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多级连接装配齿轮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6430发布日期:2018-07-20 21:20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齿轮装配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多级连接装配齿轮轴。



背景技术:

齿轮是轮缘上有齿能连续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元件,是能互相啮合的有齿的机械零件。传统的齿轮结构在装配使用时是通过中心连接轴进行装配连接的,而传统连接轴的连接结构比较单一,连接的稳定性比较差,并且齿轮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轮齿间的相互啮合使得各齿轮结构之间会产生磨损,在齿轮结构中心装配连接轴的位置还会产生比较大的热量,这些都会对齿轮结构造成一定影响,使齿轮结构的寿命变短,严重时会损坏齿轮结构影响它的正常使用。特别是对于需要在同一个连接轴上装配不同的齿轮结构时,一般的连接轴已经无法满足装配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多级连接装配齿轮轴,它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的连接轴无法满足装配需求的技术难题,通过多级装配设计的方式与不同的齿轮结构进行装配连接,与齿轮结构进行装配时更加方便,齿轮结构在使用时的安全性更好,它通过在主齿轮结构的位置设有防护盖连接结构,在装配时安装一个防护盖结构,这样能够使主齿轮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性更可靠,使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更长。本零件还通过在上端位置设有相应的润滑和散热结构,使主齿轮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具有更好的润滑效果,使它在使用过程中的转动效果更好,并且在齿轮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散热,使齿轮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更好,安全性更可靠,使齿轮件的使用寿命更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进的多级连接装配齿轮轴,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主体齿轮连接柱,所述主体齿轮连接柱的外圆柱面上设有圆周均匀分布的主卡合装配连接轮齿,所述主卡合装配连接轮齿的长度小于所述主体齿轮连接柱的高度,所述主卡合装配连接轮齿的下端面到所述主体齿轮连接柱的下端面的距离与所述主卡合装配连接轮齿的上端面到所述主体齿轮连接柱的上端面的距离相同,所述主卡合装配连接轮齿靠上端的位置设有圆柱形润滑散热槽,所述润滑散热槽的中心轴与所述主体齿轮连接柱的中心轴相同,所述主体齿轮连接柱的下端面上设有一体成型的圆柱形主齿轮防护盖连接盘,所述主齿轮防护盖连接盘的上端面上设有3个圆周均匀分布的长方形防护盖装配定位凸台,所述防护盖装配定位凸台的上端面高于所述主卡合装配连接轮齿的下端面,所述主齿轮防护盖连接盘的下端面中心位置设有圆柱形第二齿轮连接柱,所述第二齿轮连接柱的下端设有一体成型的圆柱形第二齿轮装配柱,所述第二齿轮装配柱的外圆柱面上设有圆周均匀分布的第二卡合装配连接轮齿,所述第二卡合装配连接轮齿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齿轮装配柱的下端面重合,所述第二卡合装配连接轮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齿轮装配柱的长度,所述主体齿轮连接柱的上端面中心位置设有一体成型的圆柱形稳定装配连接柱,所述稳定装配连接柱的外圆柱面靠下端的位置设有圆柱形防松卡位连接柱,所述防松卡位连接柱的直径与所述主体齿轮连接柱的直径相同,所述稳定装配连接柱的上端面中心位置设有圆柱形主装配定位柱,所述主装配定位柱上端面中心位置设有圆柱形润滑液输入孔,所述润滑液输入孔的下端面与所述主齿轮防护盖连接盘的上端面重合,所述第二齿轮装配柱的下端面上设有圆柱形锁紧连接孔,所述主体齿轮连接柱的外圆柱面上位于所述主卡合装配连接轮齿的下端位置设有贯穿所述主体齿轮连接柱前后端外圆柱面的圆柱形装配固定连接孔,所述主体齿轮连接柱的外圆柱面左后方的位置设有圆柱形主齿轮结构润滑孔,所述主齿轮结构润滑孔将左后方位置的所述主卡合装配连接轮齿贯穿,所述主齿轮结构润滑孔与所述润滑液输入孔的内部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齿轮连接柱的直径与所述主体齿轮连接柱的直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齿轮连接柱的外圆柱面上与所述主齿轮防护盖连接盘连接的位置设有圆柱形加固连接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多级装配设计的方式与不同的齿轮结构进行装配连接,与齿轮结构进行装配时更加方便,齿轮结构在使用时的安全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左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右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仰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a-a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齿轮连接柱,2、主卡合装配连接轮齿,3、润滑散热槽,4、主齿轮防护盖连接盘,5、护盖装配定位凸台,6、第二齿轮连接柱,7、第二齿轮装配柱,8、第二卡合装配连接轮齿,9、加固连接柱,10、稳定装配连接柱,11、防松卡位连接柱,12、主装配定位柱,13、润滑液输入孔,14、锁紧连接孔,15、装配固定连接孔,16、主齿轮结构润滑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改进的多级连接装配齿轮轴,它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的连接轴无法满足装配需求的技术难题,通过多级装配设计的方式与不同的齿轮结构进行装配连接,与齿轮结构进行装配时更加方便,齿轮结构在使用时的安全性更好,它通过在主齿轮结构的位置设有防护盖连接结构,在装配时安装一个防护盖结构,这样能够使主齿轮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性更可靠,使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更长。