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透气装置的润滑油油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4373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透气装置的润滑油油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透气装置的润滑油油桶。



背景技术:

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汽车、机械设备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或半固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大型的机械设备的润滑油桶非常大,在换油时,油桶的密封性能较好,于是油桶里外就形成压力差,油桶里的油在排放到一定程度时就无法排出,因此需要操作人员爬到油桶的顶部将油桶的盖子打开,使得外部空气流入油桶,将压力平衡后,剩下的油才可以排出,但打开油桶盖子后,油桶里容易进入灰尘,会造成对润滑油的污染,降低润滑油的质量和润滑效果,甚至导致润滑油不能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能平衡油桶内外压力差且避免对润滑油造成污染的带透气装置的润滑油油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透气装置的润滑油油桶,包括油桶本体,所述油桶本体上端部设置有注液口,其下端部设置有出液口,所述油桶本体上设置有透气装置,该透气装置包括有一体设置在油桶本体顶部的透气盖、配合在透气盖上的透气旋钮以及弹性拉簧,所述弹性拉簧一端固定在透气盖上,另一端嵌合在透气旋钮内,所述透气盖的顶部设置有透气孔和集尘腔,所述透气旋钮对应集尘腔的上方设置有主进气口,该主进气口与透气孔错位设置。

优选地,所述透气旋钮上铰接有启闭主进气口的密封板,所述透气盖内设置有第一螺环和第一螺孔。

优选地,所述透气盖上设置有与第一螺环相适配的第二螺孔以及与第一螺孔相适配的第二螺环。

优选地,所述第一螺环和第二螺环之间设置有引流道和副进气口。

优选地,所述油桶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弧形接面,该弧形接面的中心部位设置有泄流口。

优选地,所述注液口的内侧设置有弹性密封边,所述注液口外设置有压盖。

本实用具有以下优点:当油桶里外就形成压力差,油桶里的油无法排出时,不通过开启进液口来平衡油桶内外压力差,而通过油桶本体上的透气装置来实现,通过旋开透气旋钮,翻开密封板,空气可以流过下方的集尘腔,由集尘腔灰尘进行收集,洁净气体进过引流道进而通过主进气口进入到桶内,用于集尘腔对尘土进行收集,由引流道对尘土进行限位避免进入主进气口内,即能平衡油桶内外压力差又避免对润滑油造成污染,本通气装置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具有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透气装置的润滑油油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一种带透气装置的润滑油油桶,包括油桶本体1,油桶本体1上端部设置有注液口2,其下端部设置有出液口3,油桶本体1上设置有透气装置4,该透气装置4包括有一体设置在油桶本体1顶部的透气盖41、配合在透气盖41上的透气旋钮42以及弹性拉簧43,弹性拉簧43一端固定在透气盖41上,另一端嵌合在透气旋钮42内,透气盖41的顶部设置有透气孔411和集尘腔412,透气旋钮42对应集尘腔412的上方设置有主进气口421,该主进气口421与透气孔411错位设置,主进气口421与透气孔411错位设置使得空气通过主进气口421进入后先至集尘腔412内,然后通过侧面的透气孔411进入到内部,由集尘腔412对尘土进行收集避免进入内部,弹性拉簧43的设置避免透气旋钮42脱离透气盖41,进而使得透气孔411直接暴露在空气下。

透气旋钮42上铰接有启闭主进气口421的密封板5,透气盖41内设置有第一螺环6和第一螺孔7,透气盖41上设置有与第一螺环6相适配的第二螺孔8以及与第一螺孔7相适配的第二螺环9,透气盖41与透气旋钮42之间的固定通过螺环和螺孔螺接固定,当固定是空气难以进入,反之,则空气进入。

透气盖41和透气旋钮42之间设置有引流道10和副进气口11,空气不仅仅可通过主进气口421进入到桶内还能通过副进气口11至桶内,能更快的平衡油桶内外压力,引流道10的设置则起到隔尘效果。

油桶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弧形接面12,该弧形接面12的中心部位设置有泄流口13,弧形接面12能将残留的润滑油集中,而泄流口13则确保则将残留的润滑油从底部排出。

注液口2的内侧设置有弹性密封边21,注液口2外设置有压盖22,弹性密封边21方便注液口2的加液,而压盖22则起到密封效果,避免外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