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泄油槽的通气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6127发布日期:2019-01-04 23:51阅读:6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泄油槽的通气塞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变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泄油槽的通气塞。



背景技术:

汽车变速器在工作时,齿轮等运动部件的运转会产生较大的热量,齿轮箱内油温升高,引起其内部空气的膨胀,从而使得变速器箱体内部与外界产生压差与温差,需要通过通气塞加以消除,保持通气塞内外气压平衡,避免因箱内高压使密封件损坏,导致箱体漏油。

现在国内、外变速器均有通气塞结构,它是一种将变速器箱内部与外部连通的装置,在总成中起到通气、换气的作用,具有防止变速器油温过高,保证轮滑油的油品不变质的功能,在变速器中起到一个较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通气塞还可以将外界大气中的灰尘与水等杂质阻挡住,避免使之进入齿轮箱内,且使其内部油雾中的油最低限度地排出齿轮箱外,减少润滑油损失并防止污染大气,即汽车变速器齿轮箱通气塞在完成与外界通气的作用时,还应具有防尘、防漏油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防止变速器中齿轮油的溢出或渗漏,在设计通气塞安装位置时通常会选用一个安装位置高、有零件阻隔处,通常会将通气塞安装在顶盖或者上盖上。变速器在车辆使用中,发动机、电动机转速较高,轮滑油经过齿轮表面的齿型带动,形成旋转油带,飞溅至变速器内腔各处,通气塞中同样有不少轮滑油进入,导致变速器在高速、高档位情况下,通气塞会出现齿轮油的溢出或渗漏现象,影响润滑油在变速器中的含量,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并对变速器的正常使用存在影响。传统的技术是在通气塞进气口处同时实现进油、进气和出油,但是由于进油压力大的情况下无法实现回油效果,进而形成油膜,导出变速器外侧,导致漏油、渗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通气塞进气口处同时实现进油、进气和出油,导致回油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带泄油槽的通气塞,在进气口处实现进油、进气,在泄油槽处实现出油、泄油,进而实现进出油分流,在避免外界杂质进入的同时,顺利实现回油效果,从结构上保证车辆行驶中润滑油流回至变速器内腔,使变速器润滑油油量和油品得以保证,从而保证变速器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泄油槽的通气塞,包括塞体和套装在塞体顶部的塞帽,所述塞帽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的塞体内部设置有贯通塞体的进气通路,所述的进气通路通过排气口与外界连通;所述塞体下端设置有锥形进气口,所述塞体侧壁上竖直开设有至少一个贯通塞体侧壁的泄油槽,所述泄油槽下端开口,将锥形进气口分成若干部分。

通气塞置于变速器顶盖之上,向总成内部伸入一段导向,伸入部分导向起防止油直接流出的作用,润滑油经过齿轮旋转形成飞溅油带,作用于变速器内部,经过进气口,进入通气塞内腔壁上,形成油流,并在变速器内腔气压高于外界气压的情况下向上流动,在内腔壁上进行回流,回流油液在泄油槽处导出通气塞外壁,流回变速器内,形成进、出油分流,达到泄油效果,避免了在通气塞进气口处进、出流同口,由于进油压力大的情况下无法实现回油效果,进而形成油膜,导出变速器外侧,从而导致漏油、渗油。其中锥形进气口起到导流的作用。

另一方面,锥形进气口下端用于最大限度地导入气体,以达到内外气压的平衡。变速器内部产生的气体经过进气口,进入通气塞的进气通路内,再通过塞帽与塞体之间的间隙流动到塞帽下端的排气口,通过排气口排出,保证了变速器内部气体顺利排出,保证了变速器的正常工作。

作为优选,所述泄油槽的数量为4个,在塞体侧壁上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泄油槽的数量设置为4个,使泄油效果更好,四个方向的回流油均能顺利排出四个通路,使回流油可以分开流出,从而达到防止润滑油从通气塞内壁流、渗出,以满足使用要求。

作为优选,所述泄油槽上端为圆形,下端为矩形。上端的圆形结构起导向作用,增大进油面积,将回流油收集至泄油槽内,并通过下端的矩形结构流出通气塞,出油效率高。

作为优选,所述泄油槽的高度大于锥形进气口的锥面高度。使回流油先从泄油槽内流出,而不从进气口处流出,保证了分流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塞帽上端封闭,下端开口,塞帽内为中空腔,塞体上部通过塞帽下端的开口卡接于塞帽的中空腔内,塞帽的中空腔内壁与塞体之间有供气体流通的间隙。塞帽防止了外界的灰尘、水等杂质的进入,也防止了回油油的流出。

