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定位球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1806发布日期:2019-01-15 22:2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双重定位球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输送,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双重定位球阀。



背景技术:

球阀以其良好的密封性能及较高的流通能力,现已发展为一种主要的阀门 种类,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在电力、石化等行业的高温高压管路中,多使用硬密封球阀起到切断隔离的作用。

公告号为CN104633167A的中国专利公告的一种大口径全焊接球阀,其技术要点是:包括阀体、球体、阀座、阀杆、弹簧、填料压盖、焊缝和法兰,阀座安装在阀体内壁与球体之间,并由弹簧压紧在球体上,左右阀体和中间阀体通过焊缝连接,阀体通过法兰进与管道连接,阀杆外侧装有填料,并通过固定填料压盖进行保护。

上述方案中阀座通过弹簧抵紧球体,但是由于弹簧具备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因此可能会导致球体发生移位,进而导致球阀发生溢漏的问题;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重定位球阀,通过平面贴合的方式对球体进行限制,从而防止球体放生移位,进而避免因球体的移位导致溢漏问题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双重定位球阀,包括阀体以及设置于阀体内的球体,所述阀体包括依次焊接固定的左阀体、中间阀体以及右阀体,所述中间阀体上下两端相对设置有上球座和下球座,所述球体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水平面和下水平面,所述上水平面贴合于上球座,所述下水平面贴合于下球座,所述上水平面设置有上圆柱,所述下水平面设置有下圆柱,所述上球座和下球座分别开设有与上圆柱、下圆柱转动配合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装配时,对准上球座的通孔与上圆柱并插入,直至上球座与上水平面处于面贴合状态,从而完成上球座与球体的连接,并以相同的方式连接下球座与球体;当完成球体与上球座、下球座的连接后,将球体连同上球座和下球座嵌入中间阀体内,并控制左阀体和右阀体分别抵接于中间阀体两端,最后以焊接的方式固定左阀体、中间阀体以及右阀体,从而完成球阀的装配;当球阀完成装配后,上球座和下球座被左阀体和右阀体夹持限制于阀体内,从而实现上球座和下球座的稳定安装,同时由于球体的上水平面和下水平面分别与上球座和下球座表面贴合,从而由上球座和下球座完成对球体竖直方向的限制,同时由于球体的上圆柱和下圆柱分别插接于相应通孔内,从而实现对球体水平方向的限制,结合以上两点,使得球体仅具备以竖直轴线为转动中心自转的活动度,进而防止球体发生移位,有效提高球阀的防溢漏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阀体与右阀体相对端分别设置有抵紧环沿,两个所述抵紧环沿分别抵紧于上球座和下球座的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阀体与右阀体通过抵紧环沿呈左右对称夹紧上球座和下球座,从而实现上球座和下球座稳定安装于阀体内部的技术要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球座和下球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销轴,所述抵紧环沿开设有供销轴插入的销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球座和下球座通过销轴和销轴孔之间的插接配合,实现进步的连接,从而提高左阀体和右阀体对于上球座和下球座的限制效果,与此同时,销轴与销轴孔的插接配合还起到了定位上球座和下球座的安装位置的技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球座和下球座两端分别设置有圆弧定位面,两端的所述圆弧定位面贴合于左阀体和右阀体的内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球座和下球座通过圆弧定位面实现与左阀体、右阀体的面贴合,从而实现进一步定位上球座和下球座的安装位置,结合以上销轴和销轴孔的插接配合,最终起到双重定位上球座和下球座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水平面与上球座之间设置有光滑垫片,所述下水平面与下球座之间设置光滑垫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影响上球座和下球座对于球体夹持效果的前提下,利用光滑垫片表面摩擦系数低的特性,有效降低球体转动时所受的阻力摩擦,从而提高球体转动的顺畅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阀体和右阀体均固定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侧设置有水平板,所述水平板开设有螺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支撑板实现球阀以地面作为支撑,从而避免球阀的重量完全作用于管道之上,进而减少管道所需承受的重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球座和下球座被左阀体和右阀体夹持限制于阀体内,从而实现上球座和下球座的稳定安装;通过对上球座和下球座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双重限制,使得球体仅具备以自身竖直轴线转动的活动度,从而避免球体发生移位,有效提高球阀的防溢漏性能;左阀体与右阀体通过抵紧环沿呈左右对称夹紧上球座和下球座,从而实现上球座和下球座稳定安装于阀体内部的技术要求;通过销轴和销轴孔之间的插接配合,对上球座和下球座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通过圆弧定位面与左阀体、右阀体的面贴合,对上球座和下球座的安装位置进行进一步定位;通过增设光滑垫片,有效提高球体的转动顺畅性;通过增设支撑板,实现球阀以地面作为支撑,从而减少管道所需承受的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球体、上球座以及下球座的结构示意图,主要表示三者的配合关系;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拆卸左阀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左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阀体;11、球体;12、左阀体;13、中间阀体;14、右阀体;15、上球座;16、下球座;17、上水平面;18、下水平面;19、上圆柱;20、下圆柱;21、通孔;22、抵紧环沿;23、销轴;24、销轴孔;25、圆弧定位面;26、光滑垫片;27、支撑板;28、水平板;29、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双重定位球阀,如图1、图2所示,包括阀体1以及设置于阀体1内的球体11,阀体1包括依次焊接固定的左阀体12、中间阀体13以及右阀体14,其中,中间阀体13上下两端相对设置有上球座15和下球座16,球体11上下两端分别打磨并抛光成型有上水平面17和下水平面18,上水平面17贴合于上球座15,下水平面18贴合于下球座16,上水平面17一体成型有上圆柱19,下水平面18一体成型有下圆柱20,上球座15和下球座16分别竖直贯穿开设有与上圆柱19、下圆柱20转动配合的通孔21。

