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量机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0546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大流量机油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流量机油泵。



背景技术:

机油泵是润滑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现有的机油泵包括转子机油泵和齿轮机油泵两种,其中转子机油泵是最常用的机油泵,转子机油泵的结构包括泵体、泵盖、内转子、外转子和转子轴,泵体上开有转子腔,内转子和外转子均设置在转子腔内,泵盖与泵体相盖合将内转子和外转子封闭在转子腔内,转子轴与内转子固定,转子轴伸出泵体并设置输入齿轮,在泵体上开设进油口和出油口。现有的机油泵中转子腔的深度较小,以至于内转子和外转子的高度小,机油泵的流量较小,不能为与其连接的机体提供足够的润滑油,机体的润滑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流量机油泵,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机油泵流量小不能满足及其润滑需要的技术缺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流量机油泵,开有转子腔的泵体、与泵体相盖合的泵盖、设置在转子腔内的内转子与外转子、转子轴和输入齿轮,所述的外转子套设在内转子上,所述的泵盖上开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的转子腔的直径与深度之比大于3:5,所述的内转子与外转子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转子腔的深度,所述的内转子设置在转子轴上,转子轴的一端穿出泵体后安装输入齿轮,所述的泵体上设置有泄压阀。本申请中通过输入齿轮驱动转子轴转动,从而驱动内转子和外转子之间的相对运动,将机油从进油口吸入机油泵并从出油口排出供机体润滑使用,本申请中转子腔的直径与深度比值大,增大机油的流量,为机体的润滑提供足够的机油,增强机体的润滑能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转子轴上沿其径向方向开有贯穿其两侧的第一通孔,所述的内转子上开有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设置有固定销。本申请通过固定销将内转子与转子轴固定在一起,防止内转子与转子轴发生相对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泵盖上开有贯穿其两侧的第三通孔,所述的转子轴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三通孔内。本申请的转子轴端部与泵盖连接,对转子轴进行限位,防止转子轴发生摆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转子轴上套设有第一衬套,所述的衬套的外表面与第三通孔过盈配合。本申请设置第一衬套,减少转子轴与泵盖的磨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泄压阀包括开设在泵体上并且贯穿泵体两侧的泻油孔、设置在泻油孔内的钢球与弹簧和固定块,所述的泻油孔成三级台阶状并且与转子轴平行,泻油孔靠近泵盖一端的直径小于远离泵盖的一端的直径,所述的固定块设置在泵体上远离泵盖的一端,所述的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钢球与固定块,所述的固定块上开有贯穿其两侧的第四通孔。本申请通过设置泄压阀,机油压力大时,推动钢球压缩弹簧,机油可从泻油孔内排出,使出油口出机油的压力降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固定块包括一体成型的头部和连接部,所述的第四通孔贯穿头部和连接部,所述的泻油孔远离泵盖的一端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的固定块的连接部设置有与泻油孔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本申请设置固定块,对弹簧进行固定,防止弹簧从泻油孔内弹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头部的截面为正六边形。本申请中的固定块头部便于固定块与泻油孔的安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泵体上开有第五通孔,所述的转子轴从第五通孔伸出转子腔外,并通过月牙键安装输入齿轮。本申请采用月牙键将输入齿轮安装在转子轴上,方便输入齿轮的安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转子轴安装输入齿轮的部位为齿轮安装部,所述的齿轮安装部成圆台状,并且齿轮安装部靠近泵体的一端直径大于远离泵体的一端的直径。本申请将安装部设置成圆台状,增强本申请中转子轴可承受的输出扭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安装部远离泵体的一端设置有螺杆,所述的螺杆上设置有紧固螺母。本申请设置螺杆并且设置与螺杆相配合的紧固螺母,用于对输入齿轮进行限位,防止输入齿轮从转子轴上脱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机油泵流量大,可为与其连接的机体提供更多的机油,提高机体的润滑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反映本实用新型中泵盖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3是图2中的A-A断面图。

