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反馈功能的电磁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8527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反馈功能的电磁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反馈功能的电磁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选择阀主要用于一个二氧化碳源供给两个以上保护区域的装置上,其作用是选释放二氧化碳的方向,以实现选定方向的快速灭火,而开启选择阀则需要电磁阀,因电磁阀开启,打开驱动气体,进而开启选择阀。

传统消防系统中的电磁阀在火灾发生的情况下,控制人员不能确定电磁阀是否打开,而电磁阀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灵敏度往往也是会降低的,一旦火灾发生,控制人员打开电磁阀,而实际电磁阀是没有打开的,将导致火势没有在第一时间内扑灭,导致火灾的进一步扩大。

相反,火灾扑灭后,控制人员关闭了电磁阀,但是,因电磁阀自身灵敏度下降,实际没有关闭,那么也将导致灭火材料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反馈功能的电磁驱动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反馈功能的电磁驱动装置,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内由下而上依次设有顶刀、与顶刀相连的顶刀杆、与顶刀杆相连的顶杆以及通电后能够驱动顶杆向下运动的电磁铁,所述的底座内设有轻触开关,所述的顶刀杆上设有压片。

进一步,还包括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底座抵触连接,另一端与顶刀杆抵触连接,电磁铁断电时,在弹簧的张力作用下,压片与轻触开关分离。

进一步,所述的底座内设有用于容纳弹簧一端的定位孔,所述的定位杆上设有用于限定弹簧另一端位置的圆柱状凸起,定位孔的孔径与弹簧的外径相同,圆柱状凸起的外径与弹簧的内径相同。

进一步,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指示灯,控制器分别与指示灯和轻触开关相连。

对比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1.所述的底座内设有用于容纳弹簧一端的定位孔,所述的定位杆上设有用于限定弹簧另一端位置的圆柱状凸起,定位孔的孔径与弹簧的外径相同,圆柱状凸起的外径与弹簧的内径相同,通过以上设计,有效的限定弹簧两端的位置,防止弹簧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出现变形的现象发生,进而防止弹簧复位及时的现象发生。

2.工作时,控制器接通电磁铁的电源,当电磁铁通电工作后产生驱动力,使顶杆向下运动,带动顶刀杆和压片一起往下运动,从而使压片压住轻触开关,使其形成一个闭合回路产生一个动作信号,最终通过轻触开关导线把这个动作信号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接受信号后控制指示灯亮起,说明电磁阀已经处于开启状态,便于操作人员观察,当整个动作完成后,断掉电源,电磁铁失电后,驱动力消失,顶刀杆、压片即可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到初始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通电后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带反馈功能的电磁驱动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的底座1内由下而上依次设有顶刀2、与顶刀2相连的顶刀杆3、与顶刀杆3相连的顶杆4以及通电后能够驱动顶杆4向下运动的电磁铁5,所述的底座1内设有轻触开关,所述的顶刀杆3上设有压片6,还包括弹簧7,弹簧7的一端与底座1抵触连接,另一端与顶刀杆3抵触连接,电磁铁5断电时,在弹簧7的张力作用下,压片6与轻触开关10分离。

正常情况下,电磁铁5不工作,压片6在弹簧7的作用下,处于轻触开关的上面。当电磁铁5通电工作后产生驱动力,使顶杆4向下运动,带动顶刀杆3和压片6一起往下运动,从而使压片6压住轻触开关,使其形成一个闭合回路产生一个动作信号,最终通过轻触开关导线把这个动作信号反馈出去。当整个动作完成后,断掉电源,电磁铁5失电后,驱动力消失,顶刀杆3、压片6即可在弹簧7的作用下回复到初始状态。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的底座1内设有用于容纳弹簧7一端的定位孔,所述的定位杆上设有用于限定弹簧7另一端位置的圆柱状凸起,定位孔的孔径与弹簧7的外径相同,圆柱状凸起的外径与弹簧7的内径相同,通过以上设计,有效的限定弹簧7两端的位置,防止弹簧7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出现变形的现象发生,进而防止弹簧7复位及时的现象发生。

如图2和图3所示: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8、指示灯9,控制器8分别与指示灯9和轻触开关相连,控制器8还与电磁铁5相连。

工作时,控制器8接通电磁铁5的电源,当电磁铁5通电工作后产生驱动力,使顶杆4向下运动,带动顶刀杆3和压片6一起往下运动,从而使压片6压住轻触开关,使其形成一个闭合回路产生一个动作信号,最终通过轻触开关导线把这个动作信号反馈给控制器8,控制器8接受信号后控制指示灯9亮起,说明电磁阀已经处于开启状态,便于操作人员观察,当整个动作完成后,断掉电源,电磁铁5失电后,驱动力消失,顶刀杆3、压片6即可在弹簧7的作用下回复到初始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