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限位铆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0215发布日期:2019-06-18 23:58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限位铆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限位铆钉。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的一种汽车用的限位铆钉,包括帽体1、限位柱a2和限位柱b3,插入汽车相应的多个连接的部件的孔内,使相应部件之间不会相对移动,如此起到限位作用。铆钉长时间在孔内,铆钉或孔壁变形使得铆钉卡在孔内,或者铆钉或孔壁生锈使得铆钉紧紧地挤在孔内,在需要拔出铆钉对相应部件进行保养时,铆钉与孔壁之间会存在比加大的摩擦,使得铆钉不易拔出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对铆钉和汽车相应部件的孔壁之间进行润滑,方便拔出的限位铆钉。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汽车限位铆钉,包括有帽体,上端与帽体下端连接的限位柱a,以及上端与限位柱a下端连接的限位柱b,还包括有主注油孔 ,设置在限位柱a外侧壁的第一出油部,以及设置在限位柱b外侧壁的第二出油部;所述主注油孔贯穿帽体、限位柱a,且主注油孔下端延伸到限位柱b上部;所述限位柱a设有连通主注油孔和第一出油部的第一连通部;所述限位柱b设有连通主注油孔和第二出油部的第二连通部。

上述设置的有益效果:通过主注油孔外端向内注润滑油,润滑油沿着主注油孔、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进入第一出油部和第二出油部,如此可以使得润滑油对限位柱a外侧壁、限位柱b外侧壁和汽车相应部件的孔壁进行润滑,使得这三者之间的摩擦减小,这样就方便把铆钉从汽车相应部件的孔内拔出,不费力,节约时间。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第一出油部为沿限位柱a周向成型的多个环形出油槽a,多个环形出油槽a沿限位柱a中心线方向等间距排列;所述第一连通部为沿限位柱a径向设置的至少三个分油孔a,分油孔a与一个环形出油槽a连接;所述限位柱a外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三个条形导油槽a,条形导油槽a分别与每个环形出油槽a相通;

所述第二出油部为沿限位柱b周向成型的多个环形出油槽b,多个环形出油槽b沿限位柱b中心线方向等间距排列;所述第二连通部为沿限位柱b径向设置的至少三个分油孔b,分油孔b与一个环形出油槽b连接;所述限位柱b外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三个条形导油槽b,条形导油槽b分别与每个环形出油槽b相通。

上述设置的有益效果:向主注油孔内注入润滑油,润滑油从主注油孔进入分油孔,再从分油孔进入与之相连的环形出油槽内,再从环形出油槽内进入与之相连的条形导油槽,再从条形导油槽进入其他环形出油槽内,由于多个环形导油槽a沿限位柱a中心线方向等间距排列,由于多个环形导油槽b沿限位柱b中心线方向等间距排列,这样使得限位柱a和限位柱b外侧壁能快速的被润滑油接触,比只有条形导油槽的出润滑油的速度快,且更均匀,充分使得限位柱a、限位柱b和汽车相应部件的孔壁得到润滑,能轻松拔掉铆钉。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的优化:所述的多个环形出油槽a相邻之间的间距为3-5mm;所述的多个环形出油槽b相邻之间的间距为3-5mm。

上述设置的有益效果:进一步确保限位柱a、限位柱b和汽车相应部件的孔壁之间得到充足润滑,方便拔出铆钉。

作为优选方案之二:所述第一出油部为螺纹出油槽a,所述第一连通部为副注油孔a,所述副注油孔a外端与螺纹出油槽a上端连接;

所述第二出油部为螺纹出油槽b,所述第二连通部为副注油孔b,所述副注油孔b外端与螺纹出油槽b上端连接。

上述设置的有益效果: 润滑油从主注油孔进入副注油孔,再从副注油孔进入螺纹出油槽内,这样润滑油就可以沿着螺纹出油槽进入限位柱a、限位柱b和汽车相应部件的孔壁之间,对三者之间进行润滑,充分保证了限位柱a、限位柱b外侧壁沿周向被润滑,使得铆钉能非常省力地被拔出。

作为优选方案之二的优化:所述螺纹出油槽a和螺纹出油槽b的螺距皆为4-6mm。

上述设置的有益效果:在方案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确保限位柱a、限位柱b和汽车相应部件的孔壁之间得到充足润滑,方便拔出铆钉。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主注油槽上端设有密封橡胶,密封橡胶中部设有上、下贯穿密封橡胶的缝隙,所述密封橡胶下端外部与帽体上端粘接。

上述设置的有益效果: 把润滑油枪头从密封橡胶的缝隙中插入到主注油孔内,这样缝隙壁与枪头紧密接触,油不会从缝隙处流出来,拔掉枪头后,缝隙合拢,油也不会从缝隙处流出来,这样防止了润滑油倒流,杜绝了污染帽体上端。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帽体下端靠近边缘粘贴有环形的、防漏的密封片。

