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膜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0085发布日期:2019-04-09 22:00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膜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膜阀,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隔膜阀是在特种气体,化工,电子元件生产等领域普遍使用的一种流路开关控制元件,隔膜阀用膜片将介质和外部环境完全隔离开,能实现零污染,零泄漏。现有的隔膜阀有非金属膜片和金属膜片两种,采用非金属膜片,主要问题是不能承受高温和高压,无论是橡胶还是塑料,其强度都不足以承受5Mpa以上的高压以及2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限制了使用环境;采用非金属膜片,膜片的安装不合理,结构上有缺陷,导致使用可靠性不高,膜片容易出现破损等故障。因此,如何设计制造出一种密封可靠、使用寿命长、能承受高温和高压、适用范围广的隔膜阀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膜阀,旨在通过对膜片密封结构的优化设计,解决现有隔膜阀密封可靠性差、不耐高温高压的问题,达到提高隔膜阀适用范围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隔膜阀,自下而上包括阀体、下阀杆、弹簧、金属膜片、阀盖、上腔体、上阀杆、驱动装置,所述阀体下部设置有进出口通道,中上部设置开口向上的下腔,所述下腔的下侧面与隔膜阀的进口通道相连通,所述下腔的底面中心部位垂直向下设置一盲孔,所述盲孔的下侧面与隔膜阀的出口通道相连通,所述下阀杆滑置于所述下腔内且与所述盲孔中心线重合,所述弹簧套置于所述下阀杆的外部,所述阀盖将所述上腔体、金属膜片固接在所述阀体的开口顶部,所述上阀杆旋置于所述上腔体内,上端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下端通过所述金属膜片推动所述下阀杆上下运动,实现隔膜阀的启闭动作;所述阀体与所述金属膜片之间设置凸圈,所述金属膜片被压紧在所述凸圈上形成金属密封,将所述下腔内流动的介质与上腔体内的零部件隔开。

上述隔膜阀,所述阀体下腔开口外侧设置凹槽,所述凸圈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凹平面上,所述凸圈顶部为平滑的圆弧面,两侧面为斜坡面,所述上腔体下部设置凸环,将所述金属膜片压紧在所述凸圈上,所述凸环下端部内外均倒角,内倒角角度与所述凸圈的外坡面角度一致。

上述隔膜阀,所述凸圈顶部圆滑无尖角毛刺并且高出底部不小于金属膜片厚度的1/2。

上述隔膜阀,所述上阀杆通过连接件和压头推动所述金属膜片工作,所述压头的上部设置容纳连接件的凹坑,所述上阀杆的下端面抵顶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压头与所述金属膜片相抵的面为球面。

上述隔膜阀,所述上腔体的下部空腔内设置内导向限位套,所述压头滑置于所述导向限位套内。

上述隔膜阀,所述连接件为球形滚珠或圆形垫片。

上述隔膜阀,所述金属膜片材质为高强度高韧性钢。

上述隔膜阀,所述金属膜片优选奥氏体不锈钢316L或哈氏合金C276。

上述隔膜阀,所述金属膜片的数量不少于2片。

上述隔膜阀,所述金属膜片上方紧贴上腔体有一个垫圈,垫圈的外径略小于所述凸圈的最高点直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膜阀,阀体与所述金属膜片之间设置凸圈,阀体开口外侧设置一个凹槽,其直径和金属膜片的外径以及上腔体上的一段凸环外径相同,上腔体以螺纹驱动,通过凸环将金属膜片压紧到阀体上的凹槽内,为了使金属膜片的外圈发行塑性变形以形成密封带,将阀体的凹槽凹平面上加工出凸圈,凸圈的顶部圆滑无尖角毛刺并高出底部约不小于金属膜片厚度的1/2,同时上腔体凸环上加工出内斜面,其角度与阀体上的凸圈外侧坡面角度一致,凸环的外圈加工出倒角,角度为30~45°,所述金属膜片被压紧在所述凸圈上形成金属密封,将所述下腔内流动的介质与上腔体内的零部件隔开,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金属膜片隔膜阀密封效果差,同时解决了非金属隔膜阀不耐高温和高压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隔膜阀密封可靠性差、不耐高温高压的问题,达到了提高隔膜阀适用范围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隔膜阀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I处结构放大图;

