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双圆弧齿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4642发布日期:2018-08-21 16:42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双圆弧齿形结构。



背景技术:

谐波传动(Harmonic Drive)是由美国发明家C.Walt Musser马瑟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发明创造的凭借应用了金属弹性力学的独创动作原理和仅有的3个基本部件(波发生器、柔轮、刚轮)构成的精密控制用减速机,谐波传动具有其它传动所不具备的优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子、航天航空、机器人等行业。

当波发生器装入柔轮内圆时,迫使柔轮产生弹性变形而呈椭圆状,使其长轴处柔轮轮齿啮入刚轮的齿槽内,成为完全啮合状态,而其短轴处两轮轮齿完全不接触,处于脱开状态,从啮合到脱开的过程之间则处于啮出或者啮入状态。当波发生器连续转动时,迫使柔轮不断发生变形,使两轮轮齿在进入啮入、啮合、啮出、脱开的过程中不断改变各自的工作状态,产生了所谓的错齿运动,从而实现了主动波发生器与柔轮运动的传递。在这啮合过程中,要使齿的啮入、啮出顺利的实现,必须对齿轮的形状进行修正。为此,需要研发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应用在柔轮上的新型双圆弧齿形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巧妙、合理的新型双圆弧齿形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双圆弧齿形结构,其包括一圆形盘体,该圆形盘体的一表面设有套筒,该套筒的外周面上设有轮齿,轮齿的齿顶面中间位置设有圆弧凸起,齿顶面的两侧位置设有向外凸起的圆弧凸面,轮齿的中部两侧位置对称向内凹入的圆弧凹面,该轮齿的齿槽宽为≤1.1倍齿厚,齿顶高系数为0.7~0.8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相邻两轮齿之间设有弧形凹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圆形盘体的周边位置设有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轮齿的齿顶面中间位置设有圆弧凸起,齿顶面的两侧位置设有向外凸起的圆弧凸面,轮齿的中部两侧位置对称向内凹入的圆弧凹面,齿形设计合理,形成渐开线双圆弧齿形结构,不仅便于刀具制造和成品检测,也能有效地提高齿啮合效率,减少啮合时的摩擦并提高谐波减速器的使用寿命;而且齿顶高系数小,能有效提高啮合效率和承受更大扭矩,另外整体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成本低,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局部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双圆弧齿形结构,其包括一圆形盘体1,该圆形盘体1的一表面设有套筒2,该套筒2的外周面上设有轮齿21,轮齿21的齿顶面中间位置设有圆弧凸起211,齿顶面的两侧位置设有向外凸起的圆弧凸面212,轮齿21的中部两侧位置对称向内凹入的圆弧凹面213,齿形设计合理,形成渐开线双圆弧齿形结构,不仅便于刀具制造和成品检测,也能有效地提高齿啮合效率,减少啮合时的摩擦并提高谐波减速器的使用寿命;该轮齿21的齿槽宽为≤1.1倍齿厚,齿顶高系数为0.7~0.85。齿顶高系数小,能有效提高啮合效率和承受更大扭矩。为给安装带来方便,在所述圆形盘体1的周边位置设有安装孔11。在圆形盘体1的另一表面设有安装凹面,更能提供结构的紧凑性,装配紧密,工作稳定性好,同时也能缩小体积。

较佳的,在相邻两轮齿21之间设有弧形凹面22,能避免干涉,进一步减少啮合时的摩擦并提高谐波减速器的使用寿命。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其它结构的齿形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