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活塞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0147发布日期:2019-05-24 21:36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双活塞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活塞减振器。



背景技术:

减振器是一种常用的机车零配件。减振器的需求是由于弹簧不能马上稳定下来,也就是说弹簧被压缩再放开以后,它会持续一段时间又伸又缩,所以减振器可以吸收车轮遇到凹凸路面所引起的震动,使乘坐舒适。现有减振器一般包括固接于车体上的一压缸,该压缸内部容纳有高黏滞性的阻尼油且设有一活塞,该压缸的一端穿设一连杆,该连杆的一端固接于车轮的轮框,另一端与该压缸内的活塞固接,且该连杆的外部套设有弹簧。当煞车时,车体可经由该连杆带动该活塞以压缩压缸内部的阻尼油,以此获得缓冲作用,但是传统的减振器不能调节阻尼的软硬,从而适应不同道路情况的软、硬调性的调整。

授权公告号为CN20677049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机车避震器,包括储油筒,储油筒的一端设置有底座,储油筒的另一端向内穿设有连杆,连杆位于储油筒内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活塞,连杆与储油筒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储油筒圆周外表面套设有套筒,套筒可沿储油筒的轴向方向运动,连杆的另一端与套筒通过封口盖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连杆上位于第一活塞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活塞,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底座上设置有一气缸筒,气缸筒内设置有浮动活塞,浮动活塞将气缸筒分成液压室和气压室,液压室与储油筒之间设置有流通道,底座上位于流通道的中部设置有用于调节液体流速的调节装置。

上述的一种新型机车避震器通过在气缸筒内设置浮动活塞,通过连杆带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对储油筒内的液压油进行压缩,从而起到缓冲减震作用;但是在进行减震过程中,由于部分震动传递的比较迅猛,对储油筒的中的液压油的反作用力也比较迅猛,造成减震效果刚性过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种双活塞减振器,能够使摩托车车减振器的减震效果比较柔和。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双活塞减振器,包括吊环、连杆、储油筒和底座;所述储油筒内设置有活塞室,所述活塞室中存放有缓冲减震用的液压油;所述连杆的一端与吊环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活塞,所述连杆设置有活塞的一端插接在活塞室中;所述底座与储油筒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底座设置有容室,所述容室与活塞室相连通,所述活塞包括对容室中液压油进行压缩的第一活塞和对容室中液压油进行压缩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与连杆之间采用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塞的靠近容室的端面上设置有泄压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活塞包括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通过分级压缩,从而能够起到更好的缓冲减震效果;通过在第二活塞上设置泄压孔,在震动较大时,液压油进入到液压孔中,从而能够较小刚性震动,使减震效果比较柔和。

较佳的,所述泄压孔包括压缩泄压孔和回程泄压孔,所述压缩泄压孔和回程泄压孔的轴向相互交叉,压缩泄压孔的轴线方向由远离容室的一侧向靠近容室的一侧倾斜向上;回程泄压孔的轴线方向由远离容室的一侧向靠近容室的一侧倾斜向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设置轴向相互交叉压缩泄压孔和回程泄压孔,且压缩泄压孔的轴线方向由远离容室的一侧向靠近容室的一侧倾斜向上;回程泄压孔的轴线方向由远离容室的一侧向靠近容室的一侧倾斜向下,从而减小连杆在压缩和回程的阻力,使减震效果更加平稳。

较佳的,连杆靠近容室的端部设置有插接柱,第二活塞上设置有安装孔,第二活塞通过安装孔安装在插接柱并与插接柱与连杆的连接端面抵接,通过与插接柱螺纹配合的螺钉进而将第二活塞与连杆进行连接固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长时间使用会造成第二活塞磨损严重,通过插接柱螺纹配合的螺钉进而将第二活塞与连杆进行连接固定的方式,方便对第二活塞进行拆卸,进而方便对其进行维修和替换。

较佳的,所述连杆包括主体杆和安装杆,所述插接柱设置在安装杆上,所述主体杆和安装杆采用螺纹连接,所述主体杆上设置有对第一活塞进行轴向定位的定位台阶,所述第一活塞与主体杆插接并通过安装杆抵接固定在安装杆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连杆包括主体杆和安装杆,所述插接柱设置在安装杆上,所述主体杆和安装杆采用螺纹连接,所述主体杆上设置有对第一活塞进行轴向定位的定位台阶,所述第一活塞与主体杆插接并通过安装杆抵接固定在安装杆上;通过将连杆设置成主体杆和安装杆较小连杆在长度方向的弯曲挠度,方便对第一活塞进行替换。

较佳的,所述底座还设置有气缸筒,所述气缸筒内部设置有缓冲室,所述底座还设置有连通容室与缓冲室的流道;所述缓冲室中设置有沿气缸筒轴线方向与缓冲室滑动连接的浮动活塞,所述浮动活塞将缓冲室隔离成靠近容室一侧的液压室和远离容室一侧的气压室,所述气压室中灌充有惰性气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活塞室中的液压油进行压缩时,液压油能够由流道进入到缓冲室,从而推动浮动活塞对气压室中的气体进行压缩,从而进一步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

