1为一由若干横梁与纵梁通过螺栓连接而成的框架式结构,且横梁与纵梁均为横截面呈u形状的构件,如图8、图9所示,限定位于构件的中间的板为腹板2,位于腹板2两侧的板为翼缘3,其中,相邻的横梁与纵梁之间通过可拆卸式结构连接固定,可拆卸式结构为:在横梁或纵梁中的任一构件的腹板的端部具有一向外延伸的l形连接板,该连接板与横梁或纵梁中的另一构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从而实现相邻的横梁与纵梁之间的固定。

在横梁或纵梁上开有若干沿着横梁或纵梁的长轴方向分布的螺栓连接孔。通过在横梁或纵梁上开设若干的螺栓连接孔,从而可根据需要安装的配件的位置的不同来调节横梁与纵梁之间的位置关系,非常的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发明中的机架作进一步的说明,位于最外侧的一对横梁与最外侧的一对纵梁共同形成外框架,其中,构成外框架的横梁为外横梁5,构成外框架的纵梁为外纵梁6,其余的横梁与纵梁为内横梁7、内纵梁4,并限定内横梁7的两端与外纵梁6连接,相邻的内横梁7之间连接内纵梁4。

对于构成外框架中的外横梁与外纵梁有两种连接形式,一种采用外包式结构,其结构为:如图9-图11所示的示意图可知,在外横梁5的腹板的长轴方向的两端安装有一对连接板a51,使得外横梁5整体呈c形结构,连接板a51的端部延伸至外纵梁6的外壁处,从而外纵梁6的外壁贴合连接板a51的内壁,通过螺栓由外向内依次穿过连接板a51、外纵梁6后利用螺母锁紧实现外横梁5与外纵梁6之间的连接。采用外包式结构时,连接板a51覆盖了外横梁5与外纵梁6的连接缝,使得外横梁5与外纵梁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稳固。

在采用这种连接形式时,连接板a51的厚度与外横梁5或外纵梁6的外壁的厚度一致。

外横梁5与外纵梁6的第二种连接形式,采用的是内包式结构,其结构为:在外横梁5的腹板的长轴方向的两端安装有一对连接板a51,使得外横梁5整体呈c形结构,连接板a51的端部延伸至外纵梁6的内壁处,从而外纵梁6的内壁贴合连接板a51的外壁,通过螺栓由外向内依次穿过外纵梁6、连接板a51后利用螺母锁紧实现外横梁5与外纵梁6之间的连接。采用内包式结构时,外横梁5与内横梁5的结构形态一致,适合批量化生产。

在采用这种连接形式时,连接板a51的厚度与外横梁5或外纵梁6的内壁的厚度一致。

如图12-图14所示的示意图可知,内横梁7的结构为:在内横梁7的腹板的长轴方向的两端分别具有一向外延伸的l形连接板b71,使得内横梁7整体呈c形结构,内横梁7的两个连接板b71,分别嵌入两端连接的外纵梁6的内壁中,如图4所示,且连接板b71的厚度与外纵梁6的内壁的厚度一致。

如图15-图17所示的示意图可知,内纵梁4的结构为:内纵梁4的腹板的长轴方向的两端分别具有一向外延伸的l形连接板c41,使得内纵梁4整体呈c形结构,内纵梁4的两个连接板c41分别嵌入两端连接的内横梁7的内壁中,如图5所示,且连接板c41的厚度与内横梁7的内壁的厚度一致。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