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毂轴承密封垫圈及其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6229发布日期:2019-03-30 09:22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毂轴承密封垫圈及其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橡胶密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毂轴承密封垫圈及其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重型商用汽车市场需求量增大,且该类重卡有向低能耗、轻量化发展趋势,其相的轮毂轴承性能要求也大大提。而轮毂轴承一般包括两个圆锥滚子轴承和设置在二者之间的密封垫圈。因此,密封垫圈与两个圆锥滚子轴承之间的密封性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轮毂轴承性能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轮毂轴承密封垫圈及其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轮毂轴承密封垫圈,包括:垫圈本体,垫圈本体的正反面均设有向外凸起的凸耳,凸耳为绕垫圈本体的内孔环形布置的环状结构,且凸耳的内环面与垫圈本体的内环面位于同一环面内。

优选地,凸耳的外环面为斜面以使其与垫圈本体的端面之间形成大于90°小于180°的夹角。

优选地,垫圈本体上设有与其固定的骨架,骨架为绕垫圈本体的外环面环形布置的环状结构件,且骨架的外径大于垫圈本体的外径。

优选地,垫圈本体的外环面上设有与其同轴布置的环槽;骨架卡装在环槽内并与垫圈本体固定。

一种轮毂轴承的密封结构,包括:需要对接的第一轴承内圈、第二轴承内圈和用于对第一轴承内圈、第二轴承内圈的对接面进行密封的密封垫圈,其中:

第一轴承内圈的一端设有向内轴向延伸并绕轴承腔环形布置的第一环槽,

第二轴承内圈的一端设有向内轴向延伸并绕轴承腔环形布置的第二环槽,第一环槽、第二环槽的内侧壁均高出其外侧壁;

第一轴承内圈靠近第一环槽的一端与第二轴承内圈靠近第二环槽的一端对接,且在对接状态下,第一环槽、第二环槽的内侧壁相互抵靠,第一环槽、第二环槽的外侧壁之间形成间距,第一环槽、第二环槽相互配合以在二者之间形成绕轴承腔环形布置的密封槽;

密封垫圈位于环槽内,且密封垫圈两侧的凸耳分别位于第一环槽、第二滑槽内并与第一环槽、第二环槽贴合。

优选地,在对接状态下,第一环槽、第二环槽的外侧壁之间的间距小于密封垫圈的厚度。

优选地,第一环槽远离第一轴承内圈轴心线的一侧的侧面为斜面,且该斜面与第一轴承内圈的轴心线之间的间距由其槽底向其槽口方向依次递增。

优选地,第二环槽远离第二轴承内圈轴心线的一侧的侧面为斜面,且该斜面与第二轴承内圈的轴心线之间的间距由其槽底向其槽口方向依次递增。

优选地,密封槽的内径小于密封垫圈内孔的孔径。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在垫圈本体的正反面设置凸耳,并通过对凸耳结构的设置,以利用凸耳增大垫圈本体内侧的厚度,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密封垫圈在装配时出现翻转现象,且由于受凸耳的影响,使得密封垫圈在装配时,凸耳所在处所受压力大大大于密封垫圈外侧的压力,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密封垫圈与装配体之间的晃动,并提高其对装配面的密封性,防止密封面出现泄露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轮毂轴承密封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轮毂轴承的密封结构中所述第一轴承内圈、第二轴承内圈在对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轮毂轴承的密封结构中所述密封垫圈与第一轴承内圈、第二轴承内圈之间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轮毂轴承密封垫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轮毂轴承的密封结构中所述第一轴承内圈、第二轴承内圈在对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轮毂轴承的密封结构中所述密封垫圈与第一轴承内圈、第二轴承内圈之间的装配示意图。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轮毂轴承密封垫圈及其密封结构,包括:垫圈本体1,垫圈本体1的正反面均设有向外凸起的凸耳2,凸耳2 为绕垫圈本体1的内孔环形布置的环状结构,且凸耳2的内环面与垫圈本体1 的内环面位于同一环面内。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通过在在垫圈本体1的正反面设置凸耳2,并通过对凸耳2结构的设置,以利用凸耳2增大垫圈本体1内侧的厚度,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密封垫圈在装配时出现翻转现象,且由于受凸耳2的影响,使得密封垫圈在装配时,凸耳2所在处所受压力大大大于密封垫圈外侧的压力,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密封垫圈与装配体之间的晃动,并提高其对装配面的密封性,防止密封面出现泄露的问题。

