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央回转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2616发布日期:2018-12-25 20:12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央回转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吸烟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温烟具及其绝热设备。



背景技术:

中央回转接头是诸多旋转类工程机械液压系统中的核心液压元件之一,用于连接控制主机上、下车的相对转动,多用于高压、大流量场合,且使用频率高,因而主机系统对其强度、使用寿命、压力损失等性能有着很高的要求。由于中央回转接头外形不规则,现有中回座其外形多采用铸造成型,内部油道则通过机械加工方式实现。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721291262.3公开了一种中央回转接头,第一油口与环形油槽采用“八”字型铸造流道连通,径向孔朝轴向油路方向孔径逐渐变小,极大的减小了产品高压大流量工作时的局部和沿程压力损失。但是该专利仍然存在流体压力小的问题。此外,中回座中的流道圆角小会导致壳体的应力集中,流道圆角大又会引起流动阻力增大,这是一个矛盾,因此在如何保证中回座强度条件下降低流动阻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压力损失小且具有增压功能的中央回转接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中央回转接头,包括中回轴和套设于中回轴上且与中回轴转动配合的中回座,所述中回座与中回轴配合的孔道内设有环形油槽,所述中回轴上设有轴向油路,所述中回座上设有第一油口,所述中回轴上设有连通轴向油路和环形油槽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宽度与所述环形油槽的宽度相等且横截面朝轴向油路方向逐渐变小,所述第一油口的底部呈倒锥形,在倒锥形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环形油槽连通的第二流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流道与环形油槽在连接处采用大小为R10-R15的圆角过渡。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油槽的宽度为8-16mm,所述环形油槽的顶壁与侧壁在相交处采用大小为R4-R5的圆角过渡。

进一步的,所述中回座的材质为QT500球墨铸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油口的截面呈圆形。

上述技术方案的中央回转接头,所述的中回座上位于环形油槽的两侧分别设有环形密封圈安装槽,所述的环形密封圈安装槽内安装有遇油膨胀胶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第一油口的底部呈倒锥形,在倒锥形的底部设有与环形油槽连通的第二流道,从第一油口内进入的油液经过底部呈倒锥形汇聚增压后流入环形油槽中,油液压力得到提高,而且油液在经过第一油口和第二流道进入环形油槽的过程中存在压缩和扩张的过程,油液温度得到降低。

2、中回轴上设有连通轴向油路和环形油槽的第一流道,第一流道的宽度与环形油槽的宽度相等且横截面朝轴向油路方向孔径逐渐变小,极大的减小了产品高压大流量工作时的局部和沿程压力损失。

3、第一油口截面的呈圆形,可以方便的与外部进油管旋接。

4、环形密封圈安装槽设置于中回座上,保证了中回轴的强度,密封圈采用遇油膨胀胶圈,相比现有技术中直接采用普通胶圈密封,降低了中回轴与中回座的装配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X-X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I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图4,中央回转接头主要由中回座1与中回轴2组成,中回轴2套入中回座1中,轴与座可以相对旋转,中回座1材质为QT500球墨铸铁。中回轴2上有轴向油路3与第二油口连通,中回座1上有内部环形油槽4及第一油口5,第一油口5的截面呈圆形,从而可以方便与外部油管螺旋连接。在轴与座相对旋转的过程中,中回座1通过环形油槽4将第二油口和第一油口5连通。

为使油液在通流过程中足够顺畅,中回轴2上铸出第一流道6以连通轴向油路3和环形油槽4,第一流道6的宽度与环形油槽4的宽度相等,第一流道6的横截面朝轴向油路3方向逐渐变小。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道6的宽度与环形油槽的宽度相等且截面朝轴向油路方向孔径逐渐变小,极大的减小了产品高压大流量工作时的局部和沿程压力损失。

参见图2,第一油口5的底部呈倒锥形,在倒锥形的底部设有与环形油槽4连通的第二流道7。通过上述设计,从第一油口5内进入的油液经过倒锥形底部汇聚增压后经第二流道7流入环形油槽4中,油液压力得到提高,而且油液在经过第一油口5和第二流道7进入环形油槽4的过程中存在压缩和扩张的过程,油液温度得到降低。

为进一步减小压力损失和防止应力集中,通过有限元的强度分析和流场阻力分析的理论计算方法,结合台架的耐久性试验,对小挖中央回转接头壳体流道圆角参数进行优化,在中央回转接头的开发阶段,保证壳体强度的条件下,能够有效降低流道内流体的流动阻力。具体的,第二流道7与环形油槽4在连接处(S1处)采用大小为R10-R15的圆角过渡,环形油槽4的宽度为8-16mm,环形油槽4的顶壁与侧壁在相交处(S2处)采用大小为R4-R5的圆角过渡。

参见图2,上述技术方案的中央回转接头,中回座1上位于环形油槽4的两侧分别设有环形密封圈安装槽8,环形密封圈安装槽8内安装有遇油膨胀胶圈9,环形密封圈安装槽8设置于中回座1上,保证了中回轴的强度,密封圈采用遇油膨胀胶圈,相比现有技术中直接采用普通胶圈密封,降低了中回轴与中回座的装配难度。

参见图1,为提高中回轴2和中回座1之间的密封及防尘效果,在中回轴2和中回座1的端部配合段上设有密封结构,该密封结构包括设置于中回轴和中回座支架的骨架油封、防尘圈、垫圈10以及弹性挡圈11。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也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例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