本实用新型在装配时,对准上球座15的通孔21与上圆柱19并插入,直至上球座15的下表面与上水平面17处于面贴合状态,从而完成上球座15与球体11的连接,并以相同的方式连接下球座16与球体11;当完成球体11与上球座15、下球座16的连接后,将球体11连同上球座15和下球座16嵌入中间阀体13内,并迫使左阀体12和右阀体14分别抵接于中间阀体13的两端,最后以焊接的方式固定左阀体12、中间阀体13以及右阀体14,从而完成球阀的装配;当球阀完成装配后,上球座15和下球座16被左阀体12和右阀体14夹持限制于阀体1内,从而实现上球座15和下球座16的稳定安装,同时由于球体11的上水平面17和下水平面18分别与上球座15和下球座16表面贴合,从而由上球座15和下球座16完成对球体11竖直方向的限制,同时由于球体11的上圆柱19和下圆柱20分别插接于相应通孔21内,从而实现对球体11水平方向的限制,结合以上两点,使得球体11仅具备以竖直轴线为转动中心自转的活动度,进而防止球体11发生移位,有效提高球阀的防溢漏性能。

左阀体12与右阀体14通过如下方式夹紧上球座15和下球座16,如图3、图4所示,左阀体12与右阀体14相对端的内腔分别一体成型有抵紧环沿22,两个抵紧环沿22分别抵紧于上球座15和下球座16的两端,从而通过两个抵紧环沿22呈左右对称夹紧上球座15和下球座16,进而实现上球座15和下球座16稳定安装于阀体1内部的技术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中,需要在左阀体12和右阀体14的内腔设置密封环,该密封环需要紧密贴合于球体11的球面,因此左阀体12、右阀体14与球体11的相对位置至关重要,为此如图3、图4所示,上球座15和下球座16的两端分别插接固定有销轴23,抵紧环沿22开设有供销轴23插入的销轴孔24,从而通过销轴23与销轴孔24的插接配合,实现左阀体12、右阀体14与上球座15、下球座16的定位,又因为上球座15、下球座6与球体11具备恒定的位置关系,最终达到定位球体11与左阀体12、右阀体14的技术效果。

为进一步定位球体11与左阀体12、右阀体14,如图3、图4所示,上球座15和下球座16两端分别一体成型有圆弧定位面25,两端的圆弧定位面25贴合于左阀体12和右阀体14的内弧面,从而通过圆弧定位面25与左阀体12、右阀体14的面贴合,实现对于上球座15和下球座16的进一步定位,结合销轴23与销轴孔24的插接配合,最终实现双重定位球体11的技术效果。

球阀通过球体11的转动实现启闭,为提高球体11的转动顺畅性,如图2所示,上水平面17与上球座15之间垫设有光滑垫片26,下水平面18与下球座16之间垫设光滑垫片26,从而利用光滑垫片26表面摩擦系数较低的特性,有效降低球体11转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进而提高球体11的转动顺畅性。

在实际运用中发现,由于球阀具有一定的重量,为避免球阀的重量完全作用于管道之上,如图3所示,左阀体12和右阀体14均焊接固定有支撑板27,从而球阀通过支撑板27实现以地面进行支撑,进而避免球阀的重量完全作用于管道之上;同时,支撑板27下侧一体成型有水平板28,水平板28开设有螺纹孔29,从而可以通过螺栓实现支撑板27与地面的连接,进而提高球阀的安装稳定性。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