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四个方向撑紧的铝型材活动角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8193阅读:1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现四个方向撑紧的铝型材活动角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现四个方向撑紧的铝型材活动角码。



背景技术:

申请人于2016年10月29日申请了一款“一种用于连接两个切割型材的可注胶活动角码”的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是2016211527592,只要旋动这款角码中的调节螺钉,就可以实现了角码对两型材内腔前后方向的撑开压迫式连接,但缺乏对两型材内腔上下方向的上下撑开压迫式连接,导致两型材装饰面不能快速自动对平,对两型材的装饰面需要人工辅助才能对平,严重影响装配效率和效果。众所周知,两型材的注胶连接时,最理想的效果是产生环弧粘结胶带,但现有技术的活动角码在45°对角线处存在功能孔,例如为节约材料而设计的第一通孔,为实现内组件和外组件在45°对角线处的活塞式连接而产生的第二通孔,这些功能孔体积较大,在注胶时,要形成环弧粘胶带就必须填满这些功能孔,大量的胶水会进入这些功能孔内,进入功能孔内的胶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导致胶水浪费非常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实现四个方向撑紧的铝型材活动角码。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实现四个方向撑紧的铝型材活动角码,包括有内组件和外组件,在外组件上成型有伸向内组件的螺孔,螺孔内旋进有顶住内组件的调节螺钉,两组件的同侧侧翼平行相对移动,在活动角码的45°对角线处,两组件之间形成活塞式插接结构,活动角码的45°对角线的内端和外端与形成之间都形成有流胶通道,在内组件上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都盖上有导流盖板,导流盖板与内组件同步移动,导流盖板盖住活动角码45°对角线处的功能孔,在导流盖板的外表面上设有流胶槽,导流盖板的盖合面前端部设有带斜面的凸起台阶,以内组件和外组件对合的最短距离为准,导流盖板的凸起台阶超出外组件以外。

在导流盖板上朝内组件的一侧成型有凸台,凸台插进内组件上的功能孔内。

采用本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活动角码可产生前后和上下四个方向的撑开张紧效果,使型材的连接更为可靠,型材连接可实现快速自动平齐,同时盖住各功能孔,防止胶水流进,可大大节约胶水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活动角码装配到型材里面后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活动角码去掉导流盖板后的装配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活动角码的调节螺钉旋进前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活动角码的调节螺钉旋进前的剖视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活动角码的调节螺钉旋进后的立体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活动角码的调节螺钉旋进后的剖视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活动角码的炸开导流盖板后的立体分解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活动角码的炸开导流盖板后的前视分解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活动角码安装到铝型材并注胶后的剖视结构图;

图10是图9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导流盖板的上视结构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导流盖板的下视结构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导流盖板的侧视结构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导流盖板的前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的实现四个方向撑紧的铝型材活动角码,包括有内组件1和外组件2,内组件1和外组件2都为飞机状,为了节约铝材材料,在内组件1上的45°对角线处成型有第一功能孔3,在外组件2上成型有伸向内组件1的螺孔4,螺孔4内旋进有顶住内组件1的调节螺钉5,两组件的两侧都分别设有折弯侧翼6,两组件的同侧折弯侧翼6平行相对移动,产生两组件移动的导向作用,在活动角码的45°对角线处,内组件1前端为凸出的活塞部7,对应外组件2的内侧处为缸体部8,活塞部7插进缸体部8,使两组件之间形成活塞式插接结构,同时形成第二功能孔9,活动角码的45°对角线的内端和外端与铝型材之间都形成有流胶通道(即前流胶通道10和后流胶通道11),在内组件1和外组件2的45°对角线处顶面和底面都设有凹槽12,第一功能孔3和第二功能孔9位于凹槽底面121上,在上下凹槽12内都盖有宽度与凹槽12宽度相互匹配的导流盖板13,在导流盖板13上朝内组件1的一侧成型有凸台14,凸台14插进内组件1上的第一功能孔内3,使导流盖板13与内组件1同步移动,导流盖板13盖住活动角码45°对角线处的第一功能孔3和第二功能孔9,但导流盖板13不会盖住前流胶通道10和后流胶通道11,为了避开前流胶通道10和后流胶通道11,在导流盖板13前后都设置了切口132,在导流盖板13的外表面上设有流胶槽15,导流盖板13的盖合面131前端部设有带斜面16的凸起台阶17,以内组件1和外组件2对合的最短距离为准,导流盖板13的凸起台阶17超出外组件2以外,凸起台阶17位于前流胶通道10内。

在装配前,需要在型材45°对合处的外端加工一个注胶孔18,工具需要通过注胶孔18对调节螺钉5进行旋动调节,随着调节螺钉5在外组件2的螺孔4内的旋进,调节螺钉5就会顶着内组件1,将内组件1和外组件2以一前一后的状态撑开,使内组件两侧1a撑紧铝型材内腔后侧,外组件两侧2a撑紧铝型材内腔前侧,同时在内组件1和外组件2被调节螺钉5相互顶开的同时,内组件1与导流盖板13经第一功能孔3和凸台14的配合传动实现同步移动,此时导流盖板13盖合面131前端部的凸起台阶17就会触及凹槽底面121,进一步旋动调节螺钉5撑开两组件,凸起台阶17受到凹槽底面121的驱使,使凸起台阶17跳进凹槽底面121上,导流盖板13前端部被迫撑开,即上方的导流盖板往上撑开,下方的导流盖板往下撑开,最终使上下导流盖板撑开张紧两型材内腔的上下面,使两型材实现快速自动平齐,然后就往注胶孔18内注胶,胶水进入前流胶通道10,随着胶水的不断注入,胶水进一步流进导流盖板13上的流胶槽15,最后流进后流胶通道11,形成前后上下的环弧状粘胶带19,因导流盖板13盖住了45°对角线处的各功能孔3、9,注胶时,胶水经过导流盖13上的流胶槽15流过,避免了胶水流进功能孔3、9内,从而节约胶水用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