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路连接组件、管路结构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5998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管路连接组件、管路结构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路连接组件、管路结构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大型商用空调设备管路系统接管方式以焊接形式为主,而管路系统在设计阶段,为了避除压缩机工作条件下铜管的共振影响,往往需要反复试验及多次更改管型设计方案。由于管路焊接无法在试验室内直接进行,大型设备需要转运回生产车间重新焊接。

大型设备转运回车间重新焊接带来许多问题:(1)大型设备转运困难、返包焊接涉及到生产排期问题,耗时较长,因此造成管型设计更改的整个周期往往都在1个月以上;(2)每次管路系统拆除重焊,都会造成空调系统内制冷剂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管路连接组件,解决试验返包试制周期长、安装及拆卸过程造成制冷剂浪费的问题。

一种管路连接组件,包括管路连接器及螺母,所述管路连接器包括:

阀体;以及

端管,所述端管分别设置在所述阀体两端,并与所述阀体连通,所述端管的外表面具有螺纹,所述螺母用于通过所述螺纹与所述端管连接并将被连接管体与所述端管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管末端具有坡口,所述坡口朝向远离所述管路连接器的一侧,所述螺母一端具有缩口,所述缩口向远离所述管路连接器的一侧收缩,所述螺母套设所述端管并与所述端管通过所述螺纹连接的同时,所述螺母的所述缩口能够将被连接管体的喇叭口压紧在所述端管的坡口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坡口为4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体为球形阀,包括阀外壳、阀芯和阀芯旋柄,所述阀芯具有通孔,所述阀芯旋柄穿过所述阀外壳并与所述阀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外壳上具有以所述阀芯旋柄为顶点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具有两个端部,所述阀芯旋柄暴露于所述阀外壳外的部分具有阀芯限位挡块,所述阀芯限位挡块能够在所述限位部的两个端部之间旋转,并通过与所述两个端部抵靠而限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为凹陷的扇形限位平台,所述两个端部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阀芯旋柄旋转至所述扇形限位平台的一端时,所述通孔与所述端管的中心轴线垂直,所述阀芯旋柄旋转至所述扇形限位平台的另一端时,所述通孔与所述端管的中心轴线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管的内径与所述通孔的直径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芯的直径等于所述通孔直径的倍。

一种管路结构,包括上述管路连接组件及两个被连接管体,所述两个被连接管体分别具有喇叭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喇叭口的最宽处的外径与所述端管的外径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直径等于所述被连接管体的内径。

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管路结构,所述被连接管体用于流通制冷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路连接组件、管路结构及空调器,在所述管路连接组件中,所述螺母作为中间连接件将所述管路连接器和被连接管体连接起来,进行管路更换时,只需将被连接管体拆卸,避免了大型设备转运及返包过程,节约了时间,使管路安装及拆卸更简便。同时,在空调压缩机外吸气管和排气管的管路结构中,管路拆卸时,所述阀体关闭,避免了制冷剂的泄露,不会造成制冷剂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管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组件的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阀芯和阀芯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阀芯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压缩机

2-管路结构

20-管路连接组件

200-管路连接器

210-阀体

211-阀外壳

212-阀芯

213-阀芯旋杆

214-通孔

215-限位部

216-阀芯限位挡块

220-端管

221-螺纹

222-坡口

300-螺母

310-缩口

30-被连接管体

31-喇叭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管路连接组件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实施例附图中各种不同对象按便于列举说明的比例绘制,而非按实际组件的比例绘制。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管路连接组件20,包括管路连接器200及螺母300,所述管路连接器200包括阀体210;端管220,所述端管220分别设置在所述阀体210两端,并与所述阀体210连通,所述端管220的外表面具有螺纹221,所述螺母300用于通过所述螺纹221与所述端管220连接并将被连接管体30与所述端管220连通。

