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衬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6139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衬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汽车配件,特别涉及一种减震衬套。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零部件中,减震衬套主要作用是吸收、反射振动源所产生的振动能量,阻止振动波所产生的共振效应,用于防止和减少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振动和噪声的减震设备。

授权公告号为CN20610685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组合型汽车摆臂用减震衬套装置,包括汽车摆臂和隔绝层,所述汽车摆臂两端分别设置有衬套安装孔和球头安装孔,所述球头安装孔内部固定安装有球头,所述衬套安装孔内部固定安装有减震衬套。

减震衬套一般用于此类,摆幅大或震动较大的连接结构,以减少振动或局部撞击,从而提高摆臂及相关结构的运作稳定性和实用寿命。

鉴于此,授权公告号为CN201420198319.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辆减震衬套,它包括外衬管和内衬管,所述的外衬管与内衬管之间设有弹性体的连接层,所述的外衬管的一端设有外翻边,所述的外衬管设有外翻边一端的直径大于外衬管另一端的直径,且外衬管外周面大径与小径之间为弧形面过渡,所述的连接层的内壁与内衬管外周面完全贴合,且连接层内壁的轴向长度等于内衬管轴向长度。

但其在安装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形变量,而这些形变无法得到合适的补偿和释放,在安装与径向尺寸较小的安装孔结构的时候,可以以轴向两端挤出的方式获得释放;但若安装孔长度稍长,因为弹性体的形变无法得到释放,在减震衬套的压装过程中外衬管受到径向力容易发生歪斜;减弱了减震套的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衬套,达到了受力均匀、不易发生歪斜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减震衬套,包括橡胶套和衬管,所述衬管的端部沿径向凸出设置有端座;所述橡胶套套接在衬管上,且端部与端座的轴向端面抵接;所述橡胶套的两端分别沿径向凸出设置有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第二限位环与端座的轴向端面抵接;所述橡胶套的沿周向内凹设置有补偿槽,所述补偿槽设置在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之间,所述橡胶套的周向外壁上内凹设置有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和第二环形槽分别与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的相对的一侧的根部平滑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在减震套装入汽车摆臂等结构的安装孔内时,第一限位环先与安装孔的孔口抵接,此时,第一限位环产生形变缩小,并向其后方推挤,填入第一环形槽中;继续嵌入,橡胶管的外壁与安装孔的内壁抵接,并产生缩小挤压和向后推挤,最终这部分形变在补偿槽内得到补偿;其后另一部分的橡胶套嵌入安装孔内,同样受挤压和推挤,最终在第二环形槽中得到补偿,以此使得橡胶套的各向受力均较为均匀;尤其在橡胶套长度较长的情况下补偿槽可以设置的较长,以减少形变堆积;可以有效的减少橡胶套的快速失效的状况,并且受力稳定均匀、装配后不易发生歪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均为的弧形槽,且弧形槽的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弧。

采用上述方案,弧形槽可以减少因为形变而产生局部尖角的状况,从而有效减少橡胶套的塑性形变,加强橡胶套的补偿和复位能力。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相背离的面为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为弧面。

采用上述方案,第一接触面为发生抵接形变的首先形变的位置,弧面可以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也能较好的克服应力集中问题。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限位环朝向第二限位环的一侧为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为弧面。

采用上述方案,第二接触面为弧面可以与第一环形槽或第二环形槽产生较好的平滑连接,在第一限位环受推挤的时候可以以较好的形变结构容纳于第一环形槽或第二环形槽中。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接触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二接触面的曲率半径。

采用上述方案,大曲率半径可以有相对较为平滑的曲面导向,也具有相对较长的导向,使得第一限位环在安装的时候可以有足够的形变行程,在装入的过程中不易产生塑性形变。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橡胶套的外径小于端座的外径,所述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的最大外径均大于端座的外径。

采用上述方案,端座在端面形成抵接阻止橡胶套与衬管发生相对脱落,同时作为轴向支撑,阻止安装孔与减震衬套发生相对分离。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补偿槽沿轴向的内壁上设置有圆角。

采用上述方案,便于在第一段插入之后,通过导向使得第二段橡胶套能精准的进入安装孔。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补偿槽的槽底沿径向突出设置有承压块,所述承压块沿轴向与补偿槽的槽壁抵接,所述承压块沿径向均匀设置为四个。

采用上述方案,承压块加强了补偿槽所在的壁面的结构强度,阻止在装压过程中补偿槽所在的避免产生弯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橡胶套各个部位在装压过程中,都能得到足够的形变补偿,以此使得橡胶套的各向受力均较为均匀;尤其在橡胶套长度较长的情况下补偿槽可以设置的较长,以减少形变堆积;可以有效的减少橡胶套的快速失效的状况,并且受力稳定均匀、装配后不易发生歪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减震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图1在A-A处的剖视图。

图中,1、衬管;2、橡胶套;11、端座;21、第一限位环;22、第二限位环;23、补偿槽;24、承压块;211、第一接触面;212、第二接触面;213、第一环形槽;221、第二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减震衬套,如图1所示,包括橡胶套2和衬管1。衬管1为圆筒型结构,且端部沿径向凸出设置有端座11。端座11的上表面与衬管1外表面的连接处设有圆角。衬管1的顶部和底部的内表面分别设有倒角,以提供导向,方便连接用的螺栓穿过衬管1。

橡胶套2的外径小于端座11的外径,且略小于汽车摆臂上的安装孔;橡胶套2套接在衬管1的外壁上,且端部与端座11沿轴向抵接。在处理过程中一般将橡胶套2和衬管1硫化为一体。

参照图1和图2,橡胶套2的两端分别沿径向凸出设置有第一限位环21和第二限位环22,第二限位环22位于端座11所在的一侧。第一限位环21和第二限位环22相背离的面为第一接触面211,第一接触面211为弧面;第一限位环21与第二限位环22相对的一侧设置为第二接触面212,第二接触面212为也为弧面;并且第一接触面211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二接触面212的曲率半径,以此获得相对较为平滑的曲面导向,也具有相对较长的导向,使得第一限位环21在安装的时候可以有足够的形变行程,在装入的过程中不易产生塑性形变。

橡胶套2的周向外壁上内凹设置有第一环形槽213和第二环形槽221,第一环形和第二环形槽221分别与第一限位环21和第二限位的相对的一侧的根部平滑连接。第一环形槽213和第二环形槽221均为的弧形槽,且弧形槽的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弧。橡胶套2的沿周向内凹设置有补偿槽23,补偿槽23设置在橡胶套2沿轴向的中部,且补偿槽23的轴向内壁上设置有圆角。补偿槽23的槽底沿径向突出设置有承压块24,承压块24沿轴向与补偿槽23的槽壁抵接,且沿径向均匀设置为四个。

当压装时,先在橡胶套2表面涂有润滑剂减小摩擦,第一限位环21先插入安装孔3中,第一接触面沿进管面上移受压,第一限位环21上的橡胶沿着第二接触面挤压后移,填充入第一环形槽中,同时橡胶套2直径因为大过安装孔3,补偿槽前部的橡胶也沿轴向方向挤压向后形变,填充入补偿槽,补偿槽后部的橡胶向后挤压填入第二环形槽。此时,安装孔3与减震衬套限位卡接,环形槽内橡胶向上复位,橡胶体2受到径向力向内压缩贴紧衬管1实现安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