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现压力稳定的六甲基二硅氮烷制备用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1923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可实现压力稳定的六甲基二硅氮烷制备用反应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细化工领域,尤其是一种可实现压力稳定的六甲基二硅氮烷制备用反应釜。



背景技术:

六甲基二硅氮烷在制备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其反应压力,在反应压力出现异常波动时,其不仅会直接影响反应产物的精度,甚至会在压力过大状态下引发事故。针对上述状况,现有的六甲基二硅氮烷制备用反应釜通常通过安全阀得以进行压力稳定与保护处理;然而,传统的安全阀其仅在反应釜内部压力超过安全阈值时才会开启,其对于反应釜内部小范围的压力波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六甲基二硅氮烷制备用反应釜,其可使得反应釜在工作过程中的工作压力稳定性得以改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实现压力稳定的六甲基二硅氮烷制备用反应釜,其包括有反应釜釜体,反应釜釜体之上设置有压力控制阀;所述压力控制阀包括有阀体,阀体内部设置有阀腔,阀体之上设置有延伸至阀腔之中的第一导气管道与第二导气管道,第一导气管道导通至反应釜本体内部;所述阀腔内部设置有活塞,活塞与阀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弹性弹簧,活塞延伸至第一导气管道与第二导气管道之间;所述活塞之中设置有辅助导气管道,其分别导通至活塞相对于第一导气管道以及第二导气管道的端面之上,辅助导气管道内部设置有导气端体,导气端体通过沿辅助导气管道径向延伸的连接杆件连接于辅助导气管道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辅助导气管道之中设置有第一支撑端体与第二支撑端体,其分别贴合至导气端体的前端面与后端面之上,且其关于连接杆件成旋转对称;所述第一支撑端体与导气端体前端面之间,以及第二支撑端体与导气端体后端面之间分别设置有支撑弹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第一支撑端体以及第二支撑端体的设置以使得导气端体在受到压力作用时可沿固定方向旋转;同时,导气端体在相对于支撑端体旋转过程中,其可通过支撑弹簧以在压力减小状态下使得导气端体进行复位处理,进而使得导气端体在本申请中的反应釜内部压力平稳时保持密闭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支撑端体以及第二支撑端体均采用沿辅助导气管道内壁进行延伸的弧形结构,第一支撑端体以及第二支撑端体的弧长至多为辅助导气管道周长的1/4,第一支撑端体以及第二支撑端体在辅助导气管道径向上的宽度至多为辅助导气管道半径的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第一支撑端体以及第二支撑端体的结构设置以使其在实现对于导气端体支撑的同时,亦可避免其对于辅助导气管道的导通面积造成影响,进而使得辅助导气管道以及导气端体的工作效率得以保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支撑端体以及第二支撑端体相对于导气端体的端面均采用倾斜结构;所述导气端体的前端面以及后端面之上分别包括有与第一支撑端体以及第二支撑端体相对应的第一支撑端面与第二支撑端面,第一支撑端面以及第二支撑端面分别沿第一支撑端体以及第二支撑端体的倾斜方向进行延伸。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第一支撑端体、第二支撑端体以及导气端体相对端面的倾斜设置,致使第一支撑端体以及第二支撑端体相对于导气端体的支撑方向与导气端体的旋转方向相同,进而使其支撑效果得以改善;与此同时,上述相对端面的倾斜设置可使得支撑弹簧在安装过程中的延伸方向与导气端体的旋转方向相同,进而避免支撑弹簧在导气端体的旋转过程中发生过度弯折现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可实现压力稳定的六甲基二硅氮烷制备用反应釜,其可在反应釜工作过程中通过压力控制阀以对于反应釜进行压力稳定与保护处理。上述压力控制阀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其在反应釜内部的压力超过其正常工作压力时,第一导气管道内部的压力得以上升,进而使得活塞在上述压力作用下逐渐推移,以使得第一导气管道与第二导气管道相导通,致使反应釜内部压力外泄以达到压力保护的作用。在反应釜内部压力恢复正常后,活塞失去压力作用进而在弹性弹簧作用下复位,以使得压力控制阀重新闭合。上述反应釜内部压力进行变化时,当其内部压力上升且处于不足以驱使活塞推移阶段的状态下,其可使得活塞之中的辅助导气管道内部压力上升,而设置在辅助导气管道内部导气端体则可在压力作用下发生旋转,进而使得辅助导气管道的两端导通,以使得压力可提前经由辅助导气管道内部导出,致使反应釜内部压力可提前得以稳定处理。

