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调节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7010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调节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终端调节支架。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是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广义的讲包括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pos机等,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是指手机或者具有多种应用功能的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的功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打电话、上网等基本操作,随着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的尺寸越来越大,很多人都有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看视频的习惯,当使用者在吃饭的时候、做家务的时候、天气寒冷的时候,如果用手拿着手机的话会造成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不慎跌落或者操作不便的情况。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现有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一般采用在外壳上粘贴支架,或者采用独立的外接设备来支撑,虽然在功能上满足了支撑的作用,但会破坏产品的整体美观性,而且粘贴的支架有无法隐藏的困扰,外接设备夹持手机或平板电脑有可能对其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调节支架,能够弹出和收缩于移动终端的背面,提升整体美观度,减少外接设备对移动终端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移动终端调节支架,包括底座和至少一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插入所述底座内,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伸出所述底座,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设置有弹簧,所述支撑杆通过弹簧与所述底座可伸缩连接,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一锁紧机构,所述至少两组第一锁紧机构位于不同高度上,所述底座与所述移动终端后壳的外表面连接,用于支撑所述移动终端。

可选地,所述每组第一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杆外侧同一圆周面上的N个第一挡板和设置在所述底座内侧同一圆周面上的N个第二挡板,N大于或等于1,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在所述支撑杆上下活动时抵接实现所述支撑杆的锁紧。

可选地,所述N为偶数,所述N个第一挡板沿所述支撑杆的圆周均匀分布,所述N个第二挡板沿所述底座圆周均匀分布。

可选地,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插入到所述第一支撑杆内,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二锁紧机构,所述至少两组第二锁紧机构位于不同高度上。

可选地,每组第二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杆外侧同一圆周面上的N个第三挡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内侧同一圆周面上的N个第四挡板,N大于或等于1,所述第三挡板与所述第四挡板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下活动时抵接实现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锁紧。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杆紧与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的间隙为D,所述0<D<1mm,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凹槽,所述凹槽贯穿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锁紧机构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可选地,所述底座的内侧设置有M个凹槽,所述凹槽贯穿所述底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每组第一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凹槽同一侧且在同一高度上的M个横槽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杆外侧的M个挡板,所述横槽与所述挡板抵接实现所述支撑杆的锁紧,M大于或等于1。

可选地,所述底座粘贴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后壳的外表面上或者所述底座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后壳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支撑杆采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

可选地,所述底座位于所述移动终端后壳的外表面的中间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调节支架,通过内置伸缩弹簧和锁紧机构,旋转支撑杆实现锁定和非锁定两种状态,调节支架的长度,在调节支架不用时,取消锁定将支撑杆收缩回底座内,较现有支架提升了整体美观度,而且减少了外接设备对移动终端本身的磨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调节支架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调节支架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调节支架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移动终端调节支架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移动终端调节支架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移动终端调节支架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调节支架,包括底座和至少一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插入所述底座内,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伸出所述底座,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设置有弹簧,所述支撑杆通过弹簧与所述底座可伸缩连接,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一锁紧机构,所述至少两组第一锁紧机构位于不同高度上,所述底座与所述移动终端后壳的外表面连接,用于支撑所述移动终端。其中,支撑杆的高度和数量都可调整,锁紧机构的个数决定在支撑杆调节过程中高度调节梯度大小,底座可以和移动终端的后壳一体成型,也可以粘贴在移动终端的后壳上,还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的外壳上,所述外壳为移动终端的保护壳。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具体介绍。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调节支架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调节支架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调节支架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调节支架包括底座1、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第一端插入所述底座1内,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第二端伸出所述底座1,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弹簧5,所述第一支撑杆2通过第一弹簧5与所述底座1可伸缩连接,所述底座1和所述第一支撑杆2之间设置有第一锁紧机构6,所述第一锁紧机构6包括两组,且位于不同高度上,所述第一支撑杆2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杆3的第一端插入到所述第一支撑杆2内,所述第二支撑杆3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弹簧4,所述第二支撑杆3通过第二弹簧4与所述底座1可伸缩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3的第二端伸出所述第一支撑杆2,所述第二支撑杆3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之间设置有第二锁紧机构7,所述第二锁紧机构7包括两组,且位于不同高度上。

通过在底座1和第一支撑杆2之间设置第一锁紧机构6,能够实现第一支撑杆2伸缩高度的调节,通过在第二支撑杆3与第一支撑杆2之间设置有第二锁紧机构7,能够实现第二支撑杆3伸缩高度的调节,本实施例第一锁紧机构6和第二锁紧机构7分别设置两组,可实现高度的快速调节,当然为了增大调节梯度,第一锁紧机构6和第二锁紧机构7可以在不同高度上设置更多组。

可选地,所述每组第一锁紧机构6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2外侧同一圆周面上的N个第一挡板61和设置在所述底座内侧同一圆周面上的N个第二挡板62,N大于或等于1。所述第一挡板61与所述第二挡板62在所述支撑杆上下活动时抵接实现所述支撑杆的锁紧,所述第一挡板61位于所述第二挡板62的下方,或者所述第一挡板61位于所述第二挡板62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N为偶数,所述N个第一挡板61沿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圆周均匀分布,所述N个第二挡板62沿所述底座1圆周均匀分布。请参阅图3所示,当N等于2时,所述第一锁紧机构6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2外侧的两个第一挡板61,和设置在所述底座1内侧的两个第二挡板62,所述第一挡板61沿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圆周均匀分布,所述第二挡板62沿所述底座1圆周均匀分布,所述第一挡板61和第二挡板62的个数越多调节支架的整体稳定性更好。

