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油快速的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7395发布日期:2018-06-05 23:02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回油快速的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减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减震器。



背景技术:

目前,减震器得到了大量的应用。现有的减震器大多由内筒体、外筒体、活塞组件、弹簧、压缩阀座构成,其中外筒体套装在内筒体上,在内筒体外壁与外筒体内壁之间形成有外油腔,在内筒体中形成有内油腔,活塞组件设置在内油腔中,压缩阀座设置在外筒体中,并使压缩阀座布置在内筒体端部上,以通过开设于压缩阀座上的去油孔与回油孔导通内筒体、外筒体。为了使活塞组件不同移动方向获得不同的助力,在压缩阀座上一般会设置阻流片,以通过阻流片形成对回油孔的出油口的阻挡作用,以在减震器压缩时,防止液压油从回油孔进入到外油腔。而为了快速实现回油,一般会开设多个回油孔,这些回油孔都是通过一个阻流片形成阻挡的,由于现有压缩阀座结构设计的存在不足,会使得回油孔出油口作用在阻流片上的压力不同,长久下去阻流片易出现弯曲变形的情况,从而会导致阻流片的阻流效果大大降低,进而会使得减震器的减震效果大大降低,并使得减震器的寿命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回油快速的减震器,该减震器具有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回油稳定迅速、使用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回油快速的减震器,其特点在于包括内筒体、外筒体、活塞组件、活塞杆、弹簧、压缩阀座、阻流片、限位弹簧片、限位环、前密封盖、后密封盖、导向封头、油封,其中内筒体上形成有内油腔;所述外筒体外表面上设有外螺纹部;所述压缩阀座呈圆柱状结构,所述压缩阀座底部开设有导油腔,所述压缩阀座四周外壁上均匀地开设有四个从压缩阀座顶部贯穿至压缩阀座底部的竖向导油槽,所述压缩阀座底部均匀地开设有四个直导油槽,并使四个直导油槽一端分别与四个竖向导油槽下端相连通,还使四个直导油槽另一端分别与导油腔相连通,所述压缩阀座顶部设有嵌装凸部,所述嵌装凸部呈圆柱状结构,并使嵌装凸部中心线与压缩阀座中心线同轴,所述嵌装凸部顶面上开设有圆形凹腔,该圆形凹腔中心线与嵌装凸部中心线同轴,所述圆形凹腔腔壁上开设有一圈限位卡槽,所述圆形凹腔腔底中部开设有贯穿至导油腔的去油孔,所述圆形凹腔腔底还开设有若干贯穿至导油腔的回油孔,各回油孔呈环形分布地布置在去油孔四周,所述圆形凹腔腔底开设有连通各回油孔的导油环槽;所述阻流片呈圆环状结构;所述外筒体套装在内筒体上,在外筒体内壁与内筒体外壁之间形成有外油腔,所述前密封盖、油封、导向封头从外向内依次嵌装在外筒体左端端口处,还使导向封头嵌入至内筒体左端端口中,所述弹簧设置在内油腔中,所述活塞组件设置在活塞杆一端端部上,所述活塞杆一端设置在内油腔中,并使活塞组件滑动嵌装在内油腔上,还使弹簧位于活塞组件与导向封头之间,所述活塞杆另一端依次穿过弹簧、导向封头、油封、前密封盖后置于外筒体外,该阻流片设置在圆形凹腔中,并使去油孔位于阻流片的中孔处,还使阻流片贴靠在各回油孔孔口上,所述限位弹簧片与限位环依次设置在圆形凹腔中,并使限位环侧边嵌装在限位卡槽中,还使限位弹簧片分别弹性作用在阻流片与限位环上,所述压缩阀座的嵌装凸部嵌装在内筒体右端端口中,所述后密封盖密封盖置在外筒体右端端口上,并使压缩阀座抵靠在后密封盖内表面上。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后密封盖的结构,所述后密封盖内表面上开设有嵌装腔,所述嵌装腔腔底中部设有弧形凹腔,所述压缩阀座嵌装在嵌装腔中。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减震器使用的便利性,所述后密封盖外表面上设有连接环。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导油腔的结构,所述导油腔呈圆形结构,四个直导油槽均匀地布置在导油腔四周,并使各直导油槽中心线穿过导油腔中心线。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去油孔的结构,所述去油孔直径为0.8mm。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回油孔的布置结构,所述回油孔的数量为六个,该六个回油孔呈圆环分布地位于去油孔四周。