上述设置的有益效果:在注油的时候,密封片的作用是防止油从帽体下端流出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有益效果是:通过主注油孔外端向内注润滑油,润滑油沿着主注油孔、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进入第一出油部和第二出油部,如此可以使得润滑油对限位柱a外侧壁、限位柱b外侧壁和汽车相应部件的孔壁进行润滑,使得这三者之间的摩擦减小,这样就方便把铆钉从汽车相应部件的孔内拔出,不费力,节约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限位铆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帽体;11、主注油孔;12、密封橡胶;121、缝隙;13、密封片;2、限位柱a;21、环形出油槽a;22、条形导油槽a;23、分油孔a;24、螺纹出油槽a;25、副注油孔a;3、限位柱b;31、环形出油槽b;32、条形导油槽b;33、分油孔b;34、螺纹出油槽b;35、副注油孔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1至附图7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一种汽车限位铆钉,包括有帽体1,上端与帽体1下端连接的限位柱a2,以及上端与限位柱a2下端连接的限位柱b3,还包括有主注油孔11 ,设置在限位柱a2外侧壁的第一出油部,以及设置在限位柱b3外侧壁的第二出油部;所述主注油孔11贯穿帽体1、限位柱a2,且主注油孔11下端延伸到限位柱b3上部;所述限位柱a2设有连通主注油孔11和第一出油部的第一连通部;所述限位柱b3设有连通主注油孔11和第二出油部的第二连通部。

所述第一出油部为沿限位柱a2周向成型的多个环形出油槽a21,多个环形出油槽a21沿限位柱a2中心线方向等间距排列;所述第一连通部为沿限位柱a2径向成型的至少三个分油孔a23,分油孔a23与一个环形出油槽a21连接;所述限位柱a2外壁沿其长度方向一体成型至少三个条形导油槽a22,条形导油槽a22分别与每个环形出油槽a21相通;

所述第二出油部为沿限位柱b3周向成型的多个环形出油槽b31,多个环形出油槽b31沿限位柱b3中心线方向等间距排列;所述第二连通部为沿限位柱b3径向一体成型的至少三个分油孔b33,分油孔b33与一个环形出油槽b31连接;所述限位柱b3外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三个条形导油槽b32,条形导油槽b32分别与每个环形出油槽b31相通。

向主注油孔11内注入润滑油,润滑油从主注油孔11进入分油孔,再从分油孔进入与之相连的环形出油槽内,再从环形出油槽内进入与之相连的条形导油槽,再从条形导油槽进入其他环形出油槽内,由于多个环形导油槽a沿限位柱a2中心线方向等间距排列,由于多个环形导油槽b沿限位柱b3中心线方向等间距排列,这样使得限位柱a2和限位柱b3外侧壁能快速的被润滑油接触,使得这三者之间的摩擦减小,这样就方便把铆钉从汽车相应部件的孔内拔出,不费力,节约时间。比只有条形导油槽的出润滑油的速度快,且更均匀。

所述的多个环形出油槽a21相邻之间的间距为3-5mm;所述的多个环形出油槽b31相邻之间的间距为3-5mm。进一步确保限位柱a2、限位柱b3和汽车相应部件的孔壁之间得到充足润滑,方便拔出铆钉。

所述主注油槽上端设有密封橡胶12,密封橡胶12中部设有上、下贯穿密封橡胶12的缝隙121,所述密封橡胶12下端外部与帽体1上端粘接。把润滑油枪头从密封橡胶12的缝隙121中插入到主注油孔11内,这样缝隙121壁与枪头紧密接触,油不会从缝隙121处流出来,拔掉枪头后,缝隙121合拢,油也不会从缝隙121处流出来,这样防止了润滑油倒流,杜绝了污染帽体1上端。

所述帽体1下端靠近边缘粘贴有环形的、防漏的密封片13。在注油的时候,密封片13的作用是防止油从帽体1下端流出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出油部为螺纹出油槽a24,所述第一连通部为副注油孔a25,所述副注油孔a25外端与螺纹出油槽a24上端连接;

所述第二出油部为螺纹出油槽b34,所述第二连通部为副注油孔b35,所述副注油孔b35外端与螺纹出油槽b34上端连接。

润滑油从主注油孔11进入副注油孔,再从副注油孔进入螺纹出油槽内,这样润滑油就可以沿着螺纹出油槽进入限位柱a2、限位柱b3和汽车相应部件的孔壁之间,对三者之间进行润滑,充分保证了限位柱a2、限位柱b3外侧壁沿周向被润滑,使得铆钉能非常省力地被拔出。

所述螺纹出油槽a24和螺纹出油槽b34的螺距皆为4-6mm。进一步确保限位柱a2、限位柱b3和汽车相应部件的孔壁之间得到充足润滑,方便拔出铆钉。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