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高压黄油注油机的内置供气增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6295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动高压黄油注油机的内置供气增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动高压黄油注油机的内置供气增压装置。



背景技术:

气动高压黄油注油机是一种通过增压方式将黄油注入润滑工位的机器,而气动高压黄油注油机的增压依靠设于桶盖上的增压装置实现,一般的增压装置在增压时,高压空气通过增压装置内的注油泵进入到活塞上腔,对气缸内的活塞进行推动,从而带动活塞杆向着黄油注油机的桶体方向移动,使与活塞杆相连接的压油盘对黄油注油机的桶体内的黄油进行压动,在活塞杆下移过程中,配气滑块发生滑动,注油泵进气的孔发生改变,进入到活塞上腔内的气体再流动至注油泵,传统黄油注油机的注油泵通过外接管路与活塞上腔相贯通,外接管路的存在使增压装置的装配更加复杂化,随着零部件的增多,增压装置更易出现损坏的情况,且外接管路的存在会增加增压装置的体积,极占空间,不利于运输,而外接管路存在于外界极易遭到破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传统增压装置的注油泵为一体成型结构,用于进气出气或是循环流动的孔皆设于注油泵的配气腔内壁上,一旦出现损坏,需要透过注油泵上的开口才能对配气腔进行维修工作,显得极为麻烦,严重增加了维修人员的工作量,且一旦出现用于进气出气或是循环流动的孔出现无法挽回的损坏,则需要更换整个注油泵,导致维修成本极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动高压黄油注油机的内置供气增压装置,它能通过自身结构完成气体的循环流动,实现活塞的上下往复运动,无需外接管路,最大程度上缩小了增压装置的体积,去除了外接管路遭到破坏的可能性,且当配气腔内壁上用于进气出气或是循环流动的孔出现问题时,能够快速完成维修工作,即使这些孔无法再进行使用,只需更换这些孔所在的部位即可,无需更换整个注油泵。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气动高压黄油注油机的内置供气增压装置,包括注油泵、设于注油泵上方的气缸,气缸内设有活塞,活塞将气缸内空间分为活塞上腔、活塞下腔,注油泵内设有配气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泵一侧开有一与配气腔相贯通的开口;所述开口处安装有与其相匹配的配气体组盖;所述配气体组盖与注油泵之间通过螺丝固定;所述配气体组盖包括与开口边沿相贴合的盖板、嵌合于开口内的通气部;所述通气部上设有三个条形孔,配气腔内设有与条形孔相匹配的配气滑块;所述盖板与开口边沿相贴合的一侧设有一通气孔;所述盖板内设有一通气流道,通气孔通过通气流道与其中一个条形孔相贯通;所述开口边沿上设有与通气孔位置相对应的输气孔;所述注油泵内设有一与输气孔相贯通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一端孔口位于注油泵上方,该端孔口被气缸包裹在内并与活塞上腔相贯通。

所述盖板外周壁面上设有一与通气流道相贯通的加工孔;所述加工孔孔口设有内螺纹;所述加工孔通过内螺纹与一堵头相螺接。

所述盖板外壁上设有与其中一个条形孔相贯通的消音孔;所述消音孔孔口设有一固定台阶;所述消音孔内安装有与其相匹配的消音件;所述固定台阶上卡合有一卡簧,卡簧将消音件固定于消音孔内。

所述盖板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加强筋。

所述开口内壁设有一与通气部相匹配的环形台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动高压黄油注油机的增压装置由于三个条形孔设于配气体组盖的通气部上,配气体组盖则通过螺丝与注油泵相固定,配气体组盖与注油泵属于分体结构,因此当三个条形孔出现问题时,只需对配气体组盖进行维修即可,若是无法进行维修,只需更换配气体组盖即可,最大程度上节约了维修成本,配气体组盖的存在将条形孔与配气腔分离,可直接将条形孔剥离至配气腔外,便于维修的进行,不会存在由于空间限制导致难以对配气腔内的条形孔进行维修的情况。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动高压黄油注油机的增压装置无需依靠外接管路便能连通配气腔与活塞上腔,实现高压气体的循环流动,随着外接管路的去除,增压装置的体积被缩小,所占空间减少,利于运输,而随着用于通气的管路内置,常人根本无法对内置管路进行干涉,保证内置管路的安全性和使用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动高压黄油注油机的内置供气增压装置的第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气动高压黄油注油机的内置供气增压装置的第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气动高压黄油注油机的内置供气增压装置的第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动高压黄油注油机的内置供气增压装置,包括注油泵1、设于注油泵1上方的气缸2,气缸2内设有活塞,活塞将气缸2内空间分为活塞上腔、活塞下腔,注油泵1内设有配气腔3,所述注油泵1一侧开有一与配气腔3相贯通的开口4;所述开口4处安装有与其相匹配的配气体组盖5;所述配气体组盖5与注油泵1之间通过螺丝固定;所述配气体组盖5包括与开口4边沿相贴合的盖板501、嵌合于开口4内的通气部502;所述通气部502上设有三个条形孔6,配气腔3内设有与条形孔6相匹配的配气滑块;所述盖板501与开口4边沿相贴合的一侧设有一通气孔7;所述盖板501内设有一通气流道8,通气孔7通过通气流道8与其中一个条形孔6相贯通;所述开口4边沿上设有与通气孔7位置相对应的输气孔9;所述注油泵1内设有一与输气孔9相贯通的连通孔10;所述连通孔10一端孔口位于注油泵1上方,该端孔口被气缸2包裹在内并与活塞上腔相贯通。

