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橡胶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2765发布日期:2019-04-20 04:22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用橡胶支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用橡胶支座。



背景技术:

橡胶支座是一种可支承设备的重量并使其固定于一定位置的支承部件,同时还需要承受操作时的振动,可作为汽车部件并提供隔振减振功能,现有的橡胶支座采用一体化实心结构,结构简单且重量较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用橡胶支座,对现有的汽车用橡胶支座进行结构改进,降低橡胶支座的重量;进一步的,提高橡胶支座横向的隔振减振性能。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汽车用橡胶支座,包括平行设置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上设置有上定位孔且下固定板上设置有下定位孔,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沿着水平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隔振单元,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沿着水平方向还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隔振单元,所述第二隔振单元与第一隔振单元交错布置且相邻的第一隔振单元与第二隔振单元关于竖直方向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隔振单元与第二隔振单元均包括顶部的橡胶层、底部的橡胶层和设置在橡胶层之间的钢板层。

优选,所述第一隔振单元的横截面呈平行四边形形状,且所述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为70-80°之间。

优选,相邻的第一隔振单元与第二隔振单元之间的间距自上而下递增,且二者顶部之间的间距是第一隔振单元长度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

优选,所述第一隔振单元与第二隔振单元的数量分别为2个。

优选,所述第一隔振单元与第二隔振单元均包括至少三层橡胶层,各橡胶层之间设置有钢板层,所述钢板层的厚度是橡胶层厚度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

优选,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均是包裹有橡胶外层的金属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上下固定板之间交错设置有第一隔振单元和第二隔振单元,二者倾斜设置且沿着竖直方向对称布置,可以有效提高橡胶支座横向的隔振减振性能,其中,各隔振单元之间留有空隙可有效降低橡胶支座的重量,各隔振单元顺次设置有多层的橡胶层和钢板层,具有足够大的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用橡胶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的标记含义如下:

1:上固定板;2:上定位孔;3:下定位孔;4:第一隔振单元;5:下固定板;6:第二隔振单元;7:橡胶层;8:钢板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用橡胶支座,包括平行设置的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5,所述上固定板1上设置有上定位孔2且下固定板5上设置有下定位孔3,橡胶支座通过上定位孔2与待支撑部件连接,通过下定位孔3与汽车底座固定。

优选,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5均是包裹有橡胶外层的金属板,比如,在钢板的外周包裹一层硫化橡胶,以隔绝环境的侵蚀,提高橡胶支座的使用寿命。

其中,所述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5之间沿着水平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隔振单元4,所述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5之间沿着水平方向还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隔振单元6,所述第二隔振单元6与第一隔振单元4交错布置,图1中,第一隔振单元4与第二隔振单元6的数量分别为2个,从左至右的布置顺序为第一隔振单元4、第二隔振单元6、第一隔振单元4和第二隔振单元6。

相邻的第一隔振单元4与第二隔振单元6关于竖直方向对称设置,优选,第一隔振单元4和第二隔振单元6的横截面呈平行四边形形状,其中,第一隔振单元4对应的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为70-80°之间,比如,第一隔振单元4对应的平行四边形的左侧的边与下固定板5之间夹角为75°,则,对应的,第二隔振单元6对应的平行四边形的左侧的边与下固定板5之间夹角为105°。

所述第一隔振单元4与第二隔振单元6均包括顶部的橡胶层7、底部的橡胶层7和设置在橡胶层7之间的钢板层8。为了提高橡胶支座的刚度,一般最少设置两层钢板层8,也即,第一隔振单元4与第二隔振单元6均包括至少三层橡胶层7,各橡胶层7之间设置有钢板层8,钢板层8的厚度一般小于橡胶层7,优选,所述钢板层8的厚度是橡胶层7厚度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

相邻的第一隔振单元4与第二隔振单元6之间(即左侧的第一隔振单元4与其右侧的第二隔振单元6之间)的间距自上而下递增,且二者顶部之间的间距是第一隔振单元4长度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

上下固定板之间交错设置有第一隔振单元和第二隔振单元,二者倾斜设置且沿着竖直方向对称布置,可以有效提高橡胶支座横向的隔振减振性能,其中,各隔振单元之间留有空隙可有效降低橡胶支座的重量,各隔振单元顺次设置有多层的橡胶层和钢板层,具有足够大的刚度。上下固定板的外层包裹橡胶层,可以有效隔绝外界环境,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者等效流程变换,或者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