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回油孔的结构,所述回油孔直径为2mm。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圆形凹腔的结构,所述圆形凹腔腔底四周开设有一圈凹进槽。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活塞杆的结构,所述活塞杆另一端端部上开设有螺纹部,该螺纹部上螺接有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内侧的活塞杆上套装有缓冲胶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器压缩时,液压油会从内油腔依次通过圆形凹腔、去油孔、导油腔、直导油槽与竖向导油槽进入到外油腔中。减震器伸展时,液压油会从外油腔依次通过直导油槽、导油腔、去油孔、圆形凹腔进入内油腔,以及依次通过直导油槽、导油腔、回油孔、圆形凹腔进入内油腔。在上述过程中,液压油是通过四个竖向导油槽均匀稳定的进入到导油腔中的,这样各回油孔进入到圆形凹腔中的液压油流量大小将实现相同,且各回油孔还通过导油环槽实现了连通,这样各回油孔排出的液压油作用在与之配套的阻流片上各处的作用力更加的均匀,可有效地防止阻流片发生变形弯曲的情况,避免阻流片的阻流效果受到影响,有利于提高减震器的减震效果,以及延长减震器的使用寿命,其性能十分稳定可靠,使用效果十分好。同时,通过圆形凹腔与限位卡槽的开设,可提高与限位弹簧片、限位环安装的可靠性,从而提高减震器的使用性能。该减震器的整体结构设计十分科学合理。通过各竖向导槽、导油腔与回油孔的合理布置,可以使液压油从外油腔进入内油腔更加的稳定迅速,从而可提高减震器回油的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压缩阀座与阻流片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压缩阀座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压缩阀座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压缩阀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后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回油快速的减震器,包括内筒体1、外筒体2、活塞组件3、活塞杆4、弹簧5、压缩阀座6、阻流片7、限位弹簧片8、限位环9、前密封盖10、后密封盖20、导向封头30、油封40,其中,如图1与图2所示,所述内筒体1上形成有内油腔100;如图1所示,所述外筒体2外表面上设有外螺纹部21;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压缩阀座6呈圆柱状结构,所述压缩阀座6底部开设有导油腔61,所述压缩阀座6四周外壁上均匀地开设有四个从压缩阀座6顶部贯穿至压缩阀座6底部的竖向导油槽62,所述压缩阀座6底部均匀地开设有四个直导油槽63,并使四个直导油槽63一端分别与四个竖向导油槽62下端相连通,还使四个直导油槽63另一端分别与导油腔61相连通,所述压缩阀座6顶部设有嵌装凸部64,所述嵌装凸部64呈圆柱状结构,并使嵌装凸部64中心线与压缩阀座6中心线同轴,所述嵌装凸部64顶面上开设有圆形凹腔65,该圆形凹腔65中心线与嵌装凸部64中心线同轴,所述圆形凹腔65腔壁上开设有一圈限位卡槽66,所述圆形凹腔65腔底中部开设有贯穿至导油腔61的去油孔67,所述圆形凹腔65腔底还开设有若干贯穿至导油腔61的回油孔68,各回油孔68呈环形分布地布置在去油孔67四周,所述圆形凹腔65腔底开设有连通各回油孔68的导油环槽69;如图2与图3所示,所述阻流片7呈圆环状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外筒体2套装在内筒体1上,在外筒体2内壁与内筒体1外壁之间形成有外油腔200,所述前密封盖10、油封40、导向封头30从外向内依次嵌装在外筒体2左端端口处,还使导向封头30嵌入至内筒体1左端端口中,所述弹簧5设置在内油腔100中,所述活塞组件3设置在活塞杆4一端端部上,所述活塞杆4一端设置在内油腔100中,并使活塞组件3滑动嵌装在内油腔100上,还使弹簧5位于活塞组件3与导向封头30之间,所述活塞杆4另一端依次穿过弹簧5、导向封头30、油封40、前密封盖10后置于外筒体2外,该阻流片7设置在圆形凹腔65中,并使去油孔67位于阻流片7的中孔处,还使阻流片7贴靠在各回油孔68孔口上,所述限位弹簧片8与限位环9依次设置在圆形凹腔65中,并使限位环9侧边嵌装在限位卡槽66中,还使限位弹簧片8分别弹性作用在阻流片7与限位环9上,所述压缩阀座6的嵌装凸部64嵌装在内筒体1右端端口中,所述后密封盖20密封盖置在外筒体2右端端口上,并使压缩阀座6抵靠在后密封盖20内表面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器压缩时,液压油会从内油腔100依次通过圆形凹腔65、去油孔67、导油腔61、直导油槽63与竖向导油槽62进入到外油腔200中。