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9301发布日期:2018-08-31 21:31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流体缓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在特殊的场合,需要将流体的冲击力缓解,从而起到缓冲压力波动的作用,专利申请号为201310396007.5的发明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缓冲罐,其通过设置缓冲板,缓冲板与水平存在一定夹角,通过缓冲板阻碍流体流动,从而起到缓冲作用。但采用该结构,容易导致流体在出料口汇集,其流速和流量不易控制,且缓冲板占用了罐体内的空间,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缓冲装置,该装置通过内壁与流体发生碰撞缓解其冲击力,并可省去缓冲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缓冲装置,包括腔体和单向渗透体,所述腔体内设有缓冲腔和储存腔,所述缓冲腔与储存腔联通,所述单向渗透体设置在缓冲腔与储存腔联通处,所述腔体上设有开孔和接口,所述开孔与缓冲腔联通,所述接口与储存腔联通。

所述缓冲腔底部设有坡度。

所述腔体包括主体和顶盖,所述主体为一端开口的中空壁筒体,所述顶盖设置在主体的开口处。

所述顶盖与主体之间设有密封环。

所述腔体的端部和圆周方向上均设有开孔。

所述缓冲腔表面设有超疏水性层。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腔体内设有缓冲腔和储存腔,缓冲腔与储存腔联通,单向渗透体设置在缓冲腔与储存腔联通处,腔体上设有开孔和接口,开孔与缓冲腔联通,接口与储存腔联通,液体可以通过开孔进入缓冲腔,液体与缓冲腔的内壁发生碰撞分溅成液滴反弹,碰撞结束后,液体汇聚到缓冲腔底部。汇聚在缓冲腔底部的液体不会直接排出,而是通过单向渗透体进入储存腔内暂存,储存腔内的液体通过接口流出。液体经过缓冲、暂存后再排出,从而易于控制流速和流量。该装置可适用于隔振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单向渗透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单向渗透体,2为缓冲腔,3为储存腔,4为开孔,5为接口,6为坡度,7为主体,8为顶盖,9为密封环,10为超疏水性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缓冲装置,包括腔体和单向渗透体1,腔体内设有缓冲腔2和储存腔3,缓冲腔2与储存腔3联通,单向渗透体1设置在缓冲腔2与储存腔3联通处,腔体上设有开孔4和接口5,开孔4与缓冲腔2联通,接口5与储存腔3联通。液体通过开孔4进入缓冲腔2体内,液体与缓冲腔2的内壁进行碰撞,发生不规则运动。不规则运动后液体汇聚到缓冲腔2底部,并通过单向渗透体1进入储存腔3内,储存腔3内的液体通过接口5排出。

输送液体的管道可以通过法兰等结构与腔体联接,当然,具体联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缓冲腔2底部设有坡度6(可呈圆锥形),液体可以通过坡度6汇聚到单向渗透体1上,利于液体的流通。单向渗透体1可以为环形,其可以设置在圆锥形坡度6外。当然,单向渗透体1的具体形状、结构和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单向渗透体1采用现有技术的单向渗液材料制成。

腔体包括主体7和顶盖8,主体7为一端开口的中空壁筒体,顶盖8设置在主体7的开口处,使得筒体的内部形成相对封闭的空间。筒体的内部结构即为缓冲腔2,中空壁的中空部即为储存腔3。顶盖8与主体7之间设有密封环9。

开孔4的数量和具体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可以在腔体的圆周和两端上设置。通过设置有多个开口,可以实现液体从多方向进入缓冲腔2内。

缓冲腔2表面设有超疏水性层10。超疏水性层10为疏液材料,涂在缓冲腔2的内表面。该疏液材料不限于某种类型,只要与液体相配套即可。

上面仅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各种变化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流体缓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冲装置,包括腔体和单向渗透体,腔体内设有缓冲腔和储存腔,缓冲腔与储存腔联通,单向渗透体设置在缓冲腔与储存腔联通处,腔体上设有开孔和接口,开孔与缓冲腔联通,接口与储存腔联通,液体可以通过开孔进入缓冲腔,液体与缓冲腔的内壁发生碰撞分溅成液滴反弹,碰撞结束后,液体汇聚到缓冲腔底部。汇聚在缓冲腔底部的液体不会直接排出,而是通过单向渗透体进入储存腔内暂存,储存腔内的液体通过接口流出。液体经过缓冲后暂存再排出,从而易于控制流速和流量。该装置可适用于隔振技术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李占龙;孙宝;秦园;张文军;王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太原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5.24
技术公布日:2018.08.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