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紧板材的型材结构及其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2479发布日期:2019-04-05 20:22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夹紧板材的型材结构及其组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型材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夹紧板材的型材结构及其组合。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在各行各业的组装过程中简单、方便操作,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制造各种结构的型材,型材是指铁或钢以及具有一定强度和韧性的材料(如塑料、铝、玻璃纤维、合金等)通过轧制,挤出,铸造等工艺制成的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物体。根据结构的不同,型材分为实心型材和空心型材,顾名思义,空心型材是指横断面有一个或多个通孔的型材,而实心型材就是横断面没有通孔的型材。单纯根据挤压工艺生产的型材来说,其种数和规格就达到了几万之多,可以看出,根据使用的不同,越来越多的结构型型材被研发创造出来。

但是,现有能够将板材夹紧的型材结构结构复杂,使用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夹紧板材的型材结构,其包括:夹紧板材的型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紧件;所述第一夹紧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夹紧部和第一弹性部;第二夹紧件,所述第二夹紧件包括相互连接第二夹紧部、连接部和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二夹紧部、连接部和第二弹性部围成开口的腔体;所述第二弹性部的远离连接部的端部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弹性部的远离第一夹紧部的端部伸入到容纳空间中。

进一步,所述第二夹紧部、连接部和第二弹性部形成U形腔体。

进一步,所述第二弹性部的远离连接部的大部分沿着指向所述第二夹紧部的方向形成受力部,这时,所述受力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U 形腔体。

进一步,所述第二弹性部的远离连接部的端部沿着指向所述第二夹紧部的反方向形成凸起。

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部的伸入到容纳空间内的端部形成球状或者圆柱体状。

进一步,所述容纳空间的开口两端沿着球状或者圆柱体状继续延伸。

进一步,所述第二弹性部或者所述受力部形成有第一贯通螺纹孔。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紧部和/或所述第二夹紧部的表面形成锯齿结构。

一种型材结构组合,包括横截面与所述型材结构整体外形相匹配的开口槽,所述型材结构伸入到开口槽中。

进一步,靠近所述第二弹性部的所述开口槽的槽壁上形成有第二贯通螺纹孔。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夹紧板材的型材结构,结构简单、方便操作,当板材塞进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时,可实现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的自夹紧功能;多种结构,多种夹紧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夹紧板材的型材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夹紧板材的型材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夹紧板材的型材结构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板材;2-第一贯通螺纹孔;3-第二贯通螺纹孔;4-开口槽;71-第一夹紧件;72-第二夹紧件;73-锯齿机构;711- 第一夹紧部;712-第一弹性部;721-第二夹紧部;722-第一连接部;723- 第二弹性部;724-第一容纳空间;725-第一受力部;726-第一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居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夹紧板材的型材结构,包括:第一夹紧件71;所述第一夹紧件7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夹紧部711和第一弹性部712;第二夹紧件72,所述第二夹紧件72包括相互连接第二夹紧部721、连接部722和第二弹性部723,所述第二夹紧部721、连接部722和第二弹性部723围成开口的腔体,如U形腔体;所述第二弹性部723的远离连接部722的端部形成有容纳空间724,所述第一弹性部 712的远离第一夹紧部711的端部伸入到容纳空间724中,这时,把具有一定厚度的板材1塞进所述第一夹紧部711和所述第二夹紧部721 之间时进行自夹紧。

进一步,所述第二弹性部723的远离连接部722的大部分沿着指向所述第二夹紧部721的方向形成第一受力部725,这时,所述第一受力部725与所述连接部722之间形成U形腔体;进一步,所述第二弹性部 723的远离连接部722的端部沿着指向所述第二夹紧部721的反方向形成凸起726,这样,经过变形,很明显的,所述第二夹紧件72最终形成具有一个开口向下和一个开口向上的U形腔体,这样的话,当被施加一定的力时,效果更好,同时,所述第一弹性部712的伸入到容纳空间 724内的端部形成球状或者圆柱体状,进一步,所述容纳空间724的开口两端沿着球状或者圆柱体状继续延伸,这样,延伸后容纳空间724 的开口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弹性部712的伸入到第一容纳空间724内的端部的尺寸,这样在加紧板材1的过程中,第一夹紧件71和第二加紧件 72不会因为用力过大而分开,同时,为了使板材1固定更加结实,如图2所示,在所述第二弹性部723或者所述受力部725形成有第一贯通螺纹孔2,通过该贯通螺纹孔2使用螺丝将板材1进一步夹紧;为了使板材1进一步固定结实,所述第一夹紧部711和/或所述第二夹紧部721 的表面形成锯齿结构73,这样更加容易夹紧板材1。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夹紧板材的型材结构组合,其包括横截面与所述型材结构整体外形相匹配的开口槽4,如长方形、正方形或者U形,所述型材结构伸入到开口槽中,这时,为了固定和防水,靠近所述第二弹性部723的所述开口槽4的槽壁上形成有第二贯通螺纹孔 3,通过该贯通螺纹孔3使用螺丝将板材1进一步夹紧和将型材结构夹持在开口槽4中。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