所述管路连接组件20中,所述螺母300作为中间连接件将所述管路连接器200和被连接管体30连接起来,进行管路更换时,只需将被连接管体30拆卸,避免了大型设备转运及返包过程,节约了时间,使管路安装及拆卸更简便。同时,在空调压缩机吸气管和排气管的管路结构中,管路拆卸时,所述阀体210关闭,避免了制冷剂的泄露,不会造成制冷剂的浪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管220末端具有坡口222,所述坡口222朝向远离所述管路连接器200的一侧,所述螺母300一端具有缩口310,所述缩口310向远离所述管路连接器200的一侧收缩,所述螺母300套设所述端管220并与所述端管220通过所述螺纹221连接的同时,所述螺母300的所述缩口310能够将被连接管体30的喇叭口31压紧在所述端管220的坡口222上。进行管路安装和拆卸时,只需要转动所述螺母300,无需旋转被连接管体30,因此对于安装作业空间的要求降低。

优选的,所述坡口222为45°,能够保证所述螺母300拧紧时获得最大的轴向推力,将所述坡口222与被连接管体30喇叭口31的对接处压紧,密封性更好。

请参阅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体210为球形阀,包括阀外壳211、阀芯212和阀芯旋柄213,所述阀芯212具有通孔214,所述阀芯旋柄213穿过所述阀外壳211的同时,与所述阀芯212连接。球形阀没有棱角,可以通过阀芯旋柄213的转动而使阀芯212转动。

优选的,所述阀外壳211为球形,所述阀外壳11的内径与所述阀芯212的外径相等,使得所述阀外壳111与所述阀芯212之间没有空隙,保证了阀体210的紧凑型。并且,球形的阀外壳211与常用的圆管状管路连接时结构更适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外壳211上具有以所述阀芯旋柄212为顶点的限位部215,所述阀芯旋柄213暴露于所述阀外壳211外的部分具有阀芯限位挡块216,所述阀芯限位挡块216能够在所述限位部215的两个端部之间旋转,并通过与所述两个端部抵靠而限位。当所述阀芯限位挡块216旋转至所述限位部215的两端时,所述阀芯限位挡块216抵靠在所述限位部215的端部,不能再继续旋转,所述限位部215和所述阀芯限位挡板216配合使用,实现所述阀体210的开启和关闭状态的切换。

可选的,所述限位部215为凹陷的扇形限位平台,相当于所述限位部215为一个槽,所述阀芯限位挡块216旋转至所述限位部215两端时能够实现抵靠;或者,所述限位部215两端部具有两个凸起,所述所述阀芯限位挡块216旋转至所述限位部215两端部时同样能够实现抵靠。

优选的,所述限位部215两端部的夹角为90°,所述阀芯旋柄213旋转至所述限位部215的一端时,所述通孔214与所述端管220的中心轴线垂直,此时所述阀体210处于开启状态,管路可以流通;所述阀芯旋柄213旋转至所述限位部215的另一端时,所述通孔214与所述端管220的中心轴线平行,此时所述阀体210处于关闭状态,管路封闭。

请参阅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管220的内径与所述通孔214的直径相等,所述阀芯212的直径d1等于所述通孔214直径d0的倍。使得所述阀芯212旋转90°时,能够实现对管道的开启和闭合状态切换。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管路结构2,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20及两个被连接管体30,所述两个被连接管体30分别具有喇叭口31,所述螺母300能够将所述管路连接器200与所述两个被连接管体30压紧在所述喇叭口31处。所述被连接管体30设置有喇叭口31,能够实现和所述管路连接组件20的匹配。

优选的,所述喇叭口31的最宽处的外径与所述端管220的外径相等,使得所述喇叭口31与所述管路连接器200的坡口实现完全对接。

优选的,所述通孔214的直径d0等于所述被连接管体30的内径,使得管路流通时,管路中的气流波动最小,从而减少振动及噪声对设备使用时的影响。

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管路结构2及所述管路结构连接的压缩机1,所述被连接管体30用于流通制冷剂,例如为吸气管或排气管。在空调器中使用所述的管路结构2,使更换管路时更方便,同时防止管路更换时系统内的制冷剂的泄漏,避免制冷剂的浪费及对拆卸工人的误伤。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