减震器伸展时,液压油会从外油腔200依次通过直导油槽63、导油腔61、去油孔67、圆形凹腔65进入内油腔100,以及依次通过直导油槽63、导油腔61、回油孔68、圆形凹腔65进入内油腔100。在上述过程中,液压油是通过四个竖向导油槽62均匀稳定的进入到导油腔61中的,这样各回油孔68进入到圆形凹腔65中的液压油流量大小将实现相同,且各回油孔68还通过导油环槽69实现了连通,这样各回油孔68排出的液压油作用在与之配套的阻流片7上各处的作用力更加的均匀,可有效地防止阻流片7发生变形弯曲的情况,避免阻流片7的阻流效果受到影响,有利于提高减震器的减震效果,以及延长减震器的使用寿命,其性能十分稳定可靠,使用效果十分好。同时,通过圆形凹腔65与限位卡槽66的开设,可提高与限位弹簧片8、限位环9安装的可靠性,从而提高减震器的使用性能。该减震器的整体结构设计十分科学合理。通过各竖向导槽62、导油腔61与回油孔68的合理布置,可以使液压油从外油腔200进入内油腔100更加的稳定迅速,从而可提高减震器回油的速度。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后密封盖的结构,如图2与图7所示,所述后密封盖20内表面上开设有嵌装腔201,所述嵌装腔201腔底中部设有弧形凹腔202,所述压缩阀座6嵌装在嵌装腔201中。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有助于提高压缩阀座6定位的准确性与提高压缩阀座6安装的稳定性。弧形凹腔202的开设可起到缓冲的作用。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减震器使用的便利性,如图1、图2与图7所示,所述后密封盖20外表面上设有连接环50。通过连接环50的设置,可方便固定安装减震器,从而可提高减震器使用的便利性。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导油腔的结构,如图5所示,所述导油腔61呈圆形结构,四个直导油槽63均匀地布置在导油腔61四周,并使各直导油槽63中心线穿过导油腔61中心线。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使直导油槽63流向导油腔61的液压油更加均匀,可避免局部压力过大的情况出现,以进一步提高阻流片7受力的均匀度。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去油孔的结构,所述去油孔67直径为0.8mm。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回油孔的布置结构,如图4与图5所示,所述回油孔68的数量为六个,该六个回油孔68呈圆环分布地位于去油孔67四周。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可进一步提高阻流片7各处受力的均匀度。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回油孔的结构,所述回油孔68直径为2mm。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圆形凹腔的结构,如图6所示,所述圆形凹腔65腔底四周开设有一圈凹进槽651。当限位弹簧片8弹性作用在阻流片7靠近侧边的区域时,可以使阻流片7中心上去移动距离略大于阻流片7四周向上移动的距离,从而形成对液压油向阻流片7中部流动的导向作用,以使液压油从阻流片7的中部流向圆形凹腔65,以避免液压油受到过多的阻挡,从而达到快速回油的目的。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活塞杆的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活塞杆4另一端端部上开设有螺纹部41,该螺纹部41上螺接有限位螺母42,所述限位螺母42内侧的活塞杆4上套装有缓冲胶垫43。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可提高活塞杆4连接结构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如图1所示,所述缓冲胶垫43上开设有凹腔431,所述限位螺母42位于该凹腔431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