所述盖板501外周壁面上设有一与通气流道8相贯通的加工孔11;所述加工孔11孔口设有内螺纹12;所述加工孔11通过内螺纹12与一堵头相螺接。

所述盖板501外壁上设有与其中一个条形孔相贯通的消音孔13;所述消音孔13孔口设有一固定台阶14;所述消音孔13内安装有与其相匹配的消音件;所述固定台阶14上卡合有一卡簧,卡簧将消音件固定于消音孔13内。

所述盖板501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加强筋15。

所述开口4内壁设有一与通气部502相匹配的环形台阶16。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由于三个条形孔6设于配气体组盖5的通气部502上,配气体组盖5则通过螺丝与注油泵1相固定,配气体组盖5与注油泵1属于分体结构,因此当三个条形孔6出现问题时,只需对配气体组盖5进行维修即可,若是无法进行维修,只需更换配气体组盖5即可,最大程度上节约了维修成本,配气体组盖5的存在将条形孔6与配气腔3分离,可直接将条形孔6剥离至配气腔3外,便于维修的进行,不会存在由于空间限制导致难以对配气腔3内的条形孔6进行维修的情况。

需要使用黄油注油机时,先接通气源,然后打开开关,高压气体便会进入到配气腔3内,配气滑块发生滑动,高压气体通过条形孔6进入通气流道8,随后流入通气孔7,由于通气孔7与输气孔9位置相对应,高压气体便会第一时间从通气孔7流入到输气孔9内,然后通过连通孔10进入到气缸2内,最终高压气体进入到活塞上腔,对气缸2内的活塞进行推动,从而带动活塞杆向着黄油注油机的桶体方向移动,使与活塞杆相连接的压油盘对黄油注油机的桶体内的黄油进行压动,在活塞杆下移过程中,配气滑块再次发生滑动,进入到活塞上腔内的气体再循环流动至通气流道内,如此循环,活塞杆带动压油盘不断对黄油进行加压,压力达到一定值后,直接开口黄油注油机的注油枪便可对需要注油的部位进行注油。

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无需依靠外接管路便能连通配气腔3与活塞上腔,实现高压气体的循环流动,随着外接管路的去除,增压装置的体积被缩小,所占空间减少,利于运输,而随着用于通气的管路内置,常人根本无法对内置管路进行干涉,保证内置管路的安全性和使用时的稳定性。

盖板501外周壁面上设有与通气流道8相贯通的加工孔11,加工孔11的存在便于工作人员在加工通气流道8时可直接透过加工孔11进行加工,减少通气流道8的加工麻烦,提高加工效率,且加工孔11孔口设有内螺纹12,加工孔11通过内螺纹12与堵头相螺接,堵头的存在能够使加工孔11呈闭塞状态,不会有高压气体从加工孔泄漏至外界,保证配气体组盖5的使用性能。

盖板501外壁上设有与其中一个条形孔6相贯通的消音孔13,消音孔13孔口设有固定台阶14,消音孔13内安装有与其相匹配的消音件,固定台阶14上卡合有卡簧,卡簧将消音件固定于消音孔13内,卡簧通过自身的张力紧压于壁面上,稳稳的固定于固定台阶14上,若是需要将消音件从消音孔13内取出,只需通过外力对卡簧向外拉扯即可,通过卡簧固定消音件的方式使消音件的拆卸变得极其方便,而消音件的存在能够有效吸收高压气体流动产生的噪音,起到降噪消音的效果。

盖板501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加强筋15,加强筋15的存在能够有效提高配气体组盖5的强度,抵消通过螺丝固定给盖板501带来的压力,使配气体组盖5的使用寿命得到保障。

开口4内壁设有与通气部502相匹配的环形台阶16,环形台阶的存在能够使通气部502与开口4之间的安装变得更加方便,无需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来进行装配,通气部502与环形台阶16之间的壁面贴合,便能保证配气腔3的密封性以及配气体组盖5的装配质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