图3是密封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上阀杆与压头及连接件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另外一种上阀杆与压头及连接件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清单为:1、阀体,1-1、盲孔,1-2、下腔,1-3、凸圈,1-4、凹槽,2、下阀杆,3、弹簧,4、金属膜片,5、压盖,6、垫圈,7、压头,8、连接件,9、上腔体,9-1、凸环,9-2、导向限位套,10、驱动装置,11、上阀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看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膜阀,自下而上包括阀体1、下阀杆2、弹簧3、金属膜片4、阀盖5、上腔体9、上阀杆11、驱动装置10,所述阀体1下部设置有进出口通道,中上部设置开口向上的下腔1-2,所述下腔1-2的下侧面与隔膜阀的进口通道相连通,所述下腔1-2的底面中心部位垂直向下设置一盲孔1-1,所述盲孔1-1的下侧面与隔膜阀的出口通道相连通,所述下阀杆2滑置于所述下腔1-2内并与所述盲孔1-1形成可分离的滑动配合,所述弹簧3套置于所述下阀杆2外侧、其上部抵在所述下阀杆2的端部凸台上、其下部抵在所述下腔1-2的底面上;所述下腔1-2的开口外侧设置凹槽1-4,所述金属膜片4放置于所述凹槽1-4内,所述阀体1的上部外侧设置外螺纹,所述上腔体9的内腔设置内螺纹、外侧设置定位轴肩,所述阀盖5为盖形螺母、中部设置通孔、套在所述上腔体9的定位轴肩上;所述上阀杆11旋置于所述上腔体9内构成螺纹传动副、其上端连接所述驱动装置10、其下端抵在所述金属膜片4上表面,所述下阀杆2上部凸台在所述弹簧3的作用下抵在金属膜片4的下表面,旋转驱动装置10的手柄,所述上阀杆11上下运动、通过所述金属膜片4带动下阀杆上下运动,实现隔膜阀的启闭动作;所述上腔体9的下部设置与凹槽1-4小间隙配合的凸环9-1,所述凸环9-1的下端部抵顶在所述金属膜片4上,所述阀盖5与所述阀体1通过螺纹连接将所述上腔体9与所述阀体1固接并将所述金属膜片4压紧在所述阀体1与凸环9-1之间,形成有效的密封面,将所述下腔1-2内流动的介质与上腔体9内的零部件隔开。

参看图1、图2和图3,所述金属膜片4的材质为高强度和韧性的合金,本实施例优选奥氏体不锈钢316L或哈氏合金C276,厚度为0.1mm~0.15mm,数量为3~5片叠加;为了使金属膜片4的外圈发行塑性变形以形成密封带,将凹槽1-4的内凹平面加工出凸圈1-3,凸圈1-3的顶部圆滑无尖角毛刺并高出底部约0.25mm,两侧面为斜坡面,同时凸环9-1上加工出内斜面,其角度与凸圈1-3外坡面坡度一致,凸环9-1的外圈倒角30~45°;所述金属膜片4上方紧贴上腔体9有一个垫圈6,垫圈6的外径略小于所述凸圈1-3的最高点直径,保证所述金属膜片4在所述凸圈1-3两侧均匀受力变形,形成有效的密封面,将所述下腔1-2内流动的介质与上腔体9内的零部件隔开。

参看图1、图3和图4,所述上腔体9的下部空腔内设置内导向限位套9-2,所述压头7滑置于所述导向限位套9-2内,此结构既保证了压头7在上阀杆11作用下推动金属膜片4,带动下阀杆2向下运动关闭隔膜阀,又能保证在上阀杆撤回时,弹簧3伸展带动下阀杆2和金属膜片4向上移动打开隔膜阀,还能限制金属膜片4向上变形量,保证金属膜片不被过度拉伸而损坏;所述压头7与金属膜片4相抵的面为球面,保证金属膜片4受力均匀,不会因局部集中受力而被破坏。

参看图4和图5,为了避免上阀杆旋转与金属膜片4直接接触而造成金属膜片4的碾压磨损,在金属膜片4与上阀杆11之间设置连接件8和压头7,所述压头7的上部设置容纳连接件8的凹坑,所述上阀杆11的下端面抵顶在所述连接件8上,本实施例优选球形滚珠,也可以是圆形垫片,材质为硬质塑料或软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了现有隔膜阀密封可靠性差、不耐高温高压的问题,达到了提高隔膜阀适用范围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