可选的,第二锁紧机构7与第一锁紧机构6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锁紧机构7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3外侧同一圆周面上的第三挡板71,和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内侧同一圆周面上的第四挡板72,所述第三挡板71与所述第四挡板72在所述第二支撑杆3上下活动时抵接实现所述第二支撑杆2的锁紧,所述第二锁紧机构7至少包括两组,且位于不同高度上,所述第三挡板71和第四挡板72的个数越多调节支架的整体稳定性越好。

本实施例移动终端调节支架使用方法如下:通过旋转第一支撑杆2使其从所述底座1内被第一弹簧5弹出,第一支撑杆2在上升过程中,通过第一锁紧机构6的第一挡板61和第二挡板62配合实现锁紧,当调节支架的长度达到使用者的需求时,不需要再调节所述第二支撑杆3的长度,当支架的长度不满足使用者需要的长度时,再调整第二支撑杆3的长度,将第二支撑杆3调到需要的长度后,第二支撑杆3通过所述第二锁紧机构7锁紧。当移动终端不需要支撑时,旋转第一支撑杆2解锁,向下按压第一支撑杆2,之后再旋转所述第一支撑杆2,第一锁紧机构6将第一支撑杆2锁定,第一支撑杆2收缩回所述底座1内,之后再旋转第二支撑杆3解锁,向下按压第二支撑杆3之后再旋转所述第二支撑杆3,第二锁紧机构7将第二支撑杆3锁定,第二支撑杆3收缩回第一支撑杆2内。

实施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移动终端调节支架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请,请参阅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调节支架包括底座1、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第一端插入所述底座1内,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第二端伸出所述底座,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第一端设置有弹簧,所述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分别通过弹簧与所述底座可伸缩连接,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一支撑杆2之间设置有第一锁紧机构6,所述第一锁紧机6构包括两组,且位于不同高度上,所述第一支撑杆2为中空结构,所述二支撑杆3的第一端插入到所述第一支撑杆2内,所述第二支撑杆3的第二端伸出所述第一支撑杆2,所述第二支撑杆3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之间设置有第二锁紧机构7,所述第二锁紧机构7包括两组,且位于不同高度上。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第二支撑杆3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之间的间隙较小,请参阅图4所示,第二支撑杆紧与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的间隙为D,所述0<D<1mm,具体的,所述第二支撑杆3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凹槽31,所述凹槽31贯穿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锁紧机构7设置于所述凹槽31内。第二支撑杆3外侧的第三挡板71和第一支撑杆2内侧的第四挡板72设置于所述凹槽31内。

本实施例通过减小第二支撑杆3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之间的间隙,增强了调节支架的稳定性,避免了支撑终端设备时出现调节支架晃动的情况,当然这种增强稳定性的结构也可应用于所述底座1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之间,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移动终端调节支架使用方法与实施例一的使用方法相同。

实施例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移动终端调节支架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移动终端调节支架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调节支架,包括底座1和一个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的第一端插入所述底座1内,所述支撑杆2的第二端伸出所述底座1,所述支撑杆2的第一端设置有弹簧5,所述支撑杆2通过弹簧5与所述底座1可伸缩连接,所述底座1和所述支撑杆2之间设置有第一锁紧机构6,所述第一锁紧机构6包括三组,且位于不同高度上,第一组锁紧机构与第二组锁紧机构的间距等于第二组锁紧机构与第三组锁紧机构的间距,所述底座1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后壳连接,用于支撑所述移动终端。所述底座的内侧设置有M个凹槽63,所述凹槽63贯穿所述底座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每组第一锁紧机构6包括设置在所述凹槽63同一侧且在同一高度上的M个横槽64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杆2外侧的M个挡板65,所述横槽64与所述挡板65抵接实现所述支撑杆2的锁紧,本实施例中所述M取值为2,所述M的取值越大,调节支架的稳定性越好。本实施例的调节支架通过横槽64与挡板65的配合实现锁紧,底座1和支撑杆2之间的间距变小,避免了调节支架在使用时候时的晃动,提高了调节支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移动终端调节支架使用方法如下:通过旋转支撑杆2使其从所述底座1的最下端的第一组锁紧机构内解锁,支撑杆内被弹簧5弹出在上升的过程中,当支撑杆2的最下端的挡板65到达第二组锁紧机构处后,支撑杆2在弹簧5的扭力作用下使挡板65与横槽64抵接实现支撑杆2的锁紧,当支撑高度达不到使用者使用的高度时,再旋转支撑杆2使支撑杆2的最下端的挡板65上升到达第三组锁紧机构处,支撑杆2在弹簧5的扭力作用下使挡板65与横槽64抵接实现支撑杆2的锁紧。

本实施例的调节支架采用一个支撑杆2来调节支架的高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设置三组锁紧机构,加大了调节支架高度梯度的调整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杆可采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

为了提高移动终端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底座位于所述移动终端后壳的外表面的中间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调节支架,通过内置伸缩弹簧和锁紧机构,旋转支撑杆实现锁定和非锁定两种状态,调节支架的长度,在调节支架不用时,旋转支撑杆取消锁定将支撑杆收缩回底座内锁紧,较现有支架提升了整体美观度,而且减少了外接设备对移动终端本身的磨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