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控制阀阀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99739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体控制阀阀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体控制阀阀体。



背景技术:

安全阀是启闭件受外力作用下处于常闭状态,当设备或管道内的介质压力升高超过规定值时,通过向系统外排放介质来防止管道或设备内介质压力超过规定数值的特殊阀门。安全阀属于自动阀类,主要用于锅炉、压力容器和管道上,控制压力不超过规定值,对人身安全和设备运行起重要保护作用。安全阀必须经过压力试验才能使用。

中国阀门产业链众多,但非阀门强国。总体上去看我国已经迈入了世界阀门大国的行列,但从产品质量来看我国离阀门强国仍有很长的一段差距。行业的生产集中度低、高端产品相配套的阀门研发能力低、阀门行业制造技术水平低等现象仍然存在,进出口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未来几年将是阀门行业的高速震荡期,这种高速震荡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导致阀门橱柜品牌阵营中两极分化的趋势扩大。预计今后几年真正能够在市场上存活的阀门企业绝对不有这么多。但阀门行业的这种高速震荡将带来巨大的机会,震荡的结果将会使市场运作更加理性。高端阀门的国产化之路异常“坎坷”。基础件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的短板,十二五期间政府将继续加大对高端装备零部件的国产化力度。此处我们选取《实施方案》里提及的几个重点发展行业具有代表性的阀门进行进口替代的可行性分析。从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各子行业阀门进口替代可行性差别很大,高端阀门亟待更多的政策引导及科研扶持。阀门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作为准备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环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国内阀门制造业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好多高参数、高温高压、高磅级的关键阀门原一直依赖进口,为了力促阀门国产化,在国务院下达的《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后,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国家作出的重大装备国产化的要求,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并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一起,部署制订了相关领域重大装备的阀门国产化方案,并多次与有关部门协调,如今阀门国产化在国内阀门行业已形成共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进行产品设计;吸收国外优秀的设计结构;产品试验、性能检验严格按国际标准进行;吸收国外先进生产工艺经验重视新材料的研究及推广应用;弄清进口的高参数阀门产品的技术参数和工况条件等是加快国产化进程,推进阀门产品不断更新,全面实现阀门的国产化的唯一途径。

随着阀门行业重组步伐的加快,未来行业将是阀门产品质量安全和产品品牌之间的竞争,产品向高技术、高参数、耐强腐蚀、高寿命方向发展,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进行技术改造,才能逐步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满足国内装置配套,全面实现阀门的国产化。我国阀门制造行业在庞大的需求环境下,必将呈现出更好的发展前景。

流体控制阀是常用的阀门之一,流体控制阀在使用时对密封性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在安装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做密封处理。传统的方式是在连接的位置放置密封圈或密封垫,从而来保障连接位置的密封性,这样做一方面在安装时比较麻烦,另一方面长期使用后密封圈或密封垫会腐蚀,因此会导致密封性越来越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体控制阀阀体,通过将阀体上固定盖的连接位置处设置一个球形结构,从而能够有效提高连接装配时的便利性和连接位置的密封性,使其在使用时更加方便,并且安全性更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流体控制阀阀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主体结构,所述主体结构的左侧连接第一固定盖,所述主体结构的右侧连接第二固定盖,所述第一固定盖和所述第二固定盖的形状相同,均为正方形结构,所述主体结构的上方圆柱面上设有控制轴装配柱,所述控制轴装配柱内用来装配控制轴结构,所述控制轴装配柱的顶端设有正方形控制轴固定座,所述控制轴装配柱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形状相同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同所述第一固定盖和所述控制轴固定座连接在一起,所述控制轴固定座中心位置设有圆形控制轴装配槽,所述第一固定盖和所述第二固定盖上均设有一个球形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的最外侧设有装配平面,所述装配平面的四周设有装配孔,所述密封结构与所述第一固定盖和所述第二固定盖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密封结构的外球面与所述第一固定盖和所述第二固定盖之间形成密封圈,所述控制轴固定座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固定盖的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结构超出所述第一固定盖最外端。

进一步的,所述流体控制阀阀体为左右对称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使流体控制阀在安装时更加方便快捷,还大大提高了连接位置的密封性,增强了在使用时流体控制阀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使流体控制阀在使用时更可靠,长期使用过程中更稳定,性能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结构,2、第一固定盖,3、第二固定盖,4、控制轴装配柱,5、加强筋,6、控制轴固定座,7、控制轴装配槽,8、密封结构,9、装配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流体控制阀阀体,具有更好的密封性,并且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不会使密封性能下降,使用寿命更长。在安装过程中也更加方便,装配效率更高。它能够使液体控制阀的控制效果更好,比传统的液体控制阀使用更方便。它包括圆柱形主体结构1,流体控制就是通过主体结构1的内部来实现的,它的内部设有控制结构。所述主体结构1的左侧连接第一固定盖2,所述主体结构1的右侧连接第二固定盖3,所述第一固定盖2和所述第二固定盖3的形状相同,均为正方形结构,并且都是用来和流体输送结构进行连接,从而实现流体的输送。所述主体结构1的上方圆柱面上设有控制轴装配柱4,所述控制轴装配柱4内用来装配控制轴结构,控制轴通过控制轴装配柱4装配在主体结构1的内部来实现对整体内流体的控制。所述控制轴装配柱4的顶端设有正方形控制轴固定座6,所述控制轴装配柱4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形状相同的加强筋5,所述加强筋5同所述第一固定盖2和所述控制轴固定座6连接在一起,能够使零件整体结构强度更高,使用时结构更稳定。所述控制轴固定座6中心位置设有圆形控制轴装配槽7,装配轴上设有与控制轴装配槽7相配合的结构,可以直接放置在控制轴装配槽7中,然后再通过另一个配件放置在控制轴固定座6的上方并固定,这样来实现对控制轴的固定。所述第一固定盖2和所述第二固定盖3上均设有一个球形密封结构8,球形结构在装配时可以确保密封性更好,并且在安装过程中更顺畅,能够提高装配效率。所述密封结构8的最外侧设有装配平面9,在装配过程中有参考作用,使装配操作更方便。所述装配平面9的四周设有装配孔,起连接紧固的作用,使零件在连接时的紧密性更强。所述密封结构8与所述第一固定盖2和所述第二固定盖3为一体成型结构,结构强度更高。所述密封结构8的外球面与所述第一固定盖2和所述第二固定盖3之间形成密封圈,可以在这个位置再放置密封圈可以使密封性进一步得到增强。所述控制轴固定座6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固定盖2的尺寸。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结构8超出所述第一固定盖2最外端,在零件装配使用时更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流体控制阀阀体为左右对称结构,零件的整体结构更均匀,在使用过程中受力也更均匀,能够使零件在使用过程中更稳定。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或替换,这些改进或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