其中:1、转子腔;2、泵体;3、泵盖;4、内转子;5、外转子;6、转子轴;7、进油口;8、出油口;9、第一通孔;10、第二通孔;11、固定销;12、第三通孔;13、第一衬套;14、泻油孔;15、钢球;16、弹簧;17、固定块;18、头部;19、连接部;20、安装部;21、螺杆;22、紧固螺母;23、第二衬套;24、月牙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事实上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大流量机油泵,包括开有转子腔1的泵体2、与泵体2相盖合的泵盖3、设置在转子腔1内的内转子4与外转子5、转子轴6和输入齿轮,所述的外转子5套设在内转子4上,所述的泵盖3上开有进油口7和出油口8,本申请通过泵体2泵盖3的盖合实现将内转子4和外转子5封闭在转子腔1内,所述的转子腔1的直径与深度之比大于3:5,本申请优选的转子腔1的直径为50mm,转子腔1的深度为38mm,所述的内转子4与外转子5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转子腔1的深度,本申请优选的内转子4与外转子5的高度相等并且略小于转子腔1的深度,以减小内转子4与外转子5与泵体2和泵盖3之间的摩擦,所述的内转子4设置在转子轴6上,转子轴6的一端穿出泵体2后安装输入齿轮(图中未示出),通过输入齿轮将外部动力传递值内转子4,实现内转子4的转动,所述的泵体2上设置有泄压阀,以调整出油口8处机油的压力。

本申请中所述的转子轴6上沿其径向方向开有贯穿其两侧的第一通孔9,所述的内转子4上开有与第一通孔9相对应的第二通孔10,所述的第一通孔9和第二通孔10内设置有固定销11,本申请中第二通孔10的孔径与固定销11的直径相等,第一通孔9的孔径与固定销11的直径也相等,如此转子轴6与内转子4之间不会发生晃动,减小本申请的振动和由振动所产生的噪音。

本申请中所述的泵盖3上开有贯穿其两侧的第三通孔12,所述的转子轴6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三通孔12内,所述的转子轴6上套设有第一衬套13,所述的第一衬套13的外表面与第三通孔12过盈配合,由于第三通孔12与转子轴6之间设置有第一衬套13,转子轴6与泵盖3之间不直接接触,两者不会相互磨损,延长本申请的使用寿命,并且本申请设置第一衬套13还可增强本申请的密封性,防止漏油。

本申请中所述的泄压阀包括开设在泵体2上并且贯穿泵体2两侧的泻油孔14、设置在泻油孔14内的钢球15与弹簧16和固定块17,所述的泻油孔14成三级台阶状并且与转子轴6平行,泻油孔14靠近泵盖3一端的直径小于远离泵盖3的一端的直径,所述的固定块17设置在泵体2上远离泵盖3的一端,所述的弹簧16的两端分别连接钢球15与固定块17,所述的固定块17上开有贯穿其两侧的第四通孔(图中未示出),当出油口8处的机油压力过大时,机油推动钢球15挤压弹簧16,使弹簧16被压缩,钢球15与泻油孔14直径最小的一端脱离,机油可从泻油孔14排出机油泵,降低出油口8处的压力,当出油口8处压力降低时,弹簧16恢复长度,推动钢球15朝着出油口8处移动,由于钢球15的直径大于泻油孔14靠近出油口8一端的孔径,所以,钢球15堵住泻油孔14,机油不能再继续从泻油孔14排出机油泵,出油口8出的机油积聚增多,压力增大。

本申请中所述的固定块17包括一体成型的头部18和连接部19,所述的第四通孔贯穿头部18和连接部19,所述的泻油孔14远离泵盖3的一端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的固定块17的连接部19设置有与泻油孔14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本申请中的固定块17的连接部19可与泻油孔14连接,其头部18用于整个固定块17的安装,本实施例优选的将所述的头部18的截面设置为正六边形,以更加方便固定块17的安装。

本申请中所述的泵体2上开有第五通孔(图中未示出),所述的转子轴6从第五通孔伸出转子腔1外其上开有月牙槽24,并通过设置在月牙槽24内的月牙键(图中未示出)安装输入齿轮,本申请优选的在转子轴6上设置第二衬套23,以减少转子轴6与泵体2的磨损,同时增强本申请转子轴6与泵体2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漏油,所述的转子轴6安装输入齿轮的部位为齿轮安装部20,所述的齿轮安装部20成圆台状,并且齿轮安装部20靠近泵体2的一端直径大于远离泵体2的一端的直径。采用月牙键安装输入齿轮,相较于采用平键安装,输入齿轮的安装更方便。

本申请中所述的安装部远离泵体2的一端设置有螺杆21,所述的螺杆21上设置有紧固螺母22,通过紧固螺母22与螺杆21的配合,防止输入齿轮松动从转子轴6上脱落。

以上说明书中未做特别说明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或者通过现有技术既能实现。而且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具体实施案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案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