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齿轮箱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9445发布日期:2018-11-09 21:32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力发电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电齿轮箱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风力发电齿轮箱润滑系统中用于控制油液流向的常用原件为温控阀,当油池油温低于预设温度时,油液不经过风冷却器直接流到齿轮箱。当油温高于预设温度时,油液全部经过风冷却器。当油温处于两个温度之间时,两个通道同时通油,系统图如下。常规设计中采用温控阀,其的目的是控制油温不会太低或太高。但是温控阀的使用寿命有限,平均使用寿命为1.5年,由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使用寿命为20年,在这20年的运行期间里一台机组需要更换数个温控阀以保证整个机组的正常运行,期间所造成的人力、物力、风机停机等损失巨大。并且该原件为全进口,国外产品一直垄断整个国内市场,不利于全系统国产化率的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电齿轮箱润滑系统,通过将压力阀引入到润滑系统中,并通过相关的配套设计,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相关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风电齿轮箱润滑系统,包括风电齿轮箱、冷却器、过滤器、冷油副通路、热油副通路和主油路,所述齿轮箱位于主油路中,从齿轮箱流出的润滑油通过主油路的出油路接入过滤器,过滤器包括与冷油副通路连接的冷油出口,以及与热油副通路连接的热油出口,所述过滤器包含压力阀,可根据油温控制过滤后润滑油通过冷油出口和热油出口流出的比例;冷油副通路和热油副通路通过混合三通阀与主油路的进油路相互连通;冷油副通路和热油副通路均设置有从过滤器到混合三通阀的单向阀,所述冷却器连接在热油副通路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电齿轮箱润滑系统,所述过滤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滤芯,壳体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滤芯包括上端的粗滤芯和下端的精滤芯,并通过单向压力阀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电齿轮箱润滑系统,所述压力阀包括外壳、阀体、弹簧、油流上通道和油流下通道,油流上通道和油流下通道分别与热油出口和冷油出口连通,压力阀整体安装于下端盖的阀门孔内,并通过底部的阀块将压力阀固定于下端盖;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电齿轮箱润滑系统,所述上端盖设有向下的凸状环形密封体,凸状环形密封体的收缩部向下延伸到粗滤芯内部,在凸状环形密封体和粗滤芯之间对应安装有凸状过度上环,用于密封并固定住粗滤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电齿轮箱润滑系统,所述下端盖设有一个与主油路连通的环槽,环槽上端与壳体和滤芯之间的环向间隙连通,所述环槽与阀门孔之间为上部向内收缩的凸状环形安装座,在凸状环形安装座和精滤芯之间对应安装有凸状过度下环,用于密封并固定住精滤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电齿轮箱润滑系统,所述粗滤芯和精滤芯均向内设置有分别与凸状过度上环和凸状过度下环配合的过盈密封凸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电齿轮箱润滑系统,从所述阀门孔上端向外接出有压力传感器,用于测定过精滤芯内的油压;从环槽向外接出有温度传感器,用于测定润滑液过滤前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电齿轮箱润滑系统,所述阀块包括与油流下通道连通的底油孔,从底油孔向外接出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排油口和取样口。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电齿轮箱润滑系统,当润滑油的温度低于45度时,压力阀的油流上下通道同时开启;当润滑油的温度高于60度时,油流下通道完全闭合,油流上通道完全开启;当润滑油的温度在45-60度之间逐渐升高时,油流下通道逐渐闭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电齿轮箱润滑系统,当润滑油的温度低于25度时,压力阀的油流上下通道同时开启;当润滑油的温度高于40度时,油流下通道完全闭合,油流上通道完全开启;当润滑油的温度在25-40度之间逐渐升高时,油流下通道逐渐闭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润滑油从低温到高温粘度值相差较大,油液粘度确定系统阻力,粘度越高阻力越大,粘度越低阻力越小,所以我司设计使用压力阀来控制系统油液的流向。且压力阀从油路控制上与温控阀一致,完全可以满足现场的使用工况,经过我司多次高低温实验、风场运行测试,运行状况良好,可完全替代温控阀工作。另一方面主要优势就是打破了进口垄断,提高设备运行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风电齿轮箱润滑系统的系统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过滤器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过滤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 所示,风电齿轮箱润滑系统,包括风电齿轮箱Ⅰ、冷却器Ⅱ、过滤器Ⅲ、冷油副通路Ⅳ、热油副通路Ⅴ和主油路Ⅵ,所述齿轮箱Ⅰ位于主油路Ⅵ中,从齿轮箱Ⅰ流出的润滑油通过主油路的出油路Ⅵ-Ⅰ接入过滤器Ⅲ,过滤器Ⅲ包括与冷油副通路Ⅳ连接的冷油出口551,以及与热油副通路Ⅴ连接的热油出口541,所述过滤器Ⅲ包含压力阀5,可根据油温控制过滤后润滑油通过冷油出口和热油出口流出的比例;冷油副通路和热油副通路通过混合三通阀Ⅶ与主油路的进油路Ⅵ-Ⅱ相互连通;冷油副通路Ⅳ和热油副通路Ⅴ分别设置有从过滤器Ⅲ到混合三通阀Ⅶ的单向阀Ⅷ和单向阀Ⅸ,所述冷却器Ⅱ连接在热油副通路上Ⅴ。

所述过滤器Ⅲ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滤芯2,壳体1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上端盖3和下端盖4;所述滤芯2包括上端的粗滤芯21和下端的精滤芯22,并通过单向压力阀23连通。

所述压力阀5包括外壳51、阀体52、弹簧53、油流上通道54和油流下通道55,油流上通道54和油流下通道55分别与热油出口541和冷油出口551连通,压力阀5整体安装于下端盖4的阀门孔41内,并通过底部的阀块6将压力阀5固定于下端盖4中。

所述上端盖3设有向下的凸状环形密封体31,凸状环形密封体31的收缩部311向下延伸到粗滤芯21内部,在凸状环形密封体31和粗滤芯21之间对应安装有凸状过度上环7,用于密封并固定住粗滤芯21。

所述下端盖4设有一个与主油路的进油路Ⅵ-Ⅱ的出口连通的环槽42,环槽42上端与壳体1和滤芯2之间的环向间隙连通,所述环槽42与阀门孔41之间为上部向内收缩的凸状环形安装座43,在凸状环形安装座43和精滤芯22之间对应安装有凸状过度下环8,用于密封并固定住精滤芯22。

所述粗滤芯21和精滤芯22均向内设置有分别与凸状过度上环7和凸状过度下环8配合的过盈密封凸环211和过盈密封凸环221。

从所述阀门孔41上端向外接出有压力传感器44,用于测定精滤芯22内的油压;从环槽向外接出有温度传感器45,用于测定润滑液过滤前的温度。

阀块6包括与油流下通道55连通的底油孔61,从底油孔61向外接出有温度传感器62、压力传感器63、排油口64和取样口65。

当润滑油的温度低于预设最低温度时,压力阀5的油流上通道54和油流上通道55同时开启;当润滑油的温度高于最高预设温度时,油流下通道55完全闭合,油流上通道54完全开启;当润滑油的温度在两个预设温度之间逐渐上升时,油流下通道55将从完全开启到逐渐闭合过度。

优选的,所述预设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分别为45℃和60℃。

优选的,所述预设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分别为25℃和4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