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钢管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2780发布日期:2019-04-16 22:48阅读:8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旋钢管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定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螺旋钢管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螺旋钢管是将具有一定壁厚的直线型圆钢管利用折弯模具制作成的螺旋形状的钢管。螺旋钢管主要用于作为空气压缩机的出气管,利用它的螺旋的使从空气压缩机出来的高压高温空气与大气进行热交换,以降低高压气体的问题,使其中的水分冷却,变成液体进入干燥器,以便干燥器对水分进行分离。

螺旋钢管出气端通过锥面接头与干燥器连接,需要可靠的固定。一方面保证螺旋钢管不会掉落,另一方面可靠的固定可以保证螺旋钢管与干燥器的连接不会松动而出现漏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旋钢管固定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螺旋钢管因为震动而掉落或漏气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螺旋钢管固定支架包括支架底板、支架竖板、支架底板加强筋及支架竖板加强筋;

所述支架底板包括底板本体及所述底板本体两端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

所述支架竖板垂直固定于所述底板本体上;

所述支架底板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折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本体固定连接;

所述支架竖板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支架竖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本体固定连接;

在所述第一弯折部上设置有第一支架本体固定孔和第二支架本体固定孔;

在所述支架竖板上设置有第一管夹固定孔、第二管夹固定孔及螺旋钢管固定孔;在所述第二弯折部上设置有螺旋钢管和干燥器的锥面接头固定孔。

所述第一弯折部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高度,所述支架竖板到所述第一弯折部的距离小于所述支架竖板到所述第二弯折部的距离。

所述支架竖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高度。

所述支架竖板为倒L型,包括横边和竖边,所述第一管夹固定孔和所述第二管夹固定孔均设置于所述横边上,所述螺旋钢管固定孔设置于所述竖边上。

所述支架底板加强筋与支架竖板加强筋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方案解决了螺旋钢管固定限位不足的问题及因为固定限位不足而出现的制动管路漏气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螺旋钢管固定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螺旋钢管固定支架主视图;

图3为螺旋钢管固定支架左视图;

图4为螺旋钢管固定支架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架底板,2支架竖板,3支架底板加强筋,4支架竖板加强筋,11第一弯折部,12第二弯折部,111第一支架本体固定孔,112第二支架本体固定孔,121锥面接头固定孔,21横边,22竖边,211第一管夹固定孔,212第二管夹固定孔,221螺旋钢管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申请提供一种螺旋钢管固定支架,如图1至4所示,包括支架底板1、支架竖板2、支架底板加强筋3及支架竖板加强筋4。

支架底板1包括底板本体及底板本体两端的第一弯折部11和第二弯折部12。

支架竖板2垂直固定于底板本体上。

支架底板加强筋3的一端与第一弯折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底板本体固定连接。

支架竖板加强筋4的一端与支架竖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底板本体固定连接。

在第一弯折部11上设置有第一支架本体固定孔111和第二支架本体固定孔112;利用螺栓螺母将固定支架及螺旋钢管固定。

在支架竖板2上设置有第一管夹固定孔211、第二管夹固定孔212及螺旋钢管固定孔221;在第二弯折部上设置有螺旋钢管和干燥器的锥面接头固定孔121。第一管夹固定孔及第二管夹固定孔利用螺栓螺母紧固件将夹紧螺旋钢管的橡胶管夹固定。锥面接头固定孔的直径与连接螺旋钢管和干燥器的锥面接头外径相匹配。

第一弯折部的高度大于第二弯折部的高度,支架竖板到第一弯折部的距离小于支架竖板到第二弯折部的距离。

支架竖板的高度大于第一弯折部的高度。

支架竖板为倒L型,包括横边21和竖边22,第一管夹固定孔211和第二管夹固定孔212均设置于横边上,螺旋钢管固定孔221设置于竖边上。

支架底板加强筋与支架竖板加强筋平行。

在支架竖板通过第一管夹固定孔、第二管夹固定孔利用螺栓螺母紧固件将夹紧螺旋钢管的橡胶管夹固定的同时,锥面接头固定孔利用锁紧螺母将连接螺旋钢管和干燥器的锥面接头固定在底板本体上,锥面接头的固定使得螺旋钢管在末端增加了一个固定限位,使螺旋钢管的活动自由度减少,同时,螺旋钢管与锥面接头被固定在本案的同一个支架上,使两者相对运动的幅度降低,解决了螺旋钢管单方移动造成两者密封面出现漏气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已通过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尽的说明。然而,通过对前文的研读,对各实施方式的变化和增加也是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所显而易见的。申请人的意图是所有这些变化和增加都落在了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