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超高压处理设备的高压容器弹性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6789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超高压处理设备的高压容器弹性支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高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超高压处理技术是依据帕斯卡原理开发的一种超高压技术,广泛用于化工、粉末冶金、金属成型、食品杀菌保鲜等领域。

超高压处理技术主要通过超高压处理设备来实现,超高压处理设备主要由高压容器、端盖、承压机架、增压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

目前立式超高压处理设备下端盖的位置补偿采用下端盖与高压容器弹性联接结构,下端盖与高压容器在工作时必须有相对运动。这种结构直接导致下端盖与高压容器之间的高压密封频繁损坏或者下端盖被高压容器内的杂质卡死而无法移动。由此,设备的故障率高,维护劳动强度大,维护成本极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为立式超高压设备提供一种保障设备运行可靠、维护成本低、维护方便的高压容器弹性支座。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式超高压处理设备的高压容器弹性支座,高压容器(3)的下端盖(4)通过压盘(5)安装在容器底座(6)上,容器底座(6)与支架(8)通过套有弹簧的螺栓(7)连接,支架(8)安装在设备底座(10)上,整体组成一个弹性支座。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下端盖(4)外有外凸缘,压盘(5)有内凸缘,下端盖(4)外的外凸缘卡在压盘(5)的内凸缘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彻底解决了现有结构导致的高压密封频繁损坏和下端盖被高压容器内的杂质卡死的问题。设备的故障率降低80%,维护成本降低90%。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0位置放大图。

其中,1、承压机架,2、上端盖,3、高压容器,4、下端盖,5、压盘,6、容器底座,7、套有弹簧的螺栓,8、支架,9、小车,10、道轨,11、设备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2所示,超高压处理设备主要包括承压机架1、高压容器3、上端盖2、下端盖4、压盘5、压缩弹簧7、容器底座6、支架8、小车9、轨道10、设备底座11、增压系统(未示出)、控制系统(未示出)。高压容器3具有圆柱形腔体,上下两端均开口,下端盖4外有外凸缘,压盘5有内凸缘,下端盖4外的外凸缘卡在压盘5的内凸缘上;压盘5安装在容器底座6上,容器底座6用固定在支架8上的套有弹簧的螺栓7固定,螺栓兼起导向作用,支架8则固定在设备底座10上;承压机架1为一闭合的框架,可承受高压容器3内工作介质产生的轴向力,承压机架1内可包容高压容器3,上端盖2及下端盖4。承压机架1与小车9固结为一体,承压机架1可随小车移动。上端盖2可沿高压容器3的轴线上下移动,下端盖4由压盘5固定在高压容器3的下端。当高压容器3内无压力时,上、下端盖与承压机架1间存在间隙,承压机架1与高压容器间可做任意相对运动。当高压容器3内工作介质的压力增大时,上端盖2向上移动与承压机架1的上端面贴紧,随后弹簧被压缩,高压容器3、下端盖4与容器底座6一起向下移动,直至下端盖4与闭合框架1的下端面贴紧。此后,高压容器3内介质所产生的轴向力便由承压机架1承受。然后由控制系统控制保压、卸压。卸压后,高压容器3内恢复到无压状态,上、下端盖均自动复位,并与承压机架1有了间隙。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须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做的变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