较佳的,所述底座与储油筒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底座与储油筒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将底座与储油筒进行拆卸,方便对缓冲室中的液压油进行更换。

较佳的,所述气缸筒的端部设置有气嘴盖,所述气嘴盖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中设置有密封螺钉;所述密封螺钉与通气孔螺纹啮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打开密封螺钉,向气压室中冲入惰性气体,通过调节气压室中惰性气体的浓度,进而能够调节机车减振器的缓冲阻尼。

较佳的,所述通气孔中安装有防尘筛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气孔中安装有防尘筛网,通过防尘筛网的设置,从而减小向气压室中通入惰性气体时,外部的灰尘由通气孔进入气压室。较佳的,所述底座与储油筒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活塞包括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通过分级压缩,从而能够起到更好的缓冲减震效果;通过在第二活塞上设置泄压孔,在震动较大时,液压油进入到液压孔中,从而能够较小刚性震动,使减震效果比较柔和;

2. 连杆包括主体杆和安装杆,所述插接柱设置在安装杆上,所述主体杆和安装杆采用螺纹连接,所述主体杆上设置有对第一活塞进行轴向定位的定位台阶,所述第一活塞与主体杆插接并通过安装杆抵接固定在安装杆上;通过将连杆设置成主体杆和安装杆,进而减小连杆在长度方向的弯曲挠度,方便对第一活塞进行替换。

附图说明

图1为双活塞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气缸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浮动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活塞与液压缸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弹性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吊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吊环;11、调节孔;12、调节芯;121、锥面;13、缓冲柱;2、连杆;21、缓冲深孔;22、连通孔;23、活塞;231、第一活塞;232、第二活塞;2321、泄压孔;2322、压缩泄压孔;2323、回程泄压孔;24、密封销轴;25、气腔;26、主体杆;261、定位台阶;27、安装杆;271、插接柱;28、限位块;3、储油筒;31、活塞室;32、密封塞;321、密封缓冲槽;322、弹性垫圈;33、防尘端盖;331、压力调节孔;332、调节螺钉;4、底座;41、容室;42、流道;43、封闭槽;5、气缸筒;51、缓冲室;511、气压室;512、液压室;52、浮动活塞;521、滑块主体;5211、滑动部;5212、封闭部;5213、隔离槽;5214、密封槽;522、密封胶圈;53、气嘴盖;531、通气孔;532、密封螺钉;533、防尘筛网;6、弹性缓冲件;61、缓冲柱;62、进液孔;63、缓冲板;64、缓冲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双活塞减振器,参照图1和图2,包括吊环1、连杆2、储油筒3和底座4。储油筒3内设置有活塞室31,活塞室31中存放有缓冲减震用的液压油。连杆2的一端与吊环1固定连接,连杆2的另一端设置有活塞23,连杆2设置有活塞23的一端插接在活塞室31中,通过连杆2在活塞室31中的滑动,对活塞室31中的液压油进行压缩,进而起到缓冲减震效果。底座4与储油筒3密封固定连接,底座4设置有容室41,容室41与活塞室31相连通。底座4还设置有气缸筒5,气缸筒5内部设置有缓冲室51,底座4还设置有连通容室41与缓冲室51的流道42。缓冲室51中设置有沿气缸筒5轴线方向与缓冲室51滑动连接的浮动活塞52,浮动活塞52将缓冲室51隔离成靠近容室41一侧的液压室512和远离容室41一侧的气压室511,气压室511中灌充有惰性气体。

参照图1和图2,储油筒3与底座4采用螺纹连接,滑块主体包括滑动部5211和封闭部5212,底座4与储油筒3的连接处设置有截面形状与封闭部5212截面形状相契合的封闭槽43。双活塞减振器在不受到震动的情况下,在气压室511中惰性气体的气压下,封闭部5212插接到封闭槽43中,从而将流道42与缓冲室51的入口进行封闭。

参照图1和图2,气缸筒5的端部设置气嘴盖53,气嘴盖53上设置有通气孔531,通气孔531中设置有密封螺钉532;密封螺钉532与通气孔531螺纹啮合,通过密封螺钉532将通气孔531与外界进行封闭。通气孔531中还安装有防尘筛网533。打开密封螺钉532,既能向气压室511中冲入惰性气体,通过调节气压室511中惰性气体的浓度,进而能够调节双活塞减振器的缓冲阻尼。在通气孔531中设置防尘筛网533,从而减小向气压室511中通入惰性气体时,外部的灰尘由通气孔531进入气压室511。

