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浸油式滑环的杯式盛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1244发布日期:2018-09-14 21:38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浸油式滑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浸油式滑环的杯式盛油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滑环大多数是内部空气或内部充惰性气体的形式,因此不需要考虑漏油问题。中国专利CN 206322976U(申请日2016.07.29)公开了一种用于单点系泊系统的电力滑环装置,该电力滑环装置具有一高压输电滑环,高压输电滑环包括中心轴、定子、转子、触点模块和外壳体,中心轴的外圆周上设置为定子,导电环与外壳体之间设置为转子,导电接触组件为触点模块。外壳体与导电环均为固定部分,中间转子为转动部分,导电环与转子通过触点模块实现相对转动,滑环整体转动由滑环上、下两端轴承实现;且该滑环包括进油口与出油口,冷却形式采用浸油方式。上述这款滑环由于需要满足特定尺寸下传递高压大电流的要求,因此必须采用内部浸油形式。

但是,现有滑环的结构形式为上下动密封的形式,因此如果保持现有滑环的基本结构形式不变,仅仅单纯的内部注油,则会由于滑环底部存在动密封而导致滑环在长期工作下容易漏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漏油的浸油式滑环的杯式盛油结构。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浸油式滑环的杯式盛油结构,包括基座、外筒、动盖、静密封件、第一动密封件、第二动密封件、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三轴承、滑环外环、滑环内环;

所述基座、滑环内环、滑环外环、外筒由内至外顺次设置,其中外筒与基座底部固定连接,基座、外筒的顶部分别通过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与动盖连接;动盖与滑环外环固定连接,基座与滑环内环固定连接;滑环外环通过第三轴承安装在基座的底部;基座、外筒的底部之间通过静密封件密封,基座、外筒的顶部与动盖之间分别通过第一动密封件、第二动密封件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包括中心轴及底座,二者固定相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动密封件安装在第一轴承上,第一轴承安装在滑环内环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动密封件安装在第二轴承上,第二轴承安装在支撑架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将两处动密封全部至于顶部,因此底部无漏油,漏油隐患小,盛油更可靠;(2)由于滑环动密封全在顶部,底部为静密封,静密封的密封效果优于动密封、且静密封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浸油式滑环的杯式盛油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浸油式滑环的杯式盛油结构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浸油式滑环的杯式盛油结构中外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浸油式滑环的杯式盛油结构中动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浸油式滑环内部注满油,工作时外环转动,内环固定。电流从顶部经过外环实现输入,由电刷传至内环再从底部实现输出。为保证滑环内部盛油密封可靠,设计了本实用新型浸油式滑环的杯式盛油结构,结合图1~4,具体如下:包括基座1、外筒2、动盖3、静密封件4、第一动密封件5、第二动密封件6、第一轴承7、第二轴承8、第三轴承9、滑环外环10、滑环内环11;所述基座1、滑环内环11、滑环外环10、外筒2由内至外顺次设置,其中外筒2与基座1底部固定连接,基座1、外筒2的顶部分别通过第一轴承7、第二轴承8与动盖3连接;动盖3与滑环外环10固定连接,基座1与滑环内环11固定连接;滑环外环10通过第三轴承9安装在基座1的底部;基座1、外筒2的底部之间通过静密封件4密封,基座1、外筒2的顶部与动盖3之间分别通过第一动密封件5、第二动密封件6密封。

如图2所示,所述基座1包括中心轴及底座,二者固定相接。

作为一种具体示例,所述第一动密封件5安装在第一轴承7上,第一轴承7安装在滑环内环11上。

作为一种具体示例,所述第二动密封件6安装在第二轴承8上,第二轴承8安装在支撑架上。

结合图1~4,本实用新型浸油式滑环的杯式盛油结构,安装顺序为:

①滑环内环11安装在基座1上;②第一动密封件5先安装在第一轴承7上之后,第一轴承7再安装在滑环内环11上;③第三轴承9安装在基座上;④滑环外环10安装在第三轴承9上;⑤第二动密封件6先安装在第二轴承8上之后,第二轴承8再安装在滑环外环10上;⑥静密封件4安装在基座1上,再安装外筒2,其中外筒2底部与基座1连接,顶部与第二轴承8外圈连接。

将外筒与底部基座螺钉固定连接,从而实现滑环底部静密封、顶部动密封的杯式盛油形式。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盛油密封可靠。由于滑环动密封全在顶部,底部为静密封,静密封的密封效果优于动密封、且静密封寿命更长,因此这种盛油密封相较于传统设计更可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