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抑制空化的上游泵送液膜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5180发布日期:2018-11-16 21:20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游泵送密封装置,尤其是一种可抑制空化的上游泵送液膜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上游泵送液膜密封是运用在旋转轴与机体之间的密封装置,其主要目的是防止流体介质泄漏到环境中去。同普通的接触式密封相比,上游泵送液膜密封可以实现流体介质的零泄漏,同时由于液膜的存在,密封端面不易磨损,稳定性强,密封的使用寿命明显提高,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端面液膜会出现空化现象,影响液膜的承载能力与稳定性,因此为提高密封性能,有必要对端面液膜的空化进行抑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抑制端面液膜的空化,保证密封的稳定状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抑制空化的上游泵送液膜密封装置。应用在动压槽产生高、低压区的流体动压效应,在柱面流体动压槽的高压区到端面流体动压槽的低压区之间开设通孔,将密封介质从柱面引向端面,从而抑制空化产生。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可抑制空化的上游泵送液膜密封装置,包括内六角凹端紧定螺钉(1)、动环座(2)、传动销(3)、O型圈(4)、动环(5)、静环(6)、静环座(7)、O型圈(8)、波纹管组件(9)、轴套(10)、压盖(11)、柱面流体动压槽(12)、引压孔(13)、端面流体动压槽(14),所述动环座(2)通过内六角凹端紧定螺钉(1)与轴套(10)连接,所述动环(5)左端与动环座(2)连接,所述静环(6)右端与静环座(7)连接,所述波纹管组件(9)左端与静环座(7)连接,右端与压盖(11)连接,所述动环座(2)与动环(5)之间设有一个传动销(3),所述动环座(2)和静环座(7)上分别设有一个用来放置O型圈(4、8)的环形槽。

所述静环(6)的端面和柱面上分别开设有端面流体动压槽(14)和柱面流体动压槽(12),所述柱面流体动压槽(12)上开设有引压孔(13)连通至端面流体动压槽(14)。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在柱面流体动压槽内开设引压孔连通至端面流体动压槽,通过两端的压差和引压孔的导流作用将被密封介质从柱面动压槽高压区引入到密封端面流体动压槽的低压区,抑制端面液膜空化的产生。同时,使密封端面始终处于良好的润滑状态下,降低了端面相对运动产生的摩擦热,保证端面温度在工艺要求范围内,使密封状态稳定,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表示一种可抑制空化的上游泵送液膜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图1中I位置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3表示静环端面示意图;

图4表示静环柱面示意图;

图5表示静环立体示意图;

符号说明:

1.内六角凹端紧定螺钉、2.动环座、3.传动销、4.O型圈、5.动环、6.静环、7.静环座、8.O型圈、9.波纹管组件、10.轴套、11.压盖、12.柱面流体动压槽、13.引压孔、14.端面流体动压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抑制空化的上游泵送液膜密封装置,包括内六角凹端紧定螺钉(1)、动环座(2)、传动销(3)、O型圈(4)、动环(5)、静环(6)、静环座(7)、O型圈(8)、波纹管组件(9)、轴套(10)、压盖(11)、柱面流体动压槽(12)、引压孔(13)、端面流体动压槽(14),所述动环座(2)通过内六角凹端紧定螺钉(1)与轴套(10)连接,所述动环(5)左端与动环座(2)连接,所述静环(6)右端与静环座(7)连接,所述波纹管组件(9)左端与静环座(7)连接,右端与压盖(11)连接,所述动环座(2)与动环(5)之间设有一个传动销(3),所述动环座(2)和静环座(7)上分别设有一个用来放置O型圈(4、8)的环形槽。

如图2~5所示,所述静环(6)的端面和柱面上分别开设有端面流体动压槽(14)和柱面流体动压槽(12),所述柱面流体动压槽(12)上开设有引压孔(13)连通至端面流体动压槽(14)。

上述引压孔(13)的一侧应开设在端面流体动压槽(14)的低压区,另一侧应开设在柱面流体动压槽(12)的高压区。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柱面流体动压槽(12)到端面流体动压槽(14)之间开设引压孔,将密封介质引到密封端面,抑制端面液膜空化的产生,并使密封端面处于全液膜润滑状态下,减少端面因相对运动产生的摩擦热,保证了密封的稳定状态,延长使用寿命。

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