上述可实现压力稳定的六甲基二硅氮烷制备用反应釜,其可使得压力控制阀在反应釜内部压力产生变化阶段即可对其进行压力稳定与保护处理,进而使得本申请中的反应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压力稳定性以及其控制精度得以进一步的改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压力控制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导气端体内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反应釜釜体、2—阀体、3—阀腔、4—第一导气管道、5—第二导气管道、6—活塞、7—弹性弹簧、8—辅助导气管道、9—导气端体、10—连接杆件、11—第一支撑端体、12—第二支撑端体、13—支撑弹簧、14—第一支撑端面、15—第二支撑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

如图1与图2所示的一种可实现压力稳定的六甲基二硅氮烷制备用反应釜,其包括有反应釜釜体1,反应釜釜体1之上设置有压力控制阀;所述压力控制阀包括有阀体2,阀体2内部设置有阀腔3,阀体1之上设置有延伸至阀腔3之中的第一导气管道4与第二导气管道5,第一导气管道4导通至反应釜本体1内部;所述阀腔3内部设置有活塞6,活塞6与阀腔3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弹性弹簧7,活塞6延伸至第一导气管道4与第二导气管道5之间;如图3所示,所述活塞6之中设置有辅助导气管道8,其分别导通至活塞6相对于第一导气管道4以及第二导气管道5的端面之上,辅助导气管道8内部设置有导气端体9,导气端体9通过沿辅助导气管道8径向延伸的连接杆件10连接于辅助导气管道9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辅助导气管道8之中设置有第一支撑端体11与第二支撑端体12,其分别贴合至导气端体9的前端面与后端面之上,且其关于连接杆件10成旋转对称;所述第一支撑端体11与导气端体9前端面之间,以及第二支撑端体12与导气端体9后端面之间分别设置有支撑弹簧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第一支撑端体以及第二支撑端体的设置以使得导气端体在受到压力作用时可沿固定方向旋转;同时,导气端体在相对于支撑端体旋转过程中,其可通过支撑弹簧以在压力减小状态下使得导气端体进行复位处理,进而使得导气端体在本申请中的反应釜内部压力平稳时保持密闭状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可实现压力稳定的六甲基二硅氮烷制备用反应釜,其可在反应釜工作过程中通过压力控制阀以对于反应釜进行压力稳定与保护处理。上述压力控制阀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其在反应釜内部的压力超过其正常工作压力时,第一导气管道内部的压力得以上升,进而使得活塞在上述压力作用下逐渐推移,以使得第一导气管道与第二导气管道相导通,致使反应釜内部压力外泄以达到压力保护的作用。在反应釜内部压力恢复正常后,活塞失去压力作用进而在弹性弹簧作用下复位,以使得压力控制阀重新闭合。上述反应釜内部压力进行变化时,当其内部压力上升且处于不足以驱使活塞推移阶段的状态下,其可使得活塞之中的辅助导气管道内部压力上升,而设置在辅助导气管道内部导气端体则可在压力作用下发生旋转,进而使得辅助导气管道的两端导通,以使得压力可提前经由辅助导气管道内部导出,致使反应釜内部压力可提前得以稳定处理。

上述可实现压力稳定的六甲基二硅氮烷制备用反应釜,其可使得压力控制阀在反应釜内部压力产生变化阶段即可对其进行压力稳定与保护处理,进而使得本申请中的反应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压力稳定性以及其控制精度得以进一步的改善。

实施例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支撑端体11以及第二支撑端体12均采用沿辅助导气管道8内壁进行延伸的弧形结构,第一支撑端体11以及第二支撑端体12的弧长至多为辅助导气管道8周长的1/4,第一支撑端体11以及第二支撑端体12在辅助导气管道8径向上的宽度至多为辅助导气管道8半径的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第一支撑端体以及第二支撑端体的结构设置以使其在实现对于导气端体支撑的同时,亦可避免其对于辅助导气管道的导通面积造成影响,进而使得辅助导气管道以及导气端体的工作效率得以保障。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支撑端体11以及第二支撑端体12相对于导气端体9的端面均采用倾斜结构;所述导气端体9的前端面以及后端面之上分别包括有与第一支撑端体11以及第二支撑端体12相对应的第一支撑端面14与第二支撑端面15,第一支撑端面14以及第二支撑端面15分别沿第一支撑端体11以及第二支撑端体12的倾斜方向进行延伸。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第一支撑端体、第二支撑端体以及导气端体相对端面的倾斜设置,致使第一支撑端体以及第二支撑端体相对于导气端体的支撑方向与导气端体的旋转方向相同,进而使其支撑效果得以改善;与此同时,上述相对端面的倾斜设置可使得支撑弹簧在安装过程中的延伸方向与导气端体的旋转方向相同,进而避免支撑弹簧在导气端体的旋转过程中发生过度弯折现象。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2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