本零件还通过在上端位置设有相应的润滑和散热结构,使主齿轮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具有更好的润滑效果,使它在使用过程中的转动效果更好,并且在齿轮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散热,使齿轮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更好,安全性更可靠,使齿轮件的使用寿命更长。它包括圆柱形主体齿轮连接柱1,所述主体齿轮连接柱1的外圆柱面上设有圆周均匀分布的主卡合装配连接轮齿2,它在装配时与主齿轮结构装配连接在一起,通过卡合的方式与主齿轮结构的内部轮齿卡合装配起来,使其在使用时与主齿轮的连接牢固性更可靠。所述主卡合装配连接轮齿2的长度小于所述主体齿轮连接柱1的高度,所述主卡合装配连接轮齿2的下端面到所述主体齿轮连接柱1的下端面的距离与所述主卡合装配连接轮齿2的上端面到所述主体齿轮连接柱1的上端面的距离相同,使主齿轮结构在装配后两端位置能够具有一定的空间,确保在使用过程中周围空气流通的更顺畅。所述主卡合装配连接轮齿2靠上端的位置设有圆柱形润滑散热槽3,主齿轮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润滑散热槽3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散热处理,使主齿轮结构的稳定性更好,能够增加主齿轮结构的使用寿命。所述润滑散热槽3的中心轴与所述主体齿轮连接柱1的中心轴相同,所述主体齿轮连接柱1的下端面上设有一体成型的圆柱形主齿轮防护盖连接盘4,在进行装配时这与主齿轮防护盖装配连接在一起,能够对主齿轮结构进行较好的防护作用,使主齿轮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更好。所述主齿轮防护盖连接盘4的上端面上设有3个圆周均匀分布的长方形防护盖装配定位凸台5,在装配主齿轮防护盖时起到支撑的作用,使装配的稳定性更好。所述防护盖装配定位凸台5的上端面高于所述主卡合装配连接轮齿2的下端面,使主齿轮防护盖对主齿轮结构的防护效果更好。所述主齿轮防护盖连接盘4的下端面中心位置设有圆柱形第二齿轮连接柱6,所述第二齿轮连接柱6的下端设有一体成型的圆柱形第二齿轮装配柱7,所述第二齿轮装配柱7的外圆柱面上设有圆周均匀分布的第二卡合装配连接轮齿8,它与第二个齿轮结构装配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卡合装配连接轮齿8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齿轮装配柱7的下端面重合,所述第二卡合装配连接轮齿8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齿轮装配柱7的长度,在装配时更方便,装配连接的稳定性更好,使此位置的齿轮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安全性更可靠。所述主体齿轮连接柱1的上端面中心位置设有一体成型的圆柱形稳定装配连接柱10,它对整体结构在装配时起到稳定主体的作用,能够使本零件在装配时的稳定性更好,从而使齿轮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牢固性更可靠。所述稳定装配连接柱10的外圆柱面靠下端的位置设有圆柱形防松卡位连接柱11,在防松卡位连接柱11与主体齿轮连接柱1之间可以放置一个防松垫圈,能够有效对主齿轮结构起到防松的作用。所述防松卡位连接柱11的直径与所述主体齿轮连接柱1的直径相同,在生产加工时更方便。所述稳定装配连接柱10的上端面中心位置设有圆柱形主装配定位柱12,能够方便本零件的装配操作,在装配时能够提高装配的效率和装配的位置精确度。所述主装配定位柱12上端面中心位置设有圆柱形润滑液输入孔13,在使用时能够将润滑液输送到它的内部。所述润滑液输入孔13的下端面与所述主齿轮防护盖连接盘4的上端面重合。所述第二齿轮装配柱7的下端面上设有圆柱形锁紧连接孔14,通过它能够对本零件进行锁紧操作,使它与相配合的机械设备牢固的连接在一起。所述主体齿轮连接柱1的外圆柱面上位于所述主卡合装配连接轮齿2的下端位置设有贯穿所述主体齿轮连接柱1前后端外圆柱面的圆柱形装配固定连接孔15,通过它能够将主齿轮防护盖进行固定。所述主体齿轮连接柱1的外圆柱面左后方的位置设有圆柱形主齿轮结构润滑孔16,所述主齿轮结构润滑孔16将左后方位置的所述主卡合装配连接轮齿2贯穿,所述主齿轮结构润滑孔16与所述润滑液输入孔13的内部相通,通过它能够对主齿轮结构的卡合位置进行相应的润滑,使它在使用时的稳定性更好,使用寿命更长。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齿轮连接柱6的直径与所述主体齿轮连接柱1的直径相同,使零件的结构强度更好,整体的稳定性更高,并且在使用或装配时都更加方便,使零件在使用时的效果更好,在使用过程中的使用寿命更长。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齿轮连接柱6的外圆柱面上与所述主齿轮防护盖连接盘4连接的位置设有圆柱形加固连接柱9,使零件连接位置的结构强度更可靠,在装配连接时的结构稳定性更好,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更高。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或替换,这些改进或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