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7403发布日期:2018-06-08 18:09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润滑油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润滑油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润滑油受温度的影响很大,润滑油长时间在较冷的环境下储存时,润滑油随温度的降低粘度增大,流动性变差,对机械的各个零部件的工作性能影响很大,会造成一些零部件损坏,甚至导致整个液压系统瘫痪。所以,在使用时需要将润滑油加热到合适温度,保证润滑油的功能。

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润滑油调和时候也会用到加热装置,调和过程中需要对油料加热并保持一定温度,进行充分搅拌调和。

现在的加热棒大多是直的,且是固定不动的,这种结构导致了对内部油液的上下加热效果均为相同,且对于远离搅拌棒处的润滑油加热时间长,由于温度较低的油液基本都是位于下方的,在加热的时候底部的温度不能够充分的加热,加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油加热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润滑油加热装置加热时间长、加热不均匀和加热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润滑油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罐,所述加热罐具有一腔体;可调直流稳压电源,所述可调直流稳压电源位于所述加热罐外侧;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安装于所述加热罐上方,所述减速电机连接一定时反转控制电路;加热体,所述加热体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加热体通过导线与所述可调直流稳压电源连接,且所述加热体与所述减速电机连接,所述加热体由上至下的宽度逐渐增加。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体为树形结构。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体为螺旋结构。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体为波浪形结构。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体的上端由隔热材料制成,所述加热体的上端与所述减速电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体与所述加热罐连接处设有轴承。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腔体连通的第一进油管、第二进油管以及出油阀门。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罐的外侧设有保温棉层。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罐底部安装有万向轮。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润滑油加热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加热体通过导线与可调直流稳压电源连接,可调直流稳压电源根据需要输出功率控制加热体加热;2、加热体与减速电机连接,加热的同时可以实现搅拌功能,定时反转控制电路控制减速电机正转一定时间后反转,交替进行,搅拌更均匀,热量传播更快更均匀;3、加热体由上至下的径向宽度逐渐增加,该结构使得位于下方的加热体是分布密度较大的,而上面的相对较小,确保下方的加热效果更强,由于液体受热对流的效果,温度较高的液体会大量的上升,而温度较低的液体会下沉,这样就能确保加热棒对于罐体内的油液加热更均匀,提高了生产的效率;5、设置轴承减少摩擦力;6、保温棉层使得加热罐保温效果更好;7、万向轮使得加热罐移动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润滑油加热装置于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润滑油加热装置中加热体于实施例二中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加热罐

2 腔体

3 可调直流稳压电源

4 减速电机

5 加热体

6 联轴器

7 轴承

8 第一进油管

9 第二进油管

10 出油阀门

11 保温棉层

12 万向轮

13 加热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润滑油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罐1,所述加热罐1具有一腔体2;可调直流稳压电源3,所述可调直流稳压电源3位于所述加热罐1外侧;减速电机4,所述减速电机4安装于所述加热罐1上方,所述减速电机4连接一定时反转控制电路(未示出);加热体5,所述加热体5位于所述腔体2内,所述加热体5通过导线与所述可调直流稳压电源3连接,且所述加热体5与所述减速电机4连接,所述加热体5由上至下的宽度逐渐增加。需要注意的是,加热体5通过导线与可调直流稳压电源3连接,可调直流稳压电源3可以输出不同的电功率控制加热体5的温度。

加热体5同时与减速电机4连接,加热的同时可以实现搅拌功能。定时反转控制电路包括正反转控制电路和定时电路。定时反转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减速电机4在一定时间自动切换正转或反转,交替进行,正转或反转切换的过程,打破润滑油原始的漩涡方向,使得搅拌更加充分,热量传播更快更均匀,优选的是,每次减速电机4正转和反转均不超过一圈。

需要注意的是,要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只要将接至电机三相电源进线中的任意两相对调接线即可达到反转的目的。电机的正反转在广泛使用,例如行车、木工用的电刨床、台钻、刻丝机、甩干机和车床等。定时电路控制电机正转工作或反转工作的时间可为预先设定值。

作为示例,所述加热体5为树形结构。这种结构使得位于下方的加热体5是分布密度较大的,而上面的相对较小,这样的话能够确保下方的加热效果更强,由于液体受热对流的效果,温度较高的液体会大量的上升,而温度较低的液体会下沉,这样就能确保加热体5对于罐体内的油液加热较为均匀,也较为高效,相比较于原先的直杆状的结构,简单的结构改进能够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作为示例,所述加热体5的上端由隔热材料制成,所述加热体5的上端与所述减速电机4输出轴通过联轴器6连接。

作为示例,所述加热体5与所述加热罐1连接处设有轴承7。轴承7用于减少摩擦力,减少动能损失。

作为示例,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腔体2连通的第一进油管8、第二进油管9以及出油阀门10。所述第一进油管8和所述第二进油管9分别用于基础油和添加剂的入口。出油阀门10方便取出润滑油。

作为示例,所述加热罐1的外侧设有保温棉层11。保温棉层11使得加热罐1保温效果更好。作为示例,所述加热罐1底部安装有万向轮12。万向轮12使得加热罐1移动更为方便。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加热体13为螺旋结构,加热装置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相同。

实施例三

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加热体(未示出)为波浪形结构,加热装置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相同。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润滑油加热装置,加热体通过导线与可调直流稳压电源连接,可调直流稳压电源根据需要输出功率控制加热体加热;加热体与减速电机连接,加热的同时可以实现搅拌功能,定时反转控制电路控制减速电机正转一定时间后反转,交替进行,搅拌更均匀,热量传播更快更均匀;加热体由上至下的径向宽度逐渐增加,该结构使得位于下方的加热体是分布密度较大的,而上面的相对较小,确保下方的加热效果更强,由于液体受热对流的效果,温度较高的液体会大量的上升,而温度较低的液体会下沉,这样就能确保加热棒对于罐体内的油液加热更均匀,提高了生产的效率;设置轴承减少摩擦力;保温棉层使得加热罐保温效果更好;万向轮使得加热罐移动更为方便。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