此外,本实施例中,凸耳2的外环面为斜面以使其与垫圈本体1的端面之间形成大于90°小于180°的夹角,以方便装配和密封。

本实施例中,垫圈本体1上设有与其固定的骨架3,骨架3为绕垫圈本体1 的外环面环形布置的环状结构件,以利用骨架3对垫圈本体1进行支撑的同时对垫圈本体1的径向伸展量进行限制,以使垫圈本体1无法翻转。且骨架3的外径大于垫圈本体1的外径,以使骨架3的外环面与垫圈本体1的外环面之间具有高度差,进一步增强密封垫圈的防翻转能力。

本实施例中,垫圈本体1的外环面上设有与其同轴布置的环槽;骨架3卡装在环槽内并与垫圈本体1固定,以使骨架3与垫圈本体1都可以进行单独更换。

参照图2-3,一种轮毂轴承的密封结构,包括:需要对接的第一轴承内圈 4、第二轴承内圈5和用于对第一轴承内圈4、第二轴承内圈5的对接面进行密封的密封垫圈,其中:第一轴承内圈4的一端设有向内轴向延伸并绕轴承腔环形布置的第一环槽A,第二轴承内圈5的一端设有向内轴向延伸并绕轴承腔环形布置的第二环槽B,第一环槽A、第二环槽B的内侧壁均高出其外侧壁。第一轴承内圈4靠近第一环槽A的一端与第二轴承内圈5靠近第二环槽B的一端对接,且在对接状态下,第一环槽A、第二环槽B的内侧壁相互抵靠,第一环槽A、第二环槽B的外侧壁之间形成间距,第一环槽A、第二环槽B相互配合以在二者之间形成绕轴承腔环形布置的密封槽。密封垫圈位于密封槽内,且密封垫圈两侧的凸耳2分别位于第一环槽A、第二滑槽内并与第一环槽A、第二环槽B贴合。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通过第一轴承内圈4、第二轴承内圈5的对接端分别设置第一环槽A、第二环槽B,并对第一环槽A、第二环槽B的结构进行设置,以使密封垫圈在对第一轴承内圈4、第二轴承内圈5的对接面进行密封时,该密封垫圈可以在第一环槽A、第二环槽B的相互作用下被牢牢的固定在对接缝的外侧,无法移动。进而增强密封效果。

此外,本实施例中,在对接状态下,第一环槽A、第二环槽B的外侧壁之间的间距小于密封垫圈的厚度,以使第一轴承内圈4、第二轴承内圈5对接时,第一环槽A、第二环槽B的外侧壁对处于二者之间的密封垫圈形成挤压,以迫使密封垫圈产生厚度方向的形变,进而提高密封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一环槽A远离第一轴承内圈4轴心线的一侧的侧面为斜面,且该斜面与第一轴承内圈4的轴心线之间的间距由其槽底向其槽口方向依次递增;以方便对密封垫圈的锁紧、固定。同理:第二环槽B远离第二轴承内圈5轴心线的一侧的侧面为斜面,且该斜面与第二轴承内圈5的轴心线之间的间距由其槽底向其槽口方向依次递增。

本实施例中,密封槽的内径小于密封垫圈内孔的孔径,以使密封垫圈与密封槽同轴布置时,密封垫圈的内环面与密封槽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以为密封垫圈的形变提供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