作为优选,所述的排气口设置在塞帽侧壁或者塞帽下端开口处。排气口不能设置在塞帽顶部,为了防止外界的灰尘、水等杂质通过排气口进入塞体内。

作为优选,所述的进气通路顶部为下端小、上端大的漏斗形状。漏斗形状的进气通路和喇叭口形状的进气口相互配合,实现进、出气体通畅。另外,使过流面积增大,内部压力减小,使油顺利回流。

作为优选,所述的塞体外壁沿圆周方向上设置有与汽车变速器固定连接的圆形固定臂。通气塞通过固定臂固定在汽车变速器顶盖上,固定牢固,不易脱落。

作为优选,所述的通气塞为橡胶材料制成。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泄油槽的通气塞具备下述优点:向上的油带在内压的作用下向上飞溅,向下的回流油在内压的作用下进入到泄油槽内,在进气口处实现进油、进气,在泄油槽处实现出油、泄油,进而实现进出油分流,防止油在通气塞内聚集堵塞而漏油,顺利实现回油效果,从结构上保证车辆行驶中润滑油流回至变速器内腔,使变速器润滑油油量和油品得以保证,从而保证变速器的正常使用。

排气口设置在塞帽侧壁或者塞帽下端开口处,而不是设置在塞帽顶部,阻止了外界的灰尘、水等杂质通过排气口进入塞体内,也防止进入塞体内部的润滑油从塞帽顶部喷出。

泄油槽的数量设置为4个,使泄油效果更好,四个方向的回流油均能顺利排出四个通路,使回流油可以分开流出。

锥形进气口起到导流的作用,漏斗形状的进气通路使过流面积增大,内部压力减小,使油顺利回流。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气塞与汽车变速器箱连接的剖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气塞的剖视图。

图示说明:1-塞体,2-塞帽,3-间隙,4-排气口,5-进气通路,6-进气口,7-泄油槽,8-固定臂,9-变速器顶盖,10-内腔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带泄油槽的通气塞,包括塞体1和套装在塞体顶部的塞帽2,塞帽上端封闭,下端开口,塞帽下端开口处设置有排气口4。塞帽内为中空腔,塞体上部通过塞帽下端的开口卡接于塞帽的中空腔内,塞帽的中空腔内壁与塞体之间有供气体流通的间隙3。

塞体内部设置有贯通塞体的进气通路5,进气通路通过排气口与外界连通,进气通路顶部为下端小、上端大的漏斗形状。

塞体下端设置有锥形进气口6,塞体侧壁上竖直开设有4个贯通塞体侧壁的泄油槽7,泄油槽7在塞体侧壁上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泄油槽7下端开口,将锥形进气口平均分成四部分。其中泄油槽7上端为圆形,下端为矩形。泄油槽的高度大于锥形进气口的锥面高度。

通气塞为橡胶材料制成,塞体外壁沿圆周方向上设置有与汽车变速器9固定连接的圆形固定臂8。通气塞固定安装于变速器顶盖9之上,向总成内部伸入一段导向,伸入部分导向起防止油直接流出的作用,润滑油经过齿轮旋转形成飞溅油带,作用于变速器内部,经过进气口,进入通气塞内腔壁10上,形成油流,并在变速器内腔气压高于外界气压的情况下向上流动,在内腔壁上进行回流,回流油液在泄油槽处导出通气塞外壁,流回变速器内,形成进、出油分流,达到泄油效果,避免了在通气塞进气口处进、出油同口,由于进油压力大的情况下无法实现回油效果,进而形成油膜,导出变速器外侧,导致漏油、渗油。

另一方面,变速器内部产生的气体经过进气口,进入通气塞的进气通路内,再通过塞帽与塞体之间的间隙流动到塞帽下端的出气口,通过出气口排出,保证了变速器内部的气压与外界相等,保证了变速器的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通气塞中,向上的油带在内压的作用下向上飞溅,向下的回流油在内压的作用下进入到泄油槽内,在进气口处实现进油、进气,在泄油槽处实现出油、泄油,进而实现进出油分流,防止油在通气塞内聚集堵塞而漏油,顺利实现回油效果,从结构上保证车辆行驶中润滑油流回至变速器内腔,使变速器润滑油油量和油品得以保证,从而保证变速器的正常使用。

排气口设置在塞帽侧壁或者塞帽下端开口处,而不是设置在塞帽顶部,阻止了外界的灰尘、水等杂质通过排气口进入塞体内,也防止进入塞体内部的润滑油从塞帽顶部喷出。

泄油槽的数量设置为4个,使泄油效果更好,四个方向的回流油均能顺利排出四个通路,使回流油可以分开流出。

锥形进气口起到导流的作用,漏斗形状的进气通路使过流面积增大,内部压力减小,使油顺利回流。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