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滚珠轴承增压器的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2496发布日期:2019-02-12 21:39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滚珠轴承增压器的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涡轮增压器技术领域,一种用于滚珠轴承增压器的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发动机使用工况越来越宽,对增压器的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在内河航运、城市公交工况,发动机在低速使用时间较长,这就要求增压器具有快速的响应性。常规增压器使用的是半浮动轴承结构,在高速时还能较好的满足使用要求,但是在低速工况运行时,半浮动轴承结构的增压器在响应性方面日益满足不了越来越高的使用需求。

在此情况下,增压器使用滚珠轴承结构是一种提升响应性的有效方法。滚珠轴承是以滚动方式来降低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摩擦力和提高机械动力的传递效率。由于浮动轴承所需要的润滑油量较大,而滚珠轴承所需润滑油量较小,如果直接调换为滚珠轴承而不对润滑结构进行重新设计,会使增压器容易出现漏油现象。因此,在使用滚动轴承的同时需要相应的对其润滑结构进行重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滚珠轴承增压器的润滑结构,该结构简单,防止润滑油量过大而造成增压器漏油的发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滚珠轴承增压器的润滑结构,包括轴承套以及与轴承套联接的第一滚珠轴承和第二滚珠轴承,所述轴承套上设有凹槽,轴承套与中间体联接后形成封闭空腔,封闭空腔与中间体的进油孔联通,轴承套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滚珠轴承通过第一通孔与封闭空腔联通,第二滚珠轴承通过第二通孔与封闭空腔联通。

所述轴承套内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一滚珠轴承和第二滚珠轴承联接的槽,第一滚珠轴承两端分别设有挡圈和波形弹簧垫圈。

所述波形弹簧垫圈采用WL型波形弹簧垫圈。

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孔径相同,第一通孔与进油孔的孔径比为1:4。

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轴承套结构将滚珠轴承预先装入其中,然后再将整个轴承套装入中间体,可以简化滚珠轴承的装配难度,同时装入后可由轴承套与中间体内腔形成一个封闭空间,使得润滑油必须经过两个小孔喷出,对滚珠轴承形成良好的润滑效果,提升了滚珠轴承的使用寿命,同时提升了增压器整机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滚珠轴承套结构图;

图2为滚珠轴承润滑结构图。

其中,1为轴承套,21为第一滚珠轴承,22为第二滚珠轴承,3为WL型波形弹簧垫圈,4为挡圈,5为轴封套,6为叶轮,7为涡轮转轴,8为中间体,91为第一通孔,92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2所示,一种用于滚珠轴承增压器的润滑结构,包括轴承套1以及与轴承套1联接的第一滚珠轴承21和第二滚珠轴承22。通过轴承套1上设有的凹槽,轴承套1与中间体8联接后可形成封闭空腔。该封闭空腔与中间体8的进油孔联通,轴承套1上设有第一通孔91和第二通孔92,第一滚珠轴承21通过第一通孔91与封闭空腔联通,第二滚珠轴承22通过第二通孔92与封闭空腔联通。

润滑油从中间体8上方的进油孔进入后,在进油压力的作用下从由轴承套1和中间体8内壁形成的封闭空腔向左右两侧流去,左右两侧各有的小孔(第一通孔91和第二通孔92),润滑油必须经过两个小孔喷出。这样一方面实现了对滚珠轴承的有效润滑,另一方面控制了润滑油的泄油量,润滑油在润滑两个滚珠轴承后,通过由轴承套1、轴封套5和中间体8形成的空腔缝隙经过回油孔流出。

第一通孔91与第二通孔92的孔径相同,第一通孔91与进油孔的孔径比为1:4。由于进油孔直径大,在进油压力作用下,流入的润滑油在两个直径为1的小孔处形成喷射效应,高速喷到两个滚珠轴承上。第一通孔91和第二通孔92均倾斜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喷射效果。

轴承套1内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一滚珠轴承21和第二滚珠轴承22联接的槽,第一滚珠轴承21两端分别设有挡圈4和波形弹簧垫圈。波形弹簧垫圈采用WL型波形弹簧垫圈3。

安装时,先将WL型波形弹簧垫圈3放入轴承套1内一端的槽上,然后再将第一滚珠轴承21放在WL型波形弹簧垫圈3上,将挡圈4放入滚珠轴承套1内壁的卡槽中用来固定滚珠轴承2,再将第二滚珠轴承22放入轴承套1内另一端的槽上。

再将装有WL型波形弹簧垫圈3和滚珠轴承的整个轴承套1结构装入中间体8中,然后再将涡轮转轴7装入中间体8中,通过涡轮转轴靠近轮头处的台阶将涡轮侧的滚珠轴承进行轴向定位,通过轴封套5将压气机侧的滚珠轴承进行轴向定位,最后通过叶轮6拧紧使轴封套5和两个滚珠轴承随着两轮一起旋转。

上面仅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各种变化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