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器副箱的行星齿轮均载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4110发布日期:2019-05-11 00:52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速器副箱的行星齿轮均载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速器副箱的行星齿轮均载机构。



背景技术:

主箱双中间轴与副箱行星轮系的组合方案是重型汽车变速器结构中的典型方案,副箱行星轮系具有速比大、体积小、结构紧凑、传递扭矩大等优点。

副箱行星轮系采用三个以上行星轮进行分流传动,理论上其传递的力矩能够平均分配至各个行星轮上,但是其缺点是对零部件精度要求高,导致了制造成本增加,且制造与安装误差容易导致齿轮受力不均匀,产生偏载现象,因此,副箱行星轮系均载成为关键且必须解决的问题。

现有的行星轮系均载技术有两种:第一种是提高行星传动零部件的加工精度,例如提高行星架、行星轮、内齿圈、行星轮支撑轴承、行星架支撑轴承或箱体等的加工精度来达到均载目的,此方式实现的过程非常困难,制造成本也非常高,一般适合中小功率且可靠性不高的行星传动;第二种是利用柔性元件实现载荷的均匀分布,例如柔性内齿圈、柔性行星轮轴的弹性变形来达到均载目的。然而柔性内齿圈实施起来并不理想,主要有三个缺陷:(1)均载效果不好;(2)制造精度要求高,制造工艺不易达到,内齿圈随着直径变越大以及壁厚的变薄越,其变形量越难控制;(3)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器副箱的行星齿轮均载机构,用以解决现有行星轮系均载效果不好、制造精度要求高、可靠性差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变速器副箱的行星齿轮均载机构,其包括行星架、行星轮轴以及行星轴套,所述行星轮轴为柔性轴,所述行星轮轴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行星架的轮轴安装孔,所述行星轴套的固定端设有轴套固定孔,所述行星轴套通过所述轴套固定孔固定于所述行星轮轴的自由端,所述行星轴套的弹性端设有变形余量孔,所述变形余量孔与所述轴套固定孔同轴,且所述变形余量孔的孔径大于所述轴套固定孔的孔径,所述行星架设有与所述轮轴安装孔同轴的轴套限位孔,所述轴套限位孔的孔径大于所述轮轴安装孔的孔径,在所述行星轴套的弹性端的端部外圆周上设有轴套限位台肩,所述轴套限位台肩的外径小于所述轴套限位孔的内径,且所述轴套限位台肩与所述轴套限位孔的孔底之间留有变形间隙。

其中,所述变速器副箱的行星齿轮均载机构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通过过渡配合固定于所述行星轴套的外圆周上。

其中,所述变速器副箱的行星齿轮均载机构还包括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与所述轴承通过过渡配合固定。

其中,所述行星轮轴的固定端与所述行星架的轮轴安装孔过盈配合。

其中,所述行星轴套与所述行星轮轴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副箱的行星齿轮均载机构,其行星轮轴能自动适应不可预测的变形,更好的适应冲击载荷和其他瞬间极限载荷,行星轮轴与行星轴套配合使用以及轴套限位台肩与轴套限位孔的配合使用,避免行星轮轴变形量过大,整体上提高了行星齿轮均载机构的均载能力,使得不均载系数小,使行星齿轮(多个)所受的载荷保持均匀,有效降低齿轮啮合时的错位量,齿面啮合斑点好,齿轮和轴承承受较小的载荷影响,提高变速器副箱的使用寿命及性能,实现多个行星齿轮分流传动,可使变速器副箱结构紧凑、重量减轻,同时降低了加工精度的要求降低了行星传动相关零部件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和2提供的变速器副箱的行星齿轮均载机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行星架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行星轴套的示意图。

图中:1-行星架,11-轮轴安装孔,12-轴套限位孔,2-行星轮轴,3-行星轴套,31-轴套固定孔,32-变形余量孔,33-轴套限位台肩,4-轴承,5-行星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变速器副箱的行星齿轮均载机构,其包括行星架1、行星轮轴2以及行星轴套3,行星架1、行星轮轴2以及行星轴套3均为钢制零件,行星轮轴2为柔性轴,所谓的柔性轴为杨氏模量小、刚度小、挠度大的刚性轴,柔性轴能够自动适应不可预测的变形,更好的适应冲击载荷和其他瞬间极限载荷,行星轮轴2的固定端固定于行星架1的轮轴安装孔11,行星轴套3的固定端设有轴套固定孔31,行星轴套3通过轴套固定孔31固定于行星轮轴2的自由端,行星轴套3的弹性端设有变形余量孔32,变形余量孔32与轴套固定孔31同轴,且变形余量孔32的孔径大于轴套固定孔31的孔径,变形余量孔32的孔径与轴套固定孔31的孔径之差称为变形余量差,行星轮轴2在承受不均载荷发生弹性变形时,变形余量差用以提供变形的余量,行星架1设有与轮轴安装孔11同轴的轴套限位孔12,轴套限位孔12的孔径大于轮轴安装孔11的孔径,在行星轴套3的弹性端的端部外圆周上设有轴套限位台肩33,轴套限位台肩33的外径小于轴套限位孔12的内径,且轴套限位台肩33与轴套限位孔12的孔底之间留有变形间隙,行星轮轴2在承受不均载荷发生弹性变形时,轴套限位孔12限制了轴套限位台肩33在径向的位移,从而避免行星轮轴2因变形量过大而损坏,而且由于轴套限位孔12限制了轴套限位台肩33在径向的位移,还保证了行星轮系不发生偏载运转,变形间隙的设计避免了行星轴套3的轴端或者轴套限位台肩33与轴套限位孔12的孔底发生刚性碰撞,保护行星轴套3不受损坏。行星轮轴2与行星轴套3配合使用以及轴套限位台肩33与轴套限位孔12的配合使用,避免行星轮轴2变形量过大,使得整体上提高了行星齿轮均载机构的均载能力,使得不均载系数小,使行星齿轮(多个)所受的载荷保持均匀,有效降低齿轮啮合时的错位量,齿面啮合斑点好,齿轮和轴承承受较小的载荷影响,提高变速器副箱的使用寿命及性能,实现多个行星齿轮分流传动,可使变速器副箱结构紧凑、重量减轻,同时降低了加工精度的要求降低了行星传动相关零部件的制造成本。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实施例2提供了另一种变速器副箱的行星齿轮均载机构,其结构与实施例1的基本相同,下面仅对不同之处进行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变速器副箱的行星齿轮均载机构还包行星齿轮5,行星轴套3的外圆周上过渡配合固定有轴承4,由于行星轮轴2是柔性轴,轴承4不能直接装在行星轮轴2上,而行星轴套3的存在刚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轴承4外圆周过渡配合固定行星齿轮5。

在本实施例中,行星轮轴2的固定端与行星架1的轮轴安装孔11过盈配合,行星轴套3的轴套固定孔31与行星轮轴2过盈配合。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