参照图2和图3,浮动活塞52包括滑块主体521,滑块主体521与气缸筒5的筒壁的配合周面上设置有隔离槽5213,隔离槽5213轴向两侧设置有密封槽5214,密封槽5214中安装有密封胶圈522。通过隔离槽5213的设置,从而对液压室512中的液压油进行气体隔离,减小液压室512中的液压油向气压室511渗透;当少量的液压油进入到隔离槽5213中,隔离槽5213中液压油与筒壁成油膜,从而将浮动活塞52的两侧进行隔离。

参照图1和图4,活塞23包括第一活塞231和第二活塞232,第一活塞231和第二活塞232分别用来对活塞室31和容室41中的液压油进行压缩。连杆2包括主体杆26和安装杆27,安装杆27上设置有插接柱271,所述主体杆26和安装杆27采用螺纹连接,所述主体杆26上设置有对第一活塞231进行轴向定位的定位台阶261,第一活塞231与主体杆26插接并通过安装杆27抵接固定在安装杆27上。第二活塞232与插接柱271插接,通过与插接柱271螺纹配合的螺钉进而将第二活塞232与连杆2进行连接固定。

参照图4,第二活塞232的靠近容室41的端面上设置有泄压孔2321。泄压孔2321包括压缩泄压孔2322和回程泄压孔2323,压缩泄压孔2322和回程泄压孔2323的轴向相互交叉,压缩泄压孔2322的轴线方向由远离容室41的一侧向靠近容室41的一侧倾斜向上;回程泄压孔2323的轴线方向由远离容室41的一侧向靠近容室41的一侧倾斜向下。通过泄压孔2321的设置,能够减小在缓冲过程中,液压油对连杆2之间的刚性震动。

参照图4,储油筒3与连杆2的连接端部设置防尘端盖33,防尘端盖33的内侧设置有密封塞32。密封塞32的内侧端面上设置有密封缓冲槽321,密封缓冲槽321中安装有弹性垫圈322,连杆2上固定有限位块28。在双活塞减振器进行减震工作时,通过弹性垫圈322与限位块28的弹性接触,从而起到缓冲减震作用。

参照图1和图4,连杆2的内部设置有沿其轴线方向的缓冲深孔21,连杆2上还设置有连通缓冲深孔21和活塞室31的连通孔22。通过连通孔22的设置,活塞室31中的液压油能够由活塞室31进入到缓冲深孔21中。缓冲深孔21中安装有密封销轴24,密封销轴24将缓冲深孔21远离活塞室31的一侧隔离成气腔25。由连通孔22进入缓冲深孔21的液压油推动缓冲销轴向远离活塞室31的一侧运动,从而对气腔25中的气体进行压缩,进而起到缓冲作用。

参照图4和图5,缓冲深孔21中设置有对进入缓冲深孔21内部的液压油进行缓冲的弹性缓冲件6。弹性缓冲件6包括弹性柱61,弹性柱61与缓冲深孔21固定安装,弹性柱61设置有轴向与缓冲深孔21轴向相同并且在与缓冲深孔21相连通的进液孔62,进液孔62中安装有沿进液孔62轴线方向与进液孔62滑动连接的缓冲板63,缓冲板63上固定有缓冲弹簧64,缓冲弹簧64的另一端与弹性柱61固定连接。

参照图6,缓冲深孔21中插接有缓冲柱13,缓冲柱13将缓深孔靠近吊环1的一端密封。吊环1设置有对缓冲柱13轴向位置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孔11和调节芯12。调节孔11设置在吊环上,其轴向垂直于缓冲深孔21,调节孔11与缓冲深孔21相连通。调节孔11的下部设置有内螺纹,调节芯12的底部设置有外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相啮合。调节芯12上设置有倾斜朝下的锥面121,缓冲深孔21中插接有缓冲柱13,缓冲柱13将靠近缓冲深孔21靠近吊环1的一端密封,并且缓冲柱13的端部与调节芯12的锥面121相抵接。通过旋动调节芯12,进而调节调节芯12在调节孔11中的深度,从而通过调节芯12上的锥面121调节,从而对气腔25的最大体积进行调节,进而调节缓冲阻尼的大小。

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当双活塞减振器收到连杆2轴线方向的震动时,连杆2沿其轴线方向活塞室31内部进行运动,对活塞室31中的液压油进行压缩;液压油在压力的作用下,由连通孔22进入缓冲深孔21中密封销轴24进行推动,进而对气腔25中的气体进行压缩,从而起到缓冲减震作用。第一活塞231在活塞室31内进行滑动,由活塞室31的油压阻尼进行缓冲。当震动较大时,第二活塞232插接到容室41中,第二活塞232对容室41中的液压油进行压缩,从而起到更好的缓冲效果。被压缩的液压油由流道42进入到缓冲室51中,推动浮动活塞52在缓冲室51中滑动,从而对气压室511中的气体进行压缩,从而